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灭火的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灭火原理的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过程,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5. 灭火原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火灾新闻视频或图片。

2. 燃烧实验器材。

3. 灭火器材。

4.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火源,保持教室的整洁。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知识和灭火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设备和工作流程。

十、教学计划:1. 第1周:导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__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__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授课教师:赵健授课班级:九(4)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三、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小石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酒精灯、火柴四、教学过程1、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2、引入新课【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3、燃烧的定义及特征【布置任务】假设同学们回到原始社会,你会怎样取得火种?学生思考并回答4、燃烧的条件【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桌面上的仪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探究出燃烧的条件。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小结】燃烧的条件【介绍】着火点5、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演示实验】红磷、白磷的燃烧。

【分析小结】破坏燃烧的条件。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

【分析与性认识】从灭火原理上升到切身利益问题。

【小结】灭火的原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内容(一)、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生;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火的发生和熄灭”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能利用所给的实验用品、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设计简单
实验方案。

3、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悟、分析、讨论、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方
法,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4、逐渐养成学生以化学视角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会从生活中汲
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到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它能指导和改
变我们的生活。

2、通过燃烧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的品质,通过燃烧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互动、体验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⒈燃烧
⒉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可燃物去除(隔离)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隔绝空气(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只需满足一个即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第一章:燃烧与燃烧条件1.1 燃烧的概念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放出能量的过程。

1.2 燃烧的条件解释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讨论每种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1.3 燃烧的类型介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二章:灭火原理2.1 灭火的基本原理介绍灭火的四个基本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化学反应。

2.2 灭火方法的选择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重要性,例如使用水、灭火器或灭火泡沫等。

2.3 灭火器材和设备介绍常见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水枪等,并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火灾的预防3.1 火灾的原因分析常见火灾的原因,如电线短路、燃气泄漏和不当使用火源等。

3.2 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如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正确使用火源等。

3.3 紧急疏散计划强调制定和实施紧急疏散计划的重要性,包括熟悉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等。

第四章:灭火实践4.1 灭火演练安排一次灭火演练,让学生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操作步骤。

4.2 灭火实战操作分组进行灭火实战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灭火技巧。

4.3 灭火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灭火案例,让学生了解灭火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第五章:消防安全知识5.1 消防安全常识介绍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疏散逃生方法和紧急呼救等。

5.2 特殊场所的消防安全讨论特殊场所(如厨房、实验室和公共场所等)的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

5.3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培养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随时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六章:火焰的传播与控制6.1 火焰的传播机制解释火焰是如何通过热量和烟雾的传播来蔓延的。

讨论火焰传播速度和因素,如可燃物密度和氧气浓度。

6.2 火焰的控制方法介绍控制火焰传播的常见方法,包括设置防火墙、使用灭火剂和控制火源等。

探究式灭火器实验教案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探究式灭火器实验教案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探究式灭火器实验教案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了解灭火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2.略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3.掌握火情时选择灭火器的技巧。

4.了解灭火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5.自主完成灭火器使用实验并反思。

二、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氯化钠灭火器、液化气灭火器。

2.实验用品:选手、桶、水。

3.教师准备:灭火器的基本知识、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灭火器的介绍讲师以实物与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构造、原理、适用范围(详细内容见附录),以此引领学生认识灭火器的重要性。

2.灭火器实验操作(1)学生抽签,由抽到的幸运选手选择灭火器的类型,并从10米外的黑色燃烧桶中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

(2)选手灭火实验后,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实验中的感受进行描述,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维护灭火器提出自己的认识,以此加深对灭火器使用的理解。

3.灭火器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的讲解教师通过介绍事故中的灭火器使用技巧及常见误区,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灭火器使用方法和特别注意事项,以此提高使用灭火器时的准确性与灭火效果。

4.反思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讨论灭火器的实际用途及其局限,并提出改善方案。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了解了灭火器的基本构造与使用原理,学会了正确的灭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了灭火时的技巧水平,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灭火的紧张感与重要性,通过反思及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了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附录:1.干粉灭火器构造: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等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粉末,以绵布套防腐蚀罐装。

原理:干粉通过抑制火源上的化学反应达到灭火的目的。

适用范围:发生火源为固定性液体(如汽油、机油等)或气体的火灾。

注意事项:使用时离火源不宜过远。

使用后应及时对干粉残留物进行清理。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评价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

2.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水、灭火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火灾?火灾是怎么发生的?2. 学生回答:火灾可能是由电器短路、燃气泄漏、不当使用火源等原因引起的。

3. 教师总结:火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二、新课讲授1. 燃烧的条件(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吗?(2)学生回答: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3)教师总结: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灭火的原理吗?(2)学生回答:灭火的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3)教师总结:灭火的原理有三个: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2. 学生回答:实验中,火被扑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降低了温度或撤离了可燃物。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回答: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给出问题的答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回答: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防火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灭火的原理》
单位:濉溪县铁佛中心学校
授课人:***
时间:2013年1月
《探究灭火的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根据不同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2)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灭火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灭火的原理以及火灾中的自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烧杯、胶头滴管、集气瓶、镊子、药匙、剪刀、湿抹布、沙子、蜡烛、火柴、水、碳酸钠粉末、盐酸、碳酸钠溶液、废物杯。

板书设计:探究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三者满足其一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