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诊治指南
紫癜性肾炎【最新诊治循证指南】

ppt课件
23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肾病理损伤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为 短暂或持续血尿(镜下或肉眼)和(或)蛋白尿 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急性进行性肾衰竭、高血压和不 同程度肾损害 数周内可恢复,但易复发 与成人相反的是,儿童患者较易出现终末期肾病,在终 末期肾病中的比例为2.21%-5.1%
原和轻链,较少有IgG和或IgM 增生损害明显者:毛细血管壁常有节段性IgA 下图:系膜区颗粒状及毛细血管壁节段性IgA沉
积(x160)
ppt课件
22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
--电镜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常为小而分散 活动明显者,系膜区可有大而多的沉积,伴毛细血管壁
受累(包括小的内皮下和散在的小到大的驼峰样上皮 下沉积) 图:系膜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内皮下有节段性电子致密物 沉积(x3250)
ppt课件
16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 (肾血管间质病理分级)
--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
(-)级:间质基本正常; (+)级:轻度小管变形扩张; (++)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占<20%,散在炎性细
胞侵润 ; (+++)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占20% ~50%,散在
和(或)弥漫性炎性细胞侵润 ; (++++)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50%,散在和(或)
ppt课件
11
紫癜性肾炎概述
肾炎发生时间早(早期无肾损者,以后肾损可 能很小) • 4周内:85% • 6周内: 91% • 6个月内:97%
ppt课件
12
紫癜性肾炎概述
肾受累危险性增高的因素
• 年龄大 • 皮疹分布广、有腹痛和消化道出血 • 早期出现症状多:如出现所有表现者,受累率50%以上
紫癜性肾炎【最新诊治循证指南(2016)】

无血小板数量变化,但呈现血小板活化亢进 双嘧达莫 3~5 mg/(kg·d), 分次口服 阿司匹林3~5 mg/ ( kg·d), 或25~
50mg/d ,每天1 次
血液粘稠度增高,易使免疫复合物沉积, 血小 板粘附聚集增加,而激素又加重高凝,以致疾 病不易缓解
高凝状态诊断标准: 血浆白蛋白< 20g/L, 血 浆纤维蛋白原> 6g/L, 抗凝血酶原<70%或 (和) D2二聚体浓度>1mg/L
主要为体液免疫异常,但也涉及细胞免疫,同 时有细胞因子与炎症递质的参与,遗传免疫 因素的作用也同时存在
主要病理为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炎细胞 浸润等,血管壁有IgA沉积
右下图示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HE 染 色,×300)
单纯型(紫癜型):最多见 腹型(Henoch型) 关节型(Schonlein型) 肾型:危害最大,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混合型
紫癜性肾炎
(Anaphylatic Purpura Nephritis)
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 病
三联症:紫癜样皮疹、腹痛或紫癜性肾炎、关 节炎
发病率
• 国外:20.4 /10万 • 台湾:12.9/10万 • 4~6岁高: 70.3 /10万
多见于3~10 岁儿童,发病高峰5~6岁 男多于女,男:女=2:1 冬春季发病居多
极少部分患者在过敏性紫癜急性病
程6个月后,再次出现紫癜复发,同时首次
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者,应争取进行肾
活检,如为IgA系膜区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
性肾小球肾炎,仍可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尿微量白蛋白、血胱抑素C增高:提示肾小球 滤过膜屏障损伤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尿转 铁蛋白(UT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增高:肾小管早 期损伤指标。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文章目录*一、紫癜性肾炎的症状*二、紫癜性肾炎的并发症*三、紫癜性肾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 紫癜性肾炎吃什么好2. 紫癜性肾炎不能吃什么紫癜性肾炎的症状1、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临床特点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起病急,类似急性肾炎,多数属此型。
组织学变化多属局灶性增殖性肾炎或弥漫增殖性肾炎。
2、轻型紫癜性肾炎: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此型发生率仅次于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预后好。
病理上多属轻微异常或局灶性节段性改变。
3、慢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起病缓慢,皮肤改变消退后肾炎症状持续存在,常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以成人为多见,预后较差。
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改变,可伴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
4、紫癜肾病综合征:此型具备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多数伴有肾功能减退,预后差。
肾小球病变严重,呈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常伴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5、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病人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病情急剧恶化,常在短时间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此型少见,病理检查有50%以上有新月体形成。
紫癜性肾炎的并发症过敏性紫癜肾炎主要并发严重的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急性肾衰竭。
紫癜性肾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紫癜性肾炎吃什么好可吃:冬瓜、西瓜、南瓜、白瓜、黄瓜、笋瓜、丝瓜、苦瓜、葫芦瓜、胡萝卜、山药、大白菜、小白菜、空心菜、竹叶菜、包菜、海带、西红柿、蒜葱姜、草莓、猕猴桃、茄子、葡萄、鱼、蛋清、牛奶、瘦肉、蜂蜜、核桃仁、梨、赤豆、芹菜、葱、莴苣。
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2、紫癜性肾炎不能吃什么忌食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
少食坚果(如:核桃、栗子、杏仁等)及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菜等)。
忌食用酒及辛辣性食物,少食油腻及含动物蛋白多的荤腥食物(如肥肉、虾、蟹等)。
忌食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芽、豆粉等);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
紫癜性肾炎科普宣传课件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 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何时应该就医?
体检指标
尿检、血检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定期监测肾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何时应该就医?
就医建议
出现疑似症状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 评估。
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
如何进行治疗?
紫癜性肾炎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紫癜性肾炎? 2. 谁会罹患紫癜性肾炎? 3. 何时应该就医? 4. 如何进行治疗? 5.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什么是紫癜性肾炎?
什么是紫癜性肾炎?
定义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与血管炎相关的肾脏疾病,主 要影响肾小球。
该病通常由免疫反应引起,导致肾小球的炎症和 损伤。
谢谢观看
什么是紫癜性肾炎?
病因
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药物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
?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影响肾脏功能 。
炎症可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谁会罹患紫癜性肾炎?
谁会罹患紫癜性肾炎? 发病人群
紫癜性肾炎可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 儿童和青少年。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增强免疫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是关键。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避免诱因
尽量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如某些药物和感染。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健康教育
提高对紫癜性肾炎的认知,及时识别症状。
参与健康宣教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紫癜性肾炎的健康指导

紫癜性肾炎的健康指导病因: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
如果尿蛋白丢失过多,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长期持续存在,亦可伴有肾功能减退,左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过敏性紫癜导致肾受累的比例为20%——100%,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日常护理:1、卧床休息,至血尿、水肿基本消失,血压、尿常规检查接近正常后,才能逐步增加活动。
2、水肿病人的皮肤因水湿浸淫,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破损和疮疡,所以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
3、水肿部位要避免针刺,拔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约2——3分钟,以防药物液体溢出。
4、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发现隐患,如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咽喉疼痛等,杜绝一切可能诱发本病加重的因素。
平时多用消炎漱口水、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漱口,有出血时用茅根、板蓝根、五倍子煎水含漱。
5、饮食宜富于营养、多种维生素和易于消化。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生冷之品。
6、控制盐的摄入,一般水肿病人给低盐饮食,水肿会越严重,给予的盐量应越少,水肿最严重时,可短期内无盐饮食。
7、水肿时患者的饮水量应根据病人每日的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
一般情况下小便量少时,饮水量可相应减少,通常以相当于前一天的小便量少时,饮水量可相应减少,通常以相当于前一天小便量加500ml为宜(其中包括食物中的汤汁、药液等)。
如患者伴有高热、呕吐或腹泻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一般每日液量应限制在1000ml以内。
如遇到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尿闭时,应报告医师做相应处理。
李丽解析紫癜性肾炎的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李丽解析紫癜性肾炎的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紫癜肾炎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复杂,紫癜肾炎除有常见的皮疹、关节痛、发热、怕光、脱发及多器官或系统损害外,肾脏损害较为突出,紫癜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肾病医院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李丽解析紫癜性肾炎的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是由紫癜并发的肾病,多见于3-14岁儿童,男女比例约为2:1。
本病大多起病较急,但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紫癜性肾炎典型的临床症状有:1.关节疼痛或肿胀,多见于膝、踝、腕关节,但不会造成关节畸形。
2.少数病例也可发生颅内出血、鼻衄或牙龈出血。
3.皮肤紫癜,多见于双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少数严重者可累及上肢及驱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初为淡红色,逐渐变成紫褐色,可融合成片。
4.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例出现腹痛,为反复突发性腹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或便血,偶尔也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
5.血压和慢性肾衰竭。
因此,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生命威胁,一旦病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预示离尿毒症不远。
不过,紫癜性肾炎患者可因致敏原性质不同、个体反应性差异及血管炎累及的器官和病变程度不同,在临床和肾脏病理上呈现不同的改变,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较大差异。
过敏性紫癜肾病患者的皮疹呈出血性和对称性分布红色斑点状,常分布于双下肢,以踝、膝关节周围多见,也可见于臀部及上肢。
过敏性紫癜肾病患者的关节症状多数以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为特征。
常见受累关节是膝、踝和手,这也是过敏性紫癜肾病的危害所表现的方面之一。
(一)肾穿刺可确定本病的病理类型诊断与IgA肾病鉴别诊断。
(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早期嗜酸细胞增加。
(三)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增高但无特异性;血清C3和CH50多数正常;活动期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增高。
(四)严重病例可有Ccr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胆固醇增高。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

表1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 A B
C
研究设计状况
证据来源j二多个随机临床试验(RCTs)或荟萃分析 证据来源于单个的随机临床试验或大样本非随机临床 研究 证据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样本研究、回顾性研究 以及注册登记的资料
推荐等级
I‘级一
1I a级 II b级 Ⅲ级
证据和(或)共识对于诊断程序或治疗是有确定疗效 的、町实施的和安全的 对治疗的有效性具有分歧,但主要是有效的证据 对治疗的有效性具有分歧,但主要是疗效欠佳的证据 对治疗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证据
除药物治疗外,近年来有报道显示,血浆置换治疗可有 效去除患者血浆中抗体、补体及免疫反应介质等,从而缓解 患儿病情进展¨¨[c/II a],但其为小样本非随机研究,确切 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6.辅助治疗:在以上分级治疗的同时,可加用抗凝剂和 (或)抗血小板聚集药,多为双嘧达莫5 me'(kg·d),肝素 1—2 mg/(kg·d)[C/I]。ACEI和(或)ARB类药物有降蛋 白尿的作用[A/I],对于有蛋白尿的患儿,无论是否合并高 血压,建议可以使用。ACEI常用制剂为苯那普利,5—
10叫d U服;ARB制剂为氯沙坦,25—50 me/d口服旧1。
六、预防 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预防作用仍存 有争议。激素预防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昆示,早期激素治疗不 能预防肾损害发生H引[B/Ⅱb],甚至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 激素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易复发Ⅲ3[C/H b]。关于激 素预防性治疗的Meta分析结果却相反,一项Meta分析¨o】 示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接受激素治疗可显著减少肾损害发生, 且无不良反应;另二项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埔’“1均提示早期应 用激素有减少肾损害发雀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Ⅱa]。因此,有关激素预防用药是否有效仍有待临床研究。 七、随访 紫癜性肾炎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仍有部分患儿病程迁 延,甚至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I临床医生在重视治疗 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随访。对病程中出现尿检异常的患儿则 应延长随访时间,建议至少随访3—5年∞。。
于家菊“益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用药证治经验

于家菊“益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用药证治经验于家菊教授是我国山西省著名的名老中医,在肾病领域有很高的声望和造诣,她首次提出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治疗肾脏病,其代表方“益肾汤”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在治疗紫癜性肾炎方面,于家菊教授以益肾汤为基础方,辩证施治,疗效显著,现将其方证简述如下: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在过敏性紫癜基础上出现肾脏损害,占过敏性紫癜患者总数的20%~100%,以儿童多见。
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从单纯的尿检异常至典型的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甚至肾衰竭,一般在数周内痊愈,但约50%病人会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1]。
临床显示紫癜性肾炎是影响过敏性紫癜病程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紫癜性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无紫癜性肾炎之名,根据皮肤出现紫癜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中医的“肌衄”、“紫斑”或“葡萄疫”等;有关节疼痛时,归于“痹症”范畴;以腹部疼痛为主症时归于“腹痛”范畴;有血尿、眼睑肢体水肿等肾脏病变时归于“尿血”或“水肿”;病变日久,出现脏腑亏损、正气虚弱等表现时可归于“虚劳”的范畴。
紫癜性肾炎[2]病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或过食燥热荤腥动风之品,或因药物过敏,秉体不受,以致风热相搏,邪毒郁而化热,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则为紫癜发斑;内渗于里,迫于胃肠,则腹痛频作、便血;阴虚火旺,损伤肾络,而见尿浊、尿血;气随血脱,气血运行无力而成瘀,瘀滞于关节之脉络,不通则痛,可引发关节疼痛;阳有余而阴不足,肝肾阴亏火旺,血随火动,血不循经则见各种血症,久积生热,伤及气阴,气阴两亏,或脾肾气虚,不能固摄,晚期可导致脾肾两亏,湿热、浊邪内停而成尿毒之重症。
2 于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用药证治规律探究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采用对症疗法和激素类等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反复[3]。
于教授根据病因病机总结紫癜性肾炎的致病因素多为风、湿、热、毒、瘀,本虚标实是其病理特点,本虚多为气阴两虚,标实多为湿、热、毒、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癜性肾炎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紫癜性肾炎(anaphylatic purpura nephritis)是指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引起的肾脏损害,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
如果蛋白丢失过多,亦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持续存在,亦可伴有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过敏性紫癜导致肾受累的比例为20%~10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发病原因
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有1/3病例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病原体有:病毒:柯萨奇、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乙肝病毒等。
细菌:沙门氏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支原体、阿米巴原虫、蛔虫。
2、药物:抗生素、磺胺、异烟肼、卡托普利等。
3、食物、鱼、虾蟹等。
4、冷刺激,植物花粉、虫卵、蚊虫、疫苗接种,动物羽毛、油漆等。
发病机制
1.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紫癜性肾炎也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病主要通过体液免疫,但也涉及细胞免疫,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凝血机制均参与本病发病。
2.本病发病有种族倾向,有一些研究提示本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常伴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
免疫病理以IgA 在系膜区、系膜旁区呈弥漫性或节段性分布为主,除IgA 沉积外,多数病例可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IgG和IgM分布与IgA 分布相类似。
部分毛细血管壁可有I 病理分级
病理分级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分型
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
2.血尿和蛋白尿。
3.急性肾炎(Acute nephritis)型。
4.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型。
5.急进性肾炎型。
6.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型。
临床表现
肾外症状
1.皮疹:为本病首发和主要临床表现, 表现发生在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 多对称性分布, 稍高于皮肤表面, 可有痒感, 1~2 周后逐渐消退, 常可分批出现。
从紫癜到肾脏损害间隔时间少于2周。
2.关节症状:是本病常见症状,特点为多发性、非游走性, 多发于踝关节的关节痛。
3.胃肠道症状:常可见到, 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部不适以及腹泻。
常见部位为脐和下腹部。
腹痛有时可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
4.其他: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受累如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等。
肾脏表现
主要表现为尿异常,表现蛋白尿、血尿,部分患者有肾功能下降。
鉴别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可累及肾脏,以非侵蚀性关节炎、肾小球大
鉴别。
2.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血管炎性疾病, 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常为阳性,临床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理表现为Ⅲ型(寡免疫复合物性) 新月体肾炎。
3.原发性IgA 肾病:少数HSPN 患者早期仅有肾脏损害而无皮疹及肾外器官受累,类似原发性IgA肾病,但HSPN 肾小球毛细血管节段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更为突出。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类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及抗血小板抗体阳性为特点。
疾病预防
预防和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注意出皮疹前是否有可疑食物、异物接触导致过敏,避免再次接触。
避免食入海鲜等异种蛋白,防止再次过敏,加重病情。
2.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注意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患病后,要卧床休息,避免烦劳过度,忌食烟酒。
饮食易于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对于尿血患者,应忌食辛辣,香燥刺激及海鲜发物。
蛋白尿多者,应注意补过多食用优质蛋白饮食。
护理上应该注意感冒。
注意出皮疹前是否有可疑食物、异物接触导致过敏,避免再次接触。
避免食入海鲜等异种蛋白,防止再次过敏,加重病情。
4.注意防感染!
更多紫癜性肾炎常识:/zdxsy/2013/0523/133696.html
紫癜性肾炎分型治疗流程
分型治疗细则
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仅对过敏性紫癜进行相应治疗,镜下血尿目前未见有确切疗效的文献报道。
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建议至少随访3—5年。
孤立性蛋白尿、血尿和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有降蛋白尿的作用。
雷公藤多甙1mg/(kg·d),分3次
白尿或病理IIa级口服,每日剂量不超过60mg,疗程3个月。
但应注意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及可能的性腺损伤的副作用。
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或病理II b、Ⅲa 级用雷公藤多甙1 mg/(kg·d),分3次口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疗程3~6个月。
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联合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治疗。
肾病综合征或病理Ⅲb、IV级该组临床症状及病理损伤均较重,现多倾向于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疗效最为肯定的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
若临床症状较重、病理呈弥漫性病变或伴有新月体形成者,可选用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冲击治疗,15~30mg/(kg·d)或1000mg /(1.73 m2·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g,每天或隔天冲击,3次为一疗程。
CTX剂量为0.75~1.0g/m2静脉滴注,每月1次,连续用6个月后,改为每3月静脉滴注1次,总量一般不超过8g。
肾功能不全时,CTX 剂量应减半。
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Ⅳ、V 级这类临床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较快,现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常用方案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个疗程后,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环磷酰胺片(Cyclophosphamide Tablet)(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肝素+双嘧达莫治疗。
血浆置换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肾活检显示有大量新月体形成(>50%)的紫癜性肾炎,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风险极大,这类重型病例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
临床研究显示,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或单独应用血浆置换,可减轻肾损害,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速度。
原文地址:/zdxsy/2013/0523/13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