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病理学教研室(二)2024

合集下载

传染病病理学多选题

传染病病理学多选题

传染病病理学多选题集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711.* 伤寒杆菌的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 )A.外毒素 D."O"抗原B.内毒素 E."H"抗原C.Vi抗原712.* 肠伤寒病变主要发生在( )A.空肠下段 D.回肠末端B.十二指肠 E.结肠C.回肠上段713.* 典型的肠伤寒病变历时约4周,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时间在( )A.第1周 D.第4周B.第2周 E.第4周后C.第3周714.伤寒(typhoid fever)的典型病变是( )A.肠道淋巴组织增生 D.伤寒肉芽肿B.脾肿大 E.皮肤玫瑰疹C.败血症715.急性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的典型肠道病变性质为( )A.化脓性炎 D.假膜性炎B.卡他性炎 E.出血性化脓性炎C.蜂窝织性炎\par 716.结核瘤(tuberculoma)是一种( )A.结核性病变累及血管致动脉瘤B.炎性假瘤 D.结核性厚壁空洞C.境界清楚、直径>2cm结核病灶 E.结核伴肿瘤生长717.结核病(tuberculosis)的主要传染途径是( )A.呼吸道 D.皮肤B.消化道 E.接触C.输血718.*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与慢性过程最有关的物质是( )A.毒素 D.菌体脂质B.菌体蛋白 E.代谢产物C.菌体多糖719.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主要病变部位的肉芽肿性病变是( )A.伤寒小结 D.梅毒树胶样肿B.矽结节 E.风湿小结C.结核结节720.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aberculosis)的主要播散方式( )A.淋巴道 D.血道B.支气管 E.消化道C.体腔721.* 构成伤寒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是( )A.类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B.多核巨细胞 E.浆细胞C.巨噬细胞722.肠结核最好发于( )A.回盲部 D.降结肠B.空肠 E.阑尾C.升结肠723.易发生肠穿孔而致死的疾病是( )A.阿米巴病 D.伤寒B.结核 E.血吸虫病C.菌痢724.易发生肠粘连、肠腔狭窄的疾病是( )A.阿米巴病 D.伤寒B.结核 E.息肉C.菌痢725.* 作为重要传染源的肺结核病是( )A.浸润性肺结核 D.支气管内结核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E.局灶型肺结核C.结核球726.结核病灶中易查见大量结核杆菌的是( )A.渗出性病变 D.钙化灶B.结核结节 E.结核球C.干酪样坏死、液化727.* 硬化型肺结核(scleros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多来自( )A.浸润型肺结核 D.干酪样肺炎B.结核瘤 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C.粟粒型肺结核728.* 具有传染性的梅毒(syphilis)一般是( )A.第一期 D.早期B.第二期 E.晚期C.第三期729.第一期梅毒的典型病变是( )A.树胶样肿 D.粘膜溃疡B.梅毒疹 E.梅毒性主动脉炎C.硬下疳730.* 梅毒瘤(syphiloma)通常见于梅毒的( )A.第一期 D.第三期B.第二期 E.早期C.第一、二期731.梅毒疹见于梅毒的( )A.第一期 D.第二、三期B.第一、二期 E.第三期C.第二期732.晚期梅毒病人内脏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多见于病程( )A.5年 D.10-20年B.5-10年 E.20年C.10年733.梅毒性主动脉炎(syphilitic aortitis)好发于( )A.胸主动脉 D.胸主动脉弓部B.胸主动脉升部 E.胸主动脉降部C.胸主动脉升部和弓部734.* 梅毒母体易发生胎传梅毒的感染是( )A.第一期 D.早期B.第二期 E.晚期C.第三期735.冷脓肿发生于( )A.结核 D.血吸虫病\parB.阿米巴病 E.骨组织化脓性炎C.梅毒736.* 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变性质属于( )A.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B.出血性炎 E.纤维蛋白性炎C.肉芽肿性炎737.可导致肺组织严重破坏(肺毁损)的继发性肺结核是( )A.结核球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B.局灶型肺结核 E.亚急性血源播散型肺结核C.浸润型肺结核738.大量结核菌进入胸导管后易发生( )A.结核性脑膜炎 D.全身粟粒性结核B.肾结核 E.粟粒性肺结核C.干酪样肺炎739.* 结核样型麻风一般不会出现的病变是( )A.表皮萎缩 D.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B.小神经炎 E.淋巴细胞浸润C.干酪样坏死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740.* 伤寒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 )( )( )( )A.回肠末端淋巴组织 D.骨骼肌B.肠系膜淋巴结 E.脑膜C.脾脏741.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 )( )( )( )( )A.病毒性肝炎 D.脊髓灰质炎B.乙型脑炎 E.伤寒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42.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 )( )( )(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阿米巴病B.乙型脑炎 E.结核C.脊髓灰质炎743.肠伤寒的常见并发症( )( )( )( )( )A.狭窄 D.粘连B.穿孔 E.阻塞C.出血744.肠伤寒溃疡病变的形态特点为( )( )( )( )( )A.溃疡边缘及底部较整洁 D.多累及血管B.深及肌层 E.多呈圆形或卵圆形C.溃疡长轴与肠的长轴垂直745.伤寒病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常见的部位包括( ) ( )( )( )( )A.回肠末端淋巴组织 D.肝脏B.肠系膜淋巴结 E.骨髓C.脾脏746.* 伤寒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可为( )( )( )( )( )A.肠出血 D.败血症B.肠坏死 E.心肌损害C.肠穿孔747.假膜性炎有可能发生于( )( )( )( )( )A.支气管 D.皮肤B.结肠 E.子宫内膜C.咽喉748.* 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包括( )( )( )( )( )A.菌体 D.代谢产物\parB.抗原 E.蛋白质C.毒素749.急性细菌性痢疾结肠溃疡的特点是( )( )( )( )( )A.溃疡多而小 D.偶可穿孔B.可互相融合成大溃疡 E.愈合后易致肠腔狭窄C.溃疡形态呈口小底大750.* 结核杆菌在体内的播散途径有( )( )( )( )( )A.支气管 D.淋巴道B.泌尿道 E.消化道C.血道751.结核病的传染途径多为( )( )( )( )( )A.呼吸道 D.淋巴道B.消化道 E.皮肤C.血道752.干酪样坏死的病理形态特点包括( )( )( )( )( )A.坏死彻底 D.质均匀、细腻B.脂质多 E.凝固性坏死C.色淡黄753.关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正确描述是( )( )( )( )( )A.多见于儿童 D.软脑膜有较多纤维蛋白渗出B.多由血源播散而来 E.小血管常并发闭塞性内膜炎\parC.脑底部病变最为明显 754.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正确描述为( )( )( )( )( )A.多见于儿童 D.预后多不佳B.形成Ghon complex E.空洞少见C.淋巴道、血道播散多见755.梅毒性主动脉炎的结局可能有( )( )( )( )( )A.动脉瘤 D.冠状动脉口狭窄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E.高血压C.主动脉瓣狭窄756.麻风杆菌主要累及人体体温较低的部位,多见于( )( )( )( )( )A.皮肤 D.内脏(脑、肝)B.周围神经 E.角膜C.上呼吸道(如鼻粘膜)757.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的,可致肢体( )( )( )( )( )A.外伤 D.骨萎缩B.继发感染 E.畸形C.肌肉萎缩758.瘤型麻风的病变部位可为( )( )( )( )( )A.皮肤 D.睾丸B.周围神经 E.角膜C.鼻粘膜759.结核样型麻风的病变部位可为( )( )( )( )( )A.皮肤 D.睾丸B.周围神经 E.肝、脾C.鼻粘膜760.胎传感染梅毒的胎儿可发生( )( )( )( )( )A.死胎 D.梅毒儿B.流产 E.隐性梅毒C.早产761.结核球的特点包括( )( )( )( )( )A.单个结核病灶 D.直径大于2cmB.干酪样坏死 E.纤维包裹化C.相对静止762.梅毒的特征性病变有( )( )( )( )( )A.冷脓肿 D.树胶样肿B.泡沫细胞浸润 E.大量浆细胞浸润C.闭塞性小动脉炎711.B 733.C712.D 734.D713.C 735.A714.D 736.E715.D 737.D716.C 738.E717.A 739.C718.D 740.A.B.C719.A 741.A.D.E720.B 742.A.E721.C 743.B.C722.A 744.A.B.D.E723.D 745.A.B.C.D.E724.B 746.A.C.D725.B 747.A.B.C.E726.C 748.A.C727.E 749.A.B.D728.D 750.A.B.C.D.E729.C 751.A.B.E730.D 752.A.B.C.D.E731.D 753.A.B.C.D.E732.D 754.A.B.C.E755.A.B.D 759.A.B756.A.B.C.E 760.A.B.C.D.E757.A.B.C.D.E 761.A.B.C.D.E758.A.B.C.D.E 762.C.D711.伤寒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引起人类致病主要依赖于菌体破坏时释放的内毒素,后者为一种类脂多糖体。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答-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答-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呼吸系统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 (1)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3)三、肺硅沉着症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5)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7)五、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8)六、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0)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4)八、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分型与病理变化 (16)九、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18)十、新冠肺炎代谢与功能变化 (20)十一、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结核病 (22)十二、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解读 (24)十三、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进展 (25)十四、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与应用 (27)一、呼吸系统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1.哪项不是气管黏膜上皮的组成部分()A.纤毛细胞B.锥细胞C.杯状细胞D.基细胞E.刷细胞参考答案:B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纤毛上上批示()A.叶支气管B.小支气管C.细支气管D.终末细支气管E.段支气管参考答案:C3.()分泌的黏蛋白与气管腺的分泌物覆盖在黏膜上皮表面共同构成黏液性屏障A.纤毛细胞B.锥细胞C.杯状细胞D.基细胞E.刷细胞参考答案:C4.不属于肺的呼吸部的是()A.终末细支气管B.呼吸性细支气管C.肺泡管D.肺泡囊参考答案:A5.呼吸系统功能不包括()A.呼吸B.防御C.免疫D.鼻有嗅觉功能,喉有发音功能E.参与多种物质的分泌合成与代谢参考答案:C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1.以下哪项不是SARS的临床表现()A.发热B.头痛C.咳大量痰液D.肌肉、关节痛E.呼吸困难参考答案:C2.SARS的首发症状是()A.发热B.咳嗽D.胸闷E.鼻塞参考答案:A3.SARS主要是哪个季节发病()A.春秋季B.夏秋季C.冬春季D.秋冬季E.春夏季参考答案:C4.SARS传播途径以()传播为主A.呼吸道B.消化道C.输血D.母婴垂直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5.有关SARS肺的病理特点,错误的是()A.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B.肺泡腔中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C.肺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D.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渗出、纤维素渗出E.肺微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性血栓参考答案:B三、肺硅沉着症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有关硅肺致病因子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于5μm的硅尘颗粒能被吸入肺泡,引起病变B.硅尘粒子分散度愈高,被吸入机会愈多C.较大的硅尘易被粘黏附支气管粘黏膜面,被清除掉D.吸入肺泡的硅尘首先引起肺淋巴系统病变E.吞噬硅尘后的巨噬细胞溶酶体膜破裂参考答案:A2.下列哪项不符合Ⅲ期硅肺的特点()A.硅结节融合成团B.X线肺内可见直径超过2cm的大阴影C.病变范围未超过全肺的1/3D.可形成硅肺空洞E.胸膜增厚参考答案:C3.硅肺最常见的并症为()A.肺肉质变B.肺结核C.支气管扩张D.胸膜间皮瘤E.食管癌参考答案:B4.肺硅沉着症的特征性病变是()A.肺门淋巴结肿大B.肺间质纤维化C.硅结节形成D.胸膜纤维化E.肺气肿参考答案:C5.患者,男,58岁,煤矿工人,近7年来出现胸闷、心悸、紫发绀X线片显示肺门部出现较密集的结节,多数直径小于1cm,,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诊断为I期硅肺B.可并发肺结核C.属于职业性疾病D.易并发胸膜间皮瘤E.易继发细菌感染参考答案:D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下列哪种类型的肺气肿不累及肺泡()A.腺泡中央型B.腺泡周围型C.全腺泡型D.间质性肺气肿E.不规则型参考答案:D2.肺气肿的严重后果不包括下列哪项()A.肺源性心脏病B.支气管扩张症C.自发性气胸D.呼吸衰竭E.肺性脑病参考答案:B3.支气管扩张症是()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增生性炎参考答案:C4.下列哪种类型的肺气肿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A.腺泡周围型B.全腺泡型C.间质性肺气肿D.肺肺大疱E.不规则型参考答案:B5.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最常见的是()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支气管扩张D.肺脓肿E.肺结核球参考答案:B五、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1.病理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依据是()A.病毒包涵体B.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C.肺化脓性炎症D.支气管黏膜上皮增厚伴鳞状上皮化E.间质性肺炎参考答案:A2.能找到包涵体的肺炎是()A.病毒性肺炎B.大叶性肺炎C.寄生虫性肺炎D.小叶性肺炎E.支原体肺炎参考答案:A3.关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累及一叶肺组织,下叶多见B.病变在间质C.呈灶状分布D.实变明显E.呈暗红色参考答案:D4.肺透明膜可见于()A.支气管肺炎B.军团茵性肺炎C.麻疹性肺炎D.链球菌性肺炎E.支原体性肺炎参考答案:C5.流感病毒常可引起()A.肺间质纤维化B.大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过敏性肺泡炎E.干酪性肺炎参考答案:C六、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下列肺炎中,不属于小叶性肺炎的是()A.手术后肺炎B.吸入性肺炎C.麻疹后肺炎D.巨细胞肺炎E.坠积性肺炎参考答案:D2.小叶性肺炎不会发生()A.肺脓肿B.呼吸衰竭C.肺肉质变D.支气管扩张参考答案:C3.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多种致病菌可引起小叶性肺炎B.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C.病变呈灶状、小叶状分布D.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E.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参考答案:B4.男性,65岁,因骨折卧床数月。

病理学教学第十七章 传染病

病理学教学第十七章 传染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菌,依据其抗原结构不同分为四种, 即福氏 菌、鲍氏菌、宋氏菌
❖ 和志贺菌。我国主要是福氏和宋氏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患者和 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后,直接或间接( 苍蝇为媒介)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经消化系统传 染给健康人群。痢疾杆菌经口进入胃,大部分被胃酸杀灭,仅少 部分进入肠道,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的强弱、细 菌数量的多少和毒力的大小。当受凉、暴饮、暴食等诱因使机体 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
▪ 继发性肺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 力,故病变一般易局限,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 血道播散,病程长、病情时好时坏。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 的比较(表10-1)。
三、创伤愈合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1. 局灶型肺结核 ▪ 此型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改变,病变位于肺尖部,尤以 右肺尖常见,X线检查,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 状阴影,直径大小为0.5cm-1cm。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可有 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纤维性包裹。 ▪ 2. 浸润性肺结核 ▪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结核 菌多在潜伏下来的肺尖病灶处重新繁殖,或通过支气管播散 的结果。
一、概述
(二)基本病理变化
❖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 当侵入机体的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的免疫力低下和变态反应比 较强时,常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多发生在结核病的早期或病变恶化进 展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等部位。
▪ 组织学观察:小血管扩张充血,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早期有嗜中性 粒细胞浸润,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可有大量红细胞漏出 。
三、创伤愈合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3.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病理学]《第十五章: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第十五章: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第十六章传染病一、单选题1.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的主要途径是()A、淋巴道播散B、直接蔓延C、血行播散D、支气管播散E、消化道播散2.伤寒病常有的合并症有:()A、肠梗阻B、肠扭转、绞肠纱C、肠癌D、肠出血、肠穿孔E、肾小球肾炎3.常发生肠穿孔合并症的病有()A、十二指肠溃疡、伤寒B、肠炎C、肠梗阻、肠痉挛D、痢疾、蛔虫病E、以上都不可能有4.下列哪种肺结核易发生肺硬化?()A、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B、原发性肺结核C、结核性胸膜炎D、干酪性肺炎E、浸润性肺结核5.X射线检查,右肺上部有透光区,两肺有散在条索状、斑点状阴影,这位病人可以诊断为:()A、右肺结核球B、浸润型肺结核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D、干酪样肺炎E、局灶型肺结核6.尖锐湿疣是一种()A、性传播疾病B、细菌感染性疾病C、变态反应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多种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7.某患者有低热、盗汗、咳漱、咯血等症状,则该患者可能患有()A、胃出血B、肺出血C、浸润型肺结核D、食管癌E、以上都不可能8.急性菌痢肠道初期病变呈()A、急性增生性炎B、急性卡他性炎C、变质性炎D、出血性炎E、纤维素性炎9.伤寒病的主要病变应属于()A、纤维素性炎B、化脓性炎C、急性增生性炎D、急性变质性E、渗出性炎10.下列哪一种为引起梅毒的病原体?()A、志贺氏杆菌B、阴道毛滴虫C、苍白螺旋体D、新型隐球菌E、淋球菌11.肠伤寒的病变在哪一部位最为明显?()A、回肠B、空肠C、十二指肠D、盲肠E、结肠12.肺粟粒性结核病肉眼观:()A、双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B、双肺皱缩,体积减小C、肺部分坏死,形成无数空洞D、切面光滑平整E、切面灰白,上有小凹,成斑块状13.某人,女,24岁,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不振和末梢白细胞增多。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

数小时后,休克。

则该患者可能患有()A、神经炎B、肝炎C、肺炎D、肾炎E、细菌性痢疾14.原发性肺结核的原发灶多位于()A、肺尖B、肺下叶下部C、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D、肺上叶E、右肺中叶15.结核结节属下列哪一种改变()A、炎性息肉B、炎性假瘤C、异物性肉芽肿D、感染性肉芽肿E、肉芽组织16.浸润型肺结核好发部位在()A、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B、肺尖部C、右肺下叶D、肺门部E、锁骨下区17.某病人腹痛高热3天,腹胀,因中毒性休克死亡。

病理学试题库(2)

病理学试题库(2)

病理学试题库(2)1. 萎缩2. 化生3. 变性4. 脂肪变5. 玻璃样变6.坏疽7.虎斑心8.凋亡单选题1.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病理性肥大A.手臂因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而变粗大B.妊娠时子宫增大C.淤血性脾增大D.高血压病时心脏增大E病毒性肝炎时肝肿大2.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肌肉组织B.脂肪组织C.肝、肾D.脑E.心肌3.心肌细胞不会发生A.萎缩B.变性C.坏死D.增生E.肥大4.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A.脂肪的质不同B.脂肪的量不同C.脂肪存在的部位不同D.脂肪的质和量均不同E. 一与脂肪代谢有关,一与脂肪代谢无关5.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A.容易发生缺氧B.容易发生中毒C.容易发生感染D.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E.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 6.坏疽可以发于A.肝、胰、肠B.肺、心、脑C.四肢、肠、肺D.肝、肾、心E.脾、肝、胰7.下列组织中未见发生化生者为A结缔组织成分B.胃肠道C.中枢神经系统D.胆道系统E.泌尿道上皮8.以下组织梗死后发生液化者为A.心B.肾C.脑D.肝E.脾9.脂肪坏死常见于A.急性胰腺炎B.糖尿病C.肝脂肪变性D.脂性肾病E.脂肪心10.未见于凝固性坏死的改变是A.保持组织结构的轮廓B.嗜酸性染色C.周围有充血、出血带环绕D. 组织软化、甚至形成空洞E.细胞核消失11.缺氧时最易遭受损伤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线粒体D.溶酶体E.核糖体12.与坏死后细胞溶解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A.溶酶体B.线粒体C.核糖体D.内质网E.高尔基器13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依此为A.骨骼肌>脑>心肌B.心肌>脑>骨骼肌C.脑>心肌>骨骼肌D.骨骼肌>心肌>脑E.心肌>骨骼肌>脑14.男性,50岁,酗酒时间达10年以上,近一年来经常肝区疼痛,查肝中等大,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显示无明显炎症,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空泡,这些空泡为:A.糖原B.水C.脂肪D.粘液E.蛋白15. 男性,35岁,查体发现右上肺有界限不清的灶状病变,疑为肿瘤,作肺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结核,病灶中有明显的坏死,此种坏死为:A.化脓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纤维素样坏死E.出血性坏死16. 男性,65岁,患有动脉硬化症,一天突然感右下肢下段疼痛,继之变黑、干燥,失去弹性,有臭味,病变从末端止于小腿下1/3部。

2024版年度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染病

2024版年度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染病

2024/2/3
5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024/2/3
治疗原则
针对病原体和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等。
6
预防措施及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免疫力,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控制策略
预防与控制
加强饮食卫生、疫苗接种和患者隔离治疗等措施有 助于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14
其他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介绍
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 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呕吐、脱 水及肌肉痉挛等为主要表现。
鼠疫
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 要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等不同特点,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 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2024/2/3
4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
不同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各异, 包括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 染病
2024/2/3
1
目 录
2024/2/3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传染病 • 细菌性传染病 • 寄生虫性传染病 •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应用问题
2
01 传染病概述
2024/2/3

病理学教研室活动记录(3篇)

病理学教研室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病理学教研室会议室三、活动主题:病理学知识竞赛及学术交流活动四、活动目的:1. 提高教研室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2. 增强教研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促进病理学学科的发展。

五、活动内容:1. 病理学知识竞赛(1)竞赛时间:10月15日上午9:00-11:00(2)竞赛形式:笔试(3)参赛对象:病理学教研室全体成员(4)竞赛题目:涵盖病理学基础理论、病理生理学、病理诊断学等方面(5)竞赛流程:①参赛者提前30分钟到达会议室,领取竞赛试卷;②竞赛开始,参赛者独立完成试卷;③竞赛结束后,统一收卷,进行评分;④公布竞赛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2. 学术交流活动(1)交流时间:10月15日下午2:00-5:00(2)交流形式:讲座、讨论(3)主讲人:教研室主任、知名病理学专家(4)交流内容:①病理学基础理论的新进展;②病理诊断学的新技术、新方法;③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④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5)交流流程:①教研室主任主持学术交流活动,介绍主讲人及交流内容;②主讲人进行讲座,介绍相关病理学知识;③参会人员就讲座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④教研室主任总结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布置下一步工作。

六、活动总结:1. 病理学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竞赛氛围浓厚。

通过竞赛,提高了教研室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2. 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丰富,主讲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理学领域的新进展,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本次活动有助于拓宽教研室成员的学术视野,促进病理学学科的发展。

3. 活动过程中,教研室成员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本次活动为教研室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研室的整体实力。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教研室成员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养;2. 鼓励教研室成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3. 积极开展病理学课题研究,提高教研室科研水平;4. 加强教研室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病理学学科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病理学教研室(二)引言: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病理学教研室是一所专门研究传染病的科研机构。

本文将分析传染
病的概念、分类和传播途径,并介绍病理学教研室在传染病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
1. 传染病的定义与特征
- 传染病的定义
- 传染病的特征
2. 传染病的分类
- 按病原体分类
- 按传播途径分类
- 按感染方式分类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 直接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
- 飞沫传播
- 垂直传播
2. 间接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
- 媒介传播
- 污染物传播
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
- 防止接触传播
- 防止飞沫传播
- 防止垂直传播
- 控制空气传播
- 消灭传播媒介
- 清除污染物
三、病理学教研室在传染病研究中的作用
1.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 病例报告与注册
- 管理与分析传染病数据
2. 传染病病原体鉴定
- 病原体分离与培养
- 常用的病原体鉴定方法
- 对新型病原体的鉴定
3. 传染病的致病机制研究
- 病原体侵入机制
- 免疫应答与免疫逃逸
- 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
4. 传染病的病理变化研究
- 组织学检查与病理诊断
- 病原体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 传染病病理标志物的研究
5. 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 疫苗研制与免疫策略
- 抗病毒药物研发
- 传染病的治疗手段研究
总结:
传染病是一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而病理学教研室在传
染病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鉴定、
致病机制研究、病理变化研究以及预防治疗研究,为传染病的防控
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