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的特点

西方哲学的特点
西方哲学是在古希腊的文化的强化下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它
的科学性、创新性、生活方式上,融合了理性和感性。
西方哲学的宗
旨一直致力于探索真理的本质和揭示人类的未知境界,使人们参考历
史来提高自己的本质,努力创造改革。
西方哲学包括学者们自行发掘
的思想体系,如前卫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实证主义
哲学。
西方哲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其中古希腊哲
学主要包括伊壁鸠顿主义、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等,他们认
为万物有其本质,探究它们的本质。
罗马哲学以及后世的唯物主义则
认为真实的世界只有物质的存在,拒绝神祇的存在,专注追求物质的
真理。
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哲学在宗教反响的影响下,修辞学、文言学、逻辑学广泛发展,从论证、体证和辩论三种形式来推断道德价值。
以新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新哲学哲学,主张自然规律的发现,努力
提高科学的信息和知识的揭示,以科学成果取代宗教的框架,极力传
达上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形而上学和经济法学,为整个社会都给带来
新的思想和发展的方向。
西方哲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其所造就的思维
模式和精神财富在全球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西方哲学对于宇宙存在和人类认识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两种主要的哲学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运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主张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思维、精神等是物质的产物。
相反,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精神是至高无上、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存在,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在于相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通过感觉和实验来认识和证明。
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永恒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客观规律进行的。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思维和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是大脑中神经元活动的结果。
唯物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伏尔泰、马克思等。
伏尔泰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以实证科学为基础,追求真理的认识。
而马克思则强调了物质生活条件对于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决定的。
相反,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则是将意识、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和基础。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思维是首要的存在,物质只是意识的一种表象。
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主体性,在认识世界时,思维和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笛卡尔、康德等。
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将思维和意识作为自我存在的证明。
而康德则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思考和观察外部世界而获得的。
本文将会对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家的论述,我们将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立场和价值,以及对于人们对于世界本质的理解和思考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组织,以确保内容的清晰和逻辑性。
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引言部分的目的是引入读者并激发对主题的兴趣。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
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
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
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
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
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
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介绍

西方哲学:(英Western philosophy)在古希腊产生并在西方发展的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为古希腊罗马哲学;(2)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为中世纪哲学;(3)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为近代哲学;(4)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现代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奴隶制时期的哲学。
它接受了埃及与巴比伦文化的遗产,摆脱神话而产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前7至前6世纪,集中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以“水”、“无限者”、“气”为宇宙本原。
认为本原产生万物,万物又回归本原。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以“火”为世界本原,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的规律性,提出朴素的宇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数永恒不变,万物是数的摹本。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完整的、唯一的、不动的、无限的,现象则是变化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又提出“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宇宙的本原,并提出“奴斯”促使“种子”产生变化、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2)公元前5世纪,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与法律是由人的意见约定俗成的。
高尔吉亚则提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传达给别人。
苏格拉底主张有客观真理,人有认识事物的可能,并运用归纳法下定义。
(3)公元前4世纪,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象世界则在变动中,是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分有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念论”,称“理念”为“形式”,认为事物的形式不能离开个别事物或经验而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的。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 (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他的本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的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逻各斯:本义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等等。
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3、理念: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理智的对象,亦即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
4、实体: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概念。
他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是,但一切事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联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他毫无歧义地被说成为实体。
”(或者: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5、流射说:原子论者关于感觉的性质的解释,认为感觉是可感的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
6、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它设定了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的符合论。
7、异类相知说:阿纳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学说,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即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的活动。
8、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9、三表法:培根将材料的分门别类称为“三表法”。
即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又称比较表)。
从而清晰地根据这些例证推导出一般结论。
10、四假相说: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归结为4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理性缺乏科学所需的重力态度和客观性,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后期自然哲学家既然认为万物之基础不变, 可是他们又不否认变, 这就必然产生变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
他们中间有的人倾向于把原动力看成是来自不变者之外, 这在一定意义下,有分离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因素。
公元前 5世纪, 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 , 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 481-411B . c . 、高尔吉亚 (Gor一 gias ,公元前 5世纪就是这样。
在他们看来,自然哲学时期的各派学说都失之独断,他们一般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的真理。
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 也是研究人的哲学家, 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 同样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主张认识是可能的。
在他看来,真理不在个人, 而在人类一般,不在感觉,而在思维。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柏拉图的 " 理念论 " 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他的理念主要来源于爱利亚学派的不变的本质和苏格拉底的普遍性定义以及毕泰戈拉派的数的概念; 他关于感官事物变动不居以及感官事物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思想, 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和普罗泰戈拉。
柏拉图把理念看成在感官事物之外,普遍在个别之外,这使他在本体论上初步具有分裂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普遍与个别的思想成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因此,他重视理念 (他称之为形式 ;但他又注重经验事实。
亚里士多德把这两个方面结合为一,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
他批评柏拉图将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
他认为理念或他所说的 " 形式 " 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独存,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独存。
公元前 33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八百年的期间, 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
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
这八百年的前期,主要哲学流派有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ism、斯多葛学派 (stoicism和以皮浪 (Pvrrho, 365-270 B . c . 为代表的怀疑论。
除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外,他们都集中于伦理问题的讨论。
大约从公元前 100年起, 罗马哲学由伦理的兴趣转向了宗教, 新毕泰戈拉派和新柏拉图派都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而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 " 教父学" 则更是一种十足的宗教哲学。
下面是各阶段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哲学观点的简述:1、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包括:(1米利都派: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a 、泰利斯的哲学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b 、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观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 无定” (无限者 ;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 无定” 分化, 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 无定” ;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c 、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观点:认为“ 气” 是世界的本原;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 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 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 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2赫拉克利特a 、火本原说: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b 、逻各斯学说:认为逻各斯在“ 火” 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c 、生成辩证法: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3毕达哥拉斯派: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 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4爱利亚派:巴门尼德、克塞诺芬尼、芝诺、麦里梭;(5元素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6智者派: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
2、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包括:(1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的命题、“ 德性就是知识” 的命题;(2柏拉图:“ 理念” 论、知识论、灵魂学说、政治学;(3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形而上学、灵魂学说、伦理学和政治学。
3、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包括:(1斯多亚学派:克里尼雪斯、克吕西甫、巴内修、波赛唐纽斯、爱比克泰德、赛尼卡、河马可• 奥斯留;(2伊壁鸠鲁学派:原子论思想、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3怀疑主义:皮罗、恩披里柯;(4折中主义;(5后期怀疑主义;(6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第二个时期中世纪哲学一、教父哲学:早期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以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 , 353-430 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 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 则属于中世纪, 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
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确立了基督教哲学, 他的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
二、经院哲学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罗瑟林、阿伯拉尔、托马斯主义;罗吉尔• 培根、约翰• 邓• 司各脱、威廉• 奥康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三个时期。
5一 ll 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
这时, 人们对于古代哲学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片断和新柏拉图主义外, 所知甚少。
在这个时期的哲学中, 新柏拉图主义比基督教的成分更占优势。
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 (John Scotus Erigena, 810-8777 。
波爱修是连结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桥梁,他对古代的波菲利关于普遍与个别所提的问题做了自己的回答。
他重视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 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
爱留根纳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图主义者。
他主张 "否定的神学 " ,与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相左。
爱留根纳认为统一的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 等而下之, 愈是多样性的东西则愈不全面, 因而也愈不真实。
不过他认为多样性和最高统一体 (上帝之间有桥梁可通,这就是 " 理念 " 。
爱留根纳的这种思想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是中世纪实在论的先驱。
11-14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第二期,即经院哲学的全盛期。
在此期间,基督教势力强大,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著作经阿拉伯哲学家的媒介在西欧广泛传播,这样, 经院哲学就成了基督教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而且不仅有了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 还添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因素, 这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增长。
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又极其烦琐抽象。
14世纪初一 15世纪中叶,是中世纪哲学的末期。
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 加之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 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
第三个时期近代哲学近代哲学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期,即 15-16世纪的所谓 " 文艺复兴 " 时期。
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
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要求个性解放。
反对教会的桎梏,要求发挥人的主体性 ,这就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精神面貌。
自然和人成了当时思想界所研究的中心课题。
就是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 定区别的思潮。
这些自然哲学家在 15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方法。
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的第二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出现了分门别类的研究, 现实世界成了可以由人类把握的对象或客体, 哲学的兴趣集中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统一上 , 主体性原则成了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
真正的近代哲学是从 17世纪开始的。
自 " 文艺复兴 '' 和宗教改革以后,近代自然科学日益脱离神学而繁荣昌盛。
这时, 科学的标准不再像过渡时期那样, 往往是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基督教的教义, 而是自然本身; 科学的方法也不再像过渡时期那样, 掺杂很多神秘的巫术, 而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和数学的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