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分析 让子弹飞共37页文档
让子弹飞摄像特色

浅析《让子弹飞》的摄像特色《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
《让子弹飞》影评也在首映后呈现井喷之势,而且好评如潮。
作为一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北洋年间的争霸故事。
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一个靠抢、一个靠骗、一个靠钱。
影片中三个人各自为营,环环相扣,尔虞我诈,刻画出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
影片简介《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
《盗官记》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胆大包天而又嫉恶如仇的土匪头子王大麻子,机缘凑巧了解到了国民政府卖官的潜规则,突发奇想决定买个县太爷的官过过瘾,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黄天榜复仇。
为了能顺利改头换面,他找来了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
在后者的帮助下,王大麻子改名为张牧之,大摇大摆地提着几大箱银元上省城买官,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一、影片叙事分析讲故事的手法造就了姜文电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叙事,即叙述一个或一组事件,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一组事件环环相扣链接在一起,在事件的安排中,重点表现人物的行动和生活。
伏笔是电影剧本创作中叙述手法之一。
潜藏在剧情前面部分,为将要出现的人物性格、命运变化或事件发展所做的一种预示。
情节铺排张弛有度,电影剧作中的情节是指推动人物性格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展现。
电影《让子弹飞》首映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生动的情节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部电影观赏性强,令人发笑的情节点随处可见,但整部电影动静结合,叙事旋律把握的恰到好处。
二、影片摄像特色分析在摄像方面,《让子弹飞》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特色镜头的拍摄,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中人物的很多细腻的感情,让观众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感觉;高速摄影把动作放慢,从而造成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甚至极普通的动作在这种镜头中也显得如同舞蹈一样优美。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完全剧情解读,无象征比喻明喻暗喻YY,仅对剧情逻辑发展及其隐含内容进行解读。
为网上收集资料兼自己推理整理所得。
谢绝无脑直喷骂街,欢迎有理有据纠正补充。
张麻子盘查强奸的事情时,各人独白是很重要的提示。
此时老二表明自己是同性恋,注定了其悲剧。
有人奇怪为什么胡万被当做麻匪那晚,黄四郎没乘机做掉张麻子,注意看张麻子身后的人数,老二不在,并且张麻子已经威胁是否真要火拼?警告其已经做好了准备。
花姐的转变很生硬别且没有任何铺垫。
其实花姐根本没有改变,纯粹博取信任。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
4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汤师爷买的就是鹅城的官,试想假如买的是富饶的康城县长,区区一个青楼女子也能买得起?另一方面,师爷如果带着的是康城的,并且四郎把6张都给他,那么总共应该有7张,假如黄四郎留着一张(后面解释为什么留一张),那么应该是剩下六张;而师爷死的时候说只有五张,这是不可能的。
说明汤师爷买的确实是鹅城的县长,而这张委任状没必要带出来了,黄四郎只给他5张。
康城的县长是黄四郎买的六个县之一,用来引诱张麻子一伙走东边去山西康城的方向踩地雷,前面黄四郎说的第二步,就是给委任状。
6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
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试想汤师爷到鹅城才多久,她老婆就找到从山西找到南方的鹅城来了?)。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去了。
汤师爷上策本应该是去告密,下策才是携款逃跑。
让子弹飞(影评)

浅析《让子弹飞》影片开头:蔚蓝天空中一只翱翔的雄鹰,一辆由马拉着的现代火车,伴随着悠扬的曲子《送别》由远及近匆匆驶来…一群戴麻将面具的土匪没从火车上没劫到钱,于是便挟火车上的汤师爷和县长夫人,麻匪头子张麻子冒充县长一伙人鹅城走马上任,从此故事拉开了序幕。
黄四郎是地方一霸,一手遮天还是前革命腐化者,以贩卖人口倒卖烟草为生,是鹅城的土财主,盘踞在鹅城,而张麻子是一个霸气外露,刚直不阿,不愿屈服势力,而有正义感的“土匪”。
一个是恶霸,一个是麻匪,和麻匪同行还有一个油滑世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但又有点良知师爷,相聚在小小的鹅城性格极强的碰撞,张和黄两个男人斗智斗勇,或武斗或文斗,是两男人间意气之争更是两个人间的一场疯狂游戏。
面对鹅城新县令的上任,黄府很嚣张的派管家胡万,教头武智冲抬顶空轿子来迎接县长,可见黄四郎毫不把个小小县长放在眼里,这为张麻子和黄四郎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所谓县长是与地方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一起勾结,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真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导演借电影讽刺了官商勾结,社会风气污浊。
张麻子当县县长却要打破这种一直存在的官场规则,因为是土匪身份所以这钱一定是要“搜刮”的,但搜刮的不是贫苦百姓的而是那种有权有势,鱼肉百姓的地方乡绅的,面对黄四郎势力的这张无形大网,虽然很有压力但张麻子毫不惧怕,宣称要:站着把钱赚了。
并且来了鹅城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黄四郎家里的武教头好好地收拾了一顿,这加深张黄矛盾爆发的隐患。
张麻子来了鹅城就要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这三声高呼我们能感觉到一个高大地,英伟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英雄跃然而起,给了百姓希望的曙光,但是否来了这位青天大老爷鹅城从此就会日渐太平,黄四郎就不能一手遮天了呢?联想到当今社会,的确有很多勤勤恳恳的踏实为民办事的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是否各个都能在位高权重的时候,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噬,不会迷失了原本正直心性。
让子弹飞片段场景分析

《让子弹飞》片段场景分析冲突张牧之开始并驱动了这个场景。
张牧之的欲望是明确的:劫火车。
而他的对立方老汤的欲望也是明确的:保住自己的性命。
尽管张牧之劫火车的目的只为钱财,老汤却以为张牧之要要他的命,他骗张牧之自己是师爷,不是县长,为的是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反而弄巧成拙,两人在这两个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进退维谷,两人欲望恰巧对立。
开篇价值在场景一开始,对钱财的渴望统领着这一场景。
张牧之与一帮兄弟劫火车,是为了钱,但是后来张牧之知道县长淹死了以后,心中萌生了当县长的欲望,他开始扭转这一局面,改变这一事实。
节拍1#闹钟特写,张牧之将闹钟上弦,镜头随闹钟游移。
张牧之钱藏在哪儿了?说出来。
闹钟响之前说不出来,脑袋搬家。
张牧之的动作:问钱的位置。
县太爷惊恐的表情,仰天长哭啊——县太爷的反应:回避。
张牧之哭?哭也算时间啊。
县太爷哭声骤停,哀望张牧之。
节拍2#夫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嘛。
张牧之回头看她这位夫人,你是谁?张牧之的动作:询问夫人的身份。
夫人我就是县长夫人啊。
夫人的反应:回答他。
张牧之失敬!失敬!节拍3#张牧之转头看向县太爷那你就是县太爷?张牧之的动作:问老汤的身份。
县太爷摇头,无言以答,闹钟响,县太爷胡乱大喊,枪栓声此起彼伏,对准县太爷。
县太爷反应:否认。
县太爷有钱!有钱!有钱有钱……!我跟县长进城上任,乡长淹死了,现在没有,上任就有!上任就有钱,上任就有!节拍4#张牧之拿起闹钟,重新上弦。
张牧之的动作:继续询问买官。
张牧之再给你一圈,顺着买官往下说。
县太爷的反应:照实回答。
县太爷有二十万。
张牧之钱呢?县太爷买官了。
张牧之买官干什么?县太爷赚钱。
张牧之能赚多少?县太爷一倍。
张牧之多长时间?县太爷一年。
张牧之我他妈要等你一年?县太爷半年半年!手气好,一个月也行!节拍5#张牧之县长淹死了,谁去上任?张牧之的动作:询问县长的情况。
县太爷我!县太爷的反应:隐藏自己县长的身份。
张牧之你是谁?县太爷师爷。
张牧之你他妈一个师爷敢冒充县长?县太爷没人认识县长长什么模样。
让子弹飞镜头分析

花姐问: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上海还是浦东?葛优(马邦德)回头看姜文并大声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黄四郎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笑的就是黄四郎。
夫人被花姐代替。
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
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
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
这样就解释齐全了。
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
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
姜文被诛心了。
知道老二为什么死吗?你们看啊第一次得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仔细去看看。
然后看看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
只有老二,没在乎钱,只有老二,在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老二没心疼。
所以老二必死无疑。
看这个电影,有很多个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来。
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摆桌子上那一段。
从一桌子钱开始,到张麻子说把钱发出去。
你们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脸。
那里是故事的转折点。
从那时起,老大输,老二死,就基本确定了。
老大从头到尾,就没看过那桌子钱。
老二除了拿枪顶葛优脑袋替六子说话,其他时间一直在看老大,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吵架. 葛优说老二:你别拿枪指着我,我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儿的土匪------说练块儿,是啥意思?就说他没脑子。
其他土匪都干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给大家说一个惊天的地方。
就是周润发唯独一次和葛优见面那天晚上---那个黄四郎是真的----但听说死了六个人之后,跟葛优一起出来的那个,不是跟葛优交谈的那个从假的黄四郎被弄走当人质之后,我们几乎就没再见到真正的黄四郎了,而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以为张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其实有张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黄四郎在掌控一切。
他用钻石瓦解了葛优,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钱瓦解了四五七。
浅析电影_让子弹飞_镜头与叙事

大 众 文 艺大174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
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
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
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
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
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
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
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
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
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
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
镜头分析让子弹飞

教案下载:/jiaoan/
民国年间,花钱买得县长的马邦德携妻及随从走马
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麻匪张麻子一伙伏击,随从 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 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 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 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只手遮天, 全然不将这个新来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 武教头,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原本只想赚钱 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 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三张图是连续的镜头, 好听不是指歌,好吃 也不是指火锅,而是 指马夫人。
她扇了他一耳光,嘟囔骂了几句,还挺大声。所以马邦德大概 是知道汤师爷是什么货色的,也和前面的情节对应。
又是望远镜,与 前面闹钟零件镜头呼 应,是姜文欲除之人。
周润发礼貌的礼帽 被姜文戴在马的头上 表示侮辱。
乾隆到1920年已经100多年了 表示周润发在后面所说的五 代基业果然不假 100多年整座城都被黄四郎的家族笼罩。 是鼓上生的——官方暗示百姓:告了也没用
张麻子依靠着有自己名字的冤鼓,还非常的霸气,做了 十足的把握来攻城,这跟后来他与黄四郎的关系有个提前的 伏笔。
光绪12年前就崩了,溥仪 8年前就离开故宫了,还提 皇上。
他们都属于有先进思想的人物,一方面与之前跪拜的人形 成对比,另一方面也在批判当时的一些封建思想的人。
忽然喊六爷,连爹都要管儿子叫爷。他的生父应该比作为 蔡锷的猛将张牧之还牛的人,此人被张牧之称为“兄弟”。
这里本应该用大全景来表示所有人哀伤之情, 但是用了主管的特写镜头,更能表示出不知是 悲伤,更多的气愤。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张麻子和黄四郎这两个人之前都有在 日本的经历。
让子弹飞解说

lemonleaf1987《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
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
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
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
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
但在姜文的影片中,是有很多共同的主题的。
英雄主义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
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
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
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
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
对女性的迷恋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
在《让子弹飞》中,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移动;另一处是花姐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流露出对花姐的欣赏,最后一处便是与花姐的分别。
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
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
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
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