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循环论证
常见逻辑谬误一览

常见逻辑谬误一览稻草人谬误Strawman蓄意错误歪曲表述对方的观点,使之成为易受攻击的目标(稻草人)。
通过蓄意夸大、错误表述,或完全的捏造对方的观点,凸显己方观点更有理有据。
例:Will说俺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和医疗,Warren反驳曰:Will是如此的仇恨伟大祖国,居然要削减军费,丫这是要让俺们自废武功啊!滑坡谬误SlipperySlope?断言如果允许A事件发生,Z事件将顺理成章的随之发生,所以:A事件断不可发生。
此谬误逻辑的问题在于回避眼前争论的观点(A),把争论转向毫无根据的极端臆造观点(Z)。
如此这般,这种毫无根据的臆测将模糊化原观点下争论的意义。
例:ColinCloset断言现如今儿,如果咱们允许同性婚配,那么,接下来也得同意丫挺的和他们的父母或他们的爱车,甚至他们的猴儿们结婚。
片面辩护(迷信谬误)SpecialPleading?在己方论点被证伪后,改变规则或编造例外或特例。
人类是种极为厌恶自个观点被证伪的傻乎乎的可笑物种。
许多人不珍视通过提高自身认知能力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是为了因循守旧臆造了各式各样的理由。
例:EdwardJohns自称有通灵的能力,但在正儿八经的科学仪器测试中,神汉的超能力见鬼鸟。
但神汉依然哭喊着要人们相信丫的超能力是“信则灵,不信不灵”。
赌徒谬误TheGambler'sFallacy?笃信事件“序列”是随机独立发生,如同旋转式轮盘赌,符合统计相关性。
这个被普遍相信的谬误可以说确实有助于建立那个内华达沙漠中的城市(赌城)。
尽管“撞大运”满贯的发生概率很低,但轮盘赌中每一转的结果肯定独立于后面的一转。
例:看到轮盘中已连续6次翻红的盘面,Greg确信下面绝对该TM翻黑了!但是,因为经济学版本的自然选择规律,丫很快蚀光老本。
黑白谬误Black-or-White?在存在多种可能性时,却只提供两种可选的可能性。
也称为两难推理谬误,这种阴险的策略表面上是一种符合逻辑的争论,实际上通过细致的审视,显然存在更多的可能,而不仅是所提供的“不是……,就是……”的两种可能。
作文“尴尬之事、无用有用”讲评剖析

“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我们能够 这样做吗?”
大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闲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 事, 花一些“无用”的时间,其实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 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常 常来自这里。 对这番话,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选好角度,自拟题 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 息。(3)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写作。(4)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5)不少于700字。 立意角度:①切勿急功近利,超越自己往往来自不经意间。 ②“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③“厚积”方能“薄发”,多方积淀方能助你成功。 (大谈玩游戏、读玄幻的好处,格调不高的,不可得高分)
刁钻问题
妙用反问,绝地反击;
在访问美国时,记者问我国作家高晓声: “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把作家扣上帽子, 赶到农村,才出现了这么多的作品。请问, 文化大革命好不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财富, 赢得了声誉,那么请你来回答,第二次世 界大战好不好?”
说错话
巧用停顿:“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 办事拖沓、消极、怠慢、都是违反纪律的 行为,我们允许这些违反纪律现象的存在”
做一些无用的事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啦? 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 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困惑时 间长了,就要找一些答案。 一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一看,还真 没用。 从这个时代的追求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 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酒、听听琴,实在 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做是可怜的。 太多有用的事把无用的事推到了边缘。人群中,人们只愿意结 识对自己有用的人。名片上的名分决定了哪一张因无用而该撕,而 哪一张又因有用而该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 就越来越少,甚至时间长了,我们的人生都开始干涩无趣起来。无 用的事或人,真的无用吗?
尴尬作文800字

尴尬作文800字以下是关于尴尬作文80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尴尬作文800字谁都有尴尬的时候。
我也不例外。
就说那天吧,风和日丽。
据说我这类人怪异,倒霉事都在晴天向我“砸”来。
我穿着服饰店里订做的裤子去上学。
这条裤子可是我那比老妈还老妈的“老干妈”——老爸给我订的。
以前在商场里买的裤子不是颜色不好看,就是样式不称心,现在我有了一条按自己的意愿做的漂亮新裤子,因此这一天我异常的兴奋,在教室里蹿来蹿去,活蹦乱跳,生怕同学们看不见我的新裤子,哪怕是坐,腿也情不自禁地抖动着,弄得前桌的张锐抗议了N次,叫我别老让他的臀部受“打击”,我则一口回绝。
就算是在走路,我也会吹吹口哨,两手很酷地插在裤袋里,身体有节奏地摇摆着,过路的同学居然有人小声问道:“前面那位!大哥!还是大姨?通报一下性别身份又何妨!——是人?是犬?是公?是母?”旁边有几位大大的“四眼”,正眯眼持着放大镜好像我是微生物似的研究着我:“也许是感染上了新变种羊癜疯了!结果有待观察……是什么呢?透过表象看深层……看深层……”没待他们研究出啥结论,后果不堪入目·——撞电线杆了!这情形咱们屡见不鲜,所以不会同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来到学校那实在是小得可怜的小桥,正要上阶梯,我准备“一步登天”,以便展示裤子的柔韧,何乐而不为呢?可惜命运不济啊!当我跨出 20厘米、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也就是一米时,预想不到的“哧”的一声传来,也许聪明的你已猜到——我循声望去,这声音从我的中下部——胯部传来……天哪!我欲哭无泪,这样的丑事传出去,我可如何树立形象!将来如果有一天人们谈起我时会说“李灿哪!我认识!是不是就那穿开裆裤的丫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我颜面何在!还让我怎么活啊!我趁大家还未明白怎么回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上衣系在腰间把下摆遮住,才得以幸免。
“李灿!你不知道冷啊!真乃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有人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
实用类文本阅读《循环论证——来回兜圈子的谬误》答案及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想要解除烦恼时,想来想去兜了一个圈子之后,结果依然回到烦恼的原点。
这样的循环论证几乎随处可见。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循环论证的套路吧。
甲因为遭遇堵车而错过了与乙约好的时间,他正在说明原因。
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对话。
甲:“我遇到堵车,错过了与你约好的时间,非常抱歉。
”乙:“你说的话不可信。
”甲:“为什么不相信我?”乙:“我觉得你像是在胡说。
”甲:“为什么你会这么想?”乙:“因为你的不可信性格。
”其实,乙最后的这句“因为你的不可信性格”和第一句“你说的话不可信”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乙与人争辩时用的是来回兜圈子的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的主张看上去像是在说明理由,但它却不是表达正确主张的逻辑。
因为,如果“甲有不可信性格”,那么“甲是在胡说”是正确的。
但是,最关键的“为什么不相信甲”的理由,却没有在对话中出现。
循环论证很容易使人陷入“按既定的结论思考问题”的陷阱中。
在定义词汇时,有时也存在循环论证。
例如,假设用“东是面向北时的右侧”来定义“东” 。
同时,用“右是面向北时的东侧”来定义“右”。
那么,这就是循环论证的定义。
像这样在定义词汇时采用的循环论证也称为“循环定义”。
循环定义对于只知道“东”或者“右”的其中一人而言,这样的说明才是有用的;而对于既不知道“东”也不知道“右”的幼儿而言,这样的说明就没用。
悖论是指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包藏着矛盾的一种状态。
在悖论中常常使用循环论证。
悖论有各种各样,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称为“说谎者悖论”。
例如,有一名男子自称“我是说谎者”。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
但是,如果要分析一下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那么就会陷入循环论证,进入“不能确定答案”的状态。
首先,假设该男子是个说谎者,那么,他说的话就是假的。
“我是说谎者”这句话是谎言。
但是,这和“该男子是个说谎者”的假设矛盾。
现在假设该男子不是说谎者,该男子说的“我是说谎者”就是真的,那就又一次和假设矛盾。
辩论赛二辩驳辩技巧

辩论赛二辩驳辩技巧辩论赛中二辩的职责(1)首先,要能根据对面四人的状态,选择出正确的攻辨对象,先锋;(2)其次,为本方接下来的攻辨及自由辩论做准备,辅助;(3)然后,动摇对方立论,给对方施加压力,战士;(4)最后,吸引对方火力,巧妙化解对方问题,为己方巩固优势,后备。
辩论赛中二辩的辩论技巧(1)通过自我介绍和己方立论时,对方的反应,大致能推断出对手的准备情况,比如,自我介绍时,声音细小,我方立论时,没有认真记笔记,当然有可能是对方的陷阱,我有时就这么做,让人以为我很好欺负;(2)二辩准备的问题,要顾及本方观点的软肋,辩论赛的观点一定都是各有利弊的,只不是大小问题,所以,二辩的问题就是把己方观点中的漏洞,要么给予第三方观点,比如,提出“自身能力”中包括了良好的道德的问题,打出像福特看似抓住机遇,实际是他道德能力的体现。
要么给予无视,“外部机遇”观点中处理“投机取巧”这个烫山芋,我方定义的成材中,是不包括这种行为的,这不是我们今天的探讨话题;(3)以对方一辩的漏洞来攻击对方,造成对方回答“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回答“不是”与本方观点相违背;(4)如果自己被攻辨,一定坚守自己立场,是否问题,可以用“看情况讨论”来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问题,就跟他扯本方一辨稿,“我方一辩说啦,因为......”“我方一辩明确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我方的……”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这种战术要慎用。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
进化论的重重危机

进化论的重重危机一八五九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根据一些零散的事例,鲜明地提出了进化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
不过历史好像总要在重复中循环前进。
随着科学深入广泛的发展,历史流转到今天,昔日被进化论「解决」了的问题又转了回来,许多人发现进化论的问题后,重新陷入古老的疑问:生命到底从何而来?近二十年,大量的事实发现使进化论陷入了真正的危机。
众多的科学发现使真理的天平明显地向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倾斜了。
(1)脆弱的逻辑基础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不予深究,也是因为深究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
许多人听到这话感到很惊讶?其实,问题的揭示会使你更惊讶。
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学说,形像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
」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前面在逻辑上没问题(当然,逻辑上没问题不等于合乎事实),后面就是狡辩了。
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更清楚些:「如果甲是乙的弟弟,甲就比乙小;因为甲比乙小,甲就一定是乙的弟弟。
」一听后面就不对,因为甲比乙小,可能甲乙没有任何亲缘,还可能甲是乙的叔叔呢(如果甲辈份大)。
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然而进化论是归纳法吗?不是,太多事实归纳不进去有人曾说进化论是归纳法,这种逻辑思路稍微难一些,其实也好理解。
归纳法就是提出一个命题,如果能把涵盖的所有问题都归纳进去,那这个命题就是真理。
然而对于进化论,太多的事实归纳不进去!从前面的史前文明证据来看,从进化的速度、物种爆发式的产生的方式、进化的概率等等许许多多不但归纳不进去,而且在在都否定了进化论,可见进化论的论证作为归纳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还是循环论证。
似是而非的「循环论证」贯穿了整个进化论,人们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了。
然而当我们严格地分析起来,都会大吃一惊!即便不十分懂逻辑的人也能发现这种证明是在诡辩。
同义反复 循环论证

同义反复循环论证
同义反复和循环论证是两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同义反复是指论证的前提和结论在实质上是相同或类似的,也就是说,论证没有提供新的信息或观点,只是在原地踏步。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因此知识是宝贵的”,这里“知识”在前提和结论中都出现,且含义相同,没有给出新的信息或观点。
循环论证则是一种更明显的逻辑谬误,其中论证的前提就是结论本身,或者结论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在前提中。
例如,“他是诚实的,因为他总是说真话”,这里“他总是说真话”既是前提也是结论,没有给出任何新的证据或推理。
尴尬的“尴尬”作文600字

尴尬的“尴尬”作文6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尴尬的“尴尬”作文600字有两个字,一个是“尴”,另一个是“尬”,许多人都把他们写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尴尬的循环论证
作者:甘志国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4年第12期
摘 ;要:在解答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8题时,容易想到用分离常数法,这样就需要求一个“型”问题的极限. 若用导数的定义求这个极限,就很容易犯循环论证的错误. 而循环论证是解题中应当杜绝的,防止循环论证的方法就是要清楚相应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循环论证;高考题;函数;导数;不等式;恒成立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8题?摇已知函数f(x)=xcosx-sinx,x∈0, ;,
(1)求证:f(x)≤0;
(2)若a<
官方给出的参考答案(略有改动)?摇(1)由导数公式
(sinx)′=cosx①,(cosx)′=-sinx②,
可求得f ′(x)=-xsinx≤00≤x≤ ;,所以函数f(x)是减函数. 由此,得f(x)≤f(0)
=00≤x≤ ;.
(2)设g(x)=sinx-ax0
题设中的a< ;对x∈0, ;恒成立,即g(x)>00
易知a≤0时成立:g(x)≥sinx>00
g′(x)=cosx-a0
当a≥1时,g′(x)<00
当000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 ;,得a的最大值是 ;.
设h(x)=sinx-bx0
题设中的
易知b≤0时不成立:h(x)≥sinx>00
h′(x)=cosx-b0
当b≥1时成立:h′(x)<00
当0g(0)=0,这与题设矛盾!
所以b的取值范围[1,+∞),得b的最小值是1.
(笔者认为此题的背景是约当不等式:若0
笔者对第(2)问解答的注记
1)以上对第(2)问的解答没用到第(1)问的结论,这似乎不合常理.可这样求解第(2)问:
设g(x)= ;0
a的最大值是g ;= ;,b的最小值是 ; ;.
下面求 ; ;(此解法源于权威的高校教材第86页例2).
如图1, ;是以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弧. 过点A作 ;的切线与射线OB交于点C,作BD⊥OA于D.
图1
设∠DOB=x(rad)0
2S△AOB<2S扇形AOB<2S△AOC,
sinx
cosx< ;<1,
1= ;cosx≤ ; ;≤1,
=1,
所以a的最大值是 ;,b的最小值是1.
可以用导数的定义求以上极限吗?
= ; ;=(sinx)′ ;=cosx ;=cos0=1③,
所以 ; ;=1.
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在③中运用了导数公式①,而证明此公式需要用到极限 ; ;=1④.
这可见高校教材第147页的例4:(sinx)′= ; ;= ; ;= ;cosx+ ;· ; ;=cosx.
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下简称《选修2-2》)第14页只给出了导数公式①,而没有证明,考生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的方法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何况考生可能还会这样认为:解答第(1)问时可以用导数公式①,为什么解答第(2)问时就不能用导数公式①呢?
实际上这很正常:因为前者没有犯循环论证的错误,而后者犯了这种错误.
《选修2-2》第32页B组第1题第(1)小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sinx
与《选修2-2》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28页给出了这道题的解答,但该解答中运用了导数公式①,而证明此公式需要先用图1的面积法证明sinx
所以此证法也是循环论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下简称《必修4》)第108页第4题是:
求证:(λa)·b=λ(a·b)=a·(λb).
文献(甘志国,对人教版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④》的几点建议)指出了与《必修4》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7页给出的该题的证法二也是循环论证.
专著(甘志国著,三角与平面向量)还指出了一些权威文献及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循环论证的例子.
要想避免循环论证不容易!只有弄清了各定理、公式、定义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避免犯循环论证的错误.
亲爱的老师,你的学生知道何谓循环论证吗?应向他们适当介绍一点,以免他们犯了这样的错误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