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详细版

合集下载

氯碱电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氯碱电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氯碱电工段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本文档旨在确保氯碱电工段操作人员的安全,并规范其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在进行氯碱电工操作时,务必严格遵循本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氯碱电工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认所需操作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耳塞等。

3.确保操作区域内通风设备正常工作。

三、操作过程1. 操作步骤1.1 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并拔掉电源插头。

1.2 操作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并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或污渍。

1.3 将操作设备的电源线插头连接到电源插座,并打开电源开关。

1.4 操作人员应通过电器参数仪器检测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1.5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指导,进行必要的操作步骤。

1.6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设备运行状态和指示灯,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主管汇报。

1.7 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并拔掉电源插头。

2. 安全注意事项2.1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设备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2 操作人员严禁穿戴金属饰品或带有金属材料的衣物,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2.3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和集中,不得分心或进行其他无关操作。

2.4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守作业流程,不得私自更改操作参数,以防止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2.5 操作人员应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堆放杂物,以免影响操作和设备正常运行。

四、操作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处理工作:1.关闭电源开关,并拔掉电源插头。

2.清洁和整理操作区域,将杂物和废弃物妥善处理。

3.定期检查操作设备的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4.整理并归档操作记录和相关文档,以备日后参考。

五、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迅速离开事故现场。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电解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电解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电解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一、生产特点(一)用裸铜排送电,电解槽在高负荷直流电和较高的电压下运用电解工段是在高直流电负荷下生产运行的,视使用电解槽大小电流可高达5~10×104A.单台电解槽槽电压在3.0~3.3V间,各单槽间串联运行,电压叠加可高达300~600v,所以要预防触电事故发生.在电解槽通电生产运行中,作业人员必须穿着绝缘靴及其它必备的劳防用品,并严禁一手接触电解槽,另一手触及其它接地构件,预防触电。

此外为防止有人从棵铜排上跨跃,现场应设有防护栅栏.(二)电解产品中氧气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与氯气或空气、氧气混合会形成爆雄性混合气体氯气是有毒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比空气重,刺激呼吸道及眼睛粘膜,吸入后会引起肺水肿、支气管炎,情况严重的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氯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见表1-1.电解厂房内空气中允许含氯量不得超过1mg/m3。

具体安全措施:氯气不能外泄,电解槽和设备管道中的氯气均需处于负压0~-50Pa状态下,氯气设备、管道的连接处的密封要求可靠,电解厂房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人员必须备有完好有效的防毒面具等劳防用品,表1-1氯气对人体的急性毒性表的活性碳(滤毒罐)吸氯性能进行检查。

发现失效应立即更新。

氢气与空气(氧气)或氯气均可形成易燃和易爆的混合物。

氢气和空气混合物,当其中氢的含量达4.1~74.2%(体积)时。

在20℃和常压下有爆炸的危险。

氢氧混合气中,氢的爆炸极限范围为4.5~95%(体积).在氢气氯的混合气中。

氢的爆炸极限范围为5~87.5%(体积)。

在电解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上述范围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当发生电火花式光照下、或局部温度达到450~500℃高温时.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三)电解液中含125~235g/L烧碱,温度高达85~95℃.能刺激人体粘膜和灼伤皮肤含烧碱的电解液飞溅到人体的肌肤,尤其是高温烧碱溶液.会引起皮肤表皮灼伤I溅入眼中会引起视力衰退或失明l若吸入烧碱雾沫或高浓度的烧碱蒸汽,有可能使人体的上呼吸道和肺部受到严重损害。

氯化氢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出)

氯化氢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出)

“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 介绍了几起“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氯化氢;游离氯;事故安徽锦邦化工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锦邦化工)现有5万吨/年离子膜电解和7万吨/年隔膜电解两套电解装置。

2006年完成氯化氢系统改造,改造前氯乙烯所需的氯化氢是通过盐酸脱析生产的,这种工艺成熟、安全,但能耗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改造后,采用“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供氯乙烯生产使用。

锦邦化工烧碱总产能为12万吨/年,副产氯气量为10.8万吨/年,主要的耗氯产品只有6万吨/年糊树脂,根据我公司糊树脂的规模,每年耗氯约为3.6万吨,剩余氯气量为7.2万吨/年,按我公司实际平均液化效率70%计算,每年的尾氯量为2.16万吨,如果全部做31%盐酸产量达7.2万吨/年,而我公司自用和销售盐酸约4万吨/年,因此,液氯尾氯平衡制约着烧碱负荷的正常运行,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讨论和论证后,采用了液氯液化尾氯直接合成氯化氢供氯乙烯生产。

由于没有实际运行经验,实际生产中发生了几起事故,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

在此与同行进行交流,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同类情况的发生。

1、氯化氢气体外泄2007年9月,一次晚班生产过程中,当班操作工接总调通知紧急切换成酸生产指令。

当班人员首先启动吸收液泵并打开去尾气塔阀门。

再上二楼开去降膜吸收系统两只手动阀门,关去氯乙烯工序的阀门,并打开一级、二级降膜冷却水阀门。

操作完成后,再进行其他正常操作,周围其他岗位人员发现大量氯化氢气体外泄。

原因分析:由于紧急切换时,当班人员还未等到吸收液布满一、二级降膜塔(吸收液由泵打至尾气塔,并溢流布满一、二级降膜塔需要3~4分钟),同时切换时系统HCl压力偏高,导致吸收液串相,大部分HCl末被吸收,从尾气塔泄出。

通过电脑记录显示,外泄氯化氢气体时间有5分钟。

改进措施:安装一套稀酸循环系统,保证二十四小时一级、二级降膜和尾气塔始终有吸收液循环。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一、生产特点盐酸、氯化氢工序屉个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接触腐蚀性化学物品的工段。

1.有毒、有害、防止中毒氯气是有窒息性的毒性很大的气体,确保管道、设备的气密性。

防止氯气外逸是十分熏要的。

尤其是当合成炉因突然故障(如氯气压力突然升高、电源突然中断、炉压因纳氏泵跳电发生倒压而增高等)熄火时,合成炉内氯气大量过量而发生氯气外逸。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产生中毒作用。

其中毒症状为流泪怕光、流鼻涕、咽喉肿痛、气急、胸闷、直至肺气肿、死亡。

氯气的排放标准为小于1mg/m3,居民区为小于0.1mg/m。

因此维持合成炉有准确的氯氢配比。

维持氯系统有良好的气密性.维持氯气压力稳,维持电源的双重供电是十分必要的。

氯化氢气体同样是有毒、有害、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对呼吸道、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腐蚀怍用,可使之充血、糜烂。

其排放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

2.易燃、易爆.防止火警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极易自燃,在800℃以上或点火时则放出青白色火焰,发生猛烈爆炸而生成水。

因而安全要求是很高的。

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含氢量在 4.1~74.2%(vo1)是爆炸区间。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氢量在4.5~95%(vo1)是爆炸区同,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氢量在3.5~97%(vo1)是爆炸范围。

氯气、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爆炸上下浓度极限如图9-16所示。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点为450℃。

而与氧气的混合气的燃点为450℃。

在生产厂房中大量氢气外溢的情况下,亦可能生成易爆的氢气、空气的混合气。

为了氯碱生产的安全,氢气、空气的混合气中氢的允许含量为4%(vo1)。

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组分对混合气的着火极限、爆炸极限是有影响的。

因此,如果在氢气和空气的易爆混和气中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就不会发生爆炸。

例如,在l体积的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中加入16.5体积的氮气或10.3体积的兰氧化碳。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正式)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458-36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生产特点乙炔与氯化氯反应生成氯乙烯。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氯乙烯与空气混合易形成可燃、可爆气体,一旦遇上火源、静电等就会立即爆炸。

因此,生产者必须了解本工段的这些生产特点,从而确保本工段的安全操作。

(一)易燃易爆氯乙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范围为4--22%。

由于氯乙烯泄漏在空气中易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当操作不当、没备发生故障时,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例如在检修氯乙烯气柜旁的设备时;因氯乙烯泄漏,操作工用电风扇进行吹除,当启动电风扇开关时,发生电风扇着火。

当生产区域内有氯乙烯大量泄漏时,一切电源开关维持原状,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现场,待氯乙烯气体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后再处理事故现场。

因此,须在生产系统进行检修或单台设备检修前,必须启动氮气排气系统,取样分析设备中的含氯乙烯量在0.4%以下后,方能完成检修。

(二)有毒有害1.氯乙烯氯乙烯通常由呼吸道吸入体内,如浓度较高会引起急性轻度中毒,呈现麻醉状态,前期有晕眩、头痛、恶心、胸闷、步态蹒跚和丧失定向能力,严重中毒时可致昏迷。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液氯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液氯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

氯碱-PVC生产液氯工段的安全操作与事故预防一、生产特点(一)氯压力与液化温度的关系气体液化的条件有两条:①把温度至少降低到一的数值,即称为临界温度tc;②增加压力,在临界温度下液化气体所需的最小压力称为气体的临界压力Pc。

氯气液化同样需达到这两个条件。

氯气的临界温度tc=144℃,Pc=76.1大气压。

就是说,只要低于144℃,在某一温度下,必有一个对应的压力可以使氯气液化。

纯氯的压力是液化温度的单值函数。

压力上升,液化温度随之上升;压力下降,液化温度随之下降。

氯压力与液化温度的关系见表7-2。

表7—2氯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表7-2所示的关系是对纯氯气而言,工业生产的氯气都含有少量的O2H2N2CO2H2O等等,不纯氯的压力和温度氯的分压是其冷凝器温度的单值函数:Pcl=P×Ccl其中:Pcl2为混合气中氯分压(kPa);P为混合气的总压(kPa);Ccl2为混合气中氯的体积百分数(%)。

从上式可见,氯气在液化过程中.总压不变化,但氯气分压变化很大,液化过程中,液化温度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氯的液化温度与氯压力成单值函数关系,因此,工业上使用三种不同的氯气压力来生产液氯。

①高压法。

氯气压力l.4~1.6MPa(表压),液化温度30~50℃。

②中压法。

氯气压力0.2~0.4MPa(表压).液化温度0~10℃。

③低压法。

氯气压力0.15MPa(表压),液化温度-30℃左右。

以上三种生产方法,以高压法流程最短,操作简单,能耗最低。

表7—3不同压力下液氯生产电耗的比较。

表7-3不同压力液氯生产工艺的电耗比较我国目前采用的液氯生产工艺大部分为低压法。

近几年来,国内由于氯气透平压缩机的推广使用,一些企业生产液氯的方法已从低压逐步发展到中低压,生产综合能耗也随之明显下降。

(二)氯液化效率与氯中氢含量的关系液化效率也称为液化率,其定义为:液化效率=以液化之液氯量/进入液化系统的总氯×100%使用上式计算液化效率比较麻烦,很容易分析进入和离开液氯系统的氯成分,应用物料平衡可推导出下式,从而方便地计算出液化效率:式中:C1——进入液氯系统的氯体积浓度(以小数表示);C2—液氯系统的氯体积浓度(以小数表示)。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一、生产特点乙炔与氯化氯反应生成氯乙烯。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氯乙烯与空气混合易形成可燃、可爆气体,一旦遇上火源、静电等就会立即爆炸。

因此,生产者必须了解本工段的这些生产特点,从而确保本工段的安全操作。

(一)易燃易爆氯乙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范围为4--22%。

由于氯乙烯泄漏在空气中易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当操作不当、没备发生故障时,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例如在检修氯乙烯气柜旁的设备时;因氯乙烯泄漏,操作工用电风扇进行吹除,当启动电风扇开关时,发生电风扇着火。

当生产区域内有氯乙烯大量泄漏时,一切电源开关维持原状,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现场,待氯乙烯气体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后再处理事故现场。

因此,须在生产系统进行检修或单台设备检修前,必须启动氮气排气系统,取样分析设备中的含氯乙烯量在0.4%以下后,方能完成检修。

(二)有毒有害1.氯乙烯氯乙烯通常由呼吸道吸入体内,如浓度较高会引起急性轻度中毒,呈现麻醉状态,前期有晕眩、头痛、恶心、胸闷、步态蹒跚和丧失定向能力,严重中毒时可致昏迷。

慢性中毒主要使肝胞增生,导致肝纤维化网状内皮系增生,肝血管肉瘤,肤端溶骨症等.如吸入大量氯乙烯气体,立即将人体移向通风处,吸新鲜空气,严重者送医务室吸氧气抢救。

当皮肤或眼睛受到液体氯乙烯污染时,应尽快用大量水冲洗。

2.汞汞是合成氯乙烯的催化剂,它通常升华呈汞蒸气状态经呼吸道被人体吸入,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被吸收。

被吸收后最初几天汞主要经粪便排出,以后经尿排出。

急性汞中毒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咳嗽、胸痛气短、低热等症状,有时还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便血等。

慢性汞中毒主要会出现神经衰弱症;有易激动、急躁、爱吵闹等易兴奋症,舌、上肢、眼等发生意向性展颤,齿龈出现深蓝色汞线,有充血肿胀、溃疡疼痛、刷牙易出血等口腔症状。

车间操作区空气中汞最高允许浓度为0.lmg/m3。

氯乙烯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氯乙烯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氯乙烯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由于近期聚氯乙烯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提高聚氯乙烯行业对氯乙烯爆炸危险性的预防与分析,氯碱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整理了以前氯乙烯爆炸事故案例以供各企业学习交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事故预防。

氯乙烯爆炸极限为3.6%~31%,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

如果在工业生产或储存中因为管理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氯乙烯泄露,则很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事故类型主要有:喷射火灾、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和蒸气云爆炸3种,这3种事故的后果都相当严重,一旦发生,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事故案例案例1:山东某工厂,1976年4月10日,该厂氯乙烯工段蒸发槽在进行焊接管道动火时,焊渣溅入蒸发槽内引起爆炸,1人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氯乙烯分馏塔全凝器列管漏,氯乙烯与冷冻盐水一起回流到蒸发槽内。

氯乙烯在槽内空间长期积聚,达到爆炸范围,遇焊渣明火而发生爆炸。

案例2:辽宁某工厂,1989年8月29日19时10分,3#聚合釜轴封处和人孔处(人孔垫已刺开)均大量泄漏出氯乙烯单体,打开釜底放料阀将釜内料液排放到室外回收池,进行泄压处理。

由于静电(不排除有电器和撞击火花)等因素,发生了空间爆炸,随即着火。

造成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

原因分析:3#聚合釜聚合反应处于中后期,循环水阀门和深井水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造成釜内超温超压,导致轴封密封不严,人孔垫被刺开,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因静电等因素,产生爆炸。

案例3:安徽某工厂,1998年8月5日6时2O分,储罐区氯乙烯单体泵检修后进口短管没有密封连接,在开车后约4500kg氯乙烯泄漏,气体扩散在1OO~200m范围内,遇点火源发生爆炸,致使4名操作工和8名前来抢救的人员中死亡5人、重伤4人。

原因分析:违章检修,单体泵检修后进口短管没有密封连接,氯乙烯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爆炸。

案例4:河北某工厂,1991年12月1日20日;高位槽氯乙烯至聚合釜的输送管道突然泄漏,2O时55分发生爆炸,然后引起储罐区﹟1VCM储罐(9.8m3)、﹟2VCM储罐(9.4m3)爆炸火灾,事故造成死亡6人、8人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4980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安全管理范本系列)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详细版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盐酸及氯化氢工段安全操作及事故预防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生产特点盐酸、氯化氢工序屉个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接触腐蚀性化学物品的工段。

1.有毒、有害、防止中毒氯气是有窒息性的毒性很大的气体,确保管道、设备的气密性。

防止氯气外逸是十分熏要的。

尤其是当合成炉因突然故障(如氯气压力突然升高、电源突然中断、炉压因纳氏泵跳电发生倒压而增高等)熄火时,合成炉内氯气大量过量而发生氯气外逸。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产生中毒作用。

其中毒症状为流泪怕光、流鼻涕、咽喉肿痛、气急、胸闷、直至肺气肿、死亡。

氯气的排放标准为小于1mg/m3,居民区为小于0.1mg/m。

因此维持合成炉有准确的氯氢配比。

维持氯系统有良好的气密性.维持氯气压力稳,维持电源的双重供电是十分必要的。

氯化氢气体同样是有毒、有害、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对呼吸道、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腐蚀怍用,可使之充血、糜烂。

其排放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

2.易燃、易爆.防止火警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极易自燃,在800℃以上或点火时则放出青白色火焰,发生猛烈爆炸而生成水。

因而安全要求是很高的。

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含氢量在4.1~74.2%(vo1)是爆炸区间。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氢量在4.5~95%(vo1)是爆炸区同,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氢量在3.5~97%(vo1)是爆炸范围。

氯气、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爆炸上下浓度极限如图9-16所示。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点为450℃。

而与氧气的混合气的燃点为450℃。

在生产厂房中大量氢气外溢的情况下,亦可能生成易爆的氢气、空气的混合气。

为了氯碱生产的安全,氢气、空气的混合气中氢的允许含量为4%(vo1)。

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组分对混合气的着火极限、爆炸极限是有影响的。

因此,如果在氢气和空气的易爆混和气中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就不会发生爆炸。

例如,在l体积的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中加入16.5体积的氮气或10.3体积的兰氧化碳。

就可以防止爆炸。

因此.氯碱生产过程中合成炉系统在开车点炉或检修动火时。

氧气管道、设备往往要用氮气冲洗稀释。

经分析。

需控制易爆混合气含氢量合格(含氢量≤0.4%)才能动火,动火点需距氢气柜25mm之遥.氯内含氢也是必须控制的指标。

氯氢混合气在正常温度或无光照下不起作用,但在日光或人造光的波长为470mm或者温度超过50℃,两种气体将爆炸性地反应生成氯化氢。

电槽阳出来的的氯气中含有空气、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氯气中含氢量小于1%(体积)一般无爆炸危险。

但当氯气、氢气的混合气中含氢量为3~7%(vol)时,点燃时伴有爆炸;含氢量达83~93%(体积)时,压力增高但不爆炸。

由此可见,氯内含氢量必须严格控制。

3.防止腐蚀性物品的化学灼伤在盐酸、氯化氢的生产过程中,常接触盐酸、硫酸等强腐蚀性化学物品。

硫酸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如纳氏泵中硫酸浓度可达92%以上,对人体的表皮细胞有相当强的腐蚀性,常是脱水性的灼伤。

若溅入眼球中,将使结膜红肿,晶状体萎缩,直至渗入视网膜,使之失明。

为防止化学灼伤.要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切忌在硫酸中冲入水,否则易发生爆破性喷溅.容易伤害。

盐酸同佯是一种强无机酸.也会灼伤皮肤粘膜。

一旦人体接触盐酸,应立即用水冲洗,并要求设备、工艺管道有良好晶密闭性,另外要选择合理的材质,防止泄漏发生。

二、安全操作要点1.正确控制合成反应的氯氢配比合成反应时,氯与氢的配比应为1︰1.05~1︰1。

一日发出比例查调,均会发生事故.氢气过量太多,会使尾气含氢量增加,若尾部产生摩擦易发生爆炸;另外含氢增加会影响氯化氢的纯度;还可以影响氯乙烯合成中得率。

氯气过量危害就更大,首先尾气带氯排放,污染环境,造成人体伤害,其次严重影响钢制合成炉使用寿命,因过量氯会与铁反应生成二氯化铁、三氯化铁,易堵塞后部管道及设备;另外氯化氢气体中含有游离氯,在氯乙烯合成程中氯气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而发生爆炸。

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氯氢配比是安全生产所必需的有效手段。

正常氯氢配比的混合气火焰是青白色的,一旦发生氯配比增大,火焰颜色渐渐变成浇黄、黄色、深黄、浇红、.红色、深红,直至发紫。

因此时刻注意火焰颜色,及时调整氯氢配比,始终保持正常控制范围是相当重要的。

2.确保事故处理装置的完好事故氯化氢处理装置是处理紧急情况下正压氯化氢和氯气的应急装置。

它具备二种功能,即处理盐酸、氯化氢设备、管道中的剩气,不使其外溢;另外,可处理因纳氏泵故障,造成出口管网中的带压氯化氢气体之释放、汇压。

并可抽吸氯化氢总管中剩余气体,有效防止有害气体的外滥。

要确保事故处理装置的完好,才能防止有替气体的外溢。

对整个处理装置来说,要随时准备处理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有外溢可能的气体。

其中在处理各台炉子的剩气时。

要保证水封有效;让其进入水吸收塔,吸收掉气相中所含的氯化氢,再进入碱吸收塔,将气相中所含的氯气吸收掉;再去排空,如图9-17所示。

在处理正压氮化氢气体时就开启水封阀。

让其冲掉水封,依次进入水吸收塔和碱吸收塔,将氯化氧气体充分吸收掉,再作排空。

确保处理装置的完好,就必须确保装置开得出、启得动。

碱吸收液浓度配制合适,水吸收液随时更新,日常要勤维修保养。

3.开、停车注意要点(1)合成系统点炉前必需认真做好以下工作:①认真检查设备、管线、阀设,确信进炉氧气、氯气管线上所有阀门严闭;②认真检查炉顶防爆膜坚挺、有效,防雨遮盖严密;⑧认真检查燃烧器,确保其完好;①氨气管网试压,确认其不漏(非全厂停车点炉可不执行此条);⑤氢气系统用氮气进行置换;⑥合成炉看火视镜清晰透亮;⑦水夹套或水蒸汽炉检查水源是否正常(排除剩气);(2)冷却系统;①冷却水系统泵、阀、管线开通循环;②冷却水压保持0.15~0.20MPa;③冷却器底部冷凝阀打开。

(3)吸收系统①膜式吸收塔冷却系统开通循环,②吸收水泵开启,并保持回流。

确保吸收水压力为0.5~0.55MPa;③出酸阀打开;④尾气系统无泄漏⑤鼓风机开启,并调节一定量的抽力。

(4)氯化氧冷冻脱水系统①开启冷冻盐水循环系统;②冷冻塔底部冷凝酸阀打开;③更换酸雾捕集器上防爆膜;④用氯化氢试压;确认系统不漏。

(5)氯化氢压缩输送系统①硫酸贮罐有一定最贮存;②进、出管网试压,确认无泄漏;⑨冷却水开启循环;④各类气阀门严闭(包专最分配台);开车要点:(1)合成炉系统①分析氢气纯度在98%以,分析氯气纯度在60%以上,氯内含氢在1%以下(非全厂停车点炉时,氮气纯度在90%以上,氯内含氢在0.6%以下);②坚持先点氢、后点氯,以氯代空气的原则;③一次点火失败,绝不能立即再点,必须间隔20分钟后再点;(2)吸收系统①待合成炉点上后,即开吸收水,防止氯化氢气体外溢;②依据进吸收塔稀酸温度,调节进塔吸收水量;③及时测嚣出酸浓度;⑶尾气系统①点炉时,调节尾气鼓风机抽气量;②分析尾气中含氢、禽氧、含氯化氢量;(4)氯化氢干燥、输送系统①待氯化氢纯度90%以上,氯化氢含氧在0.53%以下,氯化氢含氢1~2.5%,无游离氮,才具备送氯乙烯合成条件;②在输往氯化氢干燥系统时,必须先打回流做处理盐酸,分析合格后再开分配台通氯乙烯阀门,然后依据氯乙烯所需流量及时调节纳氏泵量;③冷冻干燥的盐水温度也需依据氯化氢流量予以调节;停车要点:(1)停合成炉必须在减少进炉的氯气、氢气流量前提下,做到“先断氢.后断氯”,或同时一起切断气源,防止炉子爆破发生;(2)打开炉门必须在停炉后半小时进行,绝不允许停炉后立即打开炉;(3)氯化氢剩气用事故氯化氢处理装置予以处理掉;(4)氢气系统(包括气柜、氢气管路)用氮气置换过,其中含氢必须达到0.4%以下(若因故单台炉停车,则气柜不用氮气置换)。

(5)氯气系统用空气置换(非大修停炉,可以不用空气置换)4.系统检修注意要点(1)在单台炉因故停车检修时,周围合成炉的生产系统正在正常生产,系统检修之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周围炉的正常生产,应予以高度重视。

(2)若需动火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氢气管道(指单台炉所属)、合成炉动火属一级动火,需经安全部门及厂部审批;其余部位动火属二级动火,需经车间主任审批。

②系统动火前必须拆除炉顶防爆膜,进炉的氢气、氯气管道上盲板(办理装拆盲板手续),拆掉炉顶,停下尾气鼓风机,周围炉的氢气系统遮盖石棉布,尾气风机也遮好石棉布。

若风向不利,还得停下左右炉。

在动火部位有良好接地(防止静电作用),现场有专人监护。

并准备好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

若需进入合成炉补焊,还得办理进入容器的申请手续;动火部位较高的话,还需办理登高作业申请手续。

(3)参与检修人员需戴上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酸等化学品灼伤。

(4)参与检修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切实把“无电当作有电,无酸当作有酸”,作业时切实做好“三不伤害”。

三、常见事故及预防1.合成炉火焰变色产生原因,合成炉正常火焰颜色为青白色,除此之外均为不正常的火焰,即进炉的氯气、氢气配比不当造成,若火焰发黄、发红.即进炉氯气量增多。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氯气、氢气配比。

2.合成炉看火视镜发黑,看不清产生原因:看火视镜发黑、看不清会严重影响操作者的视线,乃至影响进炉氯气、氢气配比的控制.造成视镜看不清原因是氢气长时闽过量,或视镜处漏入空气。

预防措施:适度减少进炉氯气量或补漏。

3.合成炉火焰微红,摆动不稳定产生原因:火焰颜色突然微红(非经过黄色转红色),火焰晃动说明输氢有问题,氢气纯度突然降低,这是十分危险的,时间一长,炉顶防爆膜爆破不可避免。

预防措施:立即通知电解检查,若一时不能处理好,只能紧急停车。

4.合成炉出口压力渐增或突然增高产生原因:(1)进炉的氯气、氢气量增加,这会使合成炉出口压力升高,因为氯化氢流量增加,此系正常的炉压上升,直至满负荷生产,炉压达到极大值;(2)出酸系统不畅,比如氯化氢冷却器出酸(冷凝盐酸)不畅,首先想到冷凝酸阀可能未开,其次可能出酸口被异物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