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的认识
- 自然数是由1、2、3、4、5、6、7、8、9等数字组成的数,是用来计数的。
- 零是一个特殊的数,表示没有东西。
- 负数是小于零的数,用负号表示。
- 整数包括自然数、零和负数。
加法和减法
-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乘法和除法
- 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得到每份的数量,或者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和余数。
分数和小数
- 分数是由两个整数表示的一个数,其中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总共的份数。
- 小数是用数字和小数点表示的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小数的部分。
平方和开方
- 平方是将一个数乘以自身的结果,表示为n²。
- 开方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表示为√n。
三角形和四边形
-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 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单位换算
-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km) = 1000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容量单位换算:1升(L) = 1000毫升(mL)。
- 质量单位换算:1千克(kg) = 1000克(g)。
地图与方向
- 地图是平面上用符号和比例代表实际地物的图形。
- 方向包括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中间方向。
以上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一单元:升和XXX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1升=1000毫升1L=1000mL会换算单位如:1068mL=1L+68mL二单元:除法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6,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与数之间的体系、测量土地面积及预测天文观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不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末尾有时也会产生0. 附:常用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②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的理解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液体的多少。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3、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一、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人字梁、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一、加法与减法:
1.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性质;
2.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
3.两位数减一位数。
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性质是指学生应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规则,并能通过加法和减法实际问题的解答来提高计算能力。
二、竖式计算:
1.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的竖式计算;
2.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减的竖式计算;
3.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是指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以纵向形式展示,从而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口算:
1.口算加减法;
2.口算乘法表。
口算是指通过心算的方式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
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乘法口诀表:
1.乘法口诀表的背诵;
2.乘法口诀表的运用。
乘法口诀表是指从1乘到9的乘法表格,学生需要通过背诵乘法口诀
表来快速进行乘法计算,并能将乘法口诀表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五、选择题:
1.十以内加减法选择题;
2.两位数加减法选择题。
选择题是指通过给出一系列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来检测学生对
于加法、减法和口算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以下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读法:认识0-9这些数字,掌握它们的读法。
2. 数的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数字。
3. 数的分解和合成: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或将若干个数相加得到一个结果。
4. 两位数的认识和特征:理解两位数是由十位和个位组成的。
5. 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运算。
6. 数的减法运算: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运算。
7. 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理解数的大小和数的重要性,掌握不同计数方法。
8. 小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小数,掌握小数的读法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9. 加法口诀和减法口诀:记忆加法和减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加减运算。
10. 长度的测量: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习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长度。
11. 三角形和长方形:了解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12. 日常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解决日常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些是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点补充。
建议
您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总结

2022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总结一、基础知识: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就是就是计数单位3、数位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含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则表示多少个“一”;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包含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则表示多少个“亿”。
4、十进制计数法: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就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的法则:(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3)、念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回去念,再在后面提一个“亿”或“万”字(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读法法则:(1)把数分级(2)从高位至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走。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4)读完后再...写给的数,检查与否恰当。
7、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以此类推。
数的大小比较儿歌两数比大小,先把位数看。
位数多的大,位数太少的小。
位数相同时,就把高位瞧。
高位小的大,高位大的小。
高位相同时,依次往下找。
8、用四舍五入法求对数数(1)万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重写成“万”并不难,右数四位很直观。
如果四位全为0,全部去掉添个万。
任一一位不为0,千位与5相比较。
千位要是小于5,舍掉四位添个“万”。
千位大于等同于5,向行进一再换成。
不舍不入用“=”,四舍五入用“≈”。
(2)四舍五入法:在挑对数数的时候,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字就是4或者比4大,就把尾数换成。
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就是5或者比5小,就把尾数舍弃并且在它的前一位入"1",就是“比涅”还是“进”,必须看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位是大于5还是等同于或大于5。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一、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整数的加法:与正数的加法相同,将负数变成正数,然后按照正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例如:(-3)+5=5+(-3)=22.整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该整数的相反数。
例如:6-(-3)=6+3=9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分数的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例如:1/2+1/3=(1+1)/(2+3)=2/52.分数的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例如:2/3-1/4=(2-1)/(3+4)=1/7三、小数的加减法运算1.小数的加法:按照小数位对齐的原则,逐位相加。
例如:0.25+0.07=0.322.小数的减法:将减数变成被减数的相反数,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例如:0.15-0.07=0.15+(-0.07)=0.08四、面积和周长1.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
例如:长方形的面积=长度×宽度2.周长的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度加两倍的宽度。
例如:长方形的周长=2×(长度+宽度)五、容量的计算1.容量的比较:利用等容秤、不等容秤等工具进行容量的比较。
例如:5升和3升的容器,可以通过连续倒水的方式来确定容器的容量大小。
2.容量的换算: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升(L)、毫升(mL)、立方米(m³)等。
换算时需要进行容量的单位换算。
例如:1升=1000毫升六、重量的计算1.重量的比较:利用天平等工具进行重量的比较。
例如:通过天平确保两个物体的重量是否相等。
2. 重量的换算: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千克(kg)、克(g)、吨(t)等。
换算时需要进行重量的单位换算。
例如:1千克=1000克七、时间的计算1. 时间的换算: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min)、小时(h)等。
进行时间的换算时需要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例如:1小时=60分钟=3600秒2.时间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时间轴等工具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例如:11:30+1小时=12:3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8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8单元)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8单元)一单元:升和XXX1.两个杯子中装满水,容量更大的杯子装的水就更多。
2.量筒和量杯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3.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的单位,一瓶墨水大约有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升和毫升之间可以进行换算,例如1068毫升可以换算为1升68毫升。
二单元:除法1.当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应从最高位开始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就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时,可以将49看作50来试商。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将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做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时,可以将61看作60来试商。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将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做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会将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要再调整商;有时五入法会将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要再调整商。
5.在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问题中,可以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6.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公式(长+宽)×2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边长×边长来计算。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等。
7.在除法运算中,可以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方式来求余数;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方式来求商。
8.在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中,可以通过多练来提高解题能力。
三单元:线和角1.直线、线段和射线是三种不同的线,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而没有端点,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而有两个端点,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而只有一个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一单元:升和亳升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1升=1000毫升1L=1000mL会换算单位如:1068mL=1L+68mL二单元:除法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6,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4、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
如:直线长4厘米。
是错误的。
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1、角的概念。
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注意:钝角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1、认识度。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
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
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重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会用量角器画任意角,会用三角尺画特殊度数的角。
如30度、45度、90度、60度、15度、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
习题:1、与曲线折线不同,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直直的。
而线段有(两个)端点,有一定长度能(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为什么两个钉子就能固定木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为什么从A到B小狗要走直线?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构成。
4、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来测量,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
”来表示。
把平角平均分成180份,每份就是1度。
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6、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8、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9、钟表每一小时是(30°),比如2小时的夹角就是(60°)。
10、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四边形内角之和是(360°)。
∠1和∠2如果在同一条线的同一侧上,就是两角成平角,∠1+∠2=180°。
11、.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一条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出(1)条直线。
12、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不可以度量的),小明画了一条长为20CM 长的(线段)。
13、角的大小关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或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4、一块三角板上,直角有(1)个,锐角有(2)个。
15、锐角的2倍可能是(锐角,直角,钝角)。
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一定是(钝角)四单元:计算器1,我国较早使用,至今仍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用算盘来计算称为(珠算)2,算盘上每一档(或叫杆)代表一个(数位),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用空档表示(0)。
3,用计算器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非常简便。
计算器上有显示屏和数字键,ON是开机键,OFF是关闭键,CE(或C)是清除键。
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熟记数位表,(各数位都有“位”字。
)个级四位,万级四位,亿级四位。
2、熟记记数单位(各单位没有“位”字)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5、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6、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7、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多位数的改写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求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3、了解生活中用数字来对事物进行编号,如学号、身份证号、住宅号等。
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基本角,有一个交点。
垂直时的交点叫垂足。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5,垂线公理:点到直线间垂直线段最短。
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7,工人一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我们通常用(三角板)来画垂线。
8,平行公理:平行线间所有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如:AB∥CD。
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1、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
如:OA⊥OB。
2、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七单元:倍数和因数1、像0、1、2、3、4、5这样一个一个的数,都是自然数。
(分数、小数不是)2、自然数可分两种:奇数和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