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计算经验规律总结

有机物计算经验规律总结
有机物计算经验规律总结

有机物计算经验规律总结

有机物计算类型繁多,复杂,在计算中要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尽量使计算简单化。

一、烃的化学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1、烃的化学式确定途径

2、结构式确定:由化学式和烃的性质确定

二、烃燃烧规律

烃类燃烧可用一个通式表示。

O H y xCO O y x H C y x 2222

)4(+??→?++点燃 1、耗氧量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4

(y x +的值,越大,耗氧越多。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越大,耗氧越多。即化简为CH x ,x 越大,耗氧越多。这与含氢量有关,等质量的氢耗氧量大于碳。

(3)等质量的最简式相同(不是通式相同)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2、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1)烃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

当烃分子中y =4,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当y >4,燃烧后气体体积增大;

当y <4,燃烧后气体体积减小。

(2)烃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烃完全燃烧后气体总体积减小。1体积烃完全燃烧,气体总体积减小4

1y +。 例1:下列气体物质(或混合物)各a mol ,在O 2中完全燃烧,燃烧前后体积不变的有( ),燃烧前大于燃烧后的体积有( ),燃烧前小于燃烧后的体积有( )。(温度均在120℃以上)

A 、C 2H 4

B 、

C 2H 2与C 2H 4

C 、C 2H 2与C 3H 6(1 :1)

D 、CH 4与C 3H 8(1 :1)

E 、C 2H 4与C 3H 4

三、已知烃的式量推测烃的化学式

设烃的化学式为C n H 2n+a ,式量为M 。

①M/14,余2能除尽(即a=2),则为烷烃,商为碳原子数n 。

②M/14,能除尽(即a=0),则为烯烃或环烷烃,商为碳原子数n 。

③M/14,差2能除尽(即a= -2),则为炔烃或二烯烃,商为碳原子数n 。

④M/14,差6能除尽(即a= -6),则为苯或苯的同系物,商为碳原子数n 。

例:分子量为128的烃其分子式为 。

四、烃类化合物碳元素含量规律

通式为C n H 2n+2的烷烃,%1002

1412%?+=n n C ,随着C 原子数增加,C%逐渐增加;通式为C n H 2n 的烯烃和环烷烃C%一定,为85.7%;通式为C n H 2n -2的炔烃和通式为C n H 2n -6的苯及其同系物,随分子中C 原子数增加C%降低。

五、有关烃的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差量法

可根据烃燃烧前后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或压强差与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欲求未知数建立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例1:10mL 某气态烃,在50mL 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mL 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

A 、CH 4

B 、

C 2H 6 C 、C 3H 8

D 、C 3H 6

解:设烃为y x H C ,则由燃烧方程式可得

O H y xCO O y x H C y x 2222

)4(+→++(1) 气体减少 1 )4(y x + x )4

1(y + 10mL )4

(10y x +mL (60-35)=25 mL 可列关系:2541101y

+

= ,6=y 且该烃充分燃烧,则)4(10y x +≤50 即)4

6(10+x ≤50 x ≤3.5 有可能为C 2H 6或C 3H 6,选BD 。

说明:此法适应用题中已知反应前后体积或体积变化的题目。

方法二: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B A x x x <<,只要知道x ,便可判断A x 和B x 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平均值法适用于两元混合物的有关计算,若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的理论基础是二元一次方程,)(321y x a y a x a +=+,该方程可整理为3123a a a a y x --=,其交叉形式为:

a 3 ,得:3123a a a a y x --=,其中y x 可以是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

平均值法解题的范围很广,特别适合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断题。

a 1 a 3- a 2 a 2 a 1- a 3

平均值法包括:平均摩尔质量法,平均碳原子法,平均氢原子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耗氧量,耗氢量法等。

例1:在1.01×105 Pa ,120℃时1 L A 、B 两种烷烃(碳原子数小于5)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 L CO 2和3.5 L 水蒸气,且A 分子中比B 中少2个碳原子,确定A 和B 的分子式和体积比。

解答:因1 L 混合烃充分燃烧后生成2.5 L CO 2和3.5 L 水蒸气,可设混合烃平均分子式为C x H y ,则由燃烧方程式可得

O H y xCO O y x H C y x 2222

)4(+?→?++点 1 2.5 3.5

x =2.5,y =7

即平均分子式为C 2.5H 7

①若A 为CH 4,则B 为C 3H 8,体积比:

CH 4 1 0.5

2.5 3

1

834

=H C CH V V C 3H 8 3 1.5

用氢验证也符合。

②若A 为C 2H 6,则B 为C 4H 10,体积比:

C 2H 6 2 1.5

2.5 1

31046

2=H C H C V V C 4H 10 4 0.5

用氢验证也符合。

评注:①评论法和十字交叉法是解烃的计算题的常见方法。

②利用碳或氢的十字交叉法求烃体积比时,碳和氢分别用十字交叉法,求体积比相等时,才符合题意。

例2:在通常状况下,将16 mL H 2、CH 4、C 2H 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来状况,气体总体积缩小26 mL ,则混合气体中CH 4的体积为( )

A 、2 mL

B 、4 mL

C 、8 mL

D 、无法计算

解法1:可用差量法计算。

设16 mL 中含H 2 x mL 、CH 4 y mL ,C 2H 2 z mL 。

2H 2 + O 2 点燃 2H 2O (液)△V

2 1 0 3

x 1.5 x

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液)△V 1 2 1 2

y 2y y 2y

2C 2H 2+5O 2 ??→?点燃

4CO 2+2H 2O △V 2 5 4 3

z 1.5z

据题意列方程:

x +y +z =16 ①

1.5x +2y +1.5z =26 ②

②-1.5×①,得0.5y =2 y =4(mL ) 答案:B 。

解法2:用平均值法求解。

设混合烃组成n m H C 。

O H n m C O O n m H C n m 2222

)4(+→++(液) 1 4

n m + m 16 )4

(16n m + 16m 据题意:16+)4

(16n m +-16m =26,n =2.5,即平均化学式为5.2H C m 因H 2、C 2H 2中均含2H ,可将二者合为2H C x ,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出CH 4与2H C x 的体积比:

CH 4 4 0.5

2.5 3

1=

2H C x 2 1.5 故CH 4占1/4,为4

116?= 4(mL ) 练1:一定条件下某烷烃与某烯烃按5 :1混合(体积比)所得混合气体的体积是相同条件下等质量氢气的1/16,则该烷烃和烯烃是( )

A 、C 2H 6、C 3H 6

B 、

C 2H 6、C 4H 6 C 、CH 4、C 2H 4

D 、C 4H 10、C 2H 4

练2: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它们的每个分子里的碳原子数相同,使这种混合物1.0体积在O 2中充分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 2和2.4体积的水蒸气(相同条件下)。则混合物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 )

A 、3 :1

B 、1 :3

C 、2 :3

D 、3 :2

练3:乙烯和某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完全燃烧后,所需O 2体积是该混合气体体积的4.5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的)。则某气态烃可能是( )

A 、丁烯

B 、丙烷

C 、丙烯

D 、丙炔

练4:1体积的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恰好能跟相同条件下的1.8体积的H 2完全反应生成乙烷,则混和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多少?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 ——燃烧前后体积的变化规律 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 CxHy+(x+y/4)O2 xCO2+y/2H2O 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 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 ②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 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 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 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 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 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2H6、C3H6、C4H6 C、CH4、C2H6、C3H8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 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H4、C2H6、C3H8 C、C2H6、C3H6、C4H6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 △V=1+y/4,则有aml(1+y/4)=2aml y=4 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 有机物燃烧规律(二) ——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 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

总结是一种能力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回顾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句话千真万确。两个人同样是学习,同样是干一件事,一个人学完就算完了,干完就完了,一个人学完、干完后把事情前后又想了一遍,思考成在何处、失在何因,思考得比较明白透亮。几年后,两个人的层次和水平就大不一样。很显然,善于总结的人是“打一仗、进一步”。将军总是在优秀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战斗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到了具备战略眼光,善于把握战局的高超水平的时候,就成了将军。无数事实表明,总结好,大有益。经常“回头看”,正确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走,才能不断地跨越平庸、走向成功。历史上的“大树将军”冯异,是一位善于打大仗、打恶仗、打胜仗的将军。每逢取得重大战争的胜利,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远离喧嚣的地方,坐在大树下总结战争的成败得失,思考下一仗的打法。不争功诿过,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人们的赞赏,他也因此名垂千古。这正是古人所讲的那样:“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总结好,有益于把握学习和工作的规律性。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我们对规律性的认识总是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路径。深化对规律性的认识,一靠实践,二靠总

结。只有重视总结,才能从个案中抽象出经验、原则,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路、方法。倘若不注意总结,成功了不知道经验在哪里,失败了不清楚教训是什么,长此以往,就会陷入盲从状态,工作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总结好,有益于增强学习、工作的危机感。历史发展的进程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忧患意识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居安思危,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总结就是对自己工作和思想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分析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找准存在问题、不足之处,可以巩固优点、改正缺点,修正错误、明确方向。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总结好,有益于增强工作、学习的前瞻性。总结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抓好下一步的学习提高,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找“路子”,开“方子”,把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办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查找到的问题和不足落实到整改的行动上。 同时,总结要自觉做到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教训是工作失误的反思,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一个单位、一个人总结起来肯定有成绩也有不足,有了成绩不要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出现问题也不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应认真思考,既要把经验体会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又要把问题的原因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既要总结自己的,也要总结他人

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 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 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 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 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 物的种类:有n×(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高中生物论文: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用遗传平衡理论计算基因频率 哈代-温伯格定律 Hardy-Weinberg Law 1908年提出,数学家哈迪(G.H. 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 Weinberg)分别提出关于基因频率稳定性的见解。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1,种群大;2,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就是(p+q)2=p2+2pq+q2其中p、q分别是等位基因P、Q的频率,p平方是指纯合子PP 的频率,2pq是指杂合子PQ的频率,q平方是指纯合子QQ的频率。注,2表示平方 事实上,这5个条件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因为基因频率总要变化。 在去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和今年的模拟体中,有一些试题要用到该知识,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09广东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假设该病的基因A,则正常的基因为a,正常人的基因型则为aa,患病者基因型为AA和Aa,由题干中知道:正常人占81%,由遗传平衡理论可知,a2=81%,则a的基因频率为90%,进一步知道A的基因频率为10%,AA的频率为1%,Aa的基因频率为18%,所以在19%的患病者中,AA占1∕19,Aa占18∕19。因此可得如

下遗传图: AA 1∕19 ⅹ aa Aa 18∕19 ⅹ aa ♀患者↓♂正常♀患者↓♂正常Aa 1∕19 Aa 9∕19aa 9∕19 所以患病者的概率为10∕19. 2.(10成都七中)小鼠的黑身和灰身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小鼠种群中黑身占51%,取一只黑身小鼠与灰身小鼠交配,则其后代为黑身的概率是(30 ∕51 )。 解析:该题与上题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由题干知:黑身为显性,EE和Ee共占51%,则ee占49%。E的基因频率=70%,e的基因频率=30%。EE的频率=9%,Ee的频率=42%。则黑身群体中,EE占9∕51,Ee占42∕51,故可得如下遗传图: EE 9∕51 ⅹ ee Ee 42∕51 ⅹ ee ↓↓ Ee 9∕51 Ee 21∕51 ee 21∕51 所以黑身在后代中占:9∕51+ 21∕51 = 30∕51 3.(09四川卷)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就是很简单的,但它的计算现象丰富多彩,从而成为考查学生综合 应用能力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点。 一、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不论就是烷烃、烯烃、炔烃还就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C x H y 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二、烃燃烧时物质的量的变化 烃完全燃烧前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值与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化 学计量数变化值一致,即。 也就就是说,燃烧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值仅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且:当y>4时,,即物质的量增加; 当y= 4时,,即物质的量不变;当y<4时,,即物质的量减少。 三、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要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在时,。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就是减小的; 2、在时,。 当y>4时,,即体积增大; 当y=4时,,即体积不变; 当y<4时,,即体积减小。 四、烃燃烧时耗氧量(nO2)、生成二氧化碳量(nCO2)、生成水量(nH2O)的比较 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或生成的量时,常采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 行比较: 1、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 x H y,燃烧时

也就就是说: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y/4)值越大,消耗O 2 越多; x值越大,生成的CO 2 越多;y值越大,生成的水越多。 (2)1mol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消耗O 2 量增加为:(1+2/4)=1、5mol 2、质量相同的烃C x H y转换成 y CH x ,燃烧时 也就就是说: (1)质量相同的含氢质量分数(y/x)大的烃,燃烧时耗氧量大,生成水量大,生成二氧化碳量小。 (2)最简式相同的烃,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的耗氧量、生成二氧化碳量、生成水的量也一定。 五、混合烃燃烧时的加与性 尽管烃的混合物燃烧时,具有单一烃各自的燃烧特征,但它们具有加与性。因此,可以将瞧作为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这样就找到了将“混合烃”转换成“单一烃”的支点,从而根据“一大一小法”或“十字交叉法”就很容易求解出混合物中具有哪些组份以及这些组份的物质的量分数。 六、典型例题解析 1、时,2 L常见烃A的蒸气能在b L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后体积增至(b+4) L(体积在同前的条件下测定)。 (1)烃A在组成上应满足的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 (2)当b=15时,该烃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当A在常压常温下为气态,b的取值范围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一道单一气态烃在大于以上燃烧的体积变化计算题,由于体积增加值,故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图文稿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 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 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 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 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 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 物的种类:有n×(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注意:解题时看清是“碱基数”还是“碱基对数”,二者关系为:碱基数=2×碱基对数;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上式中的DNA片段相当于 基因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关于终止密码子所占的数量,若题目中 没有明确要求则不做计算。 特别提示:以上规律既适用于“链状肽”的相关计算,也适用于“环状肽”的相关计算,不过,若为环状肽,则可视为公式中的肽链数等于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专题三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999计算

专题三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计算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O H y xCO O y x CxHy 2222 )4(+→++ 烃的衍生物:O H y xCO O z y x CxHyOz 2222 )24(+→-++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一).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 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 2O 或CO 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 ·(H 2O)n 或CxHy ·(CO 2)m 或CxHy ·(H 2O)n ·(CO 2)m 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 的耗氧量。 例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 .C 3H 4和C 2H 6 B . C 3H 6和C 3H 8O C .C 3H 6O 2和C 3H 8O D .C 3H 8O 和C 4H 6O 2 解析:A 中C 3H 4的耗氧量相当于C 2H 8,B 、C 、D 中的C 3H 8O 可改写为C 3H 6·(H 2O),C 中的C 3H 6O 2可改为 C 3H 2·(H 2O)2, D 中的C 4H 6O 2可改为C 3H 6·(CO 2),显然答案为B 、D 。 二.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 y 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 ⑴同分异构体 或 ⑵最简式相同 例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A .甲烷、辛醛 B .乙炔、苯乙烯 C .甲醛、甲酸甲酯 D .苯、甲苯 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 、C 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 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 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1.生成的CO 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例7.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 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 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乘势而上善于总结遵循规律再创佳绩.doc

乘势而上善于总结遵循规律再创佳绩 高州市教育研究室 一、二模情况分析 (一)考生报考情况 1、考生报名情况:2011年高考报考人数为18292人,其中普通类应届13580 人,往届4712人,高职类应届618人,往届20人。 2、二模考试人数情况:2011年二模考生共17123人,其中:理科生 8223人(应届5783人,往届2440人),占考生人数的48.02%;文科生7949 人 (应届6230人,往届1719人),占考生人数的46.42%;体育考生458 人,占考生人数的2.67%;音乐考生121人,美术考生372人。(茂名市2011 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考生64521人,我们占考生总数的26.53%,市直占10.04%,信宜占 20.62%。) (二)二模成绩数据分析 1、上线人数及上线率(按茂名市教研室划线)与2011年一模对比: 茂名市二模二B以上上线率均有所下降,而我们三A线以上各线上线 率与一模相比均有提高,进步较快,超信宜市;三A、三B上线率超市直, 但二B以上上线率与市直仍有较大差距)

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分别为3193人、13366人、23147人、35677人、53193人;我们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33.76%、31.98%、30.40%、29.08%、27.14%;市直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23.68%、14.69%、12.5%、10.91%、9.89%;信宜市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15.38%、19.09%、20.82%、21.25%、21.51%。由此可见,我们各上线率与所占全市考生的比例分别高7.23个百分点、5.45个百分点、3.87个百分点、2.55个百分点、0.61个百分点,均高于市直,信宜只有三B线略高于我们。 2、尖子生情况 理科生:677.5分以上茂名市共51人,我市27人,茂名一中19人,信宜市2人,化州市1人,电白县2人,我市最高分为高州中学的梁鑫668.5 分,列茂名市第二,茂名市前十名我市占6人(高州中学的杨丽芬663分 列茂名市第三、高州中学的吴卓函656分,列茂名市第五、高州中学的邓文劲652分,列茂名市第七、高州中学的黎桂源646分,列茂名市第八、高州中学的黎艳萍645分,列茂名市第九)。 文科生:671分以上茂名市共有51人,我市24人,信宜市6人,茂名一中16人,电白县3人,化州市2人。高州中学的余倩671分,列茂名市第一,前十名的我们还有高州中学的李嘉慧664分,列茂名市第二,高州 中学的卢明泉654分,列茂名市第四,高州中学的陈宇649分,列茂名市第六,高州中学的刘小蓉646分,列茂名市第七,高州中学的苏晓微642分,列茂名市第八,我们成绩较好。 单科尖子生:语文科前二十名20人我市有4人,理科数学前二十名26 人我市有11人,文科数学前二十名25人我市有3人,英语科前二十名20 人我市有12人,理科综合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2人(其中物理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1人,化学前二十名34人我市有14人,生物前二十名21人我市有7人),文科综合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6人(其中政治前二十名22 人我市有15人,历史前二十名30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规律总结 烃的燃烧是很简单的,但它的计算现象丰富多彩,从而成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点。 一、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不论是烷烃、烯烃、炔烃还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C H y x 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二、烃燃烧时物质的量的变化 烃完全燃烧前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值与上述燃烧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变化值一致,即。 也就是说,燃烧前后物质的量变化值仅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且:当y>4时,,即物质的量增加; 当y= 4时,,即物质的量不变;当y<4时,,即物质的量减少。 三、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要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 在时,。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是减小的;

2. 在时, 。 当y>4时,,即体积增大; 当y=4时,,即体积不变; 当y<4时,,即体积减小。 四、烃燃烧时耗氧量(nO 2)、生成二氧化碳量(nCO 2)、生成水量(nH 2O )的比较 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或生成的量时,常采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行比较: 1. 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 x H y ,燃烧时 也就是说: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y/4)值越大,消耗O 2越多; x 值越大,生成的CO 2越多;y 值越大,生成的水越多。 (2)1mol 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消耗O 2量增加为:(1+2/4)=1.5mol 2. 质量相同的烃C x H y 转换成y CH x ,燃烧时

高一生物蛋白质计算总结

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 DNA碱基:A、T、C、G,五碳糖:脱氧核糖 RNA碱基:A、U、C、G,五碳糖:核糖 所以碱基有5种:A、T、C、G、U 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 核苷酸有8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核糖核苷酸(C)、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 在R基上无N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 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例1.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NO4)、甘氨酸(C2H5O2)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3H3NS B. C3H5NS C. C3H7O2NS D. C3H3O2NS 解析: 谷胱甘肽是由3个氨基酸通过脱去2分子水缩合而成的三肽。因此,这3个氨基酸分子式之和应等于谷胱甘肽分子式再加上2个水分子,即C10H17O6N3S+2H2O=C10H21O8N3S 。故C10H21O8N3S - C5H9NO4 -C2H5NO2 =C3H7O2NS(半胱氨酸)。 参考答案:C 点拨:掌握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二、有关蛋白质中肽键数及脱下水分子数的计算例2. 人体内的抗体IgG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有肽键数( ) A.m 个B. (m+1)个 C.(m-2)个 D.(m-4)个 参考答案:D 点拨:m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n条多肽链时,要脱下(m-n)个水分子,同时形成(m-n)

基因频率计算方法总结

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总结 一.定义法 根据定义“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可知,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例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8个,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有78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4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解析:要求A和a的频率,必须先求得A和a的总数。因为AA或aa的个体有2个A或a,Aa的个体有A和a各1个,所以A共有114(即18×2+78×1)个,a共有86(即78×1+4×2)个,A 和a共200个。因此,A的频率=114/200×100%=57%,a的频率=86/200×100%=43%。 答案:C 二.基因位置法 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种群个体数×2)×100%;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 4.5% B. 6% C. 9% D . 7.8%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得色盲基因的总数。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为XY,假设色盲基因为b,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色盲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个,色盲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共有600(即200×2+200×1)个。因此,色盲基因的频率=36/600×100%=6% 答案:B 三.借助基因型频率法 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该对等位基因中,显(隐)性基因的频率=显(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例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Bb 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0%,则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 90%,10% B. 65%,35% C. 50%,50% D. 35%,65%

(完整版)高中化学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 此类题可分成两种情况。 1 比较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大小 方法1 根据分子式CxHyOz 计算24z y x -+大小,2 4z y x -+ 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例1]1mol 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 ) (A )C 3H 4 (B )C 2H 5OH (C )CH 3OH (D )CH 3CH 3 解析 耗氧量分别为 (A )4443=+ (mol) (B) 32 1462=-+ (mol) (C) 5.121441=-+ (mol) (D) 5.34 62=+ (mol) 答案应为(C) 方法2 改写分子式 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 与4molH 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 、C 、H 写成“CO 2”或“H 2O ”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 、H 耗氧量即可。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 ) (A )C 2H 2 (B )C 2H 4O (C )C 2H 6 (D )C 2H 4O 2 解析 观察分子式可推知耗氧量 C 2H 6>C 2H 2 C 2H 4O >C 2H 4O 2 ∵C 2H 4O 分子式可改写成C 2H 2·H 2O ∴耗氧量C 2H 2与C 2H 4O 相等 ∴正确答案为(C )>(A )=(B )>(D ) 比较以上两种解题方法,[方法2]解题更简捷,更可取。 2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 思路解析 12gC 燃烧耗氧气1mol ,12gH 2燃烧耗氧气3mol 即等质量的C 、H 燃烧耗氧:H >C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H 质量百分数即可,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 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 形式,CHx 式中x 值越大,烃的H 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总结的重要性

总结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古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现代老师也经常会告诉学生,要适当总结,那么总结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带来的重要性到底有哪些呢?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个时期内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 所以,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总结能帮助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帮助我们稳固知识点和技术难点,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也正是在这种在不断地遇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的过程才使我们不断地成长与提升。 因此,人也要学会常常总结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总结有利于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特别是优秀、高质的总结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和总结方法,有利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总结给了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培养了人思考的习惯,使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有意义,不能不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条极其重要途径。

蛋白质计算归纳答案

蛋白质一节复习及计算问题归类 一、几个概念 1、蛋白质水解(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 蛋白质分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氨基酸:肽键断裂,恢复氨基、羧基,需要的水分子数与脱水数目相同 2、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物理(紫外线等)、化学(强酸强碱、酒精等)的作用下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完好)而丧失生物学活性的过程(不可逆)。变性后肽链变得松散,易被水解。 意义:是病菌、病毒蛋白质变性失活而失去致病性和繁殖能力 3、蛋白质盐析 在某些盐溶液(氯化钠、硫酸铵等)中溶解度降低而以沉淀析出,析出的沉淀还能溶解在清水中(可逆) 二、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一)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一条含有100个 肽键的多肽链的分子量为多少? (分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 基本关系式是: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含有二硫键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还要减去二硫键数×2] 变式1: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其中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 ) A.1024 B. 898 C.880 D. 862 解析:所谓环肽即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8×128?8×18=880,答案为C。 环状肽: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 (二)、有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 例2.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解析:氨基酸分子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脱去了水,据此可知,肽键数=脱水数=900÷18=50,依上述关系式,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0+2=52,答案为C。 (分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知识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数量关系。基本关系式有: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1)个;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 无论蛋白质中有多少条肽链,始终有:

基因频率的计算

若在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80%,X 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 可见,理论上X B Y基因型比例为40%,X b Y的为10%,X B X b的为16%,X b X b的为2%,X B X B 32%。 与基因频率有关的计算例析 基因频率是指某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对基因频率的计算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一、哈代--温伯格公式(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当种群较大,种群内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新基因加入和自然选择时,存在以下公式:(p+q)2=p2+2pq+q2=1 ,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p2 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纯合子(如AA)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Aa)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纯合子(aa)的频率。 例1: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解析:由于本题不知道具体基因型的个体数以及各种基因型频率,所以问题变得复杂化,此时可以考虑用哈代----温伯格公式。由题意可知aa的频率为1/10000,计算得a的频率为1/100。又A+a=1,所以A的频率为99/100,Aa的频率为2×(99/100)×(1/100)=99/5000。 答案:1/100,99/5000 例2: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与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则后代表现性及比例应该为( )

工作总结的意义

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一,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非常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概括.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特点和内容

(一)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划分 (1)思想工作总结 (2)经济工作总结 2.按范围划分 (1)地区工作总结 (2)部门工作总结 (3)单位工作总结 (4)个人工作总结 3.按时间划分 (1)月份工作总结 (2)季度工作总结 (3)年度工作总结. (4)三年以上工作总结 4.按性质划分 (1)综合性总结 (2)专题性总结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典型性 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基本的,突出的,本质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日常学习,工作,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 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羧基 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 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 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注意:解题时看清是“碱基数”还是“碱基对数”,二者关系为:碱基数=2×碱基对数;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上式中的DNA片段相当于基因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关于终止密码子所占的数量,若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则不做计算。 特别提示:以上规律既适用于“链状肽”的相关计算,也适用于“环状肽”的相关计算,不过,若为环状肽,则可视为公式中的肽链数等于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完整版)归纳总结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题

归纳总结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题 基因频率的计算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为此我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 结如下: 一、由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基因频率 (一)常染色体 若已经确定了基因型频率,用下面公式很快就可以计算出基因频率。 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AA的个数×2+Aa的个数)/2 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aa的个数×2+Aa的个数)/2 例1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解:这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基因频率题:A=(AA的频率+1/2Aa的频率)=24%+72%÷2=60%, a=1-60%=40% (二)性染色体 XA=(XAXA个数×2 + XAXa个数+ XAY个数)/(雌性个数×2 + 雄性个数) Xa=(XaXa个数×2 + XAXa个数+ XaY个数)/(雌性个数×2 + 雄性个数) 注意:基因总数=女性人数×2 + 男性人数×1 例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解:这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基因频率题:由XAXa:15,XaXa:5,XaY:11,得Xa=(XaXa个数×2 + XAXa个数+ XaY个数)/(雌性个数×2 + 雄性个数)=(5×2+15+11)/(200×2+200)=6% 例2.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 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的Xh的频率是() A 2.97% B 0.7% C 3.96% D 3.2% 解析:该题稍有难度,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各基因型的频率,而且还要注意男性的Y染色体上是没有相关基因的。我们可以用以下的一个表格来表示:(男女性别比例为1:1) 男XhY 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