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5单元导学案

5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学习目标(我努力我成功!)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2.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分析,培养定量研究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知识链接1.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煅烧锡,发现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是守恒的。

2.1774年拉瓦锡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合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自主学习案活动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进行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活动二: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合作探究案探究一: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生成物)有什么变化?第一步:提出问题:反应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那么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变化吗?第二步:合理假设(提出你的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等于、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读教材并分析,你的假设是:理由:。

第三步: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观察老师的演示或分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明确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个易发生的反应,便于测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何使反应发生,在哪里进行,需要那些仪器,最好创设密闭环境)阅读教材并且完成你的设计方案:【交流展示】(1)我选择的反应研究对象为(根据课本提示写出文字表达式):(2)我需要的仪器、药品有:(3)我的操作步骤和方法:(4)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第四步:得出的结论是:第五步:交流、反思:小结:不仅这几个实验,无数的实验证明: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二:化学反应的本质(微观)是:探究三: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的角度说,哪些一定发生了变化?哪些一定没有改变?哪些可能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宏观方面,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直接或间接构成的各种原子的质量总和,生成物总质量等于各物质中直接或间接构成的各种原子的质量总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导学案(2018年10月)(注:按住ctrl键,单击上面课题,跳转到相应的页数)导学案16 猫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习作单元,整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共两篇。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是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

全文虽然字数不足四百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一清二楚,且叙述生动,扣人心弦。

《把天都峰》一文写的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事。

第二部分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O “交流平台”围绕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展开交流,以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例,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第三部分是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习作范例。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借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最后部分是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3个生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课文的学习中知道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4.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经过写清楚。

单元课时分配16.................................................................................................. 麻雀2课时17........................................................................................ 爬天都峰2课时“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 1课时习作例文 ............................................. 1课时习作 ................................................. 1课时主备人:罗廷玉16麻雀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7个生字,会写“嗅、巢”等13个生字;理解“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读导学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读导学案
2.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图片、相关声像资料、PPT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一、预习导学
1.我读了单元导读后,我知道了?
2.浏览本组课文后,我认识了?
3.我不懂得是?
二、重审目标
1、认识本单元19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会写47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达标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
2、复述自己喜欢的片断
五、小结作业
课外: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本单元的好词好句摘录在笔记本上。
课内:
明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
3、根据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学习的小主人要根据学习目标,认真落实本单元的学习
知内容
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主题,安排了以下几篇文章。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位爱憎分明,“
2、能抓住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在阅读中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三、导学达标
1.出示”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半数设计:初识鲁迅
2.整体感知课文
(1)师推荐浏览的阅读方法.
(2)学生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后,完成导读卡.

部编版六上第5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六上第5单元导学案

南津实验小学目标导学案部版编六上语文(上册)编制人:成姗孙警审核人:胡琳姓名:学习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上午第节15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二、【自主学习】家长检查合格后签字:组长检查合格后签字:1、用上网,查工具书等方式,搜集毛泽东的资料,写作背景。

2、自学生字词,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4、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读完课文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任务一: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任务二: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试着小组内解决。

四、【拓展提升】1、我很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我要把他们都抄写并背下来。

(积累本上)2、这节课我学会了:3、这节课我懂得了:五、【目标检测】(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夏天,到野外去。

田里的甘zhe()秧苗正在茂盛生长,人们好像看到它长成小树干一般粗壮的样子。

雨后才几天,山脚下的岩石上长满了绿色的tái xiǎn()(),连石头fèng()里都是,绿绿的一片,像是有人用彩笔把石头涂绿了一样。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季节()的声音()的泥土()的瀑布()的希望()的谚语(三)、辨字组词。

鲜()庶()在()藓()蔗()茬()暴()逢()害()瀑()缝()割()(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活生生看得见飞快跳跃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的长,()的长,()的()的长。

像连几乎也2.最热的时候,()铁路的铁轨()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填满。

柏油路()软绵绵的,()是高起来。

Unit5 Period 5 第五单元导学案

Unit5 Period 5   第五单元导学案

根据文章完形填空。 例句:她和她姐妹一起看电视。 Hello, we are students f______ Thailand, and we want to She ________ ______ with her sister. s_________ the elephants, The elephants is o_______ o____ With 做介词还有“带有...;有...的”之意,其后面接一个名词构成介词短语修饰前 Thailand’s s___________.our first f________ had a white 面的名词。例句: elephant on it.this is a s_________of good l__________. 那个长头发的女孩是我同学。 Elephants are s_________ animals. They can play s_________ The girl ____ ____ ____ is my classmate and m__________.they can also d________ very well.people say that “an elephant never f_________.”elephants can w________ 翻译:有水和食物的地方 for a long time and never get l___________. They can als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remember places with f________ and w__________. This h_________them to l__________. 6. forget (v.)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t elephants are in g__________ danger. People cut d_________ many trees s___ elephants are losing theirs 常用短语 h__________. People also k________ elephants for their forget to do sth _________________ (言下之意,事情还没做); i___________.today there are only about ___________ forget doing sth ______________(事情已做,但是忘了。) elephants .we must s_________ the trees and not b_________ things made of ivory. Remember that March 13th is thai E__________ Day.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第五单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第五单元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在班上交流续编的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具体,说生动,并读出对话中的语气。
关于续编对话: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进行续编。范例: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看到了__________,他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小鸟________地说:“__________。”
3.(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4.分角色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5.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世界。
1.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可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想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阵、朗”的书写要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黄山奇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3.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黄山:资料链接: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挺立于风崖绝顶之上,苍劲挺拔。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姿态之美堪称一绝。

巨松高数丈,小松不足盈尺。

由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它苍劲多姿: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行云流水;或干曲枝虬,如苍龙清波。

株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著名的由玉屏楼前那寿逾千年的迎客松,至今仍生机盎然,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还有许多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如“梦笔生花”、“喜鹊登梅”等分外瑰奇。

预习反馈.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誉为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誉为()屹立()玉屏楼(宾客()卧倒()3.比一比,组词:徒()峰()姿()崖()壮()陡()锋()资()涯()状(4.理解词语:屹立情有独钟饱经风霜遒劲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质疑探究.初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温馨提示: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然后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

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

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单元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

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
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6、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7、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8、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

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单元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2课时。

红河小学隋小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