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药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药品质量与安全

(二)专业代码 590204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与学历

(一)学制:全日制3年

(二)学历:专科

四、就业面向

表1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药学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分析检验、医院临床药学、药品营销和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力;具备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分析检验、药品营销、医院临床药学、药品储存与保养和行业管理的基本技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素质

(1)树立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自觉遵国家法律法规。

(3)遵守职场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尽心、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心胸开阔,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

(4)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理智、乐观、豁达的气质。

(5)热爱药学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2. 知识

(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

(2)系统地掌握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熟练掌握相应的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

(4)熟悉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5)了解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发展趋势,具有在业务上与时俱进的专业准备。

(6)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谈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专业信息、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

3. 能力

(1)能运用所学药物检测技术基本知识,从事药品的分析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

(2)能根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完成常用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溶液剂等的生产任务,从事药品生产工作。

(3)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的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的仪器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

(4)能运用所学药品质量与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药品原料药及制剂、中间体等检验。

(5)能从事药品调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六、课程设置

由4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

七、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学时:544,学分:34.0)

1.《军事课之军事技能》(112学时,

2.0学分)

2.《军事课之军事理论》(32学时,2.0学分)

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课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时:66,学分:4.0)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前景,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时:48,学分:3.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大学生应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法纪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法律基础部分内容由三部分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基本法律制度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制度。

5.《形势与政策》(学时:32,学分:2.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二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及在其指导下根据我国特有国情而制定的民族政策与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于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和民族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6.《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68,学分:4.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以适应现代医疗单位对医护人员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等。

7.《体育与健康》(学时:108,学分:6.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努力增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给学生以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指导他们实践锻炼。同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排球、兵乓球、羽毛球)、形体健美操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通过徒手、把杆、垫上、器械等多种形式的形体素质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正确训练方法及形体美基本动作标准,准确完成成套健美操、小舞蹈。

8.《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时:32,学分:2.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内容组织依据,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点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并有助于他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形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认识与识别心理导常现象;大学生普通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等内容。

9.《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2.0学分)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正确认识

自我,提升内在素养和品质,从而有效安排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

本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认识社会、人职匹配.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

10.《创新与创业教育》(34学时,2.0学分)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小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务的一门创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就业开拓广阔的空间。

本课程内容包括创业学概述、创业成功的基石、创新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等。

11.《大学英语》(学时:48,学分:3.0)

目的与要求:其任务是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实施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以阅读和听说为主,进一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词汇和语言技能。

12.《大学美育》(学时:36,学分:2.0)

《大学美育》的简介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专业基础课(学时:410,学分:24.5)

13.《医药数理统计》(学时:48,学分:3.0)

《高数及医药数理统计》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学习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在药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能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事医药学相关统计工作。

本课程内容包括概率论基本知识、统计方法的原理与步骤、正交试验设计、统计应用软件等内容。

14.《仪器分析技术》(学时:36,学分:2.0)

《仪器分析技术》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药品检验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等基本技能。

本课程内容包括当今应用广泛的药品检验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如紫外、红外、液相、气相色谱等及新的实验技术和新的仪器分析方法。

15.《无机化学》(学时:48,学分:3.0)

《无机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无机化学的知识如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内容包括常用的无机药物的基本特征、结构特征、性质及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应用,常见电解质溶液酸性、碱性产生的原因,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等内容。

16.《有机化学》(学时:72,学分:4.0)

《有机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官能团,了解由于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而引起的各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各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在医药中的用途,掌握有机化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能,完成有机药物典型官能团基本反应的实验室操作。

本课程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

17.《分析化学》(学时:68,学分:4.0)

《分析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定量分析相关理论、方法及各种标准溶液的配制,掌握正确的基本分析操作技能,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对常见药物进行分析检测,了解近代仪器分析、分析工作的意义。

本课程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误差分析,常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等。

18.《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时:64,学分:4.0)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整体功能活动的规

律,以及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知识,细胞的基本功能,各种生命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体各系统在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人体所做的相应调节。

19.《生物化学》(学时:36,学分:2.0)

《生物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性质、功能及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脏的生物化学等。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原理和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对生物化学基础及其前沿领域有了较全面了解。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的介绍,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等。

20.《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时:38,学分:2.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病源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药理与药物治疗学基础》和《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和人体寄生虫三大部分。

(三)专业核心课(学时:640,学分:37.5)

21.《药理学》(学时:72,学分:4.0)

《药理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和抗恶性肿瘤基本药物的药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有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抗病原微生物、抗寄生虫和抗恶性肿瘤等各系统基本药物药理。

22.《药物化学》(学时:72,学分:4.0)

《药物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常用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命

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用途及重要药物的化学结构以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掌握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药物的贮存、制剂、分析和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掌握重要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与代谢有关的化学变化及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药剂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典型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

23.《天然药物化学》(学时:54,学分:3.0)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寻找有效成分的途径,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等。

24.《天然药物学》(学时:52,学分:3.0)

《天然药物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显微构造和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药用植物分类鉴别的基本技能及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用天然药物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具有对天然药物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及主要类群,常见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鉴定、化学成分、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

25.《药物分析》(学时:84,学分:5.0)

《药物分析》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药物分析一般规律、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能够按照国家的药品质量标准,对药物及制剂进行质量检测,对药物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对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进行观察、检测与养护,以确保药物的疗效与安全,为今后从事药剂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药典的主要组成与内容,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规

律,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方法。

26.《药剂学》(学时:98,学分:5.5)

《药剂学》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各种常用剂型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掌握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掌握制备常用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会正确使用制剂常用设备,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能查阅药典等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药剂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剂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27.《药事管理与法规》(学时:48,学分:3.0)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的内容、药事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药品注册管理、药品使用管理、特殊管理药品和管理办法,了解中药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学实践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理,我国和外国药事体制及组织机构,药品质量与管理的关系规律,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药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等。

28.《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学时:32,学分:2.0)

《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教医药商业、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品监督、药品检验机构有关药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内容包括GMP、GSP、GLP、GCP、CAP及其认证等的基本知识。

29.《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学时:36,学分:2.0)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药品标准独立进行中药制剂检验操作,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同时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从而胜任中药制剂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药制剂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

30.《药品质量生物检定技术》(学时:32,学分:2.0)

《药品质量生物检定技术》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制药专业、药品检验及生物制药或其他与药品生物检定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内容包括:介绍生物检定的概念和任务以及微生物检验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药品微生物检查;药品安全性检查;药品生物效价测定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

31.《药物制剂、检验综合实训》(学时:30,学分:2.0)

《药物制剂、检验综合实训》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行常规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检测训练,掌握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生产和药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综合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规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检测训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

32.《药房实务综合实训》(学时:30,学分:2.0)

《药房实务综合实训》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言行举止、技术操作、处理问题、语言沟通、道德规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风格,具备一定的辨病售药和药学咨询服务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处方调配实训、药学咨询实训、药品销售实训、药品分类陈列实训、药房服务礼仪实训等。

(四)选修课(能力拓展模块)(学时:136,学分:8.0)

33.《文献检索》(学时:12,学分:0.7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加对信息和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培养敏锐的情报意识;掌握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检索原理,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掌握分析、评价和利用检索结果的正确方法,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独立地获取文献信息,有效地运用文献信息,顺利地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计算机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技巧等。

34.《药物制剂设备》(学时:16,学分:1.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制剂设备在药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使学生理解药物制剂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维修技能,主要熟悉

制药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培养有解决实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制剂设备的机械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设备维修的基本操作方法等。

35.《医学英语》(36学时,2.0学分)

《医学英语》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训练,学生可以医学英语为工具,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英语阅读与翻译,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英语术语学及医学文献写作等内容。

36. 《医院药学概要》(36学时,2.0学分)

《医院药学概要》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药学基础性业务工作及药学服务工作所必需的医院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医院药品调剂、医院药品采购及储存养护等药学基础性业务工作的专业技能、质量管理,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的内容及实践等。

37.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36学时,2.0学分)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鉴定和控制中药质量,为达到此目的,识别和认识中药是市场营销和药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中药材商品学的实验课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扩大认药数量,掌握常用中药材商品的规格等级,熟悉常用中药材商品的鉴定方法与技术。

八、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二)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49人,其中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3名、专业骨干教师7名。专业教师队伍有36名,数量足够,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69.4%,具有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达40%以上,高级职

称的比例达63.5%,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32.7%。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6名,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2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历。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

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与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实训基地,购置必要的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1090万元,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仪器为400万元,并且根据学校五年规划本专业招生总数,生均不少于1万元。

表5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2.实习、见习

有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训和毕业实习药厂、药检所、医药公司、医院(二甲以上含制剂室的)32间,均签订有协议,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并建立专门机构(实习办公室)管理实习,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药厂、药检所、医药公司、医院(二甲以上含制剂室的)等技术岗位实习,满足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已建成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制定各门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了实训指导及制定各门课程试题库、习题库的建设等。

(四)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和医药行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模拟药房、药品营销一体化实训室、精密仪器室、药物制剂实训中心、医院、药厂、医药公司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在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实用药理学、优良药房工作实务等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技术比拼、仿真技能训练、情景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已形成明显特色的教学方法有:

1.项目教学法: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相关知识→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下实施方案并进行考核→整理记录和完成实训报告→综合考核和评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2.仿真技能训练:即主要专业课在模拟药房、药品营销一体化实训室、精密仪器室、药物制剂实训中心等仿真实训室中进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

3.小组技术比拼法:有些教学内容如药品分类陈列,模拟药房设计等采用小组技术比拼法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材料准备、陈列摆放,小组解说,老师点评,得出比拼结果。通过比拼加强了团队协作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职业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情景教学法:部分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行业企业专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实操,使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5.专题讲座及授课:邀请行业一线人员,对师生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新进展、职业素养培养等问题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将各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平时理论和技能考核等;二是终结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60%,包括:期末理论考核、期末技能考核。

2.实习考核:以实习单位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实习中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能力等。

3.评价: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教学秩序良好。通过巡课、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活动,采取学生、同行、督导小组三层次评教,形成了科学的评教运行机制。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1.成立由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整体教育教学指导。

2.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接触实际工作、多接触实际工作,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3.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科研体系,设立教学督导与教研管理机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毕业实习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经历。实习中应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经历。实习中应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时间分配

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进行,共40.0周。

跟岗实习16周(药厂:固体制剂生产岗位4周,配液岗位2周,药品质量管理岗位8周,药品研发岗位2周;药检所:化药检验室6,中药检验室6,微生物检定室4。

顶岗实习24周(药厂:固体制剂生产与管理岗位8周,配液岗位2周,药品质量管理岗位12周,药品研发岗位2周);药检所:化药检验室8,中药检验室8,微生物检定室8。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毕业实习可选择制药企业、药检所等单位,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并熟悉以上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及相关岗位的知识能力、知识技能的要求,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工作技能。

十一、毕业标准

1.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完成了规定的教学环节,符合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及学院对大专学历管理的要求,授予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

2.学分计算方法:每学科每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每1周计30学时,计1学分。毕业实习一学年安排40周实习,一周1学分,共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96.0学分,选修课8.0学分,教学见习1学分,入学教育1学分,毕业教育1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附件:教学进程表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