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始于模仿
写作请从模仿始

写作请从模仿始亚里士多德说:“模仿是人的天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的学习就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作文训练也不例外,因此,把好的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文,大胆地进行仿写。
经常训练,便可逐步脱离例子,达到举三反一、运用自如的效果,这样自然就能“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中求其他”。
一、依葫芦画瓢求形似“凡事若先有样板,学做则易”。
范文模式很多,可依葫芦画瓢,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步骤循序渐进地模仿,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阶段,以求形似。
首先是语言形式的模仿训练。
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有相同或相近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方式。
如,训练学生仿写比喻句,教师提供这样的范例:“蚜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学生仿写,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勇敢见胆识。
”“清风带来春天,喜鹊带来福音,友谊带来温暖。
”训练句式的模仿,给学生提供例句,“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学生仿写出“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如果没有爱迪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没有他含辛茹苦、反复试验。
又哪会有白炽灯的及早发明?”训练的初级阶段,以局部模仿为主,教师向学生提供议论、抒情、描写等各式各样的语言范例,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觉运用这些语言形式。
文章结构的模仿,同样首先向学生提供范例,要求学生照例行文。
记叙文怎样铺设、怎样设置悬念、怎样刻画人物、怎样叙述事件。
议论文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怎样层层推进、怎样正反对照、怎样过渡、怎样首尾照应等各种作文结构技巧,都可以从模仿中获得。
比如,唐弢的《琐忆》,文章开头两句是:“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体现。
”这是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是结构文章的总纲。
写作的创作之路,从模仿开始,模仿也是一种学习

写作的创作之路,从模仿开始,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今天来说一说写作中的模仿,模仿不是抄袭,更不是剽窃他人的原创成果,什么“省时的懒人创作”。
模仿也是一种劳动,并且带有创造性的劳动。
好的模仿也会有作者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构思。
大量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并将学到的方法和感悟运用到写作之中。
通过模仿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独立开阔,然后再去创新。
模仿只是写作中的一个环节。
自己尝试相似的题材、手法进行仿写,逐渐走向写作的一个过程。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写作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启发发散创作的思维。
构思的巧妙可以让文章“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反其意用之”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点化”似有点开悟的感觉。
这些不同的创作构思,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时不时会有醍醐灌顶的“灵感”,一线光明照亮自己混沌的大脑,想起了被忽略的某个思维角度。
这是自己的灵感就来了,可以挥洒自己的艺术风格。
起初,会受到阅读作品的影响。
时间长了,在思想境界和创作风格上就会与你模仿的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慢慢的丢开“拐杖”,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所以,优秀的作品只是我们“启发”的引路人,其实,这种模仿,已经有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吸取了前人的有益成分而已。
第二,学习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同一个主题,即使同一个素材,相信每个人写出来又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写得平平如水,淡而无味;有的却写得扣人心弦,意犹未尽,这就是写作技巧上的差异了。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在感知素材时,调动自身的全部创作空间,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注入真情实感。
在层次、章节上,掌握以吞为吐、欲扬先抑等创作手法。
不断地学习,内化为自身的创作能力。
第三,体会优秀作品的创作风格。
面对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有的质朴,有的清新,有的犀利,有的沉稳。
阅读不同的风格的作品,丰富我们自身的感受,以便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的创作营养。
模仿是为了创新,不是为了省功,省时,模仿是一种学习,为了更好地写作与运用。
创作从模仿开始

创作从模仿开始——《学习仿写》教学目标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指导、训练、评议。
一、情景导入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很多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开始的。
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那么什么是仿写?我们又该怎样仿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认识仿写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
1.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
平时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作品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作文有什么启示?莫怀戚的《散步》,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仿写?【明确】莫怀戚《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深得大家喜爱,究其原因,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波澜产生了无穷魅力。
再看我们自己的作文,往往在材料的裁剪、组织上不讲究,平铺直叙,简单平淡。
因此,我们应好好揣摩《散步》的写法,画出情节发展变化图,标出每次变化所蕴含的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制造波澜,使主题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并想想这种写法如何模仿、借鉴。
这样的阅读积累多了,作文时就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自然联想到这些优秀作品,选择模仿对象,确定仿写点,依样临摹,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作文从模仿起步

小学生作文从“模仿”起步【引言】有这样的一条消息,爷爷教孩子说中国话,妈妈教孩子说英国话,爸爸教孩子说日本话,结果孩子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后来出现了语言的障碍。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学习语言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语言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语言的规律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的规范性的意义,就是要保证人与人之间能够正常的交流。
语言的特殊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长期的积累而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语言。
【摘要】作文是语言的重组与建构,表达的思想是个性的,但怎样表达是有规律的。
孩子表达能力从模仿而来,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仿写可分为仿结构式的“面仿”和仿表达方式式的“点仿”。
模仿的重点是语言形式的表达,注意多元化的模仿,防止单一的训练。
作文内容追求自然与真实,鼓励创新,但不苛求创新。
作文从内容入手,走向形式,形式从模仿而来。
【正文】一、为什么要模仿——作文的起点在于模仿,情感的发展代替不了写作的发展。
作文是语言的重组与建构,表达的思想是个性的,但怎样表达是有规律的,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中国人说中国话,美国人说美国话,儿童必须在一个稳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发展语言。
因此,作文的起点是模仿,而不是创新。
例如,写人有写人的方法,写景有写景的规律,说明文有说明文的要素。
学生建构的作文不能是不伦不类的,谁也读不懂。
也必须得有一定的框架与规律。
从儿童的认知结构上看,他们的情感是自然生成的,而怎么表达却需要训练,表达也是作文的难点。
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孩子对某事物很容易产生情感,你和他们对话交流的时候,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你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他们就陷入了为难的境地,多数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达,还有一些孩子表达不出来。
这说明情感是一回事,表达是另一回事,情感是内心的活动,表达是外在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不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始于模仿 终于创新——谈谈中学生作文的模仿与创新

始于模仿终于创新——谈谈中学生作文的模仿与创新中学生作文的写作实践过程中,模仿与创新是前进的两个动力。
模仿是初学作文时的必经之路,它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增进文笔熟练度与练习句法结构。
然而,纯粹的模仿会限制作文的发展,让文章缺乏原创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从模仿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原创性思维。
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去欣赏文学大师的著作,借鉴其优秀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素养,从而把作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要打破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拓展新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写出更加有创意的文章。
在理解与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这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
只有将模仿转化为创新,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更加提高,更加突出文章的特色。
作文写作:始于模仿臻于创造

二 、作 文 :始 于模 仿 ,臻 于创 造 从 古至今 ,对待 作文教学有 两种不 同的观点和思路 。一是
菱牵 己 李奎辖 ,圭’季 罪 意 而 了妻 法 嘉 研 孔 莩 了 金 錾 因导 对仿生错的解 “ 要 : 且 得 作 。 究 莩 述 的 茬 文课程改 奎人 模 理售为仿不 , 悟 文 细 置 之 心 子 看 ,, 正致们羲产了误 窆认模衾 善 1便麦 去 革中的作文教学改革在捐弃模仿之后 ,主张 “ 我手写
昔 霞 皇 翁 墨 等 致 荤 型 羹 革 暴 嘉 I 臂 中 理 到 己 习 之 。 以 ,国 百 课 的 个 羹 义上的显著效果。对待任何事物,极端的做法都是缺乏. 智 自 的 作 中 可 说 《文 八 》 每蕈 篆 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才含尽可鲜 单萎 1 兀晕
、 写 ” 心霞 我 学 薯±, 方 蓿覆 也 们毳 妻詈 ,买际上 荐 寻 , 口的 性作 教 。体说 幕妻轰 重荔鉴鲁 鐾 犀 我 ”“手 我耄 个 化 文鹱 法 具 , 藿 《督 { ; 身 的 侦 样就可以避免假话和套话,避免语言的技术化和结构的馕式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度出现的作文教材
模 錾架 为们释作模的体 口初写作更应从模仿入手。二是认为由说话转到书面作寒不些缔 仿孳自需誓动我诠了文仿具做和 仿”的弯子,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L 己 行 子 的自 季 者/ 切 用 J 法 布
炙 { 薯 量 路 子 。 由于 有 些 人 把 现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出现 的 问 题全 都 归 罪于 模 乍 戛 囊毳 重 ≥ : 号 堡蔓 萎妻
,
一
,
关于作 文模仿 ,古往今来有许 多人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刘 勰写道 “ 凡操千 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秀 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首先,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学习与掌挥 先博观 。 ”而扬雄的 “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与杜甫的 “ 读书硪 定的写作技能 ,从而为创造性写作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各种类
写作从模仿开始

写作从模仿开始摘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道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到底要“怎么写”。
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
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模仿一、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发现,不管老师如何给学生讲授写作技法——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大多数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很多学生都很困惑: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写作到底要“怎么写”。
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素材可写,也不知道如何将老师讲授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是内心感受的一种再现,所以,要写出好的文章来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空间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远远不够,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写作。
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模仿是一条重要的对策。
模仿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它以具体的文本为参照物,进行不完全的借用与复制(完全的借用与复制是抄袭),以此产生出来的新文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文相近似。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
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
”可见,模仿是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的确,模仿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创新规律的,正如练武者有套路、书法有字帖一样,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也离不开对范文的模仿,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求发展。
二、写作如何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我们可以借用和复制一些什么呢?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最佳范文。
还有一些中、高考满分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作为很好的模仿对象。
别怕,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

别怕,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蒋方舟:1989年10月出生,7岁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后来又相继出版《正在发育》《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我是动物》《邪童正史》《舌头的战争》《第一女生》《骑彩虹者》等共9部作品,过百万字。
今年年初,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蒋方舟的消息传开引起一片议论声。
尘埃落定,现蒋方舟已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
《意林》:听说你小时候的写作环境并不是很好?蒋方舟:我的母亲是学校老师,父亲是铁路乘警。
一家人住的是3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
我都没有过自己的房间,我的床就是客厅里的活动沙发,我连自己的书桌都没有。
最惨的时候,头顶的灯也捅一捅才能亮,楼下还有狗在吠叫。
大隐隐于市嘛,直到现在上了大学,我仍没有自己的房间。
《意林》:你是在母亲“法律规定,小学毕业前必须写一部书,否则会被警察叔叔捉起来”的恐吓下开始写作的,刚开始写作的过程会不会觉得比较痛苦?蒋方舟:我那时刚上小学,还不识字,很多字都是不会写,都是照着画的。
不过这个过程我并没有觉得痛苦。
如果让我去和同龄孩子去玩游戏,我会觉得更痛苦,我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写作是一种个人独立完成的过程,是一种单独的享受。
我觉得有话说,就不可收拾地写下去了。
虽然小时候也有过偷懒表现,为了写到母亲画格画到的地方,字越写越大,还会画一些插画。
但我觉得写作的过程是很有乐趣的。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乐趣是,把东西交给母亲,与母亲讨论书中那些让她发笑的情节。
《意林》:你有没有写作焦虑感,遇到过写出来的东西不满意或者写不出的困境?蒋方舟:焦虑感是一直存在的,会伴随写作终生。
写作困境是周期性的,每个月都有,而且很频繁。
克服的惟一办法,就是继续写下去。
如果一旦搁置下来,就生疏了。
高三为了备战高考,我有半学期没写东西,后来拿起笔来觉得自己有点儿生疏了。
遇到写作困境,坚持下去就会迈过这个“坎”儿。
《意林》: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最怕写作文,常常发愁写不出东西,而你小时候就已有很多书出版了,你认为在写作上有什么诀窍?蒋方舟:首先,我承认写作是有天赋的,而且天赋所占的角色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写作始于模仿
作者:宋芝文
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20年第04期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捷径。
很多作家在创作之初也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
莫言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们要借鉴课本中的经典文章,模仿其写作手法或者结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一、模仿文章结构
不同文章的结构往往不同,但同一结构框架却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例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情。
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文章虽然写了很多事情,但都是围绕“宽”“严”这两个方面来安排结构的。
写人物就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
二、模仿写作手法
不同的文章,写作手法不同。
我们可以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白杨树这一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
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可以参考这种写法。
三、模仿文章语言
模仿语言是指模仿文章中比较经典的用词、语句等。
例如《散步》中的对称句就很有特色:“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