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摘要】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脾病症,主要病因是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引起。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该方剂主要由苍术、柴胡、白术、茯苓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健脾、调和气血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中,该方剂能有效缓解脾胃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该方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疏肝健脾方剂,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效果,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疗效,前景。

1. 引言1.1 脾胃病概述脾胃病是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脾胃虚弱、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等。

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承担着消化、吸收、运化营养物质的重要功能。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司;胃主受纳,胃虚则受纳障碍。

脾胃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的健康密切相关。

脾胃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胃痛等。

在临床上,脾胃病属于中医消化系统疾病范畴,常见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脾胃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肝郁脾虚型是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胃痛腹胀、食欲不振、情绪烦躁等。

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一种常用方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益胃的作用,对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症状、调节情绪具有显著疗效。

1.2 肝郁脾虚型病因肝郁脾虚型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

肝郁是中医理论中的病机之一,指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肝郁还可导致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形成脾虚的状况。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慢性结肠炎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均造成重大的压力,本病采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

中药在治疗本病上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

本课题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通过对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及疗效观察,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的理论依据,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60例患者,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晋中市中医院肛肠科门诊的患者。

完全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

其中实验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在19-67岁之间,实验组使用口服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

对照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对照组使用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艾迪莎)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及综合疗效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具有显著差异。

当归芍药散加味组各种临床主证与兼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肠镜检查提示: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治疗组治疗后III级和Ⅳ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治疗组在肠粘膜病变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单用中药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观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观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80例。

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分别为68.75%,92.50%;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

结论: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大大提升治疗的效果以及胃粘膜修复情况,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疏肝健脾方剂;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效果治疗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ugan jianp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ugan jianpi deco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8,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leen-stomach disease of liver-stagnat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syndrome diagnosed by TCM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njiu weitai granu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ver-soothing and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Hp clearance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68.75% and 92.50%, respectively.The Hp clear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95.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7.50%)(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stagnat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spleen-stomach dis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ugan jianpi recipe is very significa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grea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gastric mucosal repair,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liver-soothing and spleen-strengthening prescription;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Clinical effect treatment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本病以消化道黏膜溃疡、出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脾失调引起的脾胃
功能紊乱。

中药中有一种疏肝健脾方剂,对治疗这种病症具有显著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药
疏肝健脾方剂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疏肝健脾方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神曲和甘草。

柴胡具有疏肝解
郁的作用,可调节情绪,缓解肝郁导致的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

白芍具有养血安神的
作用,可缓解焦虑和失眠等情绪问题。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
消化吸收。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减轻脾虚引起的水肿和湿热症状。

神曲具有健脾
消食的作用,可促进食欲,增强胃肠蠕动。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增强其他药物
的效果,并缓解不良反应。

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疗效显著。

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剂能有效缓解
脾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

该方剂长期应用还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其他疾病的发
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药物。

它通过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和调和药性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能缓解病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应用还可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
生。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1例。

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脾胃病;柴芍六君子汤;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属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的特点,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胃肠道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且受患者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影响较大[1]。

因此一般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或促胃肠动力药物等方法予以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长时间应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大,致使患者依从性较低[2]。

而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为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本研究探索分析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应用柴芍六君子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1例。

研究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1±4.12)岁;病程1~18年,平均(8.13±1.16)年。

对照组男22例,女29例;年龄21~63岁,平均(36.27±4.23)岁;病程1~20年,平均(8.26±1.07)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枳术消痞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枳术消痞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确有一定的疗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枳术消痞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39-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一种常见的肠胃消化科疾病,具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等等,主要发病部位在于上腹部。

该种消化不良情况不属于器质性疾病,因此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式为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抑酸剂和促动胃肠动力药,有的患者会伴随一定的精神症状,因此可以适当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然而西药疗法的疗效维持时间比较短,同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发展,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获得愈加广泛的应用,并且疗效显著。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积术消痞汤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55例,年龄分布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反酸、恶心呕吐、心烦、失眠多梦等,这些症状持续出现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的诊断标准。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证型,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痰湿内蕴、脾胃失调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疏肝健脾方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疏肝健脾方剂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的应用及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胁疼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口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这些症状常常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表明脾胃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脾胃失调。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表现而制定的。

它的基本原则是疏肝调情,健脾化湿,解郁通滞。

根据中医理论,疏肝可以调节情绪,健脾可以消化食物,改善脾胃功能。

疏肝健脾方剂可以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常用的疏肝健脾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汤、护肝消食汤、越鞠丸等。

这些方剂中所含药物均有疏肝健脾的作用,能够调节肝气,健脾化湿。

柴胡疏肝汤中的柴胡、黄芩、半夏等药物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改善脾胃功能;护肝消食汤中的茯苓、泽泻、白术等药物则有利于健脾化湿,消化食物。

这些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使疏肝健脾方剂具有更好的疗效。

使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可以对疏肝健脾方剂进行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作息规律,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疏肝健脾方剂的疗效发挥。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疏肝调情,健脾化湿,改善脾胃功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使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时,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脾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共22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11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研究组添加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控制情况、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脾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临床对脾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实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柴芍六君子汤;脾胃病肝郁脾虚证;疗效;不良反应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比较常见。

中医无胃炎病名,将其归为脾胃病范畴。

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单纯性脾胃虚弱相对少见,但肝郁脾虚贯穿所有类型[1]。

目前,中医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甚至逆转病变方面效果显著[4]。

本文将以22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脾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共22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113例,研究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分布居于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9±1.27)岁;参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分布居于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1±1.31)岁。

两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参照组常规治疗:患者在治疗的前2周每天口服2次量为20毫克的奥美拉唑,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口服适量多潘立酮,注意需要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次30毫克,每天3次。

研究组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药物组成是荷叶20g,白术、茯苓、焦山楂、白芍、决明子各15g,陈皮、法半夏、柴胡、当归、枳实各10g,甘草5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
效学研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十四、治疗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肝郁脾虚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肝脾功能失调。

因而出现脾气虚弱与肝气郁结的病证,表现为胃脘或上腹部隐痛,或胁肋胀痛,纳差便溏,痛泻交作等症状。

本证多见于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结肠炎等疾病。

应针对病因采用相应的治法,主要应以健脾补气、疏肝解郁为重点、可参考"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及"治疗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等,选择有针对性的指标,进行主要药效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