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 复习题 完美打印版

《哲学与人生》 复习题 完美打印版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自觉能动性:1)概念: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表现: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够把握客观规律,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5、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6、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

7、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8、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9、矛盾: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内因与外因1)概念: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2)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引起作用。

11、认识与实践1)认识: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如何做到知行统一: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重要前提)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必由之路)3)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关键)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必然要求)。

哲学与人生复习一

哲学与人生复习一
教学题目
复习课(一)
授课时数
2节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班级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学业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成年期
过度的阶段。他们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考,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并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选择以后怎样进行人生行动。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它清晰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本课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第一课“人生选择”是前提,这一课告诉学生人生选择以后怎样进行人生行动。
A.要尽可能做到不开发不伤害自然资源
B.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努力改变自然的规律
D.人类虽然不属于自然,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回顾第一课知识,展示、分析练习题
回顾第一课知识,展示、分析练习题
学生做练习,记录重点知识点
学生做练习,记录重点知识点
40分钟
40分钟
学、正确,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
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重点知识点: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与人生资料

哲学与人生资料

哲学与人生复习资料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即客观。

(1)物质是客观实在,有如下属性: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实在。

(2)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产生的条件及流程:客观事物的存在人的活动人脑意识。

三者缺一不可。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由于人看问题时所站立场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三观”不同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在人生发展中,我们一定要端正自己的立场,积累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还要面对客观因素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人生发展。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不同性质意识的反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因此,在人生发展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由于物质意识物质的关系,因此,在人生发展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2.事实求是,就是从客观从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的行动根据。

其中,“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指我们去分析、研究。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主观:兴趣、性格,能力。

客观:体制、学业基础,家庭。

)、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1.客观的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

2.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地承担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哲学与人生复习

哲学与人生复习
16.人的认识过程首先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7.根据表现事物本质的不同形式,可将现象区分为真相与假相。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3.哲学就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4.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
10.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11.遗传与变异统一于生物体中,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则是使物种的进化成为可能。
12.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是与矛盾的特殊性。
13.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14.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5.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三种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5. 人的自觉能动性就是指人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6.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7.规律就是事物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社会理想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9.在空间尺度上,现在科学家将整个世界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 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少走弯路、错路。
•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意义 •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3、客观实际的含义 • 4、实事求是的含义 • 5、什么是人生的客观实际? • 6、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 条件的是( )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8、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 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 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 灾 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 规律,限制某些顾虑发生作用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 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 律
4、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 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 不成的事情
多项
2.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 观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书本出发
判断题
1、任何人生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 2、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 和” , 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 3、“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说明人际交往要 主动热情。 ( )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 到达彼岸。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 )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哲学与人生》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三课,共十五课。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本单元以人生选择为起点,要求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少走弯路、错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客观实际2.人生的客观实际①个人的主客观条件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3.怎样看待过去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的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怎样才是善于行动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1.自觉能动性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3.怎么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单元从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第四课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1.联系①含义、特征、表现方式②普遍联系观点的要求2.人际关系的含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特征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的要求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顺境与逆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两点论2.内因与外因①含义②两者的联系3. P51案例分析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成淮阴侯,怎样看待顺境与逆境第三单元坚持始建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本单元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开拓创新,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1.实践①含义②特点2.实践与认识3.P70案例分析:①失败与成功的联系②将失败转化为成功4.怎样做到知行统一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1.现象、本质①含义②关系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领3.明辨是非的积极作用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新事物和旧事物: (1)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东西。②旧事物:是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 而驰的东西。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②有没 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反对几种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 后来判断。②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 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还因为: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
二.意识
如何理解意识、或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意识范畴:人的想法、念头、 观念、观点、看法、意见、感觉、理解都是意识,比如感到肚子 饿,对哲学的看法,对知识点的理解等都是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 动地改造世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对应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 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物质的唯一特性的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运动

哲学与人生-期末总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总复习
A.人的社会性 B.社会劳动 C.社会关系 D.人的理想道德

• “把握好人生的航标,顺利驶过顺境的险滩”,这说明 身处顺境我们应该( )
A、自鸣得意 C、提高警惕,具有忧患意识 B、贪图享乐 D、不思进取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 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 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证 B.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且毫无关系的 C.理想是信念的延续 D.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连的
• 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 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 思想家。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 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
* 如今“下岗”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一切艰苦工作岗位却 出现了职工队伍萎缩的现象,有些职工宁可下岗,也不愿坚 守工作岗位。以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 ) A.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客观实际 B.艰苦的工作岗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C.工作岗位的差别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D.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矛盾的
* 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客观实际是做出
P17
• 物质运动
是有条件的,存在于—— 是有规律的 : 含义:P21 特点: 客观的 普遍的
客观规律
• 自觉能动性 P27
含义:人能动地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表现: *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P34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填空题
1.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的基础。

3.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运动的和。

4.规律是的联系,具有性和性。

5.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有、、。

6.人的成长只有在中实现,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7.人生选择具有:和。

8.勇敢有三:、、。

9.善于行动,就要学会做事,它要求我们:要有要有、要有。

10.自觉能动性又称,是的根本特点。

1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1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

二、问答题
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怎样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6.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填空题
1.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两个总特征是:观点、观点。

2.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形而上学看问题的观点:、、。

性。

对立是指,统一是指。

二、问答题
1.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3.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4.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如何看待顺境和逆境?
6.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7.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填空题
1.实践是,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现象有和之分,假象从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5.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

7.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等。

二、问答题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成功与失败?
3.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4.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5.如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6.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什么作用?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7.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一、填空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3.个人理想包括、、、等。

4. 决定和制约着。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

5.理想是信念的,信念是理想的。

6. 和是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

信念指
意志指。

7.信念具有、、、、的特点,意志具有
、、、、的特点。

二、问答题
1.人生目标的作用?
2.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6.如何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一、填空题
1.人具有和两个方面,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基础。

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与社会相比较,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3.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称为,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称为人的。

4.人的真正价值在于。

5.个人素质主要包括、、、、
等五个方面。

6.苦乐观和生死观的核心是的问题。

7.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的。

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
是。

人的自由发展强调的是。

8.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
和,还指“”,即社会每个成员的发展。

二、问答题
1.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