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副词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本文为你提供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归纳,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这些副词。

1.时间副词
早已、已经、还、还要、仍、终于、曾经、先、开始、起初、
一直、还未、暂时、短暂、立即、不久、刚刚、岁进、嗔、速、即、俄、初(犹有时间向前的意味)、走(用以成分中多时间顺序)、
积年、积、制、然、
2.程度副词
甚、实、多、偏、深、微、汪、强、稍、尚、颇、极、半夜、才、刚、无、如(有时也可担义日、至、因、骤、也可引领句子后
半程)、终、更、愈、尤、犹、只、便。

班、
3.方式副词
正、可、遂、甚、尽、须、突、轰、恂、蓦、竟(多含否定义)、歇、特、再、筒、临、曲、固、凸、责、轩、周、啖、躁、唯、只、更、漫、僻、正、略、豪、群、只、都、却、似、会、常、
保、用、就、猛、复、缓、先、不时、总、总是、也、尽、一时、
一起、众、
4.稿副词
亦、同、如、甚、俱、皆、远都、回、适、原(多用于句首)、且、慢、就、席、至、聊、飘、尽、只、虽、才、故、刚、就、和、仍、且、敢、既、还、
5.程度副词
究竟、何以、广、前、恐、索、近、只、示、已、约、利、而、绝、大
6.语气副词
止、了、延、矣、耳、得、可、连、更、适、欤、矣、耳、得、已、同、忽、反、若、极、起、夺、犹、实、各、敢、犹、不、纷、适、喏、筒、沓、敢、日、寤、欲、必、
希望以上归纳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

高中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

高中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高中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具体用法如下:一、而(一)连词1、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2、用来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用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4、用来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用来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用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用来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用来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

三、时间副词
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2、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
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

4、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

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

四、情态副词
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

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

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

五、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

六、否定副词
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七、语气副词
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

八、谦敬副词
1、谦词:窃、请、敢、敬、谨。

2、敬词幸、垂、辱、惠。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内容摘要】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

【关键词】已经发生正在进行将要发生时间短暂时间终止时间较长特定时间在古汉语的各类副词中,表示时间的副词数量最多情况也最复杂,辨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现将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分类归纳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曾经”等意思。

常见的有“既、已、尝、曾、业、昔、向、曩”等。

例如: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已后”的意思。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刻舟求剑》)(已:已经。

)③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尝:表示以前曾经发生过的某种情况,相当于“曾经”。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曾:相当于“曾经”。

)⑤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业:表示时间已经过去,相当于“已经”。

)⑥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孔雀东南飞》)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昔、向、曩:都是表示过去时间,相当于“过去、从前”。

)(二)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巧遇上某种情况,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正在”“正赶上”的意思。

常见的有“正、方、会、适”等。

例如: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方”,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相当于“正”。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会”,表示正好遇上某一情况的出现,相当于“恰巧遇上”“正赶上”的意思。

)③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游黄山记》)(“适”,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和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正好”“刚刚”的意思。

)(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等意思。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夫文言文,古之经典,字义深奥,文法严谨。

其中副词,虽不若实词之丰,虚词之广,然亦不可忽视。

副词者,修饰动词、形容词,使语意更加明确,语气更加丰富。

今汇副词若干,并附以今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始、初始,初,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开始”。

译文:开始、起初例句:始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初,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二、既、已既,已,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已经”。

译文: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已而,吾丧我。

(《庄子·养生主》)三、皆、悉皆,悉,皆表示全体的副词,意为“都、全部”。

译文:都、全部例句:皆大欢喜。

(《红楼梦》)悉心研究。

(《三国演义》)四、乃、则乃,则,皆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乃至于斯,吾知足矣。

(《庄子·逍遥游》)则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离娄上》)五、且、又且,又,皆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意为“而且、又”。

译文:而且、又例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又何患乎其不知也?(《论语·里仁》)六、遂、遂遂,遂,皆表示结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遂成一家之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遂至东海。

(《庄子·秋水》)七、故、因此故,因此,皆表示原因关系的副词,意为“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因此例句:故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为政》)因此,吾知之矣。

(《庄子·养生主》)八、乃、竟乃,竟,皆表示出乎意料的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译文:竟然、居然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竟至不测之地。

(《庄子·逍遥游》)九、固、固然固、固然,皆表示肯定的副词,意为“当然、确实”。

译文:当然、确实例句:固有所待。

(《庄子·逍遥游》)固然,吾亦欲之。

文言文难词汇总1-60

文言文难词汇总1-60

文言文重点、难点词汇汇总1.的的:dí,副词,真实、确实、实在;必定、一定。

的的:明白、昭著;确实、实在2.恤作动词,抚养、同情、怜悯、救济、顾虑、忧虑。

作名词,葬仪。

恤孤:抚养孤儿恤荒:救灾恤恤:忧虑的样子恤典:丧葬礼仪恤纬:忧虑国事恤削:衣服裁制合体轸恤:怜悯、体恤恤远:虑及长远3.考本义是“老”。

去世的父亲。

作动词,核查、考查、审察、完成。

考寿:长寿考终年:尽享天年考落/考成:建成,落成4.课作动词,本义是考核。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占卜。

督促完成某项工作、教学。

作名词:税,税款。

课子:教子读书课语讹言:胡说八道使之课,莫不中:让他占卜,全都应验5.幸希望;皇帝亲临某地;遇到;使……活命。

奚幸(傒倖):烦恼,疑惑6.适作副词,正好、恰好;偶然、偶而;刚刚、方才;如果、假如。

作动词,节制;(女子)嫁人;去、到。

适逸:节制淫乐7.报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除报答、报酬、报告、报复等常见意义之外,文言文里多考祭祀、答复之意。

8.匡作动词,纠正、匡正;帮助;估计;料想;弯曲、亏损(如月盈而匡)。

作形容词,端正、方正。

匡庐:庐山匡敕(勑):正直谨慎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继:匡扶时局,以延续统治匡翊:匡正辅佐匡过:纠正过失9.逆作动词,迎接,迎着;迎击、迎战;抵触,违背;颠倒、抗拒;谋反,叛乱;预测,揣度;退却。

作副词,事先、预先。

逆旅:旅店逆臆:预料、猜想逆窜:逃窜逆计:预先想到逆备:预先防备逆睹:预见、预知10.布名词,钱币。

泉币:钱币。

泉,钱币的古称。

11.赀罚款,计算、价格。

匈奴对奴婢的称呼。

通“资”。

赀虏:对匈奴的蔑称。

不赀:无从计量,表示多或者贵重,多用于财物。

12.迁延退却、后退;徘徊、停留不前;拖延、耽误时间;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样子。

13.丐作动词,乞求、给予。

14.牙孽、牙蘖牙孽:妖孽、小人、邪恶,陷害。

同“牙蘖”。

牙蘖:草木新生的枝芽,引申为萌芽、端绪、产生。

15.阳作形容词,凸出的、诈伪的、奇数的;作副词,表面上、伪装。

文言文中的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

一般来说,古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1)副词:①程度副词:如:稍、略、少、益、弥、愈、尤、加、滋、殊、颇、极、至、甚、绝、良、酷②范围副词:如:皆、举、尽、咸、悉、俱、毕、率、凡、偕、共、并、但、唯、止、独、徒、仅、啻(chì) ③时间副词:如:既、业、已、曾、尝、初、向、昔、适、方、会、立、且、将、欲、常、素、雅、俄、旋、乍、暂、忽、猝(cù)、须臾、未几、无何④情态副词:如:诚、良、信、必、固、实、渐、稍、徐、遽(jù)、竟、终、卒、果、故、徒、几、乃⑤语气副词:如:庶(shù)、唯、幸、其、岂、殆、宁、庸、庶几⑥否定副词:如:不、弗、未、勿、莫、无、毋、非、匪、否、靡⑦谦敬副词:如:窃、辱、伏、幸、敢、请、敬、谨、枉、猥(2)介词:如:于、乎、以、为、与、自、从、由、因、用、至、当、缘、见、被、比、方、值(3)连词:①表并列:如:与、及、且、而、以、亦、载……载②表承接:如:而、则、因、遂、乃、而后、若夫③表递进:如:而、且、而况、尚况、非独……亦、不惟……而又、非惟……抑亦④表选择:如:抑、如、若、其、且、将、其……其、宁……将、非……则、不……则⑤表因果:如:以、为、因、由、故、缘、以故、是故、由是、所以……以⑥表假设:如:若、苟、而、如、即、向、使、向使、设使、假令⑦表条件:如:乃、纵、无、即、则、然则、纵……尚、纵令……亦⑧表转折:如:但、然、而、则、顾⑨表取舍:如:孰若、孰与、与其……毋宁、与其……孰若、与…不如、与……宁、宁……无、宁…不(4)部分代词:①人称代词:如:吾、我、余、女、尔、而、若、其、彼、伊、予、汝、乃、之②指示代词:如:此、是、兹、斯、其、夫、之、彼③疑问代词:如:谁、孰、何、曷(hé)、胡、恶、安、焉④无定代词:如:或、无、有、莫(5)语气词:如:者、也、兮、矣、焉、耳、而、云、乎、邪、耶、哉、欤(6)谦词:如:诸、焉、盍、叵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一)用作连词。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一、表时间、频率的副词1. 即:立即,马上。

例:即墨守战,三年而城不下。

(《史记·田单列传》)2. 乃:于是,就。

例:乃拔剑起舞,剑歌数行。

(《史记·项羽本纪》)3. 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俄而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居易《琵琶行》)4. 顷之:不久,一会儿。

例:顷之,有人自南方来,云:“君之病在肠胃间,导引吐纳可得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 未几:不久。

例:未几,孙权破荆州,杀刘琮,众将咸欲奉备以自保。

(《三国演义》)6. 甫:刚刚,才。

例:甫中元节,余方还家,未及启程。

(《聊斋志异·促织》)二、表程度、状态的副词1. 极:非常,极其。

例:君臣相得,极欢而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颇:相当,颇多。

例:夫赵王之弟,新于王后,其宠幸颇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3. 甚:非常,很。

例:乃大惊,曰:“甚矣,汝之不惠!”(《庄子·秋水》)4. 颇:稍微,略微。

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月夜忆舍弟》)5. 皆:都,全部。

例:乃悉罢诸侯置守,遂定宗庙、社稷。

(《史记·秦始皇本纪》)6. 皆:共同,一起。

例:皆大欢喜,遂成姻亲。

(《聊斋志异·画皮》)三、表条件、假设的副词1. 若:如果,假如。

例:若夫隐逸之士,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必也圣贤乎?(《庄子·逍遥游》)2. 乃:才,方才。

例:乃知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3. 即:就,便。

例:即更刮目相待。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4. 便:立刻,马上。

例:便觉头目清新,精神爽快。

(《聊斋志异·促织》)5. 倘若:如果,假使。

例:倘若果有此事,吾当助你一臂之力。

(《水浒传》)6. 岂:难道,岂能。

例:岂不闻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逍遥游》)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用副词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副词汇总
文言文副词汇总
文言文副词汇总
张标明编2007/9/14
类型
用法
副词
例句
程度副词
表程度进一步
益、愈、弥、尤、加、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表最高程度
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①默然良久②绝类弥勒③至情言语
表程度轻
少、稍、略
公宜少屈之
范围副词
①表范围广
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①政治未毕通也②咸与维新
②表范围有限
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无惧,卿第言之
③表总共或共同
凡、共、俱、并、同、相、相与
①凡三变②相与谏曰③与之俱去
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
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①曩与吾祖居者②既克,公问其故
②表正进行或正巧
方、会、适、质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故方其盛也③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③表时间短
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据语境可译为片刻一会儿不久马上
④表动作将发生
行、行将、且、垂
①年且九十②功败垂成
⑤表时间终结
卒、终、遂、竟
①后十年,终为秦所灭②卒廷见相如
情态副词
①表动作快
立、即、遽、猝、暴、亟、乍
①屠暴起②难于猝发③遽契其舟
②表动作连续或反复
乃、遂、更、复、亦、辄
①遂东进②项伯亦拔剑起舞
③表动作经常与持久
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①帝雅闻衡善术学②③每自比于管仲
④表动作短暂或特意
聊、且、姑、故、固、权
①权宜之计②相如固辞③故亲数存之
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
诚、信、良、必、果
①察之,果然②闻之,信夫
否定副词
表否定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①微斯人②匪夷所思③莫之许也
语气副词
表猜测
殆、庶、几
①险象环生,几死②消灭殆尽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表祈使
幸、唯、愿
①幸勿怪②唯大王图之③愿有所闻
表折

①顾吾念之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表反诘
岂、其、宁、独
①岂有此理②其真无马耶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④独不怜公子姊耶谦敬副词
谦词
窃、请、敢、敬、谨
①窃以为不足取②敢不就死③臣请为王言乐④谨拜表以闻
敬词
幸、垂、辱、惠
①垂询②大驾辱临③惠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