《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合集下载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

从《君主论》中解析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读《君主论》有感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他的道德总是受到社会的谴责,他的那部堪称权谋大全,让人毛骨悚然的代表作《君主论》,也让他背上了人类“邪恶的导师”的罪名。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一针见血的说:“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

”而这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性恶论的著名论述。

马基雅维利在意大利四分五裂的背景下,怀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提出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主张,而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君主论》一书中。

一直以来对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以否定评价居多,甚至列宁也把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反面的人物。

然而,结合马基雅维利所生活的历史背景,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时代特征:马基雅维利所在生活的15、16世纪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封建黑暗统治的时期;其次马基雅维利的个经经历:皮埃罗.索迪里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后,他得到器重,在他协理外交工作中,了看到了共和国雇佣军队的腐败,在当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国际交往中,洞悉了许多国家的统治者的冠冕堂皇词句掩盖下玩弄阴谋诡计;再次,要理解他提出性恶论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其意图,因为坚持什么样的道德观并不代表就希望建设一个怎样的道德体系,同样马基雅这一人性观的提出是致力于国家的统一。

在我国著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而在他思想影响下的韩非子所提倡的法治思想对促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思想基础。

还有,从他的这一思想推崇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来看:对马基雅维利思想发扬最好的莫过于霍布斯,他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即使是性恶论,在正确的目的下仍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

然而,我们不得不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性恶论缺乏它生长的土壤,同时不断得出科学的人性论。

人性中既有善也有恶,而他怎样发挥作用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一、马基雅维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反应在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君主论》中。

《君主论》谈的是君主统治之术,他主张政治非道德化,说君主应兼具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

在书中,他不惜笔墨,从理论到实例,反复告诫君主们要依靠自己,依靠自身的能力,依靠并利用人民来夺取政权,维系统治。

书中,他以相当的篇幅论述君主在应具有高尚的品德、超凡的能力的同时,还强调,作为君主,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也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主张以及他那丝毫不加掩饰的率直态度,是不符合当时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道德规范的。

尽管封建统治者们其实时时在这样想,天天在那么做。

然而由于马基雅维利在书中讨论的君主统治之术是专门在为建立君主专制,巩固君主专制政权出谋划策,因此,他一概简单地把人性归结为自私、忘恩负义、贪得无厌、损人利己,这又是走了极端,太过片面。

他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不择手段,在任何时期,从道德政治的角度,都是不能被正统所接受的。

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及其理论在后世被批判的原因。

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

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如何维持。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性质、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完整的书名为《君主论》或《统治者的諸多档案》,是一部描述政治统治和权力运行的著作。

本书被誉为政治学著作的经典之一,对政治统治和权力运作的分析深刻而严谨,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君主论》的内容、思想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内容。

《君主论》一共分为二十六章,主要内容围绕着政治统治和君主的权力展开。

第一章到第十章主要讨论君主的性质和统治的方式,第十一章到第二十一章则讨论各种政体的性质以及如何保持统治,最后五章则是对意大利政局和政治形势的分析。

作为政治学著作,《君主论》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统治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应当灭绝异见,维护统一和稳定,同时也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多采取权术等手段以确保权力,这些观点都为后人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其超前的政治思想和鲜明的观点立意而著称,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统治和权力运作的思想。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真理”。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为此,统治者必须不择手段,包括违背道德、不择手段等,以达到目的。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激进和超前的观念,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论》还提出了“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需要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和原则,而不是孤立地进行理论探讨。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政治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了现实政治运作中的重要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君主论》的影响。

《君主论》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政治思想方面,《君主论》影响了众多政治学家和思想家,包括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对后来的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君主论》也对统治者和政治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君主论》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君主论》

《君主论》《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历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创作的一部政治论著。

本书的主题是权谋和统治,通过对君主执政方式的剖析,对权力、国家和统治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为了维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有时候需要采取某些非道德手段。

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也使《君主论》成为政治哲学领域的里程碑之作。

《君主论》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对君主制度的深刻剖析而备受瞩目。

首先,本书突破了当时主流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提出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将实用主义放在首位。

马基雅维利认为,实现国家利益和稳定是君主的首要任务,哪怕这意味着暂时放弃道德伦理。

这种观点虽然颇具争议,但也展现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

其次,《君主论》对权力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基雅维利认为,权力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现象。

权力可以带来稳定和秩序,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暴政和腐化。

因此,君主应该在使用权力时,寻求合适的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君主需要时刻保持清醒,避免陷入权力的陷阱。

这一观点在当今政治生活中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此外,《君主论》还提出了一系列现实的治国策略。

例如,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应当善于调动民众的热情,以争取他们的拥护。

他还强调了对敌人的打击和瓦解,以及稳定国内局势的重要性。

这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使《君主论》成为一部实用性极强的政治指南。

总的来说,尽管《君主论》在道德伦理方面颇具争议,但其对权力、国家和统治者的深刻剖析,以及一系列现实的治国策略,使其成为政治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书对当今政治家和学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然而,《君主论》的一些观点也引发了一些批评。

例如,马基雅维利主张实用主义高于道德伦理,这使得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可能会导致道德沦丧和无政府状态。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基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现实,他试图在现实主义与道德伦理之间寻求平衡。

因此,我们在阅读《君主论》时,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理解其观点。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介绍
《君主论》是意大利学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又译《霸术》或《君王论》。

全书共26章,从大量历史事实和实际经验出发,论证了新君主的建立、保有及君主的统治方法。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国可以分为世袭君主国和新君主国两类,认为前者易于统治,后者难于保有。

他强调君主要懂得统治术,包括改革军制、阅读历史、精通军事、明智深思等。

此外,他还提出为了国家的强大和安全,君主要抛弃虚名,注重实际,可以外示善良,内怀狡诈,只问目的,不择手段。

《君主论》问世后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过巨大影响,直至20世纪80年代仍被西方一些国家舆论界誉为世界名著。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读书报告

《君主论》读书报告一、写作背景《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所写,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自1498年起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第二国务厅长官兼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但之后由于国内帝制复辟,他丧失了一切政治职务,被迫隐居城外。

该书是马基雅维利献给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美第奇殿下的礼物,想要得到君主的重用。

14、15世纪正值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然而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意大利半岛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沉迷于发展建设各自的城市国家,始终没有完成统一。

对比同时期的法国、英国、西班牙等,他们早已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并妄图侵略正处于分裂状态、武装力量相对薄弱的意大利。

这使得意大利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内部各城邦国家间割据势力严重,外部又受到法国、西班牙等的侵略,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来半岛的完成统一大业。

于是马基雅维利便写下这本《君主论》,力图运用自己的知识及经验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提供帮助。

综上,马基雅维利作此书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得到统治者的赏识,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二是为了改变意大利分裂的现状,使意大利重新统一富强。

二、主要内容《君主论》全书包括一篇献词和二十六章,主要围绕君主国有哪些形式、如何统治和维护君主国、君主应拥有哪些品质等问题进行讨论。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讨论了君主国的形式和怎样维持它,强调君主应靠自身的能力和权威维护国家统治。

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讨论了君主在军事上的职责,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需要拥有自己的军队。

第十五章至第二十六章讨论了君主应该拥有什么品质,认为“明智”是最重要的品质,全面论证了马基雅维利的术治理论。

第一章君主国的几种形式及它们是怎样建立的在一开始,马基雅维利对国家政权做了一个简单的二分——君主国与共和国,认为所有的国家要么是多人统治的共和国,要么是是一人统治的君主国。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

《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的读书笔记》《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这本著作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初读《君主论》,便能感受到马基雅维利独特而犀利的视角。

他摆脱了传统道德观念对政治的束缚,以一种极为现实和务实的态度来探讨君主如何获取和维持权力。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强调了君主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他认为,君主不必总是以善良和道德的形象示人,为了维护统治和国家的利益,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残酷和不道德的手段。

这种观点在当时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冲击性的,因为传统观念中,君主往往被视为道德的楷模。

然而,马基雅维利指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仅仅依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君主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例如,他提到君主在必要时应当善于运用欺骗和伪装。

这并不是说君主应该毫无诚信可言,而是在面对危险和敌人时,通过巧妙的伪装来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利益。

这种观点看似违背了道德原则,但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来看,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治舞台上,过于天真和诚实的君主很可能会被对手所利用和击败。

马基雅维利还着重论述了君主如何治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当拥有强大的军队,因为军队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障。

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支持的君主,其地位是岌岌可危的。

同时,君主应当善于运用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此外,他还强调了君主对臣民的控制和管理。

君主需要了解臣民的心理和需求,通过适当的手段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书中提到的关于君主与大臣关系的观点也令人深思。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谨慎地选择大臣,并对他们保持一定的监督和控制。

大臣应当是忠诚而有能力的,但君主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权。

这种对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思考,即使在现代政治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对于《君主论》的观点,也存在着不少争议。

有人批评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过于功利和冷酷,忽视了道德和人性的价值。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现代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

其代表作《君主论》更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传奇佳作,短小精悍的文笔,超出常理的观点使其在历史上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马基雅维利不少的争议。

关键词:政治与道德;性恶论;爱国主义1513年前后,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1469-1527)在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叫克西亚诺的乡村,在父亲遗留给他的小农场里像任何一个农民那样在田间劳作,伐木砍柴,然后背到街市上去卖,艰难地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

马基雅维里出身并非农民,也绝非无所作为的庸庸碌碌之辈,他是经历过剧烈的政治沉浮才隐居到这里的,附近的乡亲们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正在做一件大事:“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房……在长达四个小时时间里,我忘记疲倦,忘记一切烦恼,进入到古人的宫廷。

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宫廷深处的景物迷住了。

”结果他写出了惊世骇俗的名著《君主论》,“在这本书中,我竭力深入探索这个课题:君主国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它是怎样创建、怎样维持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丧失的?”不可否认,马基雅维利在历史上曾是以为备受争议的思想家,莎士比亚称其是“凶残的马基雅维利”,马克思认为其是“现代罪恶的导师、政治权术的化身”;恩格斯对其评价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培根则认为他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而希特勒、墨索里尼等则是其信仰的忠诚者和拥护者。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

一、政治与道德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政治与道德似乎是可以分离且没有必然联系的,政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功。

此之所谓“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和伦理应该彼此分离”。

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政治远离道德会是怎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第一,复杂的时代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论》读书札记——李振凯前言(根据潘汉典译者序):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政治家。

着有《君主论》、《李维史论》、《战争的艺术》等。

他做过外交官出使过很多国家,曾亲自创建过一只国民军。

《君主论》是他最有名的一本着作,使马基雅维利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他也因此被冠以“马基雅维利主义”。

《君主论》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的着作,那是君主们深藏心底秘而不宣的利器。

马基雅维利将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加掩饰的曝于阳光之下,他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由此揭开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页。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说他“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君主论》大体讲了三块内容:王国政体理论,统治权术,军队以及意大利统一的努力。

下面就让我针对《君主论》全部的二十六个章节作一点简单地读书心得体会吧。

一、每章(共二十六章)要点精捡一: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自古以来,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与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

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仰或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

二、世袭君主国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比新国家困难小得多。

君主不触犯皇宗皇祖之制,遇意外随机应变即可。

三、混合君主国那些被胜利者合并到自己古老国家的国家,或者与征服的国家属于同一地区,使用同一语言,或者并非如此,二者必居其一。

在同一地区:把他们旧君的血统灭绝;既不要改变他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的赋税。

不在同一地区,统治者亲自前往,驻节在那里。

四、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土耳其由君主和大臣统治,法兰西由君主和贵族统治,要占领土耳其是困难的,但是一旦征服,保有这个国家却很容易,反之,占领法兰西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保有它很困难。

五、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该怎样统治要稳固地占领一个地方有三种办法:一是,把它们毁灭掉;二是,亲自驻在那里;三是,允许它们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并且建立一个对你友好的寡头政府。

六、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明智的人应该追寻伟大人物走过的轨迹,并且效法他们。

由布衣一跃而为君主,要以能力或幸运为其前提条件。

最不依靠幸运的人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稳固。

那些依靠能力而成为君主的人,在取得军权的时候是困难的,而以后保持它就容易得多。

七、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若统治者是单纯依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的话,这样遽然勃兴的国家,不能够根深蒂固,一旦遇到一场狂风暴雨就把它摧毁了。

若在开头的时候没有奠定基础,事后可以运用能力去奠基。

八、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军权的人们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政权时,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而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

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事件。

九、论市民的君主国取得这种君权,或者是获得人民赞助或者是获得贵族赞助。

这种市民的君主国从平民政治转向专制政治的时候,往往处于危险状态。

英明的君主应该考虑到,使他的市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

十、该怎样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如果由于人口众多或者财力充裕能够募集足够的军队,同任何入寇者决战于疆场,他们就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屿立不移的人。

反之,他们就常常需要他人援助。

十一、论教会的君主国取得这种国家或者是依靠能力,或者是依靠幸运,而保有它却不是倚靠能力或幸运,这种国家是依靠宗教上的古老的制度维持的。

十二、论军队的种类和雇佣军君主用来保卫本国的军队,或者是他自己的军队,或者是雇佣军、援军,或者是混合的军队。

而雇佣军和援军是无益的,并且是危险的。

十三、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的军队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援军、混合军,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

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属民组成的军队。

十四、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目标、思想。

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和平时期比在战争时期应更加注意这点。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采取行动,而是思考。

十五、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者受到责难的原因一个君主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知道该怎样做不好的事情。

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知道怎样避免亡国的恶行,还要保留不会亡国的恶行。

为拯救自己的国家,他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

十六、论慷慨与吝啬如果慷慨是以剥削为代价,英明的君主对吝啬之名不必介意。

对于既不是你的又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财产,你尽可以很阔绰,因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无损于你的名声,反会使你名声鹊起。

十七、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得好些君主对于信任他人或者采取行动务须慎重;不要滥用仁慈。

要应该慎思明辨,以免由于过分自信而使自己流于轻率鲁莽,或过分猜疑而偏狭不能容人。

君主最好既被人畏惧又被人爱戴。

明君应当立足在自己而非他人的意志之上。

十八、论君主该怎样守信君主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

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做出承诺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英明的统治者不能够,而且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对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优秀的品质,但要显得具备这一切优秀品质。

十九、论应该怎样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君主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严肃庄重、坚韧不拔。

他应该让人们知晓,谁都不要指望欺骗他或者瞒过他。

君对抗阴谋就得不要受到广大人民的憎恨。

君主须把担待责任的事情委诸于他人办理,而把布施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

二十、堡垒以及君主们每日做的许多事情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当君主取得一个新的国家,必须解除这个国家的武装,除了拥戴你的人之外;而即使是后者,也须看时间和机会,软化他们;并且使这个国家的全部武器都掌握在你的旧国家里靠拢你生活的士兵手中。

二十一、君主为了受人尊敬该怎样为人伟大的事业和作出卓越的范例能够使君主赢得人们巨大的尊敬。

君主应当注意,绝不要为了进攻别国,而同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除非迫不得已。

君主们应当尽力避免处于听从他人随意决定的境地。

二十二、论君主的大臣如果君主察觉该大臣的一切行动都在为他自己的利益,那他绝不是一好大臣。

令外,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王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享职责。

二十三、应该怎样避免谄媚者明智的君子应该在他的国家里选择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享有对你讲真话的自由权。

他推行已经决定的事情,并且对于自己的决定坚决不改变。

君主应当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常常征求意见;对于他不征询意见的任何事情,他应该使每个人都没有提意见的勇气。

二十四、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他们的国家军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其次,君主当中有些人或者是被人民敌视,或者是,尽管人民对他们友善,他们却不知道怎样使自己免于贵族为患。

二十五、命运在人世事务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样对抗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另下一半归我们支配。

君主如果他的作法符合时代的特征,就会得心应手,反之,就不顺利。

盛衰变化的原因:一个人如果采取谨慎、耐心的方式行动,时间与态势的发展情况说明他的行动时合适的,那么他就获得成功;反之他就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改变他的做法。

如果一个人能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命运是绝不会改变的。

二十六、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为了成就一位意大利豪杰的能力,必须使意大利沦陷到现在所处的绝境。

上帝不包办一切,这样就不至于把我们的自由意志和应该属于我们的一部分荣光夺取,而我们应该把这份光荣的事业完成。

二.全书结构概要归纳《君主论》全书有26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到第十一章,作者探讨了君主国的种类,种类,获得统治权的途径及各自特点与以及保有它们的手段。

马基雅维利把国家分为共和国和君主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新君主国、市民君主国以及教会君主国5种,共和国暂且不论,上述5种君主国可以依赖他人武力或凭自己的力量或者幸运获得。

并就不同君主国如何进行巩固和统治提出了相关对策,如世袭君主国的君主只需遵循皇宗皇祖的制度,做到随机应变即可;一个新成立的君主国(混合式君主国)会面临种种困难。

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很多治国之方。

他认为,“只要统治者抓住叛乱所提供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惩罚罪犯,肃清嫌疑人,并在最薄弱的地方做好准备,这些再度出现叛乱的国家就很难再失去了”。

新君主国的统治者最初也是最大的困难是建立并确保臣民遵守新的规章制度;市民君主国的统治者需要争取人民,安抚贵族;混合君主国的君主为了保有领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消灭旧君主血统,不改变原有的法律和赋税,或亲自驻守,或扶植一个傀儡政府,或殖民。

对于那些习惯在各自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国家,有三种统治方法:毁灭他们,亲自驻扎或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从他们那里收取贡品并扶持一个亲善于你的寡头政府。

另外,他认为获得一个新君主国必须依靠机会和个人的才干。

该部分充分展现了马基雅维利的君权霸术理论、权术思想:“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他运用才智或诉诸武力促成的,而强大了的人们都会对这两者心怀猜忌”、“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

同时为了达到上述所列的理论,他非常注重谋略:“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掩饰自己的意图,与对手和解,极尽献媚取悦对手后最终将其拿下”等等。

这些主张,体现了他“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霸术思想与极端的君主治国之道,也应该是他晚年为投美第奇家族所好而出的谋划的策吧(这一点通过《君主论》译者序可以知晓,因为毕竟他早年曾主张过共和国)。

第二部分第二部为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作者通过对军队种类,特点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军队的问题。

他认为军队种类包括雇佣军、外国援军、混合军队和国民军,并详细论述了雇佣军、外国援军的由来。

马基雅维利强烈抨击其危害,认为“意大利当前的衰败,就是长期依靠雇佣军的缘故”。

并分析了依靠雇佣军和外国援军及混合军队的弊端,指出合格的君主应建立一支只忠于自己的军队,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领导才能。

他劝诫君主:必须建设和依靠自己能够直接掌握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君主“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考离开军事训练的问题”。

“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外,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目标,不应以他事为业”。

那么从《君主论》前言对马基雅维利的生平介绍:[军制改革的历程]一段中可以看出,他的军事观点有其实践的基础,在当时是很正确的。

在他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创建了国民军,提出了军事改革方案,取得过一定的军事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