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体制,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防

一、中国国防1、民族凝聚力灵魂综合国力支柱基础经济实力国防实力2、中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国防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建立起来的自卫型国防。
3、国防的含义:国防,及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的基本类型:(目前世界各国国防归纳有四大类型)韩国(1)扩张性(美国)(2)自卫型(中国)(3)联盟型(一元体:美国多元体:俄国)(4)中立型(瑞士、瑞典)日本5、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保障(2)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3)现代国防是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5)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紧密(6)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开展6、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规范国家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坚持依法治军,是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打赢战争的根本保障7、兵役法: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活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8、公民服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服现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二是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务预备役;三是学生军训,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要按规定参加军事训练;四是拥军优属,均衡负担有关费用9、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10、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后备力量主要包括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其他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训的大、中专学生11、国防后备力量作用: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持一定的国防或威慑能力;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证雄厚的兵源;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现代人民战争12、国防建设目标:(1)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20.12.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七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事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第三章武装力量第四章边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防卫第五章国防科研生产和军事采购第六章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第七章国防教育第八章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第九章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第十章军人的义务和权益第十一章对外军事关系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防卫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实现国防现代化。
第四条国防活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武装力量。
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

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
我国国防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国家安全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提出国家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
2. 国防政策:规定国家的军事建设、国防科技、外交事务等政策方针,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3. 国家军队:规定国家军队的建设、管理和运用,在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和安全利益。
4. 国防基础设施:规定国家的防空、防护、后勤和保障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5. 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定国家的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晋升规定。
6. 各级军委和军队领导:明确各级军委和军队领导的职责和权力,以保证国家军队运行的高效性、纪律性、法制性。
综上所述,这些法规的主要目的是规定国家军事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保护国家安全利益,确保国家军队的高效运作,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第二部分 中国国防建设(一)教案

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召开的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大会上。
1975年和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国家未再设国防委员会。
4、现行国防体制
1982年9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或罢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央军委同时有两个名称:一个是中共中央军委,一个是国家的中央军委。从而确立了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
5’
4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
――中共中央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共中央拥有绝对的国防领导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选举权及罢免权;国防法律的制订和修改;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等。
联盟型: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中,有扩张和自卫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余国家则从属于他。后者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
中立型: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寓兵于民大搞全民皆兵的国防。
(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
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争取世界和平。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三)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我国)。
二、我国国防历史(一)古代国防历史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二)近代的国防中国近代五次对外战争及战后条约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56 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暖挥条约》1884 年至1885 年中法交战(中法战争中国战役胜利)一《中法新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钓鱼岛划给日本中国古代国防建设: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和京杭运河)(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可喜局面。
三、主要启示(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我国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权威性③强制性④适用性⑤稳定性二、国防法规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一)国防法规对国防建设的调整作用(二)国防法规对武装力量的调节作用(三)国防法规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化作用(四)国防法规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宪法和国防法规规定的基本任务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履行兵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护国防设备,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运动。
国防法规与国防政策

事 管 理
事事
刑
诉 讼
防 经 济
防 科 技 工
法法法
法
法法
法
业 法
类类类 类类类 类 类
国 防 动
兵军 人
役优
军 事 设 施
员 法 类
法抚 法
类类
保 护 法 类
特紧 区急 驻状
战 争
对 外 军 事
军态 法法 类类
法 类
关 系 法 类
(四)公民国防义务和权利
国防义务
国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方面
应当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
防
国防权利
法
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组织在国防方面享
有的权力或利益,国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障公
规 民和组织享有这种权利的可能性。
(四)公民国防义务和权利
国防义务
国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防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法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支持国防建设和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国防法律 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
法 规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军事行政法规 军事法规
国务院有关部委、
军事行政规章
规章
军委各总部、Βιβλιοθήκη 军兵种 军事规章地方性 省、自治区、直辖市 法 规 人民代表大会
实施细则、实施办法、 补充规定等
国防法规的门类
国国国 军军军 国 国
防防防 基组教 本织育
国
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防 四是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五是实现国防现代化
政
简述国防法规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的国防法规主要是指有关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国防法、兵役法等。
这些法规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军队有序运行、履行国家防御职能。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法规的简要介绍:
1. 宪法:
-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治原则,包括关于国家安全、国防力量的条款。
宪法确立了人民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的性质,国家实行军事委员会领导武装力量的制度。
2. 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了国家的基本国防政策、组织国防和实行兵役的原则。
该法规强调人民战争观念,规定军队服从党的指挥,强调军民一体、寓军于民,确保国家的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
3. 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了中国公民的兵役制度,包括适龄公民的兵役登记、兵役征集、服役期限、军人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兵役的法定管理和调动权。
4. 军事法规:
-军事法规主要由中央军委颁布,包括军事纪律法规、军事条令等,规范了军队内部的组织、纪律、作战等方面的事项。
这些法规对军队的管理和运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5. 国家安全法:
-国家安全法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该法规赋予国家安全部门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责,强调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的平衡。
这些法规共同构成了中国国防法制体系,目的是确保国家安全、保卫国土、维护社会稳定。
在法律框架下,中国的国防法规旨在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
国防法规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国防法规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国防法规是指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的总称。
其含义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国家防卫安全,维护国土主权和领空安全,保护国家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
1. 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确定国家的安全战略和政策,界定国家安全的范围和要求。
2. 国防建设:规定国家军事力量的组织建设、装备现代化、科技创新等相关事项。
3. 国防动员:制定国家的军事动员制度,规定国家在战时和紧急情况下调动各类资源实行国家动员的相关规定。
4. 国防科研和技术保障:规定国家军事科研、武器装备研发、军事技术保障的法律制度。
5. 国家安全保卫:规定国家在内外安全形势下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包括国土安全、海洋安全、边防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6. 军事法律制度:规定军事法律制度和军队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7. 国防行政管理制度:规定国防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和职责等相关制度。
总之,国防法规是为了在现代国家的安全体系下,确保国家安
全,保护国家利益和国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防体制,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我国国防体制主要包括中央军委、各军种、地方军区、武警部队和民兵等组成的体系。
其中,中央军委是最高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军和武警部队;各军种则是按照作战任务和装备特点分设的军种部队;地方军区则是按照行政区划分设的军区;武警部队则是专门负责国内安全维护和应急处置的部队;民兵则是由国家组建的民间武装力量。
我国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等方面。
其中,防御性国防政策是我国固守的基本国策,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军民融合发展则是指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军民深度融合,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则是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实现战斗力转型,推进军队组织形态、力量结构、作战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则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以及为我国安全发展争取有利国际环境。
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军队院校管理条例》等。
其中,《国防法》是我国国防法律的
基本法,规定了国家安全的保障、军队建设和使用、军事指挥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国防动员法》则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
民族利益,规定了国家动员和战时管理的法律制度;《军队院校管理
条例》则是为了规范军队院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确保军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这些法规为我国国防体制建设和军事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