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女性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规范诊疗

合集下载

垂体瘤的规范治疗

垂体瘤的规范治疗
DOI:10.3760/ema.j.i稿II.0376-2491.2011.03.001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外科(王任直),妇产科(郁琦),内分泌科(金自盂) 通信作者:王任直,Email:wangrz@126.c.om
以引起泌乳、月经周期紊乱、不育、性功能下降以及 头痛、头晕、乏力、视力视野障碍等,而多数情况下其 病因并非是垂体腺瘤。临床上常常会遇到仅有泌乳 和(或)月经周期紊乱,伴血泌乳素轻度升高而神经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者;神经影像学上发现垂体 增大而临床上没有症状及垂体激素检查无异常者; 有些患者有月经等方面的改变,同时影像学上也怀 疑有垂体病变,但无法证实二者之问存在必然联系 等,都使其无法明确垂体腺瘤之诊断。 3.临床治疗的多样性及难治性:多数垂体腺瘤 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那 些侵袭性垂体腺瘤来说,单纯一种治疗方法往往难 以控制肿瘤发展,常需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此外,在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很多垂 体腺瘤患者终生不发病,临床上也没有任何表现,对 其生活质量和寿命也无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如何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适当调整思维观念,避免临床过 度干预,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还有,随着人们 对生活质量及水平的提高,如何保留并提高垂体功 能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的精密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微 腺瘤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疗效逐渐提高;与此同 时,药物研究也在不断进步,新型药物的疗效也在稳 步提高,副反应也在减少,作为临床医生,应该不断 更新知识,掌握最新医疗成果,修正自己的临床思 路,为患者制定更好的诊疗策略。 4.临床患者随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是由于 垂体腺瘤的治疗不仅仅是切除并控制肿瘤发展。还 要使升高的垂体激素降至正常水平以及低下的激素 水平升至正常水平,长期随访并了解患者这些方面 的变化尤为重要。有些肿瘤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已经 痊愈,但还是有可能在几年或数年后复发,所以也需 要长期随访了解肿瘤的变化情况。此外,采取药物 治疗者,往往需要终生服药,长期随诊就不仅是迫切 的。而且是必须的。

泌乳素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泌乳素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泌乳素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泌乳素瘤概述泌乳素瘤(prolactinoma)又称 PRL 瘤、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肿瘤,多为良性,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0%,同时也是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多见于生育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溢乳、月经失调和生殖功能障碍等,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prolactinoma其它名称:PRL 瘤、催乳素瘤、催乳素分泌瘤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月经失调、溢乳、不孕、不育、性欲减退主要病因:确切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泌乳素瘤主要与肿瘤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有关检查项目:血清 PRL、垂体 MRI、垂体 CT重要提醒:出现疑似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临床分类: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

女性病人中微腺瘤占2/3,大腺瘤占1/3,绝经后女性多为大腺瘤,男性几乎都是大腺瘤。

二、泌乳素瘤的发病特点三、泌乳素瘤的病因病因总述:泌乳素(PRL)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肿瘤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促进 PRL 瘤形成的可能原因。

基本病因:1、与 PRL 瘤有关的肿瘤激活基因有肝素结合分泌性转化基因(HST)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

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包括 CDK.N2A 基因和 MEN1基因。

由于这些基因的变异,解除了垂体干细胞的生长抑制状态,其转化成某种或某几种腺垂体细胞,并发生单克隆性增殖。

在下丘脑激素调节紊乱、腺垂体内局部生长因子及细胞周期调控紊乱等因素作用下,最终形成肿瘤,导致某些垂体激素的自主性合成和分泌。

2、也有认为可能与催乳素释放因子(PRF)与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的调节紊乱有关。

垂体腺瘤诊疗规范

垂体腺瘤诊疗规范

垂体腺瘤诊疗规范一、流行病学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占第2位,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15%,人口发病率为8.2%~14.7%,尸体解剖的发现率为20%一30%。

二、手术适应证、禁忌证:1.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1)经鼻蝶入路手术:①存在症状的垂体腺瘤卒中。

②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视神经、动眼神经等受压症状、垂体受压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等)。

排除催乳素腺瘤后应首选手术治疗。

③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治疗产生抵抗的催乳素腺瘤及其他高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主要为ACTH瘤、CH瘤)。

④垂体部分切除和(或)病变活体组织检查术。

垂体部起源且存在严重内分泌功能表现(尤其是垂体性ACTH明显增高)的病变可行垂体探查或部分切除手术;垂体部病变术前不能判断性质但需治疗者,可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其性质。

⑤经鼻蝶手术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瘤体的高度;病变形状;瘤体的质地与血供情况;鞍隔面是否光滑完整;颅内及海绵窦侵袭的范围大小;鼻窦发育与鼻腔病理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意愿。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不能行经蝶窦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

(3)联合入路手术: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

2.禁忌证:(1)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激素病理性分泌亢进导致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者垂体功能低下致患者全身状况不佳为手术相对禁忌,应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后手术。

①活动性颅内或者鼻腔、蝶窦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

②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③病变主要位于鞍上或呈“哑铃形”。

④残余或复发肿瘤无明显症状且手术难以全部切除者。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①垂体微腺瘤;②有明显的垂体功能低下者,需先纠正再行手术治疗。

二、诊断、鉴别诊断需要完善的检查检验1、诊断1)临床表现:(1)头痛;(2)视力视野障碍;(3)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相应症状;(4)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相应症状体征、内分泌症状。

2)诊断相关检查1、常规检查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尿常规、便常规、凝血七项、术前四项、心电图、胸部CT。

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

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
儿童 身材矮小 、 生殖器提前 发育 , 成人手指脚 趾肥大 、 面容 膨胀 , 生育期 男性 阳痿 、 不育 . 女性 闭经 、 过肥……在这些症 状的
另外 , 垂体瘤 治疗方法不能 固定 模式 , 应 因人 而异 。临床上 看到不 少垂 体瘤病 人被错 切 , 非 常
惋惜 。事实上 , 多数 儿童 、 青 少年病 人的垂体瘤很 小, 不需 开刀 。盲 目切 除有可 能影 响相关 激素 的 正 常分泌 , 进而影 响生长发育 , 且有 出现并发症 的
风 险。
背后 , 很可 能隐藏 着一个以“ 温和” 面 目示人 的肿瘤 : 垂体瘤 。
垂体瘤过去报告 的发病率 不高 , 但 现在据 估算 , 正常人 群的 垂体 瘤发病 率约 1 0 %。这是 由于医学 界对 垂体瘤认 识的加深 , 检查手段 的进步 , 使得更 多的垂体瘤病人被 发现。 垂体瘤是颅 内最常 见的肿瘤之一 , 属于 良性肿瘤 , 由于肿瘤 位 于颅 脑深部 及内分泌 中枢 , 对周 围产生压迫 和对 内分泌 的影 响, 常 给患者 的生 长 、 发育 、 生育功能及 生活劳动能 力等造成严 重损害 。它的危害 主要在于可能 引发生长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泌 乳 素等内分泌激素过度分泌或分泌不 足, 表现 为儿童 巨人症 、 性 早熟 , 成人 肢端 肥大症 等 多种疾病 。此 外 . 由于受 到垂体 瘤压 迫, 患者还会出现头痛 、 视 力下降 、 视物模糊 、 复视等症状 。
据 中国垂 体腺 瘤协 作组 透露 , 为研究 催乳 素腺瘤 药物 治疗 敏感 性相 关 的新 靶点 。最近 , 又有 专 家团 队
发现, P R K A C A基 因上 L 2 0 5 R热 点 突变 与 肾上 腺 皮 质腺瘤 发生 密切相 关 , 从 而为 药物研 发提供 一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 饮食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实验室检查
临时医嘱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电解质
□ 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检查
□ 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
垂体 MRI(平扫+增强)
□ 视力视野检查
□ 其他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 □ 观察患者情况
(七)药物选择 1.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等。 2.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补充相应激素。 3.垂体后叶素:根据是否存在中枢性尿崩症合理用药, 如醋酸去氨加压素或鞣酸加压素等。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采用药物治疗者可服药后门诊治疗。 3.采用手术治疗转相关科室手术。 4.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转放疗科。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瘤、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 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患者不适用本路径。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 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 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 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催乳素、其他垂体前叶激 素监测、鞍区 MRI
□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 特殊护理指导 □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
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腺瘤(ICD–10:D35.2 M8271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 天

泌乳素垂体瘤治疗方法

泌乳素垂体瘤治疗方法

泌乳素垂体瘤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如溴隐亭(bromocriptine)或卡莫拉芬(cabergoline),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和垂体瘤生长。

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包括通过经鼻蝶形孔手术或经颞颅后侧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治疗通常对于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效。

放疗治疗:放射治疗通常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的垂体瘤患者,其效果较为缓慢,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但是患者通常能够长期控制疾病。

治疗方案应该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泌乳素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泌乳素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主圄塞旦医型呈!!Q生!旦笠!!鲞筮!塑£塾i望堕!』坚坚婴型堂麴笪型堕!堂堕堡丝!!:!Q!Q:∑型:!!:盟!:!参考文献[1]谢良麒,王宪.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理科学进展,2004,35(2):113—117.[2]Sun X,Y u G P.T he f un c t ion o f N F—K B P一65and M C P一1i n fo ca li nf l am m at i on o f cer e br um a ft e r c er e b r al i s chem i a r epe r fns i o n f J].Chi—ne s e J oun al of N eurol ogy,2004,37:547-548.[3]H as hi m o t o H,K i t aga w a K,H oug ak u H,et a1.R el ati ons h i p bet w eenC—r eact i v eprot e i nand progr es s i o n of e arl y caro!i dtal i em s cl em s i s i n—hyp e r t e ns ive subj ect s[J].St r oke,2004,35(7):1625-1630.[4]梁容仙,廖仁吴,胡伟东.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41敏C一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57_359.[5]李国年,欧阳森,彭道地,等.血脂康降脂作用与血清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J].1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4):169-170.[6]K i ener PA,D avi s P M,M ur r ay JL,et a1.St i m u l a t i o n of i nf l am m at or y r e-s pon s es i n vi t r o by l i pophi l i c H M G—C oA r edu ct as e i nhi bi t or s[J].I ntI m m unopharm acol,2001,1(1):105—108.(收稿日期:2009—12—03)(本文编辑:常青)泌乳素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刘素彬王树凯周辉宗庆华李艳新【摘要】目的探讨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过多,造成血液中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常见于育龄女性,也可出现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高泌乳素血症多与垂体腺瘤有关,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学者们制定了一份《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本文将围绕这一共识内容进行论述。

一、诊断标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乳素血症的血清催乳素浓度应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两倍以上;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乳素血症,如垂体瘤、乳腺疾病和垂体功能亢进症等。

二、常见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垂体腺瘤,占据了大多数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

其中以微腺瘤和宏腺瘤最为常见,但也可以见于其他类型的腺瘤,如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癌等。

此外,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还包括药物使用(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垂体炎症和垂体瘢痕形成等。

三、治疗原则对于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在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中,微腺瘤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能药物和抗催乳素药物;而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介入。

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则主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

四、药物治疗1. 多巴胺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选择,如溴隐亭和卡比多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的浓度。

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抗催乳素药物抗催乳素药物也是常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主要有溴隐亭和立普娅等。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达到降低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五、手术治疗对于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窦镜手术,通过切除腺瘤来恢复垂体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术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