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

合集下载

第二章 5 能量与畜禽营养

第二章 5 能量与畜禽营养

思考题:
1、饲料能量的基本概念如何?
2、饲料能量的代谢情况如何?
第一目 能量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能量即做功的能力,它以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光能
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营养学上采用燃烧法测定出的某些 物质释放出的化学能,也称燃烧热(heat of combustion)或 总能(gross energy)。但是,燃烧法测定出的某些物质, 释放出的能量与其在体内氧化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有差别的。 体内氧化不彻底。
二、动物体内能量来源及表示单位
(一)能量来源(略) (二)表示单位 采用卡(calorie value), 或千卡(kcal)或兆卡(Mcal),现广泛采用焦 耳(J)作为单位。
第二目
能量分配
总能
粪能 尿能
消化能 甲烷能 热增耗 维持净能 代谢能 净能 生产净能
动物总产热
* 总能(GE) 指在氧弹式测热计中完全燃烧,测定氧
化后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
* 消化能(DE) 指动物采食饲料的总能减去未被消化
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饲料能量(FE),剩余能量称为该饲料的消化能。
* 代谢能(ME)(包括热增耗与净能)
* 净能(维持净能与生产净能)
影响饲料能值的因素 (1)动物种类; (2)饲料类型; (3)影响热增耗和代谢能的因素; (4)环境因素。

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一、解释名词:1、常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3、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它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4、粗灰分: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度高温点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无机物,有时也含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5、粗脂肪: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6、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二、填空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动植物体内的三大有机物质主要是指(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这三大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4、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水),另一种是(结合水)。

5、糖类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葡萄糖)、(糖原)。

6、糖类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纤维素)等。

7、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度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直类)等无机物。

8、粗脂肪也叫(乙醚浸出物)。

9、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戌糖)。

10、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糖类)。

11、植物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而动物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

12、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

13、动物体内一切含氧的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三、选择题:1、下列选取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B C)A 钙B 铁C 硒D 钠2、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A C)A 粗纤维B 粗脂肪C 淀粉D 氨基酸四、问答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哪两类?各自包括哪写元素?答: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畜牧学:第五章 能量与畜禽营养

畜牧学:第五章 能量与畜禽营养
- 热增耗
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 净能(net energy)
- 维持净能
生产净能 动物科学学院 王军
第二节 能量饲料种类及特点
1、定义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含量小于20% 的谷物籽实及加工副产品、脱水块根块茎、液态糖蜜、 动物脂肪,植物油等。
2、种类
谷物类
玉米、高粱、小麦、燕麦、稻谷
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 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 蛋白质饲料(5)
剂等8大类。
矿物质饲料(6)
我国沿用了这一分类方法: 维生素饲料(7)
添加剂(8)如表1-6
第二节 饲料原料
表1-6 饲料分类表
编号
类别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动物科学学院 王军
第二节 能量饲料种类及特点
2) 高粱
红高粱 (褐色高粱)
白高粱
黑高粱
总营养价值
为玉米的 70~90%
CP
略高 于玉米
单宁 1%
0.4% 0.4%
单宁影响适口性,影响采食量。易引起便 秘,单宁还可以和CP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 螯合物,同酶作用,使酶的作用降低。母猪妊 娠后期饲喂大量高粱,容易引起难产。
载体作用: 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剂 的稀释剂。 轻泻作用: 刺激调节消化道机能,防止便 秘,但应注意,对断奶仔猪,幼畜勿轻易 加大量麸皮。
第二节 能量饲料种类及特点
7) 米糠:
脂肪高达15%,多为不饱和脂肪,极易酸 败。肥育猪后期(限制饲养阶段)用量大猪肉 品质不好(作火腿,腊肉不好)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9能量与畜禽营养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9能量与畜禽营养
教学难点
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
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
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语: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没有能量,畜禽就不能存活,更谈不上生产性能高低的问题。能量在机体内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怎样才能合理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
(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一、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
(教师小黑板出示问题:1.饲料中的能量有几种形式?2.饲料中的能量是怎样在畜禽体内转化利用?教师同时挂图展示图1-19 要求学生看图,并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不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1.总能(GE):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
3.日粮中能量水平变化与饲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一版)邱以亮、宋建兰主编
教学反思与建议
本节课教师贯彻民主式教学思想,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讲授中充分利用挂图、小黑板等教具,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总体效果较好。但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比较简单,致使学生在一些问题的回答时兴趣不浓,从而影响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形式上多做研究,多变换问题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答疑兴趣
二、日粮中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的意义
(教师口头提问:日粮中能量过高或不足对畜禽有哪些影响?畜禽的能量需求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阅读教材后,共同回答问题,教师简单点评)

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二)能量与粗纤维、脂肪间的关系 1.粗纤维 饲粮纤维水平显著影响省机物的消花率着铜粮
相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 下降的趋势。有研究表明:猪饲粮中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其 蛋白质的消化率低0.3%,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下降2%~8%, 消化能下降约3.5%。成年反动物则需要较多粗维,当粮中 粗纤维比例适度时,瘤胃微生物活动增强,有利于粗纤维及 其他有机物的消化。相反,粗纤维水平过低可导致瘤胃消化 功能素乱,降低有机物及能量的消化利用率。因此,适宜粗 纤维水平对各种动物均很重要。但动物种类不同,适宜的粗 纤维水平有明显差异。
3.颉颃[xié háng]作用 氨基酸之间除了上述关系外,某些氨基酸之间在其营养代谢
上还存在着作用。所谓氨基酸的颃就是指相似的氨基酸在其物质 代谢过程中相互竞争,过量的氨基酸顶替了粮中不足的氨基酸在 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位置或不足的氨基酸被吸引于过量氨基酸所特 有的过程中,从而破坏了物质代谢的正常过程。如精氨酸、胱氨 酸、鸟氨酸与赖氨酸在其吸收过程中同属一个转运系统,彼此间 相互竞争,其中任意三种氨基酸过多都可以相互配合而阻碍第四 种氨基酸的吸收。又如中性的蛋氨酸能阻碍碱性的赖氨酸的吸收, 而碱性氨基酸对中性氨基酸的吸收则无阻碍作用。再如精氨酸与 赖氨酸存在典型的颉颜关系。高赖氨酸饲粮引起鸡的生长势减弱, 只有提高精氨酸的供给量才能予以消除。这是因为高赖氨酸饲粮 提高了肾脏精氨酸酶的活性,增加了精氨酸的水解。另外亮氨酸 的过量可降低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吸收。
此外,各种动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为能而食”的现 象,即动物在随意采食条件下,粮能量浓度会影响其采食量。 家禽在饲喂高能饲粮时,采食量会显著低于采食正常或较低 能量水平的饲粮,如果这个高能饲粮属低蛋白或低必需氨基 酸水平,虽然家禽食入有效能已能满足机体需要,但食入蛋 白质或必需氨基酸却不能满足生长或生产的需要,从而导致 生产力和料的利用效的低在间养实中必与与氨基酸保持合适 的比例。

《能量饲料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能量饲料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能量饲料》导学案
一、导言
本节课将进修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了解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进修本节课,我们将能够掌握能量饲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量饲料的分类和特点;
2.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
1. 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
2. 讨论交流;
3. 视频展示。

六、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能量饲料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能量饲料的观点和重要性。

2. 进修:讲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七、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
2. 思考并总结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能量饲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主动性。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 畜禽营养基础

《畜禽营养与饲料》知识点汇总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能量与动物营养》课件

《能量与动物营养》课件

《能量与动物营养》课件一、能量的基本概念1.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2. 能量单位:焦耳(J),卡路里(cal),食物卡路里(kcal)等。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守恒。

二、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1. 营养的定义:营养是指生物体为维持生命活动所摄取的食物和能量。

2. 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营养过剩与不足: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疾病等问题,营养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能量与营养的关系1. 能量来源: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素含有不同的能量值。

2. 能量转化:动物体内通过代谢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素转化为可利用能量。

3. 营养与能量的平衡:合理搭配营养素,保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维持身体健康。

四、动物的营养需求1. 基本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特殊营养需求:孕妇、哺乳期动物、青少年动物等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

3. 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判断:通过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体重、健康状况等指标来判断。

五、能量与动物营养的关系实例1. 实例一:脂肪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

2. 实例二:碳水化合物不足导致的能量不足问题。

3. 实例三: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问题。

《能量与动物营养》课件六、动物的摄食行为1. 摄食行为的定义:动物为了获得营养而摄取食物的行为。

2. 摄食行为的分类:寻找食物、捕食、进食、消化等。

3. 摄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食物avlability、生理状态等。

七、营养代谢的基本过程1. 消化代谢: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体内。

2. 能量代谢:体内能量的产生与消耗过程,包括基础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

3. 营养代谢的调控: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对营养代谢的调节作用。

八、营养与生长发育1. 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日粮中能量水平变化与饲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一版) 邱以亮、宋建兰主编
教学反思与建议
本节课教师贯彻民主式教学思想,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讲授中充分利用挂图、小黑板等教具,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总体效果较好。但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比较简单,致使学生在一些问题的回答时兴趣不浓,从而影响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形式上多做研究,多变换问题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答疑兴趣
第九节能量与畜禽营养
课题
能量与畜禽营养
讲授
学时
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念: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热增耗
2.饲料中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日粮中能量水平对畜禽的影响
能力目标
学生能在饲养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把握饲料的营养水平
教学重点
1.饲料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的概念
2.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生设疑
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
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语: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没有能量,畜禽就不能存活,更谈不上生产性能高低的问题。能量在机体内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怎样才能合理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
2.消化能(DE):饲料被消化吸收后的能量,从饲料总能中扣除粪的能量
3.代谢能(ME):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之后的能参与物质代谢的能量
4.净能(NE):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纯净的能量,是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
体增热:畜禽采食后伴有产热量增加的现象
(学生对照教师讲授内容,整理答案,教师予以总结)
(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一、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
(教师小黑板出示问题:1.饲料中的能量有几种形式?2.饲料中的能量是怎样在畜禽体内转化利用?教师同时挂图展示图1-19要求学生看图,并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不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1.总能(GE):饲料所含能量的总和
1.名词解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热增耗)
2.简述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为在畜禽饲养中合理满足能量需要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后作业
1.名词解释: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
2.简述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二、日粮中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的意义
(教师口头提问:日粮中能量过高或不足对畜禽有哪些影响?畜禽的能量需求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阅读教材后,共同回答问题,教师简单点评)
能量不足:健康恶化、繁殖力降低、能量用于生产的效率降低
能量过高:动物生长、发育不利
畜禽能量需求与畜禽种类、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有关
课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