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内科是一个涉及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的专科领域,临床用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多样性以及药物本身的复杂性,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如用药不当导致副作用、用药不足无法起到治疗效果等。

合理用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常见问题1. 药物副作用部分心血管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导致干咳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自身情况,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2. 药物相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

比如利福平和华法林之间会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影响血液凝固功能。

3. 用药不足有些患者由于害怕药物副作用或对药物治疗效果存疑,会在医生建议下减少用药或者停止用药。

如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会增加。

4. 用药过量有些患者因为不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或者误解医嘱,导致用药过量,比如降血脂药物利伐沙班的误用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危险状况。

二、合理用药分析1.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合理用药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

老年患者肾功能明显下降时,应考虑减量使用ACEI或ARB;肝功能不全患者则需谨慎选择他汀类药物。

2.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血压水平、合并症、年龄等选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降压药物。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比如联合用药时要查明其他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以避免出血等严重后果。

4. 定期监测患者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用药不当的问题。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分析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分析

心血管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分析作者:陈赛勇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3期陈赛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深圳 518036)【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联合用药情况。

方法对心血管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药情况采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对心血管住院病人的296条临床用药医嘱单进行监测。

286条药物相互作用合理,10条存在不合理配伍情况。

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联合用药问题要加强重视,监测观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定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疾病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a)-0014-02Cardiovascular disease treatment of Any issue analysisCHEN SaiyongCardiology, Shenzh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Shenzhen 518036,China【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rug situation.Methods Way to the hospital patients in theclinical application to use drugs rationally monitoring systems for monitoring and data analysis.Results On the cardiovascular of hospital inpatients of 296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doctor. the surveillance of drug interaction 286,10 are unreasonable and service conditions.Conclusion treatment for diseases in any of the probl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monitoring and observ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establishing security effectively.joint application solutions.【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Joint application;Drug interaction.心血管疾病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目的: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促进合理用药的控制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具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患者120例,对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比例,并对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控制对策。

结果:心血管内科用药常见问题,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比例最多,为45.83%,其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0.00%,联合用药配伍不合理占15.83%,此外有少量存在用药禁忌及溶剂错误的情况发生。

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及用法用量等不合理,临床应提高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注重药物用法,避免随意增减用量,关注患者合并症及联合用药禁忌。

标签:心血管内科;合理用药;控制措施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心血管循环系统相关的急慢性病症,慢性病居多,临床以高血压、冠心病等最为多见,多发于老年人群[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加上生活压力、不良饮食等情况使发病率进一步升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随着药学研究在医学及临床研究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种类进一步多样化,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受到临床用药及相关研究的关注。

临床用药主要问题包括各种不合理用药,可能与对新药用法不熟练、心血管疾病合并症较多、联合用药方案比较复杂等相关。

不合理用药可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造成患者身体及经济的压力,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2]。

本文旨在分析心血管内科用药常见问题及原因,并讨论控制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患者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22~75岁,平均(51.3±12.6)岁。

纳入标准: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物治疗,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0T10:05:18.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赵光庆姚丽玲[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并研究有效整改方案以对用药合理性做出保证。

山东省昌乐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 262400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并研究有效整改方案以对用药合理性做出保证。

方法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

干预组采取用药措施展开临床干预,对照组未给予用药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包括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

结果干预组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用药措施的有效采用,能够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问题获得有效改善,期间对于用药问题医护人员可以进行有效探讨,之后对应进行整改措施的研究并应用,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指导力度获得充分加强,对患者尽快恢复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临床合理用药引言心血管内科主要是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与心脏、血管循环系统有关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方式。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我国药物使用管理较为松散,常出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对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均会有一定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其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及合理用药策略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4例。

研究组:女男比例为26:24;年龄在53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58±5.55)岁。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 调查分析 ·1342020年 第24期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血管类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极高,危险性强[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心血管科室普遍对此类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机制,如果患者的用药安全得不到保障,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此本次研究对如何改善用药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现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由我院收治的220例心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100例,患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2±6.34)岁。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处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说明书、《抗生素使用方法》[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分析缺乏护理合理性的报告单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因患者不合理用药所产生的临床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定的解决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AA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 ±s)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

其中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回顾性分析2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16例患者因不合理用药②产生其他问题,用药不合理引发治疗出现问题的发生率为7.27%,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对于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布临床用药常见问题n 构成比/%发生率/%药物用法不合理425.00%(4/16) 1.82%(4/220)用药护士禁忌症743.75%(7/16) 3.18%(7/220)配伍不合理212.50%(2/16)0.91%(2/220)临床诊断与用药不合理212.50%(2/16)0.91%(2/220)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6.25%(1/16)0.45%(1/220)3 讨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经常出现的问题有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每种不同的药物都有不同的用量以及用法,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量与用法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没有在开销后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也没有向患者讲明遵守医嘱用药的重要意义,导致患者再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用量用法不合理的情况出现[3]。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4~2022.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对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提出合理用药措施。

结果:400例患者共出现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多发于高龄患者,多数患者联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骨骼肌肉系统不良反应。

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加强对患者情况的观察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因为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促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作用显著。

但是随着该药物在临床应用频率的不断提高,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大剂量口服用药,部分患者存在联用其他药物的情况,药物长期服用及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极易引发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1]。

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治疗中断,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威胁患者的健康,为了进一步保证用药安全,本研究对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4~2022.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108例和92例,年龄区间22~76岁,平均(45.57±5.15)岁。

1.2 方法收集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资料,对2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统计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预后情况、不良反应类型等。

1.结果2.1 患者一般资料2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10例患者均为口服用药,用药最大剂量为40mg/d,1例;剂量20mg/d共15例,其余均为10mg/d,全部患者用药剂量符合说明书规定。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措施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措施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措施分析发表时间:2017-08-31T15:45:41.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作者:杨子萱[导读] 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加强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对肝肾、心肺功能的监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对80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药品类别、用药种类、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年龄上有较大差别,中老年人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远高于儿童及青年患者。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是心脑血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合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临床治疗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药品及用药种类,重点监测中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用药。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希望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维护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汇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使用非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

合并症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患者性别、年龄统计:男61例,女63例,平均年龄18~86岁。

不良反应统计: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53例,新药物不良反应27例。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环; 银杏达莫内含银 杏总黄酮及双密达莫 , 主要 药理作用扩血 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 , 两 者作 用功效 雷同 , 无 需 同时使用 。② 人院诊断 : 肺癌 , 医嘱参 芪扶正 注射 液 2 5 0 m L静脉滴 注 , 1日 1次 ,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O a r L+参麦注射液 4 0 m L静脉滴注 , 1日 1 次; 两 种药 品成 分有所 不 同, 但 是主治 功 能相 同 , 均 具
有益气扶正作 用 , 无需 同时使用 。中药注 射剂应谨 慎联合 用 药, 联合使用时 , 应遵循 主治 功效互补 及增效 减毒原 则 , 如确 需联合使用其 他药品时 , 应谨慎 考虑与 中药注射剂 的间隔时 间以及药 物相互作用等 问题 。
统计数 据看 , 我院 中药 注射剂应用 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辩证不 足, 不能对症 用药。主要原 因跟我院开 具中药注射剂 的 医生
并针对各 问题分析提 高合理 用药比例 的对策 。
关键 词 : 心血管 内 科; 合理 用药; 原 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R 9 2 7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7 6 5 ( 2 0 1 5 ) - 0 8 - 0 8 2 6 - 0 2 1 0 - 0 2
(3 ] 韦曦 , 吕超智 , 杨荔 , 等 .中药 注射 剂与输 液配伍 的不溶性微粒变
化( J ] .柳州医学 , 2 0 0 7, 2 0 ( 1 ) : 4 0 .
诱发的各种症 状 , 该病人无使用指症 。②诊断肠易激综合 征 、 乙状结肠息肉 , 医嘱使用 0 . 9 %氯化 钠 2 5 0 mL+ 喜炎平 2 5 0 m g 静脉滴注 , 1日 1次 , 喜 炎 平 的功 能 主治 : 清热 解 毒 、 止 咳止 痢, 用 于支气管炎 、 扁桃 体炎 、 细菌性痢疾等 , 用于 乙状结肠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0T13:27:23.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汪莹莹
[导读] 心血管疾病合并用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升高,因合理慎重选择联合用药。

(成都军区总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联合用药情况,针对产生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住院患者,用药方式为二联或者三联合并用药。

分析患者合并用药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做出指导依据。

结果: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他汀类、硝酸酯类为本次调查中主要用药。

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43.6%)、β受体阻滞剂(54.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9.5%)、利尿剂(49.7%)、他汀类(51.6%)、硝酸酯类(56.7%)。

二联用药占65%,三联用药占33%。

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用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升高,因合理慎重选择联合用药。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55-02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一般只是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多数存在有多种疾病,疾病继发病症和疾病并发症存在,所以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经常需要联合用药[1]。

心血管疾病的联合用药目的在于能有效,迅速改善病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但在疾病的联合用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对此,合理的合并用药显得十分重要[2]。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心血管疾病合并用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如何合理用药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1.资料和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住院患者,限住院时间至少为14天。

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用药品种数及用药疗程进行统计,检测患者肝肾功能。

用药方式为二联或者三联合并用药。

服用药品为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的正规商品。

2.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500例患者男性315例,女性18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4±10.8岁,平均住院时间23.7±9.6天,住院期间服用药品种类数13.6±3.5种。

患者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联合用药情况
500例患者中,有218例患者使用了钙通道阻滞剂(43.6%),271例患者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54.2%),197例患者用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9.5%),248例患者使用了利尿剂(49.7%),258例患者使用了他汀类(51.6%),283例患者用了硝酸酯类
(56.7%),还有77例患者用了其他药物。

这些患者中有325例患者是二联用药占65%,165例患者三联用药占33%,7例患者四联用药占1.4%。

3.讨论
本次回顾性研究对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第一诊断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后续存在有其他并发症状,包括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利尿剂使用率达到或者超过50%,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率略低但也达到40%及以上。

二联用药超过60%,是三联用药的二倍,四联用药也是必要的。

联合用药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肝肾合并异常和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其中四联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100%,三联用药不良事件约80%,二联用药不良事
件发生率较三联减半。

大部分不良事件为肝功能异常或者肾功能异常,或者两者合并异常。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间相互作用,药物对人体组织器官体液发生作用。

药物的作用机理很复杂,药物使用方法,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使用时间等都会影响药物药理效应。

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应用。

针对病人病情的发展,药物剂量要及时做出调整,对于病症种类减少,病情好转的患者,可以逐渐由三联用药转为二联或者单一用药。

对于联合用药潜在的用药风险,临床医师要及早判断并随时检测。

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刚入院时需要做肝肾功能检查外,住院期间同样要定期检测患者肝肾功能。

对有些已经明确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要更加提高关注。

【参考文献】
[1]牛津津.非诺贝特酸单一用药和与他汀类联合用药在控制高脂血症方面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2.
[2]王清理,王晓慧,卫永丽.某三甲医院心内科CYP3A4抑制剂与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