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结构: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规律,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SCP分析框架(SCP范式):哈佛学派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合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

完全可竞争市场:当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2011-1-1
7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二)市场因子 1.市场位置。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成本进入 1.市场位置。 市场位置 市场,可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规模。 2.市场规模。即商品或服务的容量。产业发展与市场 市场规模 规模密切相关,规模大则利销,反之则商品滞销。 3.市场结构。 3.市场结构。不同市场结构有不同竞争环境,需针对 市场结构 其特征采取不同经营策略,对布局有重要影响。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产业 市场成熟度 布局有重要影响。 布局有重要影响。
2011-1-1
16
四、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研究背景 克里斯泰勒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书 中试图说明城镇为什么存在?决定城镇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有一匀质平原,资源、人口密度均匀,运 输费用不变,消费者偏好相同。厂商定位原则仅考虑需求 界限、市场范围(市场的地理限制,超出该限制,消费者 宁愿光顾其它较近市场)。 依商品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形成若干大小不同“中心 地”。
2011-1-1
9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农业 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大量购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 年撰写 《孤立国》)。 孤立国》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布局:区位与集聚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布局:区位与集聚
韦伯用临界等费用线进行了分 析 。
12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四)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 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 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
13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5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中 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16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20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新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及。 (一)区域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
新经济地理学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认为一 体化经济对区域经济活动和财富空间分布的影响将 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的相对大小、运输成本的降低 以及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
杜能确定了围绕一个城市市场出 现的6个同心环状的农业地带:
三林六 圃业个 农带农 作、业 带轮地 、作带 畜农分 牧业别 带带为 。、: 如谷自 右草由 图农农 作作 带带 、、 响经 农 影 方 农营 场 响 式 杜 业者 的 集 出 能 的本 自 约 发 之 收身 然 度 来 后 益的 情 的 研 , 和特 况 因 究 布 土征 、 素 农 林 地等 社 有 业 克 利, 会 农 区 曼 用集 经 场 位 从 方约 济 的 布 集 式度 发 交 局 约 。的 展 通 。 度 高水位他和 低平置认经 影和、为营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22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科技因素
❖ 科学技术决定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
产业布局。
❖ 科学技术决定着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 科学技术决定着交通运输方式,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23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四)社会政治因素
❖ 人口因素 ❖ 历史基础 ❖ 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 ❖ 国内、国际政治环境
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随着经济发 展及工业点的增多,点与点之间由于经济联系 的加强,必然会建设各种形式的交通通信线路 使之相联系,这一线路即为轴。点轴贯通就形 成了点轴系统。
17
三、产业布局理论多样化发展
(三)网络开发理论
❖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
以构造现代区域的空间结构并形成网络开发 理论。
7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 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 业、林业、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 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 结论——随着离市场距离
增加,土地利用由耕作地
向畜牧地、荒地过渡;集
约程度逐步降低;谷物比
重逐步减少,休闲地随之
增加。
图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
❖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
的作用上。
21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经济因素
❖ 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具有决定性作用 ❖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市场、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地理位置因素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摘要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经济现象的理论。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1、杜能的《孤立园》。

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

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

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

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1、成本学派理论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

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

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

产业经济学部分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部分知识点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产业组织理论: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人建立的传统的产业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效果。

“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
1.杜能的《孤立国》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2.市场学派理论 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 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二)产业布局特点 (三)产业布局层次 (四)产业布局机制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原材料、市场和运输 原材料 市场 运输 二、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 劳动力的数量
三、外部规模经济性 (一)城市化规模经济性 (二)本地化规模经济性
三、未来的产业布局 (一)梯度推移战略 (二)反梯度推移战略 (三)中部突破战略 (四)西部开发战略 (五)点轴开发战略和增长极战略
四、政府 (一)直接制定产业布局政策 (二)隐性产业布局政策 (三)导出的产业布局政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中国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一、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 (一)比较优势判断 (二)公平与效率取舍 二、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 (一)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二)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的负面影响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