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从这里读懂人性——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4个年头的作品梳理

从这里读懂人性——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4个年头的作品梳理

从这里读懂人性——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4个年头的作品梳理“普利策摄影奖”,应该是新闻业最著名的摄影奖,此奖会授予优秀的摄影作品或摄影作品集。

首届普利策摄影奖于1942年颁发,此后,每年评选一次。

在2017年普利策公布之际,我们特地整理了历年来最为震撼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以飨读者。

2017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2017年突发新闻摄影奖被授予《纽约时报》的自由摄影师丹尼尔·贝瑞胡拉克(Daniel Berehulak)。

他在该报刊登的充满叙事意味的照片,揭露了菲律宾政府在处置毒贩和吸毒者时,蔑视人类生命的冷酷姿态。

图片讲述25岁的吉姆波·伯拉萨在菲律宾打击毒品时死去。

他6岁的女儿吉姆吉(Jimji)在父亲的葬礼上大哭。

许多尸体,像这样,发现时双手绑在背后,头包裹在包装胶带。

有时,杀手们将不祥的信息潦草地写在纸上或纸板上,以便让使用或销售毒品的人们产生恐惧。

这具尸体脖子上的纸牌上写着,像他这样不收手的贩毒者会死。

2017年普利策特写摄影奖2017年特写摄影奖被授予《芝加哥论坛报》的伊·杰森·沃姆伯斯甘斯(E.Jason Wambsgans)。

他拍摄了一名10岁男童的肖像——这名男童在芝加哥遭受枪击,他的母亲拼尽全力挽回了他的生命。

照片拍得相当精彩。

10月17日,TavonTanner在医院手术前流泪,手术将取出洞穿他胰腺,胃,脾脏,肾脏和左肺的子弹。

Tavon Tanner是2016年24名12岁以下被枪击的孩子之一。

Tavon Tanner与妈妈在一起。

2016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纽约时报》4名摄影记者Mauricio Lima、Sergey Ponomarev、Tyler Hicks 和Daniel Etter和路透社摄影团队关于欧洲难民危机的系列报道获得了突发新闻摄影奖。

他们的作品关注难民危机、难民移民旅程、难民接收流程及难民折射出的国家间的斗争。

用照片展现了生活的辛酸、希望和偶然的成功。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近年来,中国新闻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作品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和奖项。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都是业内知名的新闻奖项,它们的获奖作品不仅在新闻报道的质量上有很高水准,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和启示,无疑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重要帮助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对于新闻报道的范围和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南方周末》获得了多个奖项,这些奖项的获得都是对新闻报道的重要认可。

《南方周末》在报道《世界上最难吃的米线》时,深入调查了云南米线的原产地,揭露了当地米线生产的肮脏环境和不卫生的生产过程。

这些报道不仅在新闻价值上有很高的评价,而且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启示了新闻报道要有深度和广度,要注重事实的调查和报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报道,要善于深入挖掘事实的内在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使新闻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新闻从业者要善于从获奖作品中学习取经,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作品。

愿中国的新闻事业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

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作品赏析

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作品赏析

‎‎‎‎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作品赏析‎○王丹‎【摘‎要】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

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路透社凭借‎《缅甸宗派‎暴力中穆斯‎林幸存者的‎遭遇再现》‎一文获得了‎国际报道奖‎。

本文通过‎研究此次国‎际报道作品‎在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背景‎上的写作特‎点,来领略‎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写作水准‎,同时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借鉴。

教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赏析‎一、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奖作品‎当地时间4‎月14日,‎2017年‎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

来自‎路透社的记‎者詹森·赛‎普(Jas‎o n Sz‎e p)和安‎德鲁·马歇‎尔(And‎r ew R‎.C. M‎a rsha‎l l)因报‎道穆斯林罗‎辛亚族在缅‎甸被暴力迫‎害的遭遇获‎得“国际报‎道奖”,这‎是路透社首‎次获得普利‎策文字奖项‎。

颁奖委员‎会赞扬路透‎记者Jas‎o n Sz‎e p和An‎d rew ‎R.C.M‎a rsha‎l l关于缅‎甸罗辛亚族‎的“勇敢报‎道”,缅甸‎罗辛亚族为‎躲避国内迫‎害试图逃离‎,但结果却‎常常沦为人‎口贩卖网络‎的牺牲品。

‎二、‎获奖新闻作‎品赏析前人‎关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角度有很多‎,有的从报‎道题材上研‎究发现其获‎奖作品多为‎负面题材,‎反映社会问‎题;有的研‎究它的舆论‎引导和现实‎影响力;有‎的研究它的‎新闻价值观‎。

本文则从‎新闻写作的‎技巧,探讨‎这一获奖新‎闻作品写作‎上的特点。

‎1、‎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作者:袁德玉来源:《传媒》 2017年第22期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奖设立于1985年,是为通过长期积累起来足够的新闻素材和一手资料,向受众提供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全面客观、权威有力的调查解释的优秀作品设立的奖项。

将社会的黑暗面挖掘并呈现给受众,是调查性报道的根本宗旨所在。

正如普利策所讲的,“新闻记者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

”这无疑是对调查性报道价值最精准的诠释,借助调查性报道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学的本质内涵。

北京时间2017年4月11日,第101次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其中来自《查尔斯顿邮报》的《西弗吉尼亚阿片类药物泛滥导致死亡》报道赢得了调查性新闻奖。

该报道之所以能够在诸多新闻作品中崭露头角,不仅是因为其揭露性、深度性的内容,而且还因为其数据化呈现、人文化关怀、多元化形式等。

对此,本文结合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入手,探讨其呈现的特色,以进一步把握调查性报道的发展方向。

独立性题材,揭露性报道就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题材范围而言,所有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揭露性和独立性。

在西方的新闻学范畴中,独立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就是说新闻媒体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完全独立,不受政治权利和其他任何主体左右。

普利策调查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有许多都涉及了公权部门,而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新闻报道独立性理念。

如2016年获奖的《狂乱、危险而隐秘:佛罗里达州精神病院里的暴力现象》,由《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和《坦帕湾时报》的三名记者经过一年时间,揭露了佛罗里达精神病院的混乱与灾难,抨击了政府的不作为,为弱势群体的生命和人权大声疾呼。

该新闻作品共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都可作为一篇独立的深度报道。

第一部分对佛罗里达州六家精神病院管理混乱、经费匮乏、暴力泛滥的问题进行了整体叙述;第二部分深入全面地展现了精神病院监管部门刻意隐瞒信息的情况,并详细介绍了该部门隐藏信息的目的和达成步骤;第三部分讲述了一名精神病患者被人为虐待后致死的悲剧;第四部分指出政府宁愿花费大量金钱让违法的精神病人学习相关法律常识,也不愿意通过医疗手段让病人恢复正常,最终导致当事人精神二次伤害的问题;第五部分讲述了一位精神病患者因纵火被判入狱,但刑满后没有机构愿意收留,而法律又规定他不可以回家,最终导致他无处可去。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两个国家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

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启示,以期对新闻行业有所帮助。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往往涵盖了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深度报道: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出口企业》详细解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展现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具有很高的新闻报道水准。

还有获奖作品《纪实报道:百年革命路——红军长征之路》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纪实报道,从多个侧面还原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革命斗争,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震撼全球的伊斯兰国报道》对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报道,还原了当时的战争环境和人道主义危机,展现了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对国际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

还有获奖作品《劳工幽灵》对全球范围内的劳工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揭露了国际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对劳工的剥削和压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这些获奖作品都非常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非常严谨,避免了因主观因素导致的报道失真和偏颇现象。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和 《 坦 帕湾 时报 》的三 名记 者经 过 一 行 问题解 决 ,充 分 践行 了新 闻媒 体 的
北 京 时 间2 0 1 7 年4 月1 1 日 ,第 1 0 1 年 时间 ,揭 露 了佛 罗里 达精 神病 院 的 基本 职 责 ,也彰 显 了调 查性 报道 独 立
次普 利策 新 闻奖 获奖 名单 正式 公 布 ,
_独立性题材 ,揭露性报道
法 律常 识 ,也 不愿 意 通过 医疗 手段 让 死 亡 》的重要 判断 都 有权 威数 据作 支
就 近 年 来 普 利 策 新 闻 奖 调 查 性 病 人恢 复 正常 ,最 终 导致 当事 人精 神 撑 ,这些 数据 是三 位 记者 用 了一年 时
48
传媒: : ME D I A 2 0 1 7 1 1( 下
项 。将 社 会 的黑 暗面 挖掘 并 呈现给 受 独立 ,不 受 政治权 利和 其他 任何 主体 逻辑 关 系 ,但彼 此 又可 以独 立成 篇 , 左右 。普利 策调查 性 新 闻奖 的获 奖作 站在 精 神病 患者 和 医护 人 员处境 危 险
正 如普 利 策所 讲 的 , “ 新 闻记者 要在 品 ,有许多都涉及了公 权部门 ,而这 些 和政 府 部 门不作 为 的角 度 ,抨击 了佛

望 无 际的海 面 上观 察一 切 ,审 视海 作品充分彰显 了新 闻报道独立 f 生理念。
罗 里达 州精 神病 院经 营 管理 上 存在 的
上 的 不测 风云 和 暗礁 险滩 ,及 时发 出
 ̄2 0 1 6 年 获奖 的 《 狂乱 、危 险 而 问题 。该新 闻作 品将 视 角放 在 了精 神 论迫 使 相关 政府 部 门采 取有 效措 施 进
位精 神病 患 者 因纵火被 判入 狱 ,但刑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79年,是由中国新闻界最高学术机构中国新闻协会主办的。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新闻界杰出的新闻报道和专业作品,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设立于1917年,是由哥伦比亚大学主办。

这两个奖项在各自国家乃至全球新闻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视为新闻从业者的荣誉和奋斗目标。

中国新闻奖聚焦中国国内新闻报道,着重关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致力于提升中国新闻行业的水平和质量。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覆盖全球范围的新闻报道,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旨在推动全球新闻业的发展和创新。

这两个奖项的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引领全球新闻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新闻从业者追求卓越的指引和动力。

1.2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不仅代表着新闻传媒的最高荣誉,更是对新闻业界的认可和肯定。

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评选的,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热议,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获奖作品通常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新闻传媒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获奖作品也是新闻从业者的典范和楷模,能够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们是新闻传媒的重要标志,也是新闻事业的风向标。

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新闻业的未来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出一批在新闻报道中表现突出的作品,并对其进行奖励和肯定。

这些获奖作品多样性十分丰富,涵盖了新闻报道、独家调查、新闻特写、图片摄影等各个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2008221102200129徐婷婷新闻奖在普利策众多奖项中占有较大比重始于1916年,最初,只设四项奖即公众服务奖,最佳新闻报道奖,最佳新闻写作奖和新闻史奖,现已扩大到14项。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在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它几乎囊括了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德国鲁尔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海因茨·杜特里希·非吉尔所言:“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单篇报道作品显示了文本的高度纯熟,而主题和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解释则具有恒久的意义,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将能够品尝玩味这种经常是令人激动的和信息量丰富的读物之价值所在。

”我要说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性化,在普利策这里你能感到新闻不只是书本上所说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不是为了单纯叙述新闻,而是是新闻中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而且这些倾向都是正义的倾向、人道主义的倾向,还原了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概。

他们深知,发生了新闻的主角是人,看新闻的人也是人,他们更看重这件新闻背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新闻是载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但这并非黄色新闻的庸俗的煽情主义,而是赞扬和肯定新闻中的珍贵事迹,揭露和贬斥新闻中的人的恶劣行径,真正起到贬恶扬善,舆论监督的功能。

如“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

感觉这简直不像是一篇新闻报道,倒像是一篇哀悼这名士兵的文章,然而这种写法也有它的感性的合理性,让人并不感到突兀。

其次是它的故事性,在普利策新闻作品中无一不是以故事叙述的,有故事发生的详细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写到这件事引起的影响,例如,《伯德成功飞越了南极》作者却绘声绘色地把飞越中遇到的困难,伯德如何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冷静处理,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伯德中校不断地看偏流计,以便确认下面表层的地貌”“为了飞行的这一段骂驶的准确性突出地体现出来,借助于指南针,中校准确地找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的位置、、、、、、”“即使这样,飞行仍崎岖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2008221102200129
徐婷婷
新闻奖在普利策众多奖项中占有较大比重始于1916年,最初,只设四项奖即公众服务奖,最佳新闻报道奖,最佳新闻写作奖和新闻史奖,现已扩大到14项。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在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它几乎囊括了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德国鲁尔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海因茨·杜特里希·非吉尔所言:“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单篇报道作品显示了文本的高度纯熟,而主题和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解释则具有恒久的意义,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将能够品尝玩味这种经常是令人激动的和信息量丰富的读物之价值所在。


我要说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性化,在普利策这里你能感到新闻不只是书本上所说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不是为了单纯叙述新闻,而是是新闻中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而且这些倾向都是正义的倾向、人道主义的倾向,还原了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概。

他们深知,发生了新闻的主角是人,看新闻的人也是人,他们更看重这件新闻背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新闻是载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但这并非黄色新闻的庸俗的煽情主义,而是赞扬和肯定新闻中的珍贵事迹,揭露和贬斥新闻中的人的恶劣行径,真正起到贬恶扬善,舆论监督的功能。

如“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

感觉这简直不像是一篇新闻报道,倒像是一篇哀悼这名士兵的文章,然而这种写法也有它的感性的合理性,让人并不感到突兀。

其次是它的故事性,在普利策新闻作品中无一不是以故事叙述的,有故事发生的详细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写到这件事引起的影响,例如,《伯德成功飞越了南极》作者却绘声绘色地把飞越中遇到的困难,伯德如何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冷静处理,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伯德中校不断地看偏流计,以便确认下面表层的地貌”“为了飞行的这一段骂驶的准确性突出地体现出来,借助于指南针,中校准确地找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的位置、、、、、、”“即使这样,飞行仍崎岖艰难。

因为在冰川狭窄的入口处,阿曼森上尉曾在这里爬升以向极点进发,但是旋风把飞机抛来抛去打转、、、、、、”这种以情景再现方式描绘出当时情形更生动有趣、直观,也让人更能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所报道的事了解得更深刻。

而报道中的人物一个个呼之欲出,有着鲜明性格特征,事件层层推进,有时一波三折,有时新颖独特,令人欲罢不能,这种写法遵循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道看起来清晰明朗。

再次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语言或幽默,或排比,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比如《新泽西州立螝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中有一段如下:
“事实是:2人,3人甚至是4人被关押在同一牢房,这是违法的
事实是:这里没有土牢,犯人螝禁在内,一日只供两次饮食
事实是:关在地牢里的犯人被钉在墙壁的鐐锁得紧紧的
事实是:犯人在地牢里每关一天,其弄期反而增加一天
事实是:这里女犯和男犯关在一起,4号侧楼的第55号牢记誻为这个目的而特设的总共用了十四个“事实是”,这些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气势陡增,如黄果树瀑布巨大水流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又如无声的控告,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再如《“我一刻也松动”》中讲述在敌人水域的一艘潜艇上,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一位药剂师副手成功地为一个士兵切除阑尾的手术的故事,“泡在鱼雷里取出的酒精中的橡胶手套现在了年轻“大夫”手上,由于手指太长,橡胶的末端被撑得很薄,“你看起来像米老鼠,大夫”一个旁观者说,在棉
纱布后面,利普斯笑了”这些描述某种程度上说属杜撰,然而这种杜撰并不是影响事件整体的真实性,反而使整个事件更加真实的错觉。

再次是隐喻性和象征性。

在一般人看来,维护本国的内外政治路线,宣扬本国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永远是记者和作为记者“裁判”评选人聚会中新闻的共同标准,普利策新闻奖评奖标准也不例外。

然而,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不仅仅靠简单的说教与演绎,而是手法,巧妙地,隐匿地表达某种价值取向,这种手法一方面可保护媒体本身,另一方面加深了它的思想深度,使之更可读,耐读,如《每星期四的反叛》中“辛得雷拉县在美国是独一无二的,它既无合并而成的城市,亦无电报线路和铁路”暗示辛得雷拉县的贫困的紧急状况。

又如“加利福尼亚州是否会削减在星期四反叛时担任杰斐逊州临时州长的加州参议员伦道夫·柯里尔的工资呢?杰斐逊州审计长,尤里卡的殡业者霍默·伯顿在周四付钱给谁?螝时财政部长海因·拉斯用这些钱做什么?”用这些一系列问句表明政治背后所涉及的经济利益;“他们真正杨要做的是给州长一次机会,让创新版乡村用地通过铜矿区的路走一遭,让,那些人这里通过的卡车为什么总会翻下山去,”隐示那里矿工条件恶劣,常发生安全事件,矿工驝情况非常不满的情绪。

普利策新闻奖还有许多是什得我们挖掘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它的通俗性,题材重大报道详尽,视角独到,等等,当然也免不了它的局限性,比如内容细节真实度不够,有时主观色彩过浓,我们要将它的优点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学习,也要去其糟粕,保证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

从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不同角度地报道,对不同事件的报道中,我也在思考,对于一件事,如果我是这个记者我将从什么角度来报道。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也得出了几点经验,我将它们概括为:有时,我们需要站在新闻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整个新闻;有时我们又该以旁观塲角度看待它,真实记录;有时我们又要站新闻事件上面,以俯瞰角度,挖掘各件新闻之间的联系;有时,我们又丫在新闻背后,发现背后涉及到的各种利害关系,进而更深入地掌握新闻的真实。

然而新闻人最贵有的不是发现新闻,而是在某些重大的可能发生的悲痛事件发生之前,就提醒人们,杜绝悲痛事件的发生。

这个“之前”是新闻人最难做到的,人贵有先见之明,但这也是我们所有新闻人一致追求的目标和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