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4.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形象。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拓展1. 故事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接龙,每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发挥创意,编写的故事情节。
四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沪教版

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武松打虎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武松打虎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2.了解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培养爱国精神;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感受文章,通过文章的精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的精神世界尚未完全形成,认知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故事情节;2.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分析解读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反思—互动。
四、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点,熟悉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导入环节让学生表现出自己对《水浒传》已知的部分,鼓励学生分享故事中关于英雄的部分,例如:武松打虎、宋江收义、林冲等人。
3. 阅读环节阅读故事《武松打虎》,并进行分析解读,通过读者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高度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心理,借助感官体验,全面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对这些形象进行理性的评价。
4. 想象环节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成为主人公,探究自己应该如何表现,如何想办法打败敌人。
5. 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筛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6.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作业、互动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全体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达到团体合作的目标。
六、教学后记通过这篇课程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地掌握核心知识点。
同时,这份教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富于创意、开发学习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指导、鼓励,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有关语文教育的核心知识点。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016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3.png)
《武松打虎》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武松打虎》教案《武松打虎》教案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
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
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
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趣闻佚事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板书,作者生卒年:《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1)《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00)《西游记》吴承恩(1501——1582)《红楼梦》曹雪芹(1724——1764)师:从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离我们最久远,而且他和罗贯中还有师徒的情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文章:《武松打虎》。
板书:武松打虎二、师先读课文一遍,侧重突出杖限(zhàng xiàn)、呵呀(ā yā)字音。
读毕,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的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它的事迹在古时候的宋代是真实发生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历史中的真人武松打死老虎后宋代古人所立的石碑。
用真实和可信的事实让同学们去感觉故事和生活的接近。
三、师逐句逐段领读课文,侧重语气的轻急缓徐,引导同学们把握故事的张弛;解释段落中古代白话文不常见、不常用字词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段句意义。
四、生逐段朗读课文,毕,再朗读全文一遍。
注重让同学们把握如何用语气体现出故事的情节。
五、板书生字。
权zhàng 限xiàn 耻chǐ 脊jǐ 梁liáng肋lèi 袒tǎn 迸bèng 膛táng 纳nà读、写生字,布置家庭作业,抄写生字。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武松打虎》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复述武松打虎精彩的场景,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2.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豪爽、机智、勇敢的性格,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3.体会文章构思之妙,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描写武松打虎的内容,领略到了打虎英雄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他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
这节课我们学习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细细体会武松还有什么特点。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课(一)感悟武松的倔强、豪爽。
1.请你读读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画出有关描写武松的句子,细细体会武松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板书:机智勇敢豪爽倔强2.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武松端起酒碗,脖子一仰,咕嘟咕嘟,便把三大碗酒喝得精光。
嘴巴一抹,啧啧称道:“好酒!”脖子一仰:喝酒的姿式:豪爽;嘴巴一抹:不拘小节;“啧啧称道”是什么意思?3.刚才我们通过武松的动作语言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用这个方法,看看其他句子又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的。
武松哈哈大笑说:“原来是这样,可是我喝了三碗怎么一点也不醉呢?”(倔强)武松不信,催他快上酒。
(倔强)武松一口气又喝了十五碗,随后,笑眯眯醉醺醺地走出酒店。
(豪爽)武松听了毫不在乎,敞开胸怀,迎着凉风,大摇大摆地走上景阳冈。
(勇敢)武松想:好汉不怕虎,怕虎非好汉。
走!(豪爽)作者运用这些个性化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勇敢的特点。
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
重点指导:脖子一仰咕嘟咕嘟嘴巴一抹啧啧嗔道醉醺醺大摇大摆(二)品味作品构思之妙,理解英雄形象的丰满。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武松打虎》一文。
该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详细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主要内容包括武松的个性描绘、与店家对话、独自过冈、打死老虎的过程以及故事的结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写能力,理解成语和典故的用法。
2. 通过分析武松形象,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品质。
3. 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武松勇敢、坚定的品质分析,以及与店家对话中隐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读写,武松形象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武松。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并对成语和典故进行解释。
c.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3. 例题讲解:a. 武松与店家对话的意义。
b. 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
5. 小组讨论:分析武松勇敢、坚定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培养这种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武松打虎》。
2. 武松形象:勇敢、坚定。
3. 课文生字词。
4. 武松与店家对话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分析武松的品质。
答案: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一只伤人的老虎,他勇敢、坚定,不畏艰险,最终成功为民除害。
2. 拓展作业: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的其他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武松打虎》,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成语和典故,同时培养了勇敢、坚定的品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更多英雄人物。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基础知识:1.正音字晌午(shǎng)景阳冈(gāng)一饮而尽(ér)当作(dàng)脊梁(jǐ)前爪(zhǎo)蹿(cuān)抡起哨棒(lūn)咆哮(xiào)扒身下的泥(bā)血泊(xuèpō)挨下冈(ái)迸(bèng)2.多音字:qiē(切肉) zhǎo(前爪) shé(折本)切爪折 zhē(折腾)qiè(亲切) zhuǎ(爪子) zhé(骨折)tiǎo(挑战) bā(扒拉)āi(挨家)挑扒挨tiāo(挑选) pá(扒手)ái(挨打)3.区别字:冈(山冈)滋(滋味)榜(榜样)勿(勿动)岗(岗位)慈(慈祥)傍(傍晚)匆(匆忙)耻(羞耻)梁(脊梁)晌(晌午)蹿(蹿高)扯(拉扯)梁(高粱)响(响声)窜(逃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二、初读课文,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难懂的词语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二、学习第一大段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故事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人物形象深入分析,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武松打虎》的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5.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并进行相关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认真浏览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局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领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剖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欢。
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具体而全面的点评。
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局部⑴方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⑵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忽然随着一阵暴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
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⑶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恐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⑷默读。
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⑸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
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如许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⑹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⑺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还击,反守为攻。
⑻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⑼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⑽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馈呢?⑾这时老虎还能怒吼,还能扒泥,武松依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馈?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⑿尽管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⑿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白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三、回忆前文,学习第一局部。
⑴指读发问:第二局部是文章的重点,详细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认真浏览过了同时也领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有什么联络,省略掉可以吗?⑵默读第一局部,思考这一局部主要写的是什么?⑶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领会。
武松明明胆怯,却依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⑷作者写武松胆怯、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⑸武松尽管心中也会胆怯,但他依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局部尽管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归纳全文,激励浏览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
《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篇二学习目的:⑴快速浏览课文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快速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⑵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浏览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⑶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领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⑷丰盛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浏览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武松白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从容、机智、勇敢的性格,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发问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具准备:1.影视作品《武松打虎》片断。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近武松⑴(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相熟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习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答复)⑵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水泊梁山好汉们一个个相熟的身影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一百零八将中武松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武松打虎》,去认识武松,了解武松。
(板:武松打虎)⑶《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很长,看起来也比较费劲,请孩子们沉下心来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想想武松给你留下怎样的影象,你觉得用哪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独特形象,开始吧!二、走进武松⑴出示武松打虎的画面,说:孩子们,读完了课文的请举手,这就是武松打虎的画面,你觉得用哪一个词最能反映武松这位好汉的独特形象。
(板:机智勇敢)⑵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读),怎样才能读好这个词,重些,再读重些。
⑶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
⑷方才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地方,有些画了两个地方,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地方来读懂机智勇敢,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
预设:(第五段)⑸为什么从这里读懂了武松的机智勇敢?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⑹出示文中描写老虎凶猛的句子:a、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b、那大虫暗地里看人最难,偏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1)、你能把这三句话读成三个词吗?(板:扑、掀、剪)(2)、这些句子中,从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根据学生的答复,随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a、“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和身望上一扑,是怎样的一种动作,谁来读读这句话?b、“腰胯一掀”又是怎样的动作?指名学生表演。
c、“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老虎的凶猛。
)这虎太有气势,看到这样的老虎,你会怎么样?(3)、孩子们,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句子都写出了老虎的凶猛的气势,朗诵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才能让大家更分明、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你喜爱读哪句就读哪句,随机指导。
过渡: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的表现呢?(板:闪、闪、闪)⑺从一个“闪”字,你领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络实际心得武松的机智勇敢,一般人遇到这只猛虎,不被虎吃,也会被老虎吓死,此为勇敢,一而二,二而三地闪,是为了耗费老虎的体力,此为机智)⑻指名学生分角色读描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小结:孩子们,这一段,我们是从老虎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写老虎也是为了写人,老虎都有如此气势,如此凶猛,那打虎的武松那就更了不得,这种写法叫侧面衬托。
你们还从哪里读懂“机智勇敢”这个词的?(预设:第六段)⑼点拨:这一段重点写的是武松打虎的动作,是从武松的表现读懂:机智勇敢的。
你从哪些句子领会出来的。
(1)、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理解就势。
(2)、这就是武松打虎动作的语句,你能把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划下来吗?(板:抡、劈、揪、踢、按、打),《水浒传》不愧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就武松打虎这样一个局面,写的是那样荡气回肠,作者用词如今生动、精确,那我们能从中选几个词来说一段话吗?(3)、指名学生任选几个动词说一段话。
⑽过渡: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智勇双全。
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先前小瞧武松的店家,知县大人,还有武松的哥哥卖烧饼的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怎样评价武松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评价一下武松。
三、走进水浒⑴水浒传中还有一位值得称颂的打虎英雄,知道是谁吗?想听听李逵杀虎的故事吗?(出示李逵打虎片段: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⑵引导学生默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武松和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吗?武松、李逵都是梁山好汉,机智、勇敢、豪放是他们的人物个性,《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好汉值得我们去认识,那些有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品读,课后,请同学们去读读《水浒传》,找出《水浒传》中塑造武松形象的章节,去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篇三教学目的:⑴正确流利地朗诵全文。
在浏览中自主识字。
⑵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分明。
⑶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重点难点:⑴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分明。
⑵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提醒揭习题。
⑴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吗?、(学生答复。
)⑵老师:《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古典长篇口语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等,全书以农民起义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将领的故事。
(作者施耐庵。
)那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汉有哪些?(学生答复。
)⑶老师:在《水浒传》第23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白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
⑷板书课习题:《2⑴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⑴老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按事情的开展顺序(“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把课文分成四段。
⑵学生按要求预习。
⑶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怠慢苍凉怒吼(2)指名分节读课文。
(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分段。
三、研读课文,体会中心。
⑴默读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和同学讨论,要注意“言之有据”。
⑵武松与老虎格斗时,老虎使出了哪些招数?武松又是怎么应付的?根据下面的提示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老虎朝武松压过来,并使出了扑、掀、剪的招数,武松躲、跳、闪,避开了老虎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