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区管道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氨回收系统氮气置换、气密方案

氨回收系统氮气置换、气密方案

氨回收系统氮气置换、气密方案氨回收系统氮气置换、气密方案1. 编制依据PID图2. 编制目的氨回收系统的填料、管道、设备用消防水冲洗后,如不加以充氮保护,填料、管道、设备就会锈蚀;气密试验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排除隐患,为氨回收系统开车做好准备。

3. 氮置换、气密试验范围氨回收系统所有的设备管道4. 氮置换、气密试验具备条件4.1 氨回收系统填料已装,水冲洗合格,系统中残留水已用氮吹净。

4.2 氨回收系统中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按PID图检查无误。

4.3 氨回收系统所有仪表、安全阀处于投用状态。

4.4 有充足的合格氮气用来置换系统中氧。

5. 物资准备5.1 2″胶管两根,每根长30米。

5.2 活动扳手、钳子各一把,F扳手大小各二把,铁丝适量。

5.3 人员两人,手套两双。

6. 氨回收系统氮置换与气密试验步骤6.1 确认从合成冷冻系统来的驰放气、闪蒸气所有阀门关闭。

6.2 确认PV1029、PV1033A/B、PV1034、TV1414关闭。

6.3 确认氨回收系统所有导淋关闭。

6.4 打开LV1026及其截止阀、打开161J/JA泵进出口阀,打开NH1032-2″上止逆阀。

6.5 分别在124D出口1.5″导淋、NH1071-3″上导淋接入胶管,充入氮气到4~5kg/cm2,当PI1682、PI1685、PI1677平衡时,关闭充氮阀。

6.6 打开PV1033B、161J出口导淋进行排放到氨回收系统压力在0.5kg/cm2,关闭排放阀。

6.7 在连续充氮三次后,在各个分析点取样分析,若氧含量小于0.5%,氨回收系统氮置换合格。

6.8 氮置换合格后,确认所有排放点、取样点关闭,继续充氮至4~5kg/cm2,稳定此压力后关闭充氮阀,进行氨回收系统的气密试验。

6.9 在设备、管道、调节阀、流量孔板、设备封头等的法兰联接处用胶带纸密封后,弄一小孔,用肥皂水检查有无泄漏,若发现漏点,泄压处理后,重新充氮试验。

热电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氨区氮气置换方案

热电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氨区氮气置换方案

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50MW 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及相关系统改造工程氨区氮气置换方案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零六月大纲名称: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50MW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及相关系统改造工程氨区氮气置换方案措施编写:措施审核:措施批准: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编制依据4.置换项目概述5.置换准备6.置换顺序7.置换方法8.工艺质量及计量要求1.目的指导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50MW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及相关系统改造工程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

2.适用范围适用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50MW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及相关系统改造工程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项目。

3.编制依据2.1《电力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2002年版);2.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电质监(2002)3号;2.3《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1998年版);2.4国家环保总局《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3年版);2.5《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火电送变电部分)电建质监[2005]57号;2.6《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96年版);2.7《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中电建协工[2006]6号;2.8《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电源[2002]49号;2.9《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标准》国家电网工[2004]488号;2.10《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2.11《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号;2.12《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建质[1996]40号;2.13制造厂图纸、安装和使用说明书、质保书、出厂证明书;2.14设计文件、图纸、说明书,调试有关文件及会议纪要;2.15凯天科技股份环保有限公司有关质量文件;2.16业主与总承包商签定的合同及其他分包商签订的合同等;2.17《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25-95;2.18《液体无水氨》GB536-88;2.1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2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5603-1995;2.21《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4. 2.2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检总局锅发TSR R004-2009。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氮气置换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氮气置换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行业,旨在减少氧气对材料的腐蚀和氧化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方案旨在介绍氮气置换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效果和工艺安全。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氮气置换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检查氮气供应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氮气供应管道和配件,确保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充分供应。

2. 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划定禁止入内的区域。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如防静电服、安全鞋、护目镜等。

此外,还要保证现场通风良好,以避免氮气泄漏引起的危险。

3. 氮气供应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氮气供应管道和配件,并连接好氮气供应系统。

在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测,确保供氮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调整好氮气的流量和压力。

4. 施工过程中的氮气置换在氮气供应系统调试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氮气置换施工。

首先要将待置换的容器或管道与氮气供应系统连接好,确保连接密封。

然后,打开氮气供应系统的气阀,将氮气缓慢地注入待置换的容器或管道中。

在注入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置换前后的氧气含量和湿度。

确保置换完成后,气体的氧含量小于规定的标准值。

5. 施工后的处理与清理氮气置换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与清理。

首先要关闭氮气供应系统的气阀,并逐步释放残余氮气。

然后,进行现场清理工作,包括清理氮气泄漏的残留物和装置、拆除暂时安装的设备和管道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定禁止入内的区域,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施工人员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 施工现场要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氮气泄漏造成的危险。

4. 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监测置换前后的氧气含量和湿度,确保施工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管线氮气置换技术已经成为很多行业中的必备环节。

无论是石油化工、电子制造还是食品加工,都需要进行管线内的氮气置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管线氮气置换的方法和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一、管线氮气置换的基本原理管线氮气置换是指利用纯净氮气将管道中的杂质气体排除,从而保持管道内部的纯净和干燥。

该技术通常采用下述步骤进行:1. 准备工作在进行氮气置换之前,需要先准备一套完整的置换设备。

设备主要包括氮气发生器、压力控制装置和管道连接设备等。

2. 管线检查在进行置换之前,需要对管线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道无漏洞或损坏。

检查完毕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 管线清洗清洗管线是保证置换效果的重要环节。

首先,使用适当的溶剂或清洗液对管线进行彻底清洁。

然后,使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冲洗,将残留的气体和杂质一同排除。

4. 管线置换当管线清洗干净后,即可进行置换。

通过连接氮气发生器,将纯净的氮气注入管道内部。

同时,通过压力控制装置,监控氮气的注入速度和压力,以确保置换效果。

二、管线氮气置换的应用管线氮气置换在不同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领域的案例:1. 石油化工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管线氮气置换被广泛应用于储罐、管道和反应器等设备。

通过将杂质气体置换为纯净的氮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应和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电子制造在电子制造行业中,管道系统常用于输送灌封材料和气体。

通过使用氮气置换管道,可以保证管道内无尘、无水汽,从而避免对电子产品的污染和损坏。

3. 食品加工管线氮气置换也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食品领域,管道系统用于运输和储存各类液体和气体。

通过使用氮气进行置换,可以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口感。

三、管线氮气置换的优势管线氮气置换技术有着许多优势,使其成为行业中的首选。

1. 高效性管线氮气置换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与传统的置换方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短的周期。

管道注氮置换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管道注氮置换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管道注氮置换操作规程范文一、操作目的管道注氮置换是为了排除管道内的氧气,有效防止管道内氧气与易燃物质发生反应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管道注氮置换过程的安全与有效进行。

二、操作前准备1. 在进行管道注氮置换操作前,必须确定相关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

2. 对参与操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其熟悉注氮置换的操作规程与安全注意事项。

3.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氮气罐、气缸连接器、高压软管、减压阀、压力表等。

4. 验证所使用的氮气气源不存在任何疑似爆炸源。

三、操作过程1. 确保相关设备与工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氮气罐的验收合格标识,并核实罐内气体为氮气。

2. 在进行操作前,应事先清除管道内的杂质与污物,确保管道内部干燥、洁净。

3. 将氮气罐连接到管道接口处,确保连接稳固,并使用高压软管将氮气输送到管道中。

4. 在氮气输入管道后,使用减压阀控制氮气的流量,并通过压力表监测氮气压力,确保其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5. 注氮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氮气容器的压力,确保其未超过规定范围。

6. 如果操作中发现氮气压力异常升高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氮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7. 确保注氮过程中,相关区域内无明火、无易燃物质存在,以防止火灾与爆炸的危险。

8. 注入氮气的速度和时间应根据管道长度和直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确保注氮的充分与均匀。

9. 完成注氮后,应关闭氮气供应源,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检查管道内压力变化,确保管道内气体彻底置换完毕。

10.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现场,归还及储存好使用的工具与设备,并做好相应的操作记录。

四、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人员必须戴好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2.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参与操作前已充分了解操作规程,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3. 注氮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引发火灾的行为。

4. 氮气罐内的气体压力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置换施工方案氮气置换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操作,主要用于替换空气中的氧气以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在各种工业领域,氮气置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氮气置换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案、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原理氮气置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氮气的惰性来替换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导致物质氧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将空间内的空气抽出并注入氮气,可以有效地降低氧气含量,从而减少氧化反应的可能性。

施工方案氮气置换的施工方案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氮气置换设备,包括氮气储罐、氮气调节阀、氮气输送管道等。

2.空气抽出:将待处理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抽真空的方式排出,确保空间内氧气含量低于安全标准。

3.氮气注入:连接氮气储罐和输送管道,将氮气缓慢注入待处理空间,直到空间内氮气浓度达到设定数值。

4.搅拌混合:为确保氮气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可以通过机械风扇或其他方法对空间进行搅拌混合。

5.保持置换状态:在氮气浓度达到要求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氧气与氮气彻底混合,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6.检测验证:最后需要进行氮气置换效果的检测验证,确保氮气浓度符合要求,空间内不存在氧气。

注意事项在进行氮气置换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安全防范:氮气具有窒息危险,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通风良好。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需要干燥清洁,避免杂质进入氮气系统影响置换效果。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严禁私自调节氮气浓度和流量。

•排气处理:氮气置换结束后,需要将置换后的气体排出并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论氮气置换作为一种常见的工艺操作,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实现氮气置换的目的,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氮气置换的施工方案有所帮助。

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方案

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方案1. 引言氮气管线的正常运行对于一些特定行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有时候需要对氮气管线进行维修、更换或者改进。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停气置换施工。

本文将介绍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方案的一般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2.1 确定施工计划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停气置换施工的计划。

这包括施工的时间、地点以及所需的设备和人员。

2.2 危险物品处理在施工之前,需要将周围的危险物品进行处理。

确保工作区域内没有可燃物、易爆物或其他危险品。

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员注意施工区域的危险性。

2.3 工具和设备准备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工具和设备,如扳手、压力表、管道切割工具等。

确保这些工具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经过必要的检修和保养。

2.4 确定施工组成员确定需要参与施工的人员,包括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以及协助工作的助手。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

3. 停气置换施工流程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的一般流程如下:3.1 断开氮气供应首先,需要断开氮气供应。

确保关闭氮气管线的供气阀门,并将其锁定,防止它被误操作打开。

3.2 排空氮气管线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对氮气管线进行排空操作。

具体的排空方式取决于氮气管线的结构和特点。

3.3 拆卸旧氮气管线在氮气管线排空后,可以开始拆卸旧的氮气管线。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将旧氮气管线从连接点分离,并将其移除。

3.4 安装新氮气管线在拆卸旧氮气管线后,开始安装新的氮气管线。

确保新氮气管线与原有管线的连接点相对应,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连接。

3.5 检查安装质量安装新氮气管线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检查氮气管线的连接点是否紧固,是否有泄漏现象。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氮气管线停气置换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确保施工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安全鞋和防护眼镜等。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

管线氮气置换方案概述管线氮气置换是一种常用的操作方法,用于替换管道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确保管道内部达到一定的气体环境条件。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管线氮气置换方案,并详细说明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方案步骤以下是管线氮气置换的常见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管线氮气置换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定置换的管道段:根据需要置换的管道段的长度和材质等因素,确定置换的具体范围。

•确定置换的时间:根据管道使用的情况和置换的目的,确定置换的具体时间。

•装备和材料准备:确保有足够的氮气供应,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2. 断开管道连接首先,需要断开管道连接以允许氮气进入管道。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如拆卸螺丝或阀门等。

3. 排空管道将管道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排空,以便置换为氮气。

可以使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可用方法将气体从管道中排出。

4. 连接氮气源现在,将氮气源连接到管道中,以便向管道中注入氮气。

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良好,以防止氮气泄露。

5. 置换管道气体逐步将氮气注入管道中,将管道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置换为氮气。

可以使用适当的压力控制设备来控制氮气的注入速度和压力。

6. 检测置换效果注入氮气后,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置换的效果。

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来检测管道内的气体含量和成分。

7. 恢复管道连接在确认置换效果良好后,重新连接管道。

确保连接的稳固和密封。

8. 清理工作完成置换后,需要进行清理工作。

包括清理现场和收拾相关工具和材料。

注意事项在进行管线氮气置换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措施:确保操作人员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和眼镜等。

2.氮气供应:确保氮气供应充足,并检查氮气源的压力和质量。

3.气体泄露检测:在置换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气体泄露情况,确保操作安全。

4.压力控制:在注入氮气时,要注意控制合适的压力,避免对管道造成损坏。

5.简化操作:尽可能使用简单、安全的工具和方法,以简化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区管道氮气置换施工
方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目的
指导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
置换。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项目。

3.编制依据
3.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3.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锅炉机组篇)(DL/T5210.2-2009)3.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DL500901-92)
3.4.《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程》(DL/T5257-2010)
3.5.《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4.作业项目概述
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工程脱硝改造工程本烟
气脱硝工程,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主要包括:液氨储罐至液氨蒸发
器、液氨蒸发器至缓冲罐、缓冲罐至稀释罐之间管道。

由于#3、#4机组脱
硝改造还原剂来自液氨储罐A,液氨储罐B至今未曾进氨,本次#1、#2机组
脱硝改造将液氨储罐B投入使用,将液氨储罐A和B连通,由于储罐B中存
有空气,而氨气是一种易燃有毒气体,需要将储罐B中空气用氮气进行置换
后投入使用。

5.作业准备
5.1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器具配备
5.2人员配备
5.3氨区设备周围清理干净,道路畅通,照明充足。

5.4消防设施齐全,通讯畅通。

5.5炉、电办完专业检查确认表。

5.6气压试验范围内的平台、栏杆、扶梯安装结束,通道畅通无障碍,满足气压
试验检查。

5.7压力表经校验合格,量程在1.5倍试验压力左右,备有2只精度等级不低于
1.5级的压力表。

5.8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氮气置换方案规范作业
5.9充氮置换排空时或者取样分析时,需站在上风向位置,以防氨气中毒。

6.脱硝氨区系统气密性试验
6.1试验范围
由于液氨存储罐、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槽在出厂前已进行过气密性试验,本次氮
气置换前需检验氨区系统管道及各相关接口的严密性。

管路:液氨储罐及相关管路、阀门、法兰等。

6.2试验合格标准
参与气密性试验的系统严密,无泄漏,系统能够保压30min以上。

6.3操作步骤
6.3.1试验前通知相关人员到场。

6.3.2试验前在系统上安装精密压力表。

6.3.3开启汇流排进气门,关闭缓冲罐至供氨总门,利用压缩氮气,把系统的压力升至约
试验压力的10%即0.21MPa,利用肥皂水对系统进行初步的检查。

6.3.4如系统无泄漏,继续利用压缩氮气,把系统的压力升至50%约1.05MPa,然后停止
升压,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6.3.5如系统无泄漏,继续利用压缩氮气对系统管路进行升压,按试验压力10%速度递增,
每次稳压3min,直至试验压力2.1MPa,停止升压,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6.3.6保压30min,如系统无泄漏,打开汇流排出气总门,对管路进行降压,系统压力将
至设计压力1.86MPa,然后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此过程要注意检查安全阀是否有动作或者泄漏的现象。

6.3.7如系统无泄露,气密性试验结束,系统气密性良好。

6.3.8系统气压试验检测泄漏和巡检时,严禁使用铁锤等坚硬物敲击阀门和管道。

气压试
验过程中没有指挥人的指挥,严禁自私操作任何阀门。

6.3.9试压过程中若有泄漏,不得带压修理。

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验。

7.脱硝系统氮气置换.
7.1氮气置换目的
为防止氨空气混和后发生爆炸,需将系统中空气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
使其浓度降至其爆炸浓度15.7%(体积浓度15.7%=V 氨/V 总)以下。

7.1.2高浓度的氨对人体具有危害,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
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置换,将氨浓 度降至30ppm (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30=V 氨/V )以下,以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7.1.3氨系统初次投运或检修后投运,应将系统内空气置换为氮气,目标是使氨系统内氧
气浓度低于3%
7.2脱硝系统氮气置换方法
1. 液氨储罐B 氮气置换
1) 将液氨蒸发器切换为手动运行,解除所有连锁和保护,微开蒸发器进蒸汽调节
阀;
2) 待液氨储罐B 压力降至0.0MPa 后,停运蒸发器,确认液氨储罐A 和液氨储罐B 已

靠隔离,关闭B 罐出液氨门;
3) 确认液氨储罐B 所有阀门已关闭;
4) 将氮气(0.5MPa 左右,最好是氮气槽车)接至氮气汇流排,开启汇流排进气门和

流排出气总门,开启液氨储罐B 充氮气门,往氨罐B 充氮气,待氨罐内压力升至0.15MPa
后,停止充氮气,开启液氨储罐B 顶部至稀释罐手动门(2个),待氨罐内压力降至 0.05MPa 后,关闭液氨储罐B 至稀释罐手动门(2个);
5) 进行4)步骤3次后,通过罐B 液位计排气口测量氨气浓度,若低于30ppm ,则停

置换,否则继续重复4)步骤,直至其浓度低于30ppm ,停止充氮气,氮气置换完成;
2.待氨区检修工作结束后,按上述方法将系统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后投入使用。

8.工艺质量及计量要求
8.1技术人员认真做好调试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办好现场各种调试签证。

9.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1安全管理
9.1.1.按要求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确认、交底,施工人员必须全员签字。

9.1.2.现场要加强警戒,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域。

9.1.3.由于氨气有毒,在氮气置换时,严禁将液氨储罐内残余氨气直接排放到大气
中,需通过稀释罐进行吸收后才能将管道内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9.2安全防护措施
9.2.1.综合网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满足检查人员对管道检查的需要。

9.2.2.氮气置换及气密性试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试运区域。

9.2.3.遵守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9.2.4.有关人员必须学习与氨有关的安全指示及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系统的流程
等,熟悉有关规程、规范、措施。

9.2.5.压力试验前应将管道系统设备、阀门作一次全面检查。

9.2.6.超压时,严禁巡回检查,人不能站在临时堵板、焊口、水位计接口对面和法
兰结合面的附近。

监视压力表、升压泵及操作阀门的人员应保持一距离并有安全退让路线。

9.2.7.压力试验检查时,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指挥组汇报,不得自行处理。

在各
阶段检查时检查人员按组件划分,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9.2.8.参加压力试验和检查人员,不得单独行动,检查时应有人监护,各阶段检查
结束后小组负责人应清点小组人数和所带工具。

9.2.9.压力试验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