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进展
针 治疗 , 留针 1 mi, 天 治疗 1次 , 续 治 疗 6天 后 0 n每 连
脂 肪性 肝炎 患者肝 功 能有 良好改 善作用 。
5 讨 论 与 展 望
休息 1 , 天 共治疗 8周 , 药 组 4 西 8例 给 予 口服 阿托 伐 他 汀片 、 泰乐 片 , 肝 连续 8周 , 观察 两组 临床疗 效 , 果 结
非 酒精性 脂肪 肝是 一种无 过量 饮酒 史 , 与遗传 、 环
主流, 多是 针对湿 痰 瘀 阻互 结 , 阻 肝 络 的基 本病 机 , 痹
境、 代谢 应激 相关 的疾病 , 导致肝 相关性 疾病 患病 率 是 和病死 率升 高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临床 观 察 显 示 , 医 中 药治疗 脂肪肝 , 能显 著降 低 血脂 , 改善 肝 功 能 , 复肝 修 损 伤 , 轻肝纤 维化 等 , 而 达 到 祛 邪而 不 伤正 、 正 减 从 扶
谢 晶 日, 韦儒 , 朱 朱岩
( 黑龙 江 中医药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4 ) 5 0 0
摘 要 : 通过 对非 酒精 性脂 肪肝 辨证 分型 , 出不 同的 中医治疗方 法 , 对集 中于具 有疏肝 理 气健 脾 , 提 相 化
痰利 湿 降浊 , 活血化瘀 , 消积 导 滞功能 的 中药 , 归纳为保肝 、 降脂 、 症治 疗 3个方面 。并结合 针 药治疗 , 对 体现 了中 医药在 治疗 脂肪肝 上 的优 势。 关键 词 : 酒精性 脂肪 肝 ; 非 中医治疗 ; 究进展 研 中图分 类号 : 2 6 4 R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4 6 2 1 ) 5— 10— 2 1 0 2 0 ( 0 】 0 0 l 0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综述·
薛竹 1,路波 2,杨栓柱 2(通讯作者 *)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2.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摘要:脂肪肝在现代社会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肝脏疾病中占重要比例,查阅大量近年关于脂肪肝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的文献,并对众多治疗 方法进行归纳,以便为临床医生在其治疗时提供相关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0.064 本文引用格式:薛竹 , 路波 , 杨栓柱 .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0):139-141.
0 引言
脂肪肝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肝部疾病,临床表现虽多样,但没 有典型的疾病症状,因此难以被患者察觉。在欧美国家,由于人 群中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的发生率较高,我国暂无关于 AFLD 的全国性流行病学 资 料,但 现 有 的 区 域 性 流 行 病 学 资 料 指 出,有 饮 酒 习 惯 之 人 所 占的比例和 AFLD 的患病率在我国均有上升趋向。其中,华北 地 区 中 嗜 酒 人 群 比 例 在 1980 年 初 至 1990 年 初 期 间,从 0.21% 升 至 14.3%;2000 年 初 时,嗜 酒 者 在 东 北 地 区 中 所 占 比 例 已 高 达 26.98%,部分地区甚至达到 42.76%,而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结 果 显 示,饮 酒 人 群 比 例 增 至 30.9%~43.4%[1]。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饮 食 结 构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改 变,由 过 去 的 基 本 吃 素 为 主 过 渡 到 以 荤 腥 为 主,患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 人 数 病 已 超 过 患 乙 型 肝 炎(HBV)者 而 使 之 成 为 我 国 居 于 首 位 的 慢 性 肝 病, NAFLD 在 普 通 成 人 中 的 患 病 率 已 达 15% ~30%;许 多 过 去 欠 发 达 的 国 家,随 着 近 年 的 城 市 化 发 展 和 生 活 方 式 改 变,导 致 这 些 地 区 也 流 行 了 起 来,NAFLD 已 是 全 球 性 疾 病 之 一 [2]。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的 流 行 病 学 进 展;纵 观 全 球,普 通 成 人 有 介 于 6.3%~45% 之间的患病率 [3]。NAFLD 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 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et S)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动 脉 硬 化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以 及 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近年,伴着肥胖和 MetS 两种疾 病的流行,NAFLD 已是在我国发病居首位的慢性肝病和常规体 检 时 发 现 导 致 肝 相 关 生 物 化 学 指 标 异 常 的 第 一 大 原 因 ,并 且 与 HBV 慢性感染者合并患病者越来越多 [4]。综上,NAFLD 的治疗 应该加以重视,以期治愈疾病或减缓疾病进程,达到保障我国人 民健康的目的。

疏肝健脾汤辅助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40例

疏肝健脾汤辅助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40例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 0年 O卷 第 3 期

经 验 交流 ・
疏肝 健脾 汤 辅 助治 疗肝 郁脾 虚 型抑郁 症 4 O例
李 硕 , 书坤 , 孙 温绍 琴 , 邵 钧, 谢朝 辉
( 京 市西城 区平安 医院, 北 北京 10 3 ) 005
抑郁症是多种病 因引起 的以抑郁为 主要症状 的一组心 境障碍或情感障碍 , 药治疗效果肯定 , 西 作用 迅速 , 但药物毒 副反应较明显 , 者依从 性差 , 患 躯体症 状改 善不理 想。20 07 年 1 一 0 8年 9月 , 月 20 我们采用 自制中药 汤剂疏肝健脾汤辅
助治疗抑郁症患者 4 例 , J D 近期 效 果 满 意 。现 报 告 如 下 。
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判定疗效 。采用 F x r 6 0软件建立 oPo . 数据库 , 应用 S S 3 0软件包行 统计 学处 理 , 间 比较 行 P S1 . 组 检验 , 检验水 准 d=0 0 。结果 : .5 观察组 显效 1 7例 , 效 有
脾虚型抑郁症近期效果确 切 , 患者病情趋 于稳 定后 , 待 应进

胡 1 , 心、 2g恶 呕吐及反 胃加旋 复花 1 , 秘加 火麻 仁 1 2g 便 O
g 每 日 1 , 煎 2次 , 2次 温服 , ; 剂 水 分 每周服药 5剂 , 温开水 送服。8周为 1 个疗程 。8周后参照 19 9 9年朱 文峰主编 《 中

8 ( 16 5 5 .0±1 .5 岁 ; 程平均 7 2 83 ) 病 . 6个月 。均符 合 20 06
讨论 : 国医学认为 , 祖 肝郁脾虚 型抑 郁症 主要 由情志不 舒、 思虑抑郁致气机郁滞 、 脏腑 功能失 调引起 , 涉及 五脏 , 与 肝脾关系最密切。疏肝 健脾汤方 中柴胡 辛行苦 泄善调 节肝

疏肝健脾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

疏肝健脾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
mo n t h s o f t r e a t me n t f o r 1 c o rs u e , f o l l o we d - u p or f 3 mo n t h s a Re r t r e a t me n t , c o mp a r e d t h e c l ni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t wo ro g u p s . Re s u l t s : T h e t o t a l
5 0例慢性 乙型肝 炎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5例,治疗组给予 自拟 中药方 “ 疏肝健脾 丸”治疗 ,对 照组给予拉米夫定 ( L A M )治疗 ,以连续治疗 6个月为 1 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随访 3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A L T 、A S T 、胁 痛 、纳差及乏力均较对照组改善 明显 ( P < O . 0 1 ) ,具有统计 学意义 。结论 :应用 自 拟
C J C M 中医临床研 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1 2期
. . 2 7 . .
疏 / f i - 健 脾 丸 治 疗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肝 郁 脾 虚 证 的
疗 效 观 察
C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n t r e a t i n g t h e l i v e r s t a g n a t i o n a n d s p l e e n a s t h e n i a s y n d r o me o f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 wi t h t h e S h u g a n J i a n p i p i l l
( 尸 < 0 . 0 1 ) , 、 v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ni g i f c a n c e . C o n c l u s i o n : he T e ic f a c y o f S h u g n a J i np a i p i l l re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i n r t e a t i n g t h e l i v e r s t a g n a t i o n nd a

从肝脾肾论治高脂血症

从肝脾肾论治高脂血症
脏, 脾运化失常 , 则 脂质 运 转 排 泄 不及 易积 而 为 害, 发 为本病 [ 6 ] 。若 肾精 亏虚 , 水谷精 微难 以化 为
I 病 因病 机 1 . 1 脾 虚失 运 脾 主运 化 、 主 升清 , 为后天 之本 , 气 血 生化之 源 。 《 素 问・ 经脉别论篇》 说: “ 饮入于 胃,
t r e a t e d f r o m s p l e e n , l i v e r a n d k i d n e y .
K e O r d 8 h y p e r l i p o i d e mi a ; e t i o l o g y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t h e r a p y ; l i v e r ; s p l e e n ; k i d n e y
坛 ・亏木 观 点
e u m D 厂 。 n
。 拙 20,3

- 2 6, v 0 . 6
田四 留 躺窗圆血国
高 世 东
甘肃省华亭煤 业集团总医院 , 甘肃 华亭 7 4 4 1 0 0 [ 摘 要] 高脂血症的病位 以肝 、 脾、 肾3 脏 为主 , 其 病机 以脾虚失运 、 肝失疏泄、 ’ 肾气虚衰为主 , 因而其 治 疗宜从脾 、 肝、 肾论 治。
及母 , 导致 心脾 两虚 , 方选 归脾汤 加减 。
头晕、 头痛 、 头 重如 裹 、 头 昏身重 , 胸 闷、 气短 、 失 眠, 神 疲乏 力 , 或 肢体 困重便秘 、 脘 闷腹 胀 , 纳差 便 溏, 舌 淡体胖 常有 齿痕 , 舌苔 厚腻 , 脉沉 缓 无力 , 兼 有沉 迟或细 涩或 细数 。 证属脾 气亏 虚 , 治 宜益气 健 脾, 方选六君 子 汤加减 l 8 ] 。若 脾气 虚损 日久 , 子病

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周正龙;汪静【摘要】脂肪肝是指因某种或多种病因导致肝脏动态平衡失衡和脂质代谢紊乱,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主要包括了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学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现将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4页(P140-143)【关键词】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肝癖【作者】周正龙;汪静【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泸州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在传统医学中,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其命名也各不相同,如《古今医鉴》:“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立度,冷热失调……皆能为痛。

”《诸病源候论·积聚候》中云“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疟,连岁月不已”。

目前有的医家认为脂肪肝可归为“胁痛”“积证”“积聚”等范畴[2-3]。

另有认为脂肪肝属于气血津液病变范畴,与“肥气”“痰浊”“肝积”证相似[4]。

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肝之积,曰肥气。

”并且《难经·五十六难》中提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脂肪肝的中医命名各不相同,通过查阅文献,目前在用的病名主要集中在“胁痛”“癥瘕”“积聚”“痰浊”“肥气”中,“积聚”“癥瘕”“肥气”在现代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又相对最多,是目前最常见的中医病名[5],但在《中医诊断学杂志》中,将脂肪肝的中医病名命名为“肝癖(痞)”[6]。

由此可见,“肝癖(痞)”虽作为国家标准病名,但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故脂肪肝的中医病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多责之于起居无常、情志失调,或嗜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少劳安逸,或饮酒过度,或久病体虚,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痰瘀结于肝所致,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为主。

常占杰教授应用“健脾泄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常占杰教授应用“健脾泄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常占杰教授应用“健脾泄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刘亚珠;席奇;宋粉莉;宋春荣;李京涛;李日向【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39)004【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健脾泄痰法;常占杰;经验总结【作者】刘亚珠;席奇;宋粉莉;宋春荣;李京涛;李日向【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副2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并且年龄分布日趋年轻化。

脂肪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约有1.5%~8%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

结合其证候特征,中医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湿阻”“痞满”“肝着”等范畴。

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因肝肾亏耗,过食肥甘厚味或久病体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亏损,湿邪、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淤积于肝所致[2]。

常占杰教授为陕西省名中医,擅长诊治肝胆系统疾病,师古而不泥古,学验俱丰。

本文介绍常占杰教授运用“健脾泄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常占杰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发生多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或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以正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主要是由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脾脏功能失常最著,致使气血不归正化,津液输布异常,而产生瘀、痰、湿、郁,并且相互夹杂为患,它们反过来又可加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互为因果。

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的临床症状 , 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 功能性 消化不 良; 疏肝健脾和 胃汤; 中医药疗法
中 图分 类号 :5 4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7 5 ( 02 0 0 1 0 R7 . B 1 0— 16 2 1 )7— 0 2— 2 0
O b e v to f De o to o s e sn p e s d v r q ,I v g r tn p e n nd Re u- s r a n o c c n f r Dip r i g De r s e Li e - i n i o a g S l e a g i i i
lt gSo c n F n t n l yp pi, e ot f 0 C ss ai tmah o u c o a D ses A R p r o ae n i a 5
P ol' o i l Lne , 4 0 0, hn ) e e s t , i n 0 10 C ia p s pa H f
9 % , n 2 i ot l o p h r w ss n cn iee c e entet o o p P< . 5 , n et 2 a d7 % ncnr u .T ee a i i at f rneb t e u s( 0 0 ) a dt a og r g f i df w h w g r r -

1 2・
山 西 中 医 2 1 7月第 2 02年 8卷第 7期
S A X FT M J1 0 2V 12 o7 H N 1 O C u.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5 O例
王 文 红 摘要 : 目的 : 察 自拟 中药 疏 肝 健 脾 和 胃汤 治 疗肝 郁 脾 虚 型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 确 诊 为肝 郁 脾 虚 型 功 观 将 能 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 10例 按 随机 原 则 分 为 两组 各 5 0 0例 。 治疗 组 采 用 自拟 疏 肝 健 脾 和 胃汤 口服 治疗 , 照 组 采 用 西 药 多 潘 立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03T11:15:32.7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沈洪雷詹莉王哲
[导读]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沈洪雷詹莉王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疏肝健脾降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中医康复科的住院患者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的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口服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其中治愈患者27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

结论: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脂血症。

【关键词】疏肝健脾消脂汤;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19-01
高血脂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2005-2010年,我国血脂异常水平增近1倍,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超过1.6亿。

而现有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硬化可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长期将血脂控制在合适的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贝特类和他汀类西药,短期调脂效果较好,但存在部分患者对于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及停药后血脂容易再次升高、疗效难以持久的问题,近年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对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患者中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至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并经辩证属肝郁脾虚型。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4]制定。

满足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总胆固醇(TC) ≥6.22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mmol/L。

1.2.2中医辩证诊断标准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有心前区疼痛、心烦不安、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暗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腻或薄白,脉弦涩、弦滑或沉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薏苡仁30g,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0g、柴胡10g、白芍10g、山楂30g,丹参20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8周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实验室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总胆固醇(TC)下降≥20%,甘油三酯(TG)下降≥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mmol/L。

有效:总胆固醇(TC)下降≥10%但<20%,甘油三酯(TG)下降≥20%但<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10%但<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无效: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在本组40例肝郁脾虚型高脂血症患者中治愈患者27 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

3.讨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为“痰浊”“血瘀”等范畴,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本脏虚,标实是有痰浊淤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功能之间相互促进,以及肝主疏泄与脾统血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在人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及水液代谢发挥重要作用。

一旦肝气郁结就很可能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于运化不化为气血反成湿浊积于体内,久之成“痰浊”,或影响气血运行成“血瘀”,或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故采用疏肝健脾、化瘀祛痰的方法治疗;方中薏苡仁健脾利湿化浊为君,党参健脾益气,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渗湿益脾、山楂消脂且增加健脾燥湿之功共为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赵珺瑜,李红.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5.
[2]吴庆生,金少华,刘志荣等.安徽省成年人群血脂异常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
[3]何存弘,夏仕军.浙江省岱山县海岛渔农村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
[4]李风雷,郭海英,耿元卿,孙敏珏.山楂菖蒲饮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4).
[5]吴波,刘志诚,徐斌.针刺加叩刺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女性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