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副词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初中文言副词归纳
本文为你提供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归纳,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这些副词。

1.时间副词
早已、已经、还、还要、仍、终于、曾经、先、开始、起初、
一直、还未、暂时、短暂、立即、不久、刚刚、岁进、嗔、速、即、俄、初(犹有时间向前的意味)、走(用以成分中多时间顺序)、
积年、积、制、然、
2.程度副词
甚、实、多、偏、深、微、汪、强、稍、尚、颇、极、半夜、才、刚、无、如(有时也可担义日、至、因、骤、也可引领句子后
半程)、终、更、愈、尤、犹、只、便。

班、
3.方式副词
正、可、遂、甚、尽、须、突、轰、恂、蓦、竟(多含否定义)、歇、特、再、筒、临、曲、固、凸、责、轩、周、啖、躁、唯、只、更、漫、僻、正、略、豪、群、只、都、却、似、会、常、
保、用、就、猛、复、缓、先、不时、总、总是、也、尽、一时、
一起、众、
4.稿副词
亦、同、如、甚、俱、皆、远都、回、适、原(多用于句首)、且、慢、就、席、至、聊、飘、尽、只、虽、才、故、刚、就、和、仍、且、敢、既、还、
5.程度副词
究竟、何以、广、前、恐、索、近、只、示、已、约、利、而、绝、大
6.语气副词
止、了、延、矣、耳、得、可、连、更、适、欤、矣、耳、得、已、同、忽、反、若、极、起、夺、犹、实、各、敢、犹、不、纷、适、喏、筒、沓、敢、日、寤、欲、必、
希望以上归纳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副词

文言文副词
文言文副词
1、语气副词: 反问:岂、不亦……乎、其、庸、宁、独; 测问:无乃(毋乃)、岂(莫非;也许;也许有)、 何其(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多么,何等); 祈使(希望):其、必、姑、庶几、庶、幸、 弟/第(只是;只管); 祈使(禁止):无、毋、勿 2、决断副词: 表否定性论断:非; 表论断表说明:固、实、诚、信、乃、即、必; 表示限定范围:独、仅、徒(独,仅仅)、直、 特(仅仅,只,不过),止; 表 推 测: 其、庶、庶几、盖
3、时态副词:
表对持续时态的否定:未;
表已经发生的时态:既、已、尝、未尝;
表将要发生的时态:将、且; 表正在进行、持续或同时的时态: 方、方且、尚、犹、适; 表不止一次的时态:复、骤、数、仍、亟;Biblioteka 表时序的时态:先、卒、终、竟;
表很快发生的时态:立、即、遽、亟、稍、素
4、程度副词:
表程度高:甚、已、至、最、殊、太、尤、良、极、雅;
表程度低:少、颇(很;甚/微;稍)、略、微;
表更进一步:益、愈(俞)、弥、加、滋(兹)
5、否定副词:不、弗、未、无、毋、勿
6、谦敬副词: 表自谦:敢、窃、愚、伏、忝、猥、伏惟 表敬重:辱、惠、请、谨、幸 7、范围副词:
表范围:皆、尽、悉、俱、咸、毕、并、各、共、相

文言副词归纳

文言副词归纳

文言副词归纳汇总例释类型用法副词例句程度副词表程度进一步益、愈、弥、尤、加、倍①默然良久②绝类弥勒③至情言语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表程度轻少、稍、略公宜少屈之范围副词①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①政治未毕通也②咸与维新②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无惧,卿第言之③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①凡三变②相与谏曰③与之俱去时间副词①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①曩与吾祖居者②既克,公问其故②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故方其盛也③从上观之,适与地平③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据语境可译为“片刻”“一会儿”“不久”“马上”④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①年且九十②功败垂成⑤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①后十年,终为秦所灭②卒廷见相如情态副词①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①屠暴起②难于猝发③遽契其舟②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①遂东进②项伯亦拔剑起舞③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①帝雅闻衡善术学②③每自比于管仲④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①权宜之计②相如固辞③故亲数存之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①察之,果然②闻之,信夫否定副词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①微斯人②匪夷所思③莫之许也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庶、几①险象环生,几死②消灭殆尽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表祈使幸、唯、愿①幸勿怪②唯大王图之③愿有所闻表转折顾①顾吾念之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表反诘岂、其、宁、独①岂有此理②其真无马耶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④独不怜公子姊耶谦敬副词谦词窃、请、敢、敬、谨①窃以为不足取②敢不就死③臣请为王言乐④谨拜表以闻敬词幸、垂、辱、惠①垂询②大驾辱临③惠存1.益yì〈副〉(1)更加(2)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夫文言文,古之经典,字义深奥,文法严谨。

其中副词,虽不若实词之丰,虚词之广,然亦不可忽视。

副词者,修饰动词、形容词,使语意更加明确,语气更加丰富。

今汇副词若干,并附以今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始、初始,初,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开始”。

译文:开始、起初例句:始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初,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二、既、已既,已,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已经”。

译文: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已而,吾丧我。

(《庄子·养生主》)三、皆、悉皆,悉,皆表示全体的副词,意为“都、全部”。

译文:都、全部例句:皆大欢喜。

(《红楼梦》)悉心研究。

(《三国演义》)四、乃、则乃,则,皆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乃至于斯,吾知足矣。

(《庄子·逍遥游》)则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离娄上》)五、且、又且,又,皆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意为“而且、又”。

译文:而且、又例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又何患乎其不知也?(《论语·里仁》)六、遂、遂遂,遂,皆表示结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遂成一家之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遂至东海。

(《庄子·秋水》)七、故、因此故,因此,皆表示原因关系的副词,意为“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因此例句:故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为政》)因此,吾知之矣。

(《庄子·养生主》)八、乃、竟乃,竟,皆表示出乎意料的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译文:竟然、居然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竟至不测之地。

(《庄子·逍遥游》)九、固、固然固、固然,皆表示肯定的副词,意为“当然、确实”。

译文:当然、确实例句:固有所待。

(《庄子·逍遥游》)固然,吾亦欲之。

文言文副词用法

文言文副词用法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 动词或形容词前,译为“他”“它” (包括复数)。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五、且 1.作连词。 ⑴表递进关系,译为:①而且,并且 。②况且,再说。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 》) ③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之 1.作代词 ⑴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⑵作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译为:这, 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 氏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 将伐颛臾》
2.作助词 ⑴放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 之间,译 为“的”。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过与?《季氏》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勾践灭吴》
•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 是,就是,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 • • • • • • •
2.作代词 ⑴你,你的。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⑵他们的 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 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
3.作动词。 ⑴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 何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 足,又顾而之他。(《齐人》
再见!!
文言文虚词 用法
1.作连词⑴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可是”“却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③惑而不从师

文言文副词汇总

文言文副词汇总

文言文副词汇总文言文副词汇总文言文副词汇总张标明编2007/9/14类型用法副词例句程度副词表程度进一步益、愈、弥、尤、加、倍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①默然良久②绝类弥勒③至情言语表程度轻少、稍、略公宜少屈之范围副词①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①政治未毕通也②咸与维新②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无惧,卿第言之③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①凡三变②相与谏曰③与之俱去时间副词①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①曩与吾祖居者②既克,公问其故②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故方其盛也③从上观之,适与地平③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据语境可译为片刻一会儿不久马上④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①年且九十②功败垂成⑤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①后十年,终为秦所灭②卒廷见相如情态副词①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①屠暴起②难于猝发③遽契其舟②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①遂东进②项伯亦拔剑起舞③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①帝雅闻衡善术学②③每自比于管仲④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①权宜之计②相如固辞③故亲数存之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①察之,果然②闻之,信夫否定副词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①微斯人②匪夷所思③莫之许也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庶、几①险象环生,几死②消灭殆尽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表祈使幸、唯、愿①幸勿怪②唯大王图之③愿有所闻表折顾①顾吾念之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表反诘岂、其、宁、独①岂有此理②其真无马耶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④独不怜公子姊耶谦敬副词谦词窃、请、敢、敬、谨①窃以为不足取②敢不就死③臣请为王言乐④谨拜表以闻敬词幸、垂、辱、惠①垂询②大驾辱临③惠存。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一、表时间、频率的副词1. 即:立即,马上。

例:即墨守战,三年而城不下。

(《史记·田单列传》)2. 乃:于是,就。

例:乃拔剑起舞,剑歌数行。

(《史记·项羽本纪》)3. 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俄而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居易《琵琶行》)4. 顷之:不久,一会儿。

例:顷之,有人自南方来,云:“君之病在肠胃间,导引吐纳可得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 未几:不久。

例:未几,孙权破荆州,杀刘琮,众将咸欲奉备以自保。

(《三国演义》)6. 甫:刚刚,才。

例:甫中元节,余方还家,未及启程。

(《聊斋志异·促织》)二、表程度、状态的副词1. 极:非常,极其。

例:君臣相得,极欢而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颇:相当,颇多。

例:夫赵王之弟,新于王后,其宠幸颇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3. 甚:非常,很。

例:乃大惊,曰:“甚矣,汝之不惠!”(《庄子·秋水》)4. 颇:稍微,略微。

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月夜忆舍弟》)5. 皆:都,全部。

例:乃悉罢诸侯置守,遂定宗庙、社稷。

(《史记·秦始皇本纪》)6. 皆:共同,一起。

例:皆大欢喜,遂成姻亲。

(《聊斋志异·画皮》)三、表条件、假设的副词1. 若:如果,假如。

例:若夫隐逸之士,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必也圣贤乎?(《庄子·逍遥游》)2. 乃:才,方才。

例:乃知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3. 即:就,便。

例:即更刮目相待。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4. 便:立刻,马上。

例:便觉头目清新,精神爽快。

(《聊斋志异·促织》)5. 倘若:如果,假使。

例:倘若果有此事,吾当助你一臂之力。

(《水浒传》)6. 岂:难道,岂能。

例:岂不闻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逍遥游》)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用副词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副词文言文

副词文言文

副词,是汉语中的一种虚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修辞价值。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的副词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方式副词方式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在文言文中,方式副词有“乃”、“方”、“始”、“终”、“遂”等。

1. 乃:表示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然后”。

例如:“吾闻诸夫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 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 始:表示动作开始。

例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 终:表示动作结束。

例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 遂:表示事情顺利地进行。

例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二、程度副词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程度。

在文言文中,程度副词有“甚”、“颇”、“稍”、“尤”等。

1. 甚:表示程度很高。

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颜渊》)2. 颇:表示程度适中。

例如:“子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论语·卫灵公》)3. 稍:表示程度较低。

例如:“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子路》)4. 尤:表示程度最高。

例如:“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三、时间副词时间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在文言文中,时间副词有“将”、“既”、“曾”、“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文言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的词叫副词。

目前,对于副词的分类及语法功能还没有一致意見,存在一定分歧。

笔者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一节里很少涉及作副词的虚字的例释,而文言里的副词又很多,有必要单独列一节,对副词的分类及语法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

根据副词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七类:(一)程度副词常用的有“最、至、极、绝、殊、甚、太、尤、弥、愈、稍、颇”等。

它们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杂诗》)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极精细极周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竭尽,尽情地。

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很,非常。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很。

然汝亦太.草草。

(李朝威《柳毅传》)实在是。

不见小潭,水尤.清冽。

(柳宗元《小石潭记》)尤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更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越。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慢慢地。

上下颇.惊动。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很。

(二)范围副词常用的有“皆、尽、悉、举、遍、并、俱、咸、毕、既、共、各、
每、仅、徒、独、惟、才、但、止、直、凡、数”等。

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作状语。

都。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项羽本纪》)都,全部。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诸葛亮《出师表》)都。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欧阳修《伶官传序》)所有。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沈括《雁荡山》)完。

文武并.用。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共同。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陶渊明《桃花源记》)都。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薛福成《观巴黎油记》)全。

楚人未既.济。

(《左传·子鱼论战》)完全。

其后诸侯共.击楚。

(《史记·屈原列传》)共同。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李渔《芙蕖》)各自。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聊斋志异·促织》)每次。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白居易《与元九书》)將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只。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独倾,独自饮酒。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杜甫《石壕吏》)只。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陶渊明《桃花源记》)只。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聊斋志异·狼》)只。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只。

凡.三往,乃见。

(《三国志·诸葛亮传》)总共。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史记·陈涉世家》)屡次。

(三)时间副词常用的有“已、既、业、初、始、昔、尝、曾、方、正、今、鼎、
将、且、行、旋、寻、随、终、竟、卒、渐、徐、暴、使、急、疾、遽、乍、立、常、恒”等。

在句中作状语。

狼已.半入,只露尻尾。

(《聊斋志异·狼》)已经。

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曹刿论战》)已经。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袁枚《黄生借书说》)已经。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先,起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两小儿辨日》)刚,开始。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从前。

早先。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史记·陈涉世家》)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曾经。

吴之民方.痛心焉。

(张溥《五人墓碑记》)正,正在。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刚刚。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柯刺秦王》)
現在。

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贾谊传》)正。

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李朝威《柳毅传》)刚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愚公移山》)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将要。

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后汉书·董卓传》)随即。

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不久。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竟酒,酒筵完毕。

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袁枚《祭妹文》)终究。

日渐.暮。

(徐宏祖《游黄山记》)慢慢地。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

(《聊斋志异·促织》)慢慢地。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聊斋志异·狼》)骤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迅速。

秦急.攻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急速。

遽.契其舟。

(《吕氏春秋·察今》)急忙。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快速。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史记·项羽本纪》)立刻。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突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经常。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时时。

(四)情态副词常用的有“诚、实、信、良、固、特、尚、犹、必、宜、亦”等。

在句子中作状语。

比之若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

(黄宗羲《原君》)确实,的确。

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

(马中锡《中山狼传》)确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