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34张PPT)

回眸读书岁月
回忆童年趣事
铭记老师教诲
珍藏岁月深情
课后作业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请你写一写自己学生生活中难忘的 事,或者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300字左右。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 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 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 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
活动一:口诵心惟,千思万虑
我读出了小鲁迅对三味书屋的
,
对百草园的
。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朗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说说“百草园是个的园子”。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2.童年鲁迅眼中的百草园是“乐园”,“乐园” 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3.聚焦“百草园景物”和“雪地捕鸟”,赏析写景之妙。 (1)把作者笔下的百草园里景物和事件分类,分析其写 作手法及作用,填写下表。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谣,音律和谐,曲调动听, 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每当我们回想起童年的趣事 时,心中都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今天,让 我们去看一看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一起去 欣赏美丽的“百草园”。
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读引领课—
作者笔下的景物和事件
写作手法
作用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 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 什么作用?
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 是……“的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200字左右。
活动二:体会百草园之“趣”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2024秋)

乱跑、乱逃:抱头鼠窜、窜逃 改动(文字):窜改
读读写写
跪拜
窜( cuàn )
觅 寻觅、觅食
跪( ɡuì )
拗( ǎo )拗断 确凿( záo ) 轻捷 字
词 云霄( xiāo) 倘若( tǎnɡ ) 鉴赏( jiàn )
清 啄食 单 质朴 博学
和蔼( ǎi ) 渊博( yuān)
恭敬 注意下方右
边有两点。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 简要概括,并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 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 ②规矩多。拜师要行礼,不准提书外的问题。 ③生活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所设课 程十分单一。 ④书难读,难懂。
“乐”: 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
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 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 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的,在童年 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 “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 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1. 因为( 欣赏 )他的演讲才华,我们全班同学都 支持他参加此次全国青少年演讲比赛。
2. ( 鉴赏 )古诗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 修养。
默读课文,要求: 1.不出声、不动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2.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 记号。 3.限时5分钟。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8):回忆“我”在百
云,云气(云霄);天空(九霄云外)。
也作“高枕无忧”。 词语集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01

读一读
záo
jiá
shèn
línɡ máo
确凿 皂荚 桑椹 油蛉 斑蝥
yōnɡ zhǒnɡ liǎn
hǎn bǐ
shú
拥 肿 敛 人迹罕至 秕谷 书塾
读一读
shuò
rú
tuì
东方朔 宿儒 蝉蜕
dǐnɡ
鼎沸
tì tǎnɡ
ǎo
倜傥 拗
kuī
bó
盔甲 锡箔
1.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你从这个题 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活动2:借助课文关键词句,分析鲁迅的情感。
借助“不知道”“无从知道”、三个“也许”、 两次“Ade”、两个“我的”、三个“们”、两个感 叹号和一个省略号,初步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依依 不舍,对进书塾读书原因的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活动3:默读课文第10段到24段,说说作者描 写了三味书屋的哪些事情和人。
探究:百草园中的“没有”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 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 练蛇和美女蛇。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 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 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作业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一种更有趣? 小鲁迅和“大”鲁迅的想法一致吗?
请你依据第一段“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以“大”鲁迅的视角,给三味书屋的生活写一 句总结。
下节课再见!
(1——8)
有趣的动植物 美女蛇的故事 好玩的雪地描写
空间顺序
(9)
(10——24)
Hale Waihona Puke 承上启下 书屋陈设和先生询问“怪哉” 师生读书 园内偷玩 课堂游戏、画画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 课堂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 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 魂”。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 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 且介亭杂文》文 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等18部。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 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 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 着那扁和鹿行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语文 三、研读课文
课堂
2、朗读第2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 的景物的?
①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 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 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 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 语句。)
新课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 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 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 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 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 描写事物的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熟读课文,学习本课生 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重点)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 的语言特色。(难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 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重 点)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部分 走进课文
初读课文
基础字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chán)
络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豁(huō) 敛 (liǎn) 脑髓 (suǐ)
陌(mò)生 觅(mì)食 竹筛(shāi) 秕(bǐ)谷
人迹罕(hǎn)至 书塾(shú) 蝉蜕(tuì) 渊(yuān)博
鲁迅取的第一个笔名是“戛剑生”,用在1898年所写的 《戛剑生杂记》中。戛,击也。“戛剑生”的意思就是舞剑、 击剑的人,表现出当时年仅17岁的鲁迅渴求战斗的热情。
鲁迅为何有一百多个小号
这一时期,鲁迅的笔名大多含有希望、自励、奋飞和探索的意蕴 。比如“庚辰”、“索子”、“索士”、“迅行”、“令飞”等。“ 庚辰”是古代神话故事里帮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的创世神。
第二部分 作者鲁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教育 资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著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二心集》等。
作者评价
任务1:划分段落,草园和三味书 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 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任务2:思考本篇按照什么顺序开 展?
阅读方法: (1)快速默读“四不”: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不回看; (2)如遇生字词,可用猜 读法或暂时跳过; (3)划出标题、开头、结 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4)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第一四部分 课外拓展
鲁迅为何有一百多个小号
鲁迅起笔名并非是随意为之。他曾写信给许广平说: “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名太近于 滑稽,则足以减轻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好……此后的文章, 也应细心署名,不得以‘因为忙中’推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太康县常营镇第一初级中学孔文玲
9、《春》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个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板书题目,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朱自清一生傲骨、不畏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吃美国救济粮。
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
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