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扣除对照表
个人所得税税目、税率和费用扣除一览表

20%
7
财产租赁所得
800元(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20%
个人住房出租所得适用10%的税率
20%(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8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原值和相关费用
20%
股票转让所得免税
9
利息、股息所得
0
20%
储蓄存款利息免税;
从上市公司分配的股息、红利按持股期限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0
偶然所得
0
20%
11
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目、税率及费用扣除标准一览表序号ຫໍສະໝຸດ 应税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
税收优惠
1
工资薪金
3500元/月
3%-45%7级累进税率
4800元/月
2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成本、费用、损失;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费用扣除3500元/月
5%-35%7级累进税率
3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3500元/月×12
5%-35%7级累进税率
4
劳动报酬所得
800元(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20%
20%(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5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800元(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20%
20%(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6
稿酬所得
800元(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20%
应纳税额减征30%
20%(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202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表

202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表202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表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5000元。
就是年收入需要减去6万元及专项附加扣除后的收入才开始计税。
2、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如下:( 1 )年度不超过三万六千元的税率为3% ;( 2 )超过三万六千到十四万四千元的部分税率为10% ;( 3 )超过十四万四千到三十万元的部分税率为20% ;( 4 )超过三十万到四十二万的部分税率为25% ;(5 )超过四十二万到六十六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0% ; .(6 )超过六十六万到九十六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5% ;( 7 )超过九十六万元的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个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我国个税的征税对象有:法定对象、居民纳税义务人、非据民纳税义务人。
其中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
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
个人工资计算方法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正、反算法结果都为一致了。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税率表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0元的
5
2
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500000元的部分
3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
7000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
14750
劳务报酬只对80%的部分征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不超过16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30%
综合所得个税扣除标准2023年

综合所得个税扣除标准2023年综合所得个税扣除标准2023年按月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在取得综合所得的时候,申报纳税处理不相同。
对于居民纳税人,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税,对于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月或按次分项计算个税。
非居民个人取得4项综合所得适用的税率表如下: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具体如下: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 210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 1410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 266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 4410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7160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 15160 综合所得个税扣除标准2023年按年综合所得包括哪些所得项目综合所得具体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需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若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年度汇算,应于规定时间办理年度汇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在企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工作所获得的工资、薪金。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设计、安装、制图、医疗、会计、法律、咨询、讲学、投稿、技术服务等项劳务的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以专利权、版权及其他特许权利提供他人使用或转让所取得的收入。
个税的计算公式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免征额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
个税新旧税率对照表

个人所得税新旧税率对照表
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先将职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计算公式:
⑴、如果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
应纳税额=职工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⑵、如果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职工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扣减项目清单

1
住房租金支出
1100
住房租金支出
800
2
住房贷款利息 支出
1000
3
赡养老人支出
2000
4
子女教育支出
1000
5
继续教育支出
400
6
继续教育支出
300
7
大病税前扣缴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税前扣减 金额(元)
说明
住房租金支出
1500
按照纳税人所居住的城市标准,每月拥有800元到 1500元不等的额度。目前的标准是直辖市、省会城 市等大城市每月扣除1500元。 按照纳税人所居住的城市标准,每月拥有800元到 1500元不等的额度。目前的标准是人口超过100万的 城市每月扣除1100元。 按照纳税人所居住的城市标准,每月拥有800元到 1500元不等的额度。目前的标准是人口小于100万的 城市,每月扣除800元。 纳税人夫妻双方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 元的标准扣除,不过注意这里的住房贷款利息是首 套房的贷款利息。 对于家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 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共享这2000元的 额度。 家中有接受学前或学历教育的(包括幼儿园(3岁以 上)到博士研究生),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 标准来扣除,夫妻双方共享这个额度。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按照每月400元的 标准扣除; 纳税人接受技能培训方面的继续教育支出,在拿到 证书的年度里,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扣除。 纳税人在一年之内自负的医药费用超过15000元的部 分,可以进行税前扣除,每年有8万元的额度。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2023年个人所得税按月起征点为5000元,注意此处为实发工资减去专项附加扣除后的金额,按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为:薪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0%;薪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薪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税率为10%;薪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税率为20%;薪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25%;薪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0%;薪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5%;薪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税率为45%;2023年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年度综合所得适用)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2023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扣除范围:3岁——博士(学前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扣除标准:每个子女1000元/月扣除方式:父母一方全额扣除或父母双方各50%,扣除方式选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能变更。
扣除起止时间:学前教育:从孩子满3岁的那个月开始到进入小学前的那个月。
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月份,教育结束的月份。
注意事项:①学历教育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期间,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个税模板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注:以下为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算法)对于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根据2024年10月1日生效的新税法,采用累计预扣预缴方法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0-扣除数)应缴税额1月80000002月8000124.16124.16124.163月8000248.32124.16248.324月8000372.48124.16372.485月8000496.64124.16496.646月8000620.80124.16620.807月8000744.96124.16744.968月8000869.12124.16869.129月8000993.28124.16993.2810月80001117.44124.161117.4411月80001241.60124.161241.6012月80001365.76124.161365.76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以及应缴税额。
最后一列显示了每月的应缴税额,这是根据工资薪金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数后得出的结果。
根据2024年的新个税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全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
根据2024年个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附加费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根据新个税法,除了基本减除费用之外,对收入进行附加费用扣除。
所以,根据这个示例,2024年全年的个人所得税为2715元。
以上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具体的个税金额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收入和具体的税法有所不同。
这个模板只作为示例,具体的个税计算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