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音乐鉴赏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

高中音乐鉴赏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丝竹相和》[教学内容]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学习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识二胡和高胡,辨别其音色特点。
听辨乐器录音:二胡和高胡的音色,比较音色有何不同?(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清脆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
) 2.听辨《中花六板》《娱乐升平》音乐片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中花六板》----二胡为主奏乐器《娱乐升平》---高胡为主奏乐器2)说出两首作品里一些其它乐器的名称?---扬琴琵琶笛子箫等乐器3)课前播放的音乐和这两首乐曲,属于我国哪个区域:东北江南中原或西北地区?(江南地区/南方)教师小结:这些乐器中有弦乐器,也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通称为“丝竹乐器”,丝与竹是中国古老八大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的文字流传。
4)呈示课题:丝竹相和。
二、新课导入:“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
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组合,就象我们前面听到的两段音乐片断,不同的组合下音乐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丝竹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情绪风格和地域征。
(一)、江南丝竹1.江南丝竹简介:教师:广义上说,是指包括长江以南的所有丝竹乐,1958年,江南丝竹有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模板音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掌握歌曲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掌握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 歌曲中高难度的旋律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2. 二胡、笛子等乐器;3. 教学乐谱。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歌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二)新授1.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示范演唱;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3. 教师讲解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并示范演奏;4. 学生模仿演奏,教师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帮助,提高歌曲演唱和乐器演奏水平;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展示1. 学生分组展示演唱和演奏,教师点评;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练习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3. 搜集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背景及创作特点二、旋律和节奏特点三、演奏技巧四、课后作业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高中音乐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高中音乐经典教案【范文模板】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典教案【范文模板】高中音乐c 小调练习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练习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李云迪演奏《升c 小调夜曲》的演出视频,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乐曲的作者是哪位作曲家呢?”学生自由回答。
(肖邦)2.教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对肖邦的了解,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c 小调练习曲》的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师:《c 小调练习曲》是肖邦的经典之作,一直到今天,这首作品仍然在音乐会的舞台上被音乐家们频频演出,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听完这首乐曲你内心又怎样的感受呢?悲愤、激昂,热血沸腾)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肖邦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
(作者: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代表作品有《降A 大调波罗奈兹》《降E 大调华丽圆舞曲》以及《升c 小调夜曲》等等。
本曲创作背景:在得知波兰战败的时候,他将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创作了《c 小调练习曲》,也被称为《c 小调“革命”练习曲》。
)(三)探究歌曲1.教师再次播放《c 小调练习曲》的现场演奏视频,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音乐主题特点划分结构。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三个部分。
音乐教资面试题目高中(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题目: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二、题目解析《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合唱作品。
该作品以黄河为主题,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本题目要求考生设计一堂高中音乐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音乐欣赏方法,感受《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美、艺术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2)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如声部划分、指挥手势等;(3)学会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学会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音乐欣赏方法,感受《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美、艺术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新课教授(1)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
(2)讲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如声部划分、指挥手势等。
(3)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不同片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唱技巧。
3.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纪录片,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高中音乐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a.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调式、节奏、旋律等元素;b. 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c. 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d. 比较不同音乐作品之间的异同。
2. 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三、课堂实践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各组汇报鉴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教师推荐一些经典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鉴赏。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等)2. 音乐作品录音带或CD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是否提高,音乐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第一篇《非洲歌舞音乐》1、题目:欣赏《非洲歌舞音乐》2、内容: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向学生示范讲解非洲音乐的特殊节奏。
(3)教学过程注意师生互动。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非洲歌曲;听辨、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非洲音乐在非洲的重要地位及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欣赏、参与活动、创作,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模仿非洲鼓乐的练习,进行即兴创作,让学生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学-----提出问题1、老师演唱非洲歌曲。
提问:(1)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2)你们是从哪方面听出来的?2、老师点题:非洲歌舞音乐环节(二)-----自主探究-----讨论问题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主题旋律部分)(1)学唱《非洲赞歌》主题旋律。
A、视唱旋律B、填词演唱C、歌曲处理(2)学生自主阅读P78,了解非洲音乐知识。
(3)学生介绍非洲音乐,教师总结。
(4)带着问题欣赏《非洲赞歌》片段。
A、歌曲的演唱形式。
B、节奏、旋律的特点。
分组讨论:(5)通过拍击节奏,引导学生发现节奏重复的特点。
(6)通过唱旋律,引导学生发现同音重复和旋律重复的特点。
(7)通过唱歌词,引导学生发现歌词重复的特点。
(8)再听歌曲的开始部分,引导学生悟出乐器奏出的节奏在模仿语言的音调。
音乐与语言紧密联系。
环节(三)-----精讲释疑-----解决问题1、听赏《鼓舞》第一部分的基本节奏。
(1)听辨并拍出节奏。
(2)听辨重音位置。
(3)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单线型。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静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对比与实践中,了解《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和每部分音乐所表现的美丽画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彩云追月》旋律的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以及笛子、二胡、萧、琵琶乐器的音色特点,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笛子、二胡、萧、琵琶。
2. 教学难点:根据乐曲的主题旋律创编诗词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彩云追月》音乐片段。
2. 笛子、二胡、萧、琵琶等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彩云追月》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它们演奏出了怎样的画面?二、教授新课1. 介绍《彩云追月》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文化内涵。
2.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
3. 介绍乐曲中使用的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如笛子的清脆、二胡的悠扬、萧的悲怆、琵琶的华丽。
三、实践与体验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模仿乐曲中的演奏方式。
2. 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主题旋律,创编诗词进行演唱。
四、总结与评价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彩云追月》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高中教师资格面试音乐试讲教案模板(共7篇)

高中教师资格面试音乐试讲教案模板(共7篇)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
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
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
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
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
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第一篇《非洲歌舞音乐》
1、题目:欣赏《非洲歌舞音乐》
2、内容:
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向学生示范讲解非洲音乐的特殊节奏。
(3)教学过程注意师生互动。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非洲歌曲;听辨、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非洲音乐在非洲的重要地位及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欣赏、参与活动、创作,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模仿非洲鼓乐的练习,进行即兴创作,让学生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学-----提出问题
1、老师演唱非洲歌曲。
提问:
(1)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
(2)你们是从哪方面听出来的?
2、老师点题:非洲歌舞音乐
环节(二)-----自主探究-----讨论问题
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主题旋律部分)
(1)学唱《非洲赞歌》主题旋律。
A、视唱旋律
B、填词演唱
C、歌曲处理
(2)学生自主阅读P78,了解非洲音乐知识。
(3)学生介绍非洲音乐,教师总结。
(4)带着问题欣赏《非洲赞歌》片段。
A、歌曲的演唱形式。
B、节奏、旋律的特点。
分组讨论:
(5)通过拍击节奏,引导学生发现节奏重复的特点。
(6)通过唱旋律,引导学生发现同音重复和旋律重复的特点。
(7)通过唱歌词,引导学生发现歌词重复的特点。
(8)再听歌曲的开始部分,引导学生悟出乐器奏出的节奏在模仿语言的音调。
音乐与语言紧密联系。
环节(三)-----精讲释疑-----解决问题
1、听赏《鼓舞》第一部分的基本节奏。
(1)听辨并拍出节奏。
(2)听辨重音位置。
(3)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单线型。
(4)节奏错位练习:
两声部进行合作练习,老师用手势暗示重音位置。
(5)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多线型。
(6)变化重音位置练习。
A、老师拍出三条不同重音位置的节奏。
B、学生说出重音位置。
C、学生练习。
(7)情景创编——考试之后
A、让学生根据非洲节奏特点,用四小节节奏模拟出考试之后个人不
同的心理状态。
B、学生分组讨论。
C、学生展示。
D、分组练习各组节奏。
E、合奏。
(老师加入演奏中,即兴敲击节奏助兴)引出非洲音乐的即兴性这一特点。
(8)介绍形态各异的非洲鼓,从材质、形状、演奏姿势上来介绍。
(9)学生自主阅读P80,了解圣鼓的社会地位。
(10)老师介绍布隆迪“圣鼓”。
(11)完整欣赏《鼓舞》,学生模拟敲鼓的动作与姿势跟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12)引导学生了解呼应歌是非洲音乐的常见形式。
环节(四)-----盘点提升-----升华问题
1、欣赏非洲舞蹈《约鲁巴阿杰舞》。
讨论:
A、非洲舞蹈特点。
B、看或听到到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音乐特点了吗?
2、师生讨论非洲音乐的特点。
(1)、音乐与语言联系紧密,喜欢打击乐器,尤其是鼓。
(2)、非洲音乐的节奏分为单线条和多线条两种节奏形态。
(3)、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歌曲中旋律、节奏、歌词多重复。
(4)、在非洲歌舞不分家,舞蹈伴随着歌唱与鼓的演奏。
(5)、有较强的即兴性。
3、课堂小结。
(1)、将知识升华:介绍非洲音乐对其他种类音乐的影响。
(2)、提出课后要求
第二篇《共和国之恋》
1、题目:欣赏《共和国之恋》
2、内容:
要求:
1.要求完整的教唱歌曲
2.要求即兴弹唱
3.要求学生演唱时有领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唱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地哼唱《共和国之恋》的旋律,通过学唱《共和国之恋》,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能用不同的声音、气息,有控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欣赏法、视听结合法、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表达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正确的呼吸与吐字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良好的歌唱姿势;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做到有气息地歌唱,使中声区的发声自然、圆润和统一;
4、学习母音的正确发音;
5、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系列片《共和国之恋》讲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
198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专题片《共和国之恋》。
这是一部讴歌
科技知识分子的大型系列片。
共十一集。
写出了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放弃了国外享有的名誉和财富,毅然选择了从国外返回祖国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该系列片的主题歌《共和国之恋》。
又名《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二、学习歌曲:《共和国之恋》(1=G 4/4)
1、聆听歌曲,思考问题:
(1)这首歌的旋律和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歌曲分几个乐段?高潮在那个乐段?
2、作品简析:
歌曲为带再现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为四乐句复乐段,旋律抒情,节奏平稳,第二乐段开始大跳上扬,充满激情,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
后半部分再现第一乐段,与之呼应,进一步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3、用“lu”母音哼唱旋律。
4、朗诵歌词:
朗诵歌词时要求字向前送,声音清晰,吐字、咬字准确规范。
结合歌词做咬字吐字练习。
如“风”字,喷气读字,吐字清晰,字音响亮。
5、演唱歌曲: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要求总体上音色统一,乐句完整连贯。
(2)学生分段练唱,教师注意分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难点解决:演唱八度大跳要灵活准确,声音统一连贯,字正腔圆。
下巴放松,上口盖抬起,吸气――打开喉咙,气息要饱满,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纵然”的“纵”字在演唱时
声音要“甩”上去,加强气息和咬字力度,声音往前送。
(4)分组检查,个别检查:轮流演唱歌曲,每组(或每人)演唱一个乐
段,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分别连接下去。
要求衔接准确,用积极的状态演唱。
重点解决咬字、吐字与发声问题。
(5)师生分析点评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并示范。
6、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艺术表现:如何表达歌曲的情感?(用什么样的呼吸、吐字、速度、力度来演唱,才能表达作品的情感?)
7、歌曲处理:
整首歌曲的演唱要感情细腻真挚,从心底抒发。
演唱此歌要突出一个“情”字,声情并茂。
演唱时,气息要深沉,歌声要圆润,吐字要真切有力,“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注意吐字力度,表现出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纵然是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着你”加强吐字力度,抒发同祖国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切之情。
第一乐段演唱要平稳、抒情,为后乐句做好情绪上的铺垫。
声音要松弛自然,气息要保持流动,在大跳时保持松开喉咙,声音送入头腔,气息抵住,把高潮推上去。
尾声的旋律逐渐平稳下来,感情要更加内在、含蓄。
结束时可从大跳处反复一次,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进一步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8、有感情演唱歌曲:
(1)齐唱
(2)分两组(男女)分别演唱歌曲,比较优点与不足,教师给予学生演唱的信心和鼓励。
(3)演唱形式处理
第一乐段男女分乐句领唱,第二乐段齐唱
(4)学生小组或个人表演,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三、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来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
(学生讨论、发言)
四、课堂小结
师:爱国不能是一句空话。
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
节约每粒米、每度电、每滴水都是节约国家的资源。
都是爱国。
拾起每一片废纸、垃圾也是爱国。
作为中国人就要爱过中国节、买中国货、吃中国菜……。
我们也许无法在左右别人的言行。
但我们至少能让自己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我们要用我们的言行尽量影响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