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识在社会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识在社会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识在社会中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

知识的高度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

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往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

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

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社会分工与资源协调成为可能。

用一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来弄清楚价格体系的作用。

假设市场上石油近期出现了紧缺。

原材料价格上涨,上下游立即会有连锁反应,供应商们开始寻求新的原油进口途径,只要部分人了解到由此产生的新缺口,转而寻求其他来源来填补这个缺口,则其影响就会迅速扩及整个经济体系。

而且,这不仅仅影响到所有石油的使用,它还影响到石油的替代品的使用,以及替代品的替代品的使用,还会影响所有上下游制品的供应,其替代品,替代品的替代品的供应等等;而那些提供关联替代品的绝大部分人,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变化的最初原因。

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市场,并非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对市场整体全部了解,而是因为每个人有限的视野合在一起足以叠盖整个市场。

所以,通过许多中介传导,有关的信息就能传递到全体成员。

价格机制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这套体系依然是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最优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想了解价格的真正作用,就必须把价格体系看作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价格体系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运转所需的知识很经济,就是说,参与这个体系的个人只需要掌握很少信息便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将最关键的信息以最简短的形式,通过某种符号来传递,而且只传递给有关的人。

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哈耶克社会中知识利用

哈耶克社会中知识利用
其决策符合整个经济系统的变化。
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他需要多少知识呢?在超出 他的直接知识范围的那些事件中,何者与其决策直接有 关呢?关于这些事件,他又需要知道多少呢?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都会影响到 他本应做出的决策。不过,关于这些事件,他不必知道 则多,更不需要知道其所有后果。为什么在某一特殊时 刻对某种尺寸的螺丝钉的需求相对增加了?为什么纸袋 比帆布袋更容易获得?为什么一时较难以获得某类技术 工人或特殊机械工具?对于他来说,这些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这些东西较其他东西的获得变得更为困难或容易 的程度,或对他生产或使用的各种东西的需要在多达程 度上变得更为急切或不则急切了。重要的是他所关心的 那些东西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这些东西的相对重要性的 原因并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也与他本人所处情况中的那 些具体事情无关。
合理经济秩序问题的特殊性恰恰取决于如下事实:我们 必须利用有关我们的处境的知识,但这样的知识从来也 不会以集中或整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人们分散地特有的 支离破碎且常常相互矛盾的知识碎片。因此,社会经济 问题并不仅仅是如何配置“给定的”资源—如果这里的 “给定”指将其给予单个头脑来精心解决这些“数据” 所界定的问题的话。社会经济问题更多地是如何确保社 会的每个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得到最优使用,将其用于相 对重要性仅仅为个人所知的目的。简单说,社会经济问 题是任何单个人都不可能从整体上占有的知识的利用问 题。
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忘记组成整幅经济图画的不断 发生的小的变化。原因之一是他们越来越热衷于统计总 量,而统计总量要比细节变量更具稳定性。然而,总量 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像统计学家们偶尔所做的那样,用 “大数定律”或随机变动的相互抵消来解释。要对付的 因素的个数还没有大到偶然因素产生稳定性的程度。商 品和服务流动的背后是蓄意的调整,是为了适应昨天不 曾预计到的新情况而做出的重新部署,是A的失败导致B 的乘机而入。甚至大规模和高度机械化工厂的持续运转 也主要因为存在一种环境,使其能够获得各种意外必需 品,其房顶上的瓦片、办公用的文具、成千上万种它自 己不能生产的设备部件以与该工厂的运营所需要的方案, 这些都要在市场上随手可得。

解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解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解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哈耶克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他倡导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强调一种“自然秩序”,让市场机制发挥调配资源的作用,当然,哈耶克绝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而哈耶克的这些观点并不是空中楼阁,他是通过严格的逻辑论证来阐述的,《知识面社会中的利用》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观点和主张。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以自由主义和市场价格机制为基础,文章告诉我们社会的经济问题不只是在于如何分配所“资源”,而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这也是文章标题所预示的问题,接一来作者层层论证,突现大家思想的严谨。

文章分为七部分,从信息的掌握和经济秩序的制定谈起,因此,本文也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源头。

哈耶克认为,如果我们能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那么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就显得简单了,然而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即前面所说的信息)从未这样“赋予”一个能由此得出结的单一头脑,于是问题转变为如何利用分散在社会个体中的知识,其实这也是为后面引出价格机制伏笔。

接下来作者就制定经济秩序和利用社会中分散的知识提出了三种制度的制定,即中央计划、自由竞争(即由分散的个人制订的分散计划,这了是基于分散信息的利用)和垄断。

这三种制度哪一种更好呢,“depens mainly on the question under which of them we can expect that fuller use will be made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观点。

第三部分作者主要从分散知识的重要性出发,制度的制定无疑是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若从中央计划出发,那么势必需要一个由挑选的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这个机构或者掌握有最好的知识,但必然无法覆盖社会信息的全部,这在前面已论述过。

这里哈耶克肯定了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它或者称不上科学,但却在经济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一、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认为,知识是人们在劳动和交往中不断积累和创造的产物。在现代社会 中,知识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科学研究、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例如,科学家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探索自然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更 加精确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教育者则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了更多具有创新能力 的人才;文化知识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相关研究表明,知识的运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罗默尔 和诺斯的研究发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物质资 本和劳动力。另外,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研究也表明,隐性知识的转移和 分享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知识在社会中的误用
然而,知识在社会中也存在误用的情况。哈耶克指出,知识的误用往往源于人 们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过分追求功利以及缺乏道德约束。例如,迷信和伪科学 现象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人们对某些领域的认知不足,过于相信奇迹和神秘力 量;另外,一些人也可能出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知识的价值和道德 准则。
在总结中,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紧密。这种理 论提醒我们不应忽视知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帮助我们深化对知识、社 会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知识的社会背景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公正、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谢谢观看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一。它以批判的理性主义 为基础,强调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的文化工业、科学技术等领域,并认为这些领域在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同时,也 对人的自由和尊严产生了威胁。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试图通过批判现代社会的 弊端来唤醒人们的反思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奥地利] F.A.海耶克当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时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据某些常见的假设,答案十分简单。

即,假如我们具有一切有关的信息;假如我们能从一个已知的偏好体系出发;假如我们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所剩下的就纯粹是一个逻辑问题了。

换言之,什么是现有方式的最好利用这一向题的答案,已隐含在上述假设中了。

解决这个最优化问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已全部列出,它们能用数学形式得到最好的说明。

最简单他说,这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换率在所有不同的用途中必须相同。

然而,这根本不是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而且我们为解决这个逻辑问题所发展起来的经济运算,也并末为它提供答案,尽管这种经济运算是朝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方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原因是,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从未为了整个社会而“赋予”一个能由其得出结论的单一头脑,而且也绝不可能象这样来赋予。

合理的经济秩序问题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性质,是因为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末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

这样,如果“赋予”在此指赋予一个能有意识地解决这些“数据”所构成的问题的单一头脑,社会的经济问题就不只是如何分配所“赋予”的资源,而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因为其相对重要性只有这些个人才知道。

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如何利用并非整体地赋予任何人的知识的问题。

上述基本问题的这一特点,恐怕非但没有为经济理论中的许多新方法——尤其是许多利用数学的新方法——所澄清,它反而被搞混了。

虽然我在本文中主要想阐述合理的经济体制问题,但在阐述时我将多次涉及它与某些方法论问题的密切联系。

我想说明的许多论点,其余是各不相同的推理途径不期而遇地汇集所得出的结论,但就我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这决不是偶然的。

我认为,目前许多关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争论,都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本质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又源于我们把处理自然现象时养成的思维习惯,错误地转用于社会现象。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读书笔记哈耶克(1899-1992)是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早期以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成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

他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经济学范围。

在政府干预、社会主义的经济后果及社会结构的发展三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继承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

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

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

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这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也满含着自由主义的味道。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从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的依据——知识说起,通过对具体情况的知识、数据以及科学知识的辨析引出价格机制,而后对价格机制的具体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说明每个人通过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所形成的价格体系是科学的。

文章最后一部分对熊彼特的观点进行了抨击,也再次强调了:就算所有的知识为一个人所了解,由他决定出来的解决办法也是无效的。

相反,我们必须通过只掌握部分知识的个人的相互作用去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具体的不断改变的知识。

文章开头提出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给出了答案:1、我们了解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存在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的已知的偏好体系,而我们对它有充分的了解;3、我们掌握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部知识。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能掌握现有方式的全部知识,那么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就会很容易,然而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从未这样“赋予”一个能由此得出结的单一头脑,于是问题转变为如何利用分散在社会个体中的知识,其实这也是为后面引出价格机制伏笔。

作者还批评了目前研究中频繁使用数学的方法,因为经济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不能用处理自然现象的习惯去处理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方法论哈耶克读后感

社会科学方法论哈耶克读后感

社会科学方法论哈耶克读后感一、初读哈耶克。

1.1 接触哈耶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思想世界的大门。

他的观点乍一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品味却别有洞天。

他那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一颗大石头,激起层层涟漪。

1.2 他强调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这和我们日常所习惯的一些集体性思维有所不同。

这让我想到生活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可哈耶克却认为这种个体的自主性有着巨大的价值。

二、深入探究。

2.1 哈耶克对于知识的理解很独特。

他认为知识是分散的,就像散落在各处的宝藏。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掌握着一点知识,而这些点滴的知识汇聚起来才是完整的社会知识体系。

这就好比一个大拼图,每个人手里的小碎片看起来不起眼,可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这让我联想到在一个社区里,卖菜的大妈知道哪种菜最新鲜,修理工知道怎么修好各种小电器,这些分散的知识共同构成了社区生活的丰富性。

2.2 他对理性的有限性的阐述也很深刻。

我们常常觉得人类的理性无所不能,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神通广大。

但哈耶克指出,理性是有边界的,过度相信理性会导致很多问题。

就像有些城市规划者,以为按照自己的完美蓝图就能打造出理想城市,结果却忽视了很多实际情况,最后弄出的规划反而不适合人们居住。

2.3 哈耶克对自发秩序的推崇也很有趣。

他觉得社会秩序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发展、自发形成的。

这就像森林里的生态系统,没有谁专门去设计每一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可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人类社会里,市场就是一种自发秩序,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政府如果过度干预,就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三、读完后的思考。

3.1 从哈耶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我得到了很多启示。

在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不能总是从单一的、宏观的角度去看,也要关注个体的力量和作用。

不能把所有人都当成一样的螺丝钉,而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3.2 同时,也要对理性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读哈耶克的一篇文章

读哈耶克的一篇文章

读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有感“经济学家的任务,是要对世人说明,对于那些我们自以为可以设计好的机制,我们的知识其实远远不够(The curious task of economics is to demonstrate to men how little they really know about what they imagine they can design.)”,这是哈耶克(F. A. Hayek)在其著作《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中的经典语录之一。

他是奥地利裔英国籍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他对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大力推崇。

本文发表于1945年9月,而在那之前的一年即1944年,哈耶克最知名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出版,书中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同时指出,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是“通往奴役之路”。

本文也从一开始就被注入了自由主义的气息,对计划主义的反对渗透在字里行间。

在这些著作出版和发表的年代,人们对理想世界充满了幻想,一些人认为全体公有、统一调配的计划分配手段似乎可以有效地消除贫困,但哈耶克利用社会中的知识这一有利工具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彻底地批判。

哈耶克指出,解决经济秩序最优化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达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换率在所有不同的用途中必须相同。

然而合理的经济秩序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就是,经济运算所依赖的“数据”并没有为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答案。

事实上,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或者说信息,通常情况下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被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因而,如何分配和利用每个社会成员被赋予的知识资源,才是社会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在这之中,每个社会成员对知识信息的充分利用显得更加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有感
我在刚读这篇文章时基本处于混乱的状态,在反复阅读之后并查阅了哈耶克的相关主张后才渐渐对这篇文章有了些许理解。

在阅读文章之前,作为读者,有必要了解到哈耶克是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坚定的崇尚者,反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

他关于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影响深远,而这篇文章也能看出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指出,经济运算并没有为建立合理经济秩序提供答案,因为经济运算所解决的问题只是单一头脑有意识地解决,而不是利用整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相对重要性来解决问题。

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哈耶克更偏向于利用起先分散在全体人民中的知识,而不是经适当挑选的专家所组成的权威机构。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独一无二的信息,以不被他人所知的专门了解在社会中起重大作用。

而经济问题总是由变化引起的,并且只有变化才能引起对新的经济问题的思考。

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更需要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而中央权威机构是看不到这种变化的。

哈耶克还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指出价格体系的作用:由于锡的供应紧缺,参与这市场的成员虽然并不了解产生这种供应变化的原因,但价格体系会使这种影响扩展到世界各个地方,成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减少锡的使用。

同时指出价格体系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且其运转是经济的。

最重要的是,价格体系并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过程,因为受其引导的人们通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行事。

读完文章后我可以感受到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高度认可:价格机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协调个人的知识,使社会的成员能够达成多样化,借由自发性的自我组织原则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如此高效率地利用社会中分散的知识的一种机制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它是一种人类偶然的发现。

而在中央计划经济中,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决定资源的分配,但这些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资讯以正确分配资源。

尽管哈耶克并没有运用数学模型来阐述关于自由主义的观点,但他对自由主
义的阐述值得我从各方面深思,因为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确表明分散的知识的运用对于资源的利用是高效的,熟练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可以让资源使用更高效,比如一个水泥工知道如何让水泥更容易凝固。

如果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仅仅由一个中央统一的集团进行并不能让资源的交换和使用更有效。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在开始建立时是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构想,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某个思想家所知信息局限,不可能是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的。

我个人不是完全自由主义的崇尚者,但哈耶克的文章以及它在经济主张中对数学模型的极少运用给了我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