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分析——冈特·兰堡
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

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
目录
1.背景 2. 冈特·兰堡简介 3.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4. 结语
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 了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这个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 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 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与现 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 素之一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 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它反对所有传 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强调现实存在的东西与想 象结合,表达出个人的想法与观念,让海报等平面设计达 到明确的视觉传达功能。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 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 纵观冈特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 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 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 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 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 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 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 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 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 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 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 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 的作品中。
设计师分析——冈特·兰堡

精选课件
7
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 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 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 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 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精选课件
8
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 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 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 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 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 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 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冈特·兰堡作品的特点:
深度的分离 式样的转换 张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5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 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 度分离特征。
精选课件
6
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 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 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 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土豆中 红绿、黄蓝两对互补色的运用使 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精选课件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14
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 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 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 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 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 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 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 的字母上了。
精选课件
15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 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 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即张 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9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 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 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 他将土豆"玩"到极致,他通过平 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 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冈特兰堡

土豆系列招贴 体现了兰堡对 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 对同一种设计 主题的执着。
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 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 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 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通过轮廓线和色彩叠加,个性与整体相 互映衬,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形成了纵深 的空间,不仅停留在二维表面,而是继 续探寻更多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 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 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土豆像立 在纸面上的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 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 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 天难以想象的。兰堡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 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 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 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 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 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笔者认为,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 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 洁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 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不 同的设计风格。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 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在创作题 材上,兰堡钟情于土豆,执着于为S· 费舍尔 出版社设计系列招贴,同时更以一个设计 家对自由的追求来体现他对视觉艺术的理 解。在形式手法上,兰堡总是尝试新的方 法来改善单纯的平面效果。
黑白是最单纯 也最宽容的颜 色,是极度化的 色彩境界.宁静、 简洁、单纯是 冈特· 兰堡的招 贴设计所极力 主张的设计理 念.
冈特兰堡简析

李宏程 M075115125
冈特·兰堡
一、简介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招 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
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
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 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
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
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画
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 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 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
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 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 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 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张力的凸显
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
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 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
运用的设计方法。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
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 来光明和希望。
五名著名设计师 及作品赏析

设计中张力的凸显
•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 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 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 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 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 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 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了一种 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图中密密 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 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 的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 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 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 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
“湿笔取韵,枯笔取气”。[3] 靳先生在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参展 作品《汉字》系列中饱含浓情的 “山”、“水”、“风”、“云” 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 “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 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 远”,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 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 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视觉上给 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 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 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 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 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 "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 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 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 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 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 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兰堡 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 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 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式样的转换是兰堡创造 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这个系列作品展现 了平面书籍给人带 来的想象空间十分 广阔。
通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 显效果是兰堡 尝试的又一种 方法。
冈特·兰堡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 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 识观念和形态立场。 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 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在视觉 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基本上可 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 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 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
“视觉诗人”冈特·兰堡 视觉诗人”冈特 兰堡 视觉诗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
社会背景
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新流 派--观念形象设计。它强调视 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 性。 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 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 觉诗人”派。冈特·兰堡是其 代表人物。
冈特·兰堡简介 冈特 兰堡简介
80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 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 峰时期,摄影图形把广 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 代,引导了国际潮流。
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 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兰 堡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 化,单纯、简洁、明了、 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 追求的新风格。
作品赏析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他的土 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 应的魅力。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 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谢谢
冈特·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 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 平面效果的突破。
冈特·兰堡的设计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 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视觉诗人一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

艺术设计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7视觉诗人—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TEXT /陈娟冈特·兰堡是德国的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兰堡的作品具有独特风格,渗透着视觉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冈特·兰堡最具代表性的招贴设计中,可以最清晰的观察到他的风格特点。
一、以强调视觉功能为宗旨兰堡的设计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
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功能性是招贴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利用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兰堡的招贴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响亮的色彩,每幅作品选用一个主色调去征服观众,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间的色彩对比,其色彩具有简洁、鲜明、强悍果断的美感,这也正是招贴广告功能所需要的色彩。
因招贴张贴在户外繁华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瞬间夺取人们的视线,快速传达信息。
二、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特·兰堡
——创造会说话的作品
精选课件
1
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招贴大师; 这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 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
他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用 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冈特·兰堡作品的特点:
深度的分离 式样的转换 张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5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 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 度分离特征。
精选课件
6
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 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 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 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土豆中 红绿、黄蓝两对互补色的运用使 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精选课件
16
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 压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 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的 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 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精选课件
17
冈特·兰堡的作品被波兰华沙的韦尔杰洛招贴广告博物馆、科 特巴斯国立美术馆、法国巴黎招贴广告招贴广告博物馆、德国国立 席劳动力文化艺术成就博物馆、柏林美术图书馆、卡塞尔国立美术 珍藏馆等国际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曾多次荣获国际广 告设计金奖,曾任华沙赫尔辛基、大阪、墨西哥、科罗拉多等五大 国际广告设计艺术展评委。
精选课件
7
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 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 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 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 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精选课件
8
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 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 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 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 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 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 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精选课件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
14
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 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 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 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 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 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 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 的字母上了。
精选课件
15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 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 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即张 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9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 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 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 他将土豆"玩"到极致,他通过平 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 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精选课件
10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 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 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 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
精选课件
11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பைடு நூலகம்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 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以书籍招贴为例。
精选课件
12
书被手握住,这只手 由平面转向立体,书 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 下阴影,营造出一种 失重的空间感。它传 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 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 念。
精选课件
13
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 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 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将书 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 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 后面的另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