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语文必修三第12课《阿房宫赋》(第2课时)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2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2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一.基础检测(25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蜀山兀(wu) 辘辘(lulu)远听鼎铛(dang)玉石B.囷囷(qunqun)焉尽态极妍(yan) 架梁之椽(yuan)C.阿(e)房宫剽(piao)掠其人金块珠砾(li)D.尽锱铢(zhizhu) 妃嫔媵嫱(yingqiang) 逦(liyi)迤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不齐....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

阿房宫赋●作业导航1.“赋〞体的源流和特点。

2.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应。

3.“族〞“而〞“夫〞等七个词的意义。

一、根底局部〔选择题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以下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霁〔jì〕颜辇〔niǎn〕车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矗〔chù〕立C.媵嫱〔qiánɡ〕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yǐ〕呕哑〔ōu yǎ〕缦〔màn〕立2.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3.对以下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4.以下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

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B.哀之,后人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D.而复哀后人也7.以下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2《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2《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词的注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ē)房宫骊.(lí)山缦.(màn)回B.妃嫔媵.(yìng)嫱椒.(jiāo)兰鼎铛.(chēng)C.尽态极妍.(yán) 逦迤..(zī zhū)..(lǐ yǐ) 锱铢D.架梁之椽.(chuán) 横槛.(kǎn) 仓庾.(yǔ)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韩、魏之经营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A.①③⑤B.②④⑦C.④⑤⑦D.③⑤⑦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B.族.秦者,秦也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朝.歌夜.弦4.下列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多于市人之言语。

..之城郭;管弦呕哑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一炬,可怜焦土..叫,函谷举,楚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 人教版 试题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 人教版 试题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一、基础部分(18分,1~4题每小题4分,第5题2分)1.下列各加点词都有两个注音,请选出正确的。

①檐牙高啄.ōó)②蜂房水涡.ōó)③妃嫔.īín)④辇.āǎn)⑤雷霆乍.áà)⑥尽态极妍.áàn)⑦剽.āāo)⑧倚.īǐ)⑨鼎铛.ānɡēnɡ)⑩金块珠砾.òì)11多于周身之帛.óǐn)○12直栏横槛.āàn)○A.钉头磷磷瓦缝参差楚人一炬管弦呕哑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直栏横槛架梁之椽C.鼎铛玉石剽掠其人妃嫔媵嫱歌台暖响D.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朝歌夜弦明星荧荧有误..与均无误..的一项各是A.歌台暖响开装镜也长桥卧波钩心斗角B.春光溶溶雷霆炸惊绿云拢拢梳晓环也C.尽态极艳廊腰缦回二川溶溶各抱地势D.缦立远视蜂房水涡檐牙高啄隔离天日均有误的一项是()均无误的一项是()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5.从修辞格的角度审视,选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A.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D.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二、阅读部分(32分)(一)赏析课文第2段中的下述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0分,每小题5分)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铺采摛文”,本文段完全具备了这一特色,作者充分调动了排比、对仗等技法,极尽铺陈夸X之能事:a.开头运用__________个四字句,交代了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

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

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①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②之理乱未可知也。

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同步练测语文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同步练测语文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同步练测语文必修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同步练测语文必修3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lí)囷囷.(qūn)阿房..宫赋(ē pánɡ)B.剽.掠(piāo)逦迤..(lǐ yǐ)妃嫔媵..嫱(bīn ténɡ)C.锱铢..(zī zhū)椽.笔(chuán)直栏横槛.(jiàn)D.呕.哑(ǒu)鼎铛.玉石(chēnɡ)庾.之粟粒(yǔ)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抱住,动词)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燕赵之.收藏D。

①多于.周身之帛缕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六王毕,四海一.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二、课堂练习阅读《阿房宫赋》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溶溶:缓缓流动的样子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或所C.此言得之得:得到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治理2.下列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④思厥先祖父⑤至于颠覆⑥智力孤危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⑤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④和⑤相同C.②和⑤相同,③和⑥不同D.②和④相同,③和⑥不同4.下列有关句式的分类,恰当的一组是()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③函谷举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赵尝五战于秦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⑦苟以天下之大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A.①②⑧/③⑥/④/⑤/⑦ B.①③④/②⑧/⑤⑥/⑦C.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①②⑦/③⑤/④⑧/⑥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③④ B.①③ C.②⑤ D.①⑥6.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

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山兀.(wù) 辘辘.远听(lù) 鼎铛.玉石(dānɡ) B .囷囷.焉(qūn )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 .阿.房宫(ē) 剽.掠其人(piāo ) 金块珠砾.(lì) D .锱铢..(zhī zhū) 逦迤..(lǐ yǐ ) 媵嫱..(yìn ɡ qián 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B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民族 C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迷迷糊糊 D .戍卒叫,函谷举.举:高举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则足以..拒秦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⑤用之如泥沙..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多于市人之言语..A .①③④⑥B .①②⑤⑦C .③④⑤⑦D .②③⑤⑥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 .虽董之以严刑D .不拘于时,学于余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对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3分)()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分)(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

好用兵.。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卒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者,卫人也。

好用兵.兵:军事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不厚,不善待C.而君用起,则是弃.卫弃:疏远,得罪D.鲁君卒疑之,谢.吴起谢:辞退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文侯以为....将B.亲裹赢粮C.其父战不旋踵..,尽能得士心..D.廉平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且鲁卫兄弟之国也.子卒也.B.啮臂而.盟浮西河而.下C.往年吴公吮其.父妾不知其.死所矣D.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起乃之.鲁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8分)14.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分)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

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但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试分析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C[A项铛chēnɡ。

B项椽chuán。

D项锱zī。

]2.A[B项族:灭族。

C项冥迷:分辨不清。

D项举:拔,攻占。

]3.D[D项都是助词,表判断;A项助词,补语标志/动词,到;B项动词,让/连词,假如;C项动词,巩固/动词,顽固。

]4.C[“足以”“骄固”“泥沙”“言语”古今意义均相同,分别为“完全可以,够得上”“骄横顽固”“泥土和沙子”“说的话”之意。

其他三个均属古今异义词。

] 5.D[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后一个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承接。

]7.B8.C[“同情”不正确。

]9.(1)戍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2)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3)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