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慈梨的故乡_莱阳五龙河的传说
久负盛名莱阳梨

久负盛名莱阳梨作者:徐高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40期“烟台苹果莱阳梨”,莱阳因梨而闻名全国,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梨的传统,凭借优越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土壤条件以及丰富的栽培经验,造就了驰名中外的莱阳梨品牌。
莱阳梨品种中莱阳茌梨是历史悠久的名贵水果品种,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地集中在莱阳境的五龙河流域,自明万历年起,就被列为皇家贡品,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作为国礼,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
莱阳茌梨果大、心小、皮薄、肉脆且甘甜多汁,比一般梨含糖量高百分之二到三,最高可达到百分之十六左右,且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美味的时鲜果品,且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
目前,全市梨种植面积57万亩,总产量137万吨,品种包括莱阳茌梨、秋月梨、黄金梨、南水梨等。
从事莱阳梨生产、销售、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多家,从事莱阳梨产业的农民达到5万户,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
近年来,莱阳市高度重视莱阳梨的品牌培育,一直将莱阳梨品牌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不断扩大莱阳梨品牌的影响力。
一是注重品牌保护。
“莱阳梨”早在1998年就注册了证明商标,是山东省第一个水果证明商标,2012年又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规范莱阳梨品牌使用,莱阳市制订了《“莱阳梨”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莱阳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和《莱阳梨品牌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等管理办法,为莱阳梨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广泛宣传“莱阳梨”证明商标使用规则,下大力气查处侵权假冒,严厉打击利用外地梨假冒莱阳梨、假冒莱阳梨包装专用箱等欺诈消费者行为,通过设立消费者投诉热线、123 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畅通投诉维权渠道等方式,受理莱阳梨质量投诉,保护莱阳梨品牌健康发展。
二是推动标准化生产。
2006年,莱阳市成功推动莱阳梨农业行业标准( NY/T 955-2006)出台,并根据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和优质梨果生产的要求,制定了无公害梨生产技术规程,提高了莱阳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400年历史的山东莱阳梨

莱阳素有“梨乡”之称,莱阳梨在当地已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
莱阳梨,亦称慈梨或茌梨,因产于莱阳市而得名,是山东省的特产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莱阳慈梨多为倒卵形,果实硕大,表面粗糙,黄绿色果皮;果肉质地细腻、汁水丰富、口感清脆、甘甜如饴,慈梨的含糖量高达14,比一般梨高2~3,经常食用,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降火、清心、醒酒、解毒等功效。
【山东莱阳梨历史发展】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和网络信息的发达,莱阳梨已远销国内外。
据《莱阳县志》记载:“每熟时,商贩云集,分运青岛、烟台、济南,远及平津、辽沈、沪粤等处,咸呼为‘莱梨’。
”正宗的莱阳梨产地——五龙河流域。
莱阳境内的五条大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白龙河和蚬河)在照旺庄镇五龙河口汇流,千百年来逐渐淤积成一片广阔的油沙地。
据《莱阳县志》记载:“县河、漳水河两岸,沙土广漠,含腐植物。
”这种沙土是一种独特的棕色细沙土,云母含量高,土块松散,通透性,非常利于梨树生长,而且沙土对光的反射性极强,能使树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造就了莱阳梨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莱阳市全年日照时数可达二千六百多个小时,日照百分率可达60以上,年平均气温11.6℃。
9月份昼夜温差约为10.2℃,10月份昼夜温差约为10.8℃,无霜期211天。
生长季节充足的光照和积温,以及成熟期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的着色和养分的积累。
莱阳的降水分布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与梨的生长节奏十分吻合,非常有利于果实的膨大,这就是莱阳梨汁水丰富、清脆可口关键的因素。
这里的梨树树龄大多在百年以上,只用有机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基地。
这些百年梨树虽饱经沧桑,但仍枝繁叶茂,采集天地之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自然生长,充满能量。
【莱阳梨功效】梨是我国原产水果,可食可入药,。
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津止渴、清心解烦,清肺养肺,其易得,效著,故而历代医家与养生均对它倍加推崇。
梨一向有“生清熟润”的说法,即“生食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出《本草纲目》)。
莱阳梨甜情更浓

莱阳梨甜情更浓…莱阳这个地方,我呆了三年,但是在一生经历中,她却犹如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山山水水、人人事事、物物情情,几十年来一直清晰地铭刻在我的心里。
莱阳那三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数那个山区中学的风云岁月、莱阳城的人文地貌,还有照旺庄的大梨行。
且不说莱阳的人是特别的亲, 地是格外地美,单说那清香甘甜、酥脆如水的正宗莱阳梨, 那也是历久弥新,时时流连在我甜甜的记忆里,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在我的心情世界里,绵绵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但毕竟只是往事如烟、依稀如梦,离开那里已经50年,却再也没有尝过真正的莱阳梨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离开莱阳这么多年以来,我吃过的所谓“正宗莱阳梨”,其实都是冒牌货。
其中大多数都是本地栽种的莱阳品种,因为水土气温等因素的改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原有的特质和风味;即使有少量从莱阳或其周边贩过来的,也不是正宗的货色。
所以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着“莱阳梨,莱阳梨,吃莱阳梨歌”并且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和大家一块吃着,却默然无语,因为我口中有数,心里明白,权当真的去吃就是了,不想说穿了让孩子们扫兴。
今年重阳节那天,我作为一个古稀老童,收到了不少美好的祝贺。
莱阳的一个老学生,重阳节当天发了个短信,向我祝福祝寿,翌日又付诸实际行动,托人给我捎了四箱莱阳梨来。
打开包装箱,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个个青油油、胖嘟嘟的梨子静静地躺在箱中,就像发育良好的可爱婴儿,可爱极了。
每个梨子差不多都有八九两重,绿绿的体表上匀匀地点缀着浅褐色的、美丽的小斑点,身上还微微沁出了湿漉漉的汗水,用手一摸,有一种凉津津的舒爽感觉。
我知道,这才是正宗的莱阳梨,是这些爱心使者千里迢迢地带来了莱阳梨乡的天灵地气。
没半天,那清新的香味就充溢了整个房间,孩子们回家来,都不断地抽着鼻子用力吮吸, 知道是老师哥捎的莱阳梨到了,都齐齐地拍手叫好。
及至吃到口中,人人都夸它酥脆甘甜、清爽宜人,真是名不虚传的好东西。
我看着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禁说到:“这还不是最好的莱阳梨呢。
梨乡畅想

游家乡赞莱阳——梨乡畅想莱阳市盛隆小学柳香艳兔年,第一抹春晖,染红了巍巍的旌旗山岗;兔年,第一缕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老梨树王。
五龙河畔,冰雪悄然消融;梨乡大地,处处春意荡漾。
棵棵梨树,条条新枝挂满翠绿;片片梨园,朵朵梨花含情怒放。
五龙聚首,同心合力,迤逦入海;碧雪丹崖,云蒸霞蔚,紫气万丈。
一座巨笔般的文峰塔,沐浴着七彩的霞光。
她记载着旌旗山下那古老的传说,见证着五龙河畔那不朽的沧桑!梨树王、沙参姑娘、五龙开河,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令人神往;崔子范、宋婉、王垿,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令人敬仰。
老工业基地的底气历久不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更加宽广,一代代勤劳质朴的梨乡人民,谱写了动人的历史篇章。
而今,梨乡人民已经把新的号角吹响,正在描绘新的梦想。
“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铮铮誓言动人心魄,科教兴市,工业强市,昂扬斗志,勇创一流奋进的身姿,豪情万丈。
三大战略,四大突破,三篇文章,三大建设,坚实的脚步,落地铿锵。
九十万梨乡人民,正在书写着新的辉煌!而今,梨乡文明正悄然迈步,梨乡教育正阔步前行。
我们会牢记梨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校舍改造,千万子弟告别危房;投资兴教,文峰学校营运而生;网络建设,梨乡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教书育人,多少梨乡儿女走进高等学府的殿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攀上事业的巅峰!回首往昔,我们倍感欣慰,放眼未来,我们充满豪情。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绝不辜负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关爱行动,校长关爱教师,教师关爱学生,爱的暖流在每一所校园涌动;打造过硬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全员培训如火如荼,争做名师蔚然成风。
灯下案头,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三尺讲台,承载着人民教师的光荣。
辛勤耕耘,收获着桃李的芬芳,春蚕吐丝,编织着孩子们的憧憬。
清晨,迎着朝霞走进校园,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动人的笑脸,夜晚,对着月光伏案备课,我们听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笑声。
八千教育工作者,八千颗滚烫的心啊,共同撑起梨乡未来湛蓝的天空。
关于莱阳梨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莱阳梨是山东的一种特色水果,相传在300余年前就有这一品种了,可谓是历史悠久啊。
其表皮青绿,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莱阳梨不仅外观好看,吃起来口感也是非常不错的呢,特别的香脆可口,而且还能止咳润肺,具有很好的功效哦。
作为山东“梨文化”的起始,好吃又营养丰富的莱阳梨有着胶东名果中的“长者”的美称。
从这一绰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莱阳梨历史之渊远。
并且莱阳梨作为山东特色的地理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莱阳梨的传说便是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该是多么动人的传说才会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看文章了解一下吧!【莱阳梨的传说】(莱阳梨-图例)起源位于山东省的莱阳,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而作为它的特色地产莱阳梨,在浓厚文化的氛围下,也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莱阳梨的传说流传极广,常被考证认为起源于明末、形成与清初。
内容这个传说描写了一位姓董的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病倒后被人用莱阳梨救起的故事。
董书生在病倒之后多次求医也不见好转,本打算失望回乡,结果遇见一位老人,手中捧着一个金黄色的梨。
那位老人告诉书生,每日饭后吃一个梨一月后必将病愈。
一月之后,书生的病果真痊愈。
那位老人认为书生是前途远大的福相,必能青云直上,因此拿出梨来救他。
这书生果真中了状元,并将梨献给了皇上,得到称赞,自此莱阳梨成为贡品。
这便是莱阳梨的传说,你看到莱阳梨皮薄肉厚黄澄澄的样子是不是觉得贡品果不其然。
莱阳梨的传说不只为莱阳梨增添了一丝亮色,为它增加了文化底蕴,更为梨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莱阳梨文化】(莱阳梨-图例)作为以梨文化而著称的胶东半岛,是以莱阳梨的传说撑起的半边天。
“莱阳梨的传说”不仅是莱阳乡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更为“梨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为丰富莱阳的地域文化内涵特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莱阳梨是很有营养的一种水果,它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不可一次吃太多的莱阳梨哦,吃太多会导致脾胃不适的,不利于身体健康。
莱阳梨的传说便是如此了,看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被它的动人传说所感动呢?无论是莱阳梨的传说还是梨文化,都意味着胶东半岛的文化底蕴丰厚,富含了文化内涵的莱阳梨有没有使你更加心动,想来买来吃呢?心动不如行动!(莱阳梨-图例)。
莱阳十大文化

莱阳十大文化莱阳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期。
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归纳出十大特色文化:①梨文化、②龙文化、③大理石文化、④参文化、⑤灯文化、⑥道教文化、⑦武术文化、⑧山川名胜文化、⑨诗歌文化、⑩书画文化。
这十大特色文化,凝结了广大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经过了久远历史的积淀和磨砺,价值深厚,具有稳定性,是莱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必将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1. 梨文化茌梨是莱阳的特产,又叫莱阳梨,古代曾称莱梨。
莱阳因梨而成为闻名全国的梨乡,莱阳城也被称为梨城。
莱阳梨颜色金黄,造型独特,甘甜爽口,远销海内外,曾被列为清代的皇家贡品,是公认的山东省“水果四杰”之一。
茌梨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独特的栽培方法,尤其是幼梨掐花的技术独一无二,效果奇特,受到了许多果树专家的称赏。
春天赏花,秋天尝梨,是莱阳人民的传统习俗。
饱经沧桑姿态蜷曲的梨树王,和“千树梨花千树雪”的梨园花海,是莱阳最著名的景观,名闻遐迩。
1991年莱阳市政府确定每年的4月20日为梨花节。
节日的梨园人山人海,也吸引来许多外地和外国的游客。
如今梨园旅游开发正逐渐升温,前景广阔。
如今莱阳梨的低温储存技术已研究成功,茌梨种植已成为莱阳重要的农业支柱之一,栽培面积达了23000亩。
以梨为原料的产品层出不穷,如梨糖膏、梨罐头、梨酒、梨汁、梨木烤鸡等都远销大江南北。
莱阳梨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养育了五龙河岸边的人民,这里村庄密布,居民富裕,名人辈出。
围绕着“梨、梨花和梨园”也形成了富有特有的梨文化,这里流传的梨童子和煮梨救命的故事,特别神奇;莱阳的文学书画摄影雕塑艺术家,创作了很多与梨相关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照旺庄镇为中心,成立的“梨花书画社”是莱阳最大的民间书画社,有会员近300名,每年梨花节,都在芦儿港“梨树王”旁的展厅里开办书画展,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莱阳富水河的故事:五龙河最大这条龙的“龙头”在栖霞

莱阳富水河的故事:五龙河最大这条龙的“龙头”在栖霞莱阳的五龙河,是烟台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在五条龙(支流)中,富水河是最大的一条龙。
(莱阳赤山附近的富水河段,河面宽阔)最大这条龙的“龙头”在哪里?大多数资料只是笼统记载说发源于栖霞牙山南坡,但具体的地点却并不精确。
富水河源头资料不详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富水河和昌水河在历史上的关系有些纠结。
莱阳古称昌阳,因此,在古代的史志资料当中,通常把昌水河视为干流,而把富水河当作昌水河的支流,关于昌水河的记载多,而富水河相对少;不知为何,到了近代,人们又改弦更张,把富水河视作干流,昌水河降为支流。
(或许是因为莱阳和海阳分家之后,昌水河大部分河段在海阳境内)其二,富水河发源于栖霞牙山,但主要河段却在莱阳境内。
这种状况下,栖霞古代史志对富水河不慎重视;而莱阳史志虽然想重视,却限于边界,对源头了解甚少。
(富水河下游宽阔,上游只是一条小溪)想要寻找源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溯河而上。
富水河先后流经栖霞、海阳、莱阳三地,海阳的徐家店镇,已经算是富水河的上游。
我们就从徐家店出发,溯河寻源。
自徐家店镇往北,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往海阳和栖霞的交界处,沿路直走,就可以来到南北水头村。
(海阳的北水头桥,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栖霞界)“水头”村,顾名思义,这里靠近水的源头。
不过,只是靠近,还没有到终点。
从水头村再往北走,就跨出海阳地界,进入栖霞市唐家泊镇境内。
从这里开始,富水河的河床也开始收窄,没有中下游那种宽阔。
出了水头村大概三四里路之后,富水河的河道出现分叉,即有两个不同方向的支流在此汇合,偏北一条支流来自东西五叫山方向,另一条支流来自榆山后方向。
经过分头溯源发现,偏北的那条支流,经过东五叫山村和东楼底村,在后者的东面,有一个水库,就是富水河这条支流的起点。
(东楼底村的水库,被标做富水河的起点,远处可看见牙山)另一条支流,经过榆山后村来到上游的帽讲(耩)家村,这条支流没有太明显的源头,但在村内也有一个老辈的扬水站,显示出这里曾是水源充沛之地。
我说莱阳梨

我说莱阳梨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烟台、青岛两大港口开放城市之间,境内绵延83公里的五龙河,是莱阳梨的发祥地,流域面积达1335平方公里,纵贯城市南北。
莱阳素以“活水沃土育莱阳梨”闻名于世,是驰名中外的“梨乡”。
我是伴着莱阳梨的传说长大的,对莱阳梨充满了自豪,这也是我们每个梨乡人的骄傲。
“莱阳梨”因产于莱阳县而得名,又名莱阳茌梨,相传起源于500余年前,迄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
为梨中上品,莱阳梨皮呈绿黄色, 果型大,皮层薄,粗糙而有黑斑, 果形头粗尾细, 表面上并不美观, 但去皮后擎着粗硬的果梗, 宛如一支乳白色的雪糕, 其肉质细嫩,甘甜如饴,清脆可口,有独特的风味。
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莱阳梨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治伤寒热发,解丹石热气”之功效。
莱历史上曾列为皇家贡品,早已驰名南北。
莱阳梨是甘美的时鲜果品,但不易长久保藏。
莱阳梨已制成梨汁、罐头、梨糕、梨干等, 常年食用可以延年益寿。
莱阳梨还有清肺, 化痰止咳的功能, 用它制作的莱阳梨糕, 止咳糖浆是治疗支气管炎, 伤风咳嗽的良药。
莱阳梨之所以成为梨果之中的佼佼者,是与它生长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
“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
”莱阳梨主要产地在五龙河流域,那是一片神土宝地。
原来,莱阳境内有五条大河,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蚬河和白龙河。
这五条河在照旺庄五龙河口汇流成一个巨泽,现在已淤积成一片广阔的油沙地。
这种沙土升温急,散热快,昼夜温差大, 梨树白天在光合作用中获得糖分,晚上低温不易消耗, 从而加快了梨果糖分的积累。
因此,莱阳梨含糖量特别高,达百分之十四左右。
比一般梨含糖量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莱阳梨驰名中外,关于莱阳梨民间有一古老传说。
古时候有个姓董的书生,在赴京赶考路行至莱阳五龙村得了重病。
一位鹤发童颜老者,送董生莱阳梨一筐,一路上,每顿饭后食梨一个,及至长安,病体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梨有润肠、清肺、生津的功能,现时之人多食油腻、辛辣、寒凉之物,肥肉厚酒时常食之,对脾胃造成损伤,形成脾湿体质。
中医讲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盛痰之器,痰湿太重,难免产生内热毒素。
现时化肥农药滥用成灾,环境大气污染严重,对肺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伤。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污浊。
当今之病十有六七乃痰病、火病,莱阳梨之恰恰有去火化痰之功。
今天我们来讲莱阳慈梨的故乡,孕育莱阳梨的地方莱阳五龙河,看文章来了解吧。
【关于莱阳五龙河的传说】
(莱阳慈梨-图例)
这年,大禹来到莱阳,见这里洪水一片,便派许多民工开山疏河。
可是土硬石坚,干了一年也没成功。
大禹一怒之下,擎起赶山撼神鞭,想把山赶走。
这时,正好有五条神龙,在牙山下龙泉中戏水。
大禹想:观音赐我神鞭时说:"在不得已时,可挥此鞭,赶山山走,撼神神移。
如今挖河不成,怎么救众生?为今只好用神鞭调教神龙开山疏河了。
于是,他擎起神鞭,赶着五条龙往前走。
开始,五条龙各干各的,大禹一看,这哪行,他又把五条龙赶到一起,一齐向黄海拱。
只一天一宿的工夫,把河道开通了。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莱阳慈梨】
(莱阳慈梨-图例)
现在,每到夏、秋雨季,五条河的河水暴涨,波流汹涌,奔腾澎湃,犹如脱缰的野马,齐奔五龙口,你冲我撞,又似五龙戏珠,吼声如雷,扬起排空浊浪,跌落在夹谷激流中。
先是嬉戏,喧闹,后又平静驯服地顺着五龙河,滔滔汇入大海,景象十分壮观。
古人把这一景观称之为"五龙汇涨",并写下:"秋波万顷如奔马,夕照长桥似卧龙"的佳句。
大水过后,五龙口留下一湾清澈碧蓝的河水,五龙鲤鱼、泥蚶、竹蛏,在这里生长繁衍。
大河两岸的油沙土,是栽培莱阳梨的沃土肥壤。
清朝诗人张瑞征在《莱阳八景诗钞》中赞道:"嵯峨东柱势崔嵬,五水奔流自北回。
高浪蹴天吹地轴,渔人网得锦鳞归。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莱阳慈梨】
后来人们为记念五条神龙的功劳,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叫:白龙、蚬龙、富龙、青龙、墨龙。
又按龙的名字,把它们各自开的河叫白龙河、蚬河、富水河、清水河、墨水河。
把它们共同开通的地方,叫五龙口,又叫五叉口,五龙口以南的河叫五龙河。
并在马鞍山顶修了一座"龙王庙",庙内塑有青龙像,四壁刻有五龙腾飞,雷公、风婆、闪电娘娘助威的画像。
【莱阳慈梨膏立阳农场诚挚出品】
精心种植:莱阳市照旺庄梨园(贡梨园)
真心优选:正宗原产地莱阳芦儿港慈梨,明代以来贡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匠心工艺:传承百年古法工艺、融入现代科技、专利型莱阳慈梨膏熬炼工艺,20斤莱阳慈梨凝练1斤膏,全程零添加零污染
(莱阳慈梨膏-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