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当代诗三首》(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一、1.(6分)阅读刘家櫆的诗,其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啄木鸟一切都好在你的嘴上一切都坏在你的嘴上啄你的木去吧一切都不要放在心上A.第一句中的“一切”指人们对啄木鸟行为与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B.第二句中的“一切”指某些人对啄木鸟行为的否定乃至诽谤。

C.全诗运用两点论,鼓励啄木鸟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D.全是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告诉人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

2.(6分)阅读傅天琳的《梦话》,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我守候你从滑梯上一次次摔下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A.第一节中,诗人以妈妈的童年来看待孩子的童年,写出了今天的孩子的幸福和妈妈正在享受着孩子的幸福。

B.第二节中,诗人以“呼唤”将诗篇的感情波涛推进一步,“梦”展示了孩子平时呼唤妈妈的情景,“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披露了年轻妈妈的爱。

C.妈妈的“忧伤”是由于“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的闯入,且将来孩子不再偎依在自己身边;妈妈的“惊喜”是因为孩子找到了年轻漂亮的“意中人”。

这展现出一个年轻妈妈的爱子深情。

D.全诗明净、单纯、朴实无华。

诗单纯的围绕着孩子的梦话将人带入到一片似水柔情的意境之中。

3.(6分)阅读艾青的诗,其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起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A.这首诗以“盼望”为题,高度概括了全诗的立意,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耐人寻味。

B.诗人用“一片洁白的浪花”表达喜欢启航者对美好旅程的遐想和追求。

C.“高兴”抛锚时的“一阵铁链的喧哗”,抒发了达到彼岸者实现目标的喜悦和兴奋,暗示人生旅途要通向胜利彼岸的艰辛。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达标测试卷(附答案)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温馨提示:学业的精深和造诣源于勤奋和刻苦,高效精练是培优最佳途径!一、填空题(共6题)1.用“\”划掉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出塞.( sāi sài) 将.领(jiāng jiàng) 出征.( zhēn zhēng) 漆.黑(qī xī)崛.起(jué jüé) 淮.安( hái huái) 疑惑.( hò huò) 憧.憬(chōng cōng)2.在括号里填入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天空(________)远方(________)星星(________)月夜(________)课文(________)画面3.比一比,组词语。

繁(_______)灭(_______)膝(_______)涛(_______)躲(_______)紊(_______)灾(_______)漆(_______)滔(_______)跺(_______)4.查字典,填空。

“漫”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漫”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

给下列词语中的“漫”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漫.长(____)漫.说(____)漫.山遍野(____)5.读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g(___) téng luó(___) màn miè(___) sī cháo(___)bō tāo (___) huí yì(___) mǔ qīn(___) dà hǎi(___)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高一语文 中国现代诗三首 同步达纲练习 人教版

高一语文 中国现代诗三首 同步达纲练习 人教版

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达纲练习】一、课内方法实践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青荇()(2)浮藻()(3)漫溯()(4)残羹()(5)罗绮()(6)佝偻()2.对《再别康桥》第一节(开头四句)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

B.开头,勾画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和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

C.诗中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字样,主要作用是突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和无奈。

D.诗中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字样,突出表现了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3.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河畔的/金柳 B.是夕阳/中的/新娘C.波光/里的/艳影 D.在/我的/心头/荡漾4.对第一节(开头四句)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节诗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康桥的美丽。

B.这一节诗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康河的风姿。

C.河畔的金柳,水里的波光,夕阳照耀下康河的美丽,已经与诗人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D.押韵“娘、漾”声音响亮,渲染了作者对美丽的康河的赞颂。

5.《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相似,又并非简单的重复,这种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选出对《死水》这首诗内容和形式理解有误的一项()A.诗中描绘的画面形象,从本质上说是丑恶的,令人生厌的,但是诗人却使用了美好的、令人向往的诗句。

B.诗人主观描述与视觉形象的尖锐矛盾,既含蓄、曲折,却又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诗人的讽刺本意。

C.诗的最后,作者否定了这个丑恶的地方,“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认为只有以毒攻毒,才能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D.全诗用隐喻手法,把完全失去生命力的黑暗的病态的旧中国比作死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不满和厌恶的情感。

7.对《赞美》诗中“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句出现在每一节诗的末尾,是全诗的主调。

B.该句使诗歌的情感“哀而不伤”。

C.该句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强大。

D.该句使全诗悲中有壮,沉痛中充满了一种内在的力量。

高一语文 中国当代诗三首 练习

高一语文 中国当代诗三首 练习

中国当代诗三首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干瘪(biē)驳(bó)船蜗(wō)行胚(pī)芽B.迷惘(wǎng)荡漾(yàng)笑涡(wō)隧(suì)洞C.绯(fěi)红耕耘(yún)眷(juàn)属喷薄(buó)D.稻穗(suì)纤(qiān)绳淤(yū)泥摸索(suǒ)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跃然纸上搬门弄斧诚挚委屈B.生机盎然曲意逢迎讥诮翘首C.驷马难追纨酷子弟陷阱详实D.坚韧不拔忧心冲冲棉延抨击3.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选取了众多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象征着祖国五千年历史的足迹,抒发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B.第一节和第三节所选取的意象恰形成对比,揭示祖国已渡过艰难,迎来的是“正在喷薄”的黎明。

C.短短的诗行里包含了祖国的沧桑变迁、痛苦和灾难,希望和荣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D.诗中的“我”是全诗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好的奖赏是什么?是辛苦之后的休息,是自我的原谅和理解。

B.我登上城头,眼前的景象一下子震慑了。

C.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工业迅速地发展。

D.反腐倡廉的问题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5.对有关诗句的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茉莉花芬芳了晨你的温柔宁静了夜张健《夜语》(按常理,应该说茉莉花给清晨带来了芬芳,你的温柔使夜也变得宁静起来,可诗人不这样说,而是将“芬芳”“宁静”这类形容词动词化了,这异样的词类活用无疑增加了作品的诗意)B.升起,再升起缓缓转过身子一株水莲猛然张开千指扣响着我们心中的高山流水洛夫《舞者》(身子“缓缓”转过与千指“猛然”张开,柔中有刚,慢中有快,舞者给观众以多样的艺术享受,在这里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高中语文:高一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高一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中国当代诗三首》基础知识题及答案基础知识题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熏(xūn)黑干瘪(biě)流淌(tǎng)B.淤(yū)滩蜗(wō)行笑涡(wō)C.胚(pēi)芽绯(fēi)红双桅(wēi)船D.迷惘(wǎng)沐(mù)浴惊涛骇(hài)浪2.下列句中,用到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绪C.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D.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是你/ 河边上/ 破旧的/ 老水车B.秋天/ 像/ 一条/ 深沉的/ 河流/ 在歌唱C.我有/ 一颗/ 种子/ 已经/ 被遗忘D.我只愿/ 面朝/ 大海,春暖/ 花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写的。

C.《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我”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5.下面是《山民》中的诗句,如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B.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C.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

”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

高中 2中国现代诗三首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第一册 试题(共8页)

高中 2中国现代诗三首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第一册 试题(共8页)

语文大纲(dàgāng)版第1册 45分钟过关检测2 中国现代诗三首根底稳固·站起来,拿得到!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哪一项〔〕荇.〔xìnɡ〕佝.偻〔jū〕漫溯.〔sù〕朔.风〔shuò〕B.蜘.蛛〔zhī〕踟.蹰〔zhī〕罗绮.〔qǐ〕倚.仗〔yǐ〕C.笙.箫〔shēnɡ〕粗糙.〔cāo〕斑斓.〔lán〕流言..〔lán〕羹.〔ɡēnɡ〕咆哮.〔xiào〕发酵.〔xiào〕倾圮.〔pǐ〕答案:C解析:A项“佝〞读“ɡōu〞;B项“踟〞读“chí〞;D项“酵〞读“jiào〞。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招摇..〔成心张大声势,引人注意〕B.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脊背向前弯曲〕一切..拥抱你〔“一切〞包括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等,可以概括为一切苦难和不幸〕开垦..〔丑恶的东西不会创造新生,它只会招致、加速覆灭〕答案:A解析:“招摇〞带有欢送、惜别的思想感情。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C.不如(bùrú)/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D.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答案:B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哪一项〔〕〔1〕那______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在康河的______里,我______做一条水草!〔3〕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里放歌。

〔4〕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______的天际爬行。

A.河曲柔波甘愿烂漫遥远B.河曲碧波甘心烂漫邈远C.河畔柔波甘心斑斓遥远D.河畔碧波甘愿斑斓邈远答案:C解析:〔1〕句中,“河曲〞指“河湾〞,河流弯曲的地方。

精编高一语文上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精编高一语文上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精编高一语文上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大家在遇到各种类型的题型时,能否沉着应对,关键在于平时多做练习,下文是由为大家推荐的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哦!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青荇(_ìnɡ)漫溯(sù)浮藻(zǎo) 罗绮(qǐ)B.发酵(_iào) 漪沦(yī)干燥(zào) 槽子船(cáo)C.单调(diào) 狗吠(fèi)耻辱(rǔ) 佝偻(ɡōulóu)D.骡子(luó) 倾圮(pǐ)装饰(shì) 行列(hánɡ)解析:B项“发酵”的“酵”应读“jiào”。

答案:B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绿树成荫矫揉造作浮藻急躁B.残羹冷炙破铜烂铁翡翠河畔C.丰富多彩神采奕奕云彩开垦D.漠不关心甚器尘上寂寞冷漠解析:D项应为“甚嚣尘上”。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896—1931),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B.据他的朋友饶孟侃回忆:“《死水》一诗,即君偶见(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而作”。

C.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D.请以《老马自述》为题,写一段文字,描写老马的心理活动。

解析:A项括号应紧跟在解释的对象“徐志摩”之后。

B项引用的是一段完整的话,句号应在后引号的里边。

D项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因为此处不是作标题,而是作为一个短语。

以下表述中该用书名号:“他写的这篇《老马自述》描写十分细腻。

”凡是“用__为题”的句式,一概不能用书名号。

答案:C4.下列诗集和作者一一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烙印》——臧克家《死水》——闻一多B.《猛虎集》——徐志摩《鱼目集》——卞之琳C.《探险队》——穆旦《八叶集》——卞之琳D.《红烛》——闻一多《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解析:C项,《八叶集》是穆旦的诗集,上世纪40年代在香港出版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中,黑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佝偻(lou) 荒芜(wǔ)踟蹰(chi) 浮藻(zǎo)B.青荇(xing) 长篙(gāo)枯槁(gǎo) 漫溯(su)C.残羹(gēng) 发酵(xiao)罗绮(qǐ)沼泽(zhǎo)D.狗吠(fei)诅咒(zǔ)粗糙(zao) 忏悔(chan)2.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开垦勤勤恳恳叫嚣消声匿迹B.倾圮杞人忧天沉淀破绽百出C.斑斓班门弄斧干燥少安毋躁D.翡翠文采斐然残羹惨绝人寰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三月_______纸鸢飞,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放飞心中的希望。

(2)云南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查破一起利用液体_______海洛因的毒品贩运案,涉嫌走私毒品的李某被当场抓获。

(3)夏日津门的夜晚_______,津河边纳凉、泛舟的市民,静静地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快乐。

A.轻风融解光怪陆离B.清风融解光怪陆离C.清风溶解五彩斑斓D.轻风溶解五彩斑斓4.下面诗歌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轻轻的/我/走了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D.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5.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C.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6.下列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B.《死水》中“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肮脏污浊,已成为蚊子肆虐的天堂。

C.《赞美》一诗中,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诗三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wéi春帷.闱.墨嵬.然维.和
B.jí狼藉.慰藉.刀戟.棘.手
C.fēi门扉.非.礼蜚.声诽.谤
D.chù伫.立相触.家畜.罢黜.
答案:A
解析:B项慰藉(jiè),刀戟(jǐ),“狼藉”“棘手”,都读“jí”;C项诽谤(fěi),蜚声(fěi),“非礼”“门扉”都读fēi;D项伫立(zhù),其他都读“chù”。

2.下列各诗句的括号里,必须加“的”的一项是()
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人②你有你()铜枝铁干③那等在季节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④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⑤也爱你坚持()位置,足下的土地⑥像沉重()叹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对语意的梳理和把握。

句①“幸福的人”与“幸福人”毫无本质区别,“的”可加可不加。

句④“灿烂的前程”与“灿烂前程”无本质区别。

运用排除法选B项。

3.下列各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跫音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跫(qiónɡ)音:人的脚步声。

B.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
..紧掩窗扉:用来关窗的门扇。

C.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流岚(lán):山中飘动的雾气。

D.不仅爱你伟岸
..的身躯伟岸:魁梧,高大。

答案:B
解析:B项窗扉:窗和门。

4.对下列各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B.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C.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D.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答案:B
解析:B项前句的正确划分为:我/只愿/面朝/大海(按句子的主、谓、宾关系切分)。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舟楫.开门楫.盗绿阴.荫.庇子孙
B.装.潢梳装.打扮慰藉.声名狼藉.
C.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
D.雾霭.和蔼.可亲溪.落自辟蹊.径
答案:C
解析:A项楫—揖;B项装—妆;D项溪—奚。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6.下面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喂马”“劈柴”“粮食”“蔬菜”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B.比喻、象征、对偶、反复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关爱尘世的博大胸襟和追求完美的执著情怀。

C.全诗三节,首尾照应,结构圆合严谨。

D.本诗的语言具有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点。

本诗的抒情基调是热情达观、激昂高亢的。

答案:D
解析:本诗的抒情基调中含有抑郁的成分。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A.①东风不来,三月的春帷不揭②跫音不响,三月的柳絮不飞
B.①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②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C.①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②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D.①跫音不响,三月的柳絮不飞②东风不来,三月的春帷不揭
答案:C
解析:C项“向晚”运用倒装,比喻女主人公的心像向晚的黄昏那般灰暗。

8.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打江南走过(运用短句,暗示出“过客”行色匆匆)
B.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长句,暗示出“思妇”等待的漫长)
C.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运用倒装句式,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傍晚)
D.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此句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隔两句而成对偶,与传统诗歌中隔句对仗的句法暗合,使这首新诗句式参差中见整齐)
答案:B
解析:少妇如此盼望归人,不可能有“清幽闲适的心境”。

9.下列对《致橡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两个主体意象是“橡树”和“木棉”。

“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木棉”象征女性的阴柔。

B.“凌霄花”借“高枝”来炫耀自己,是只索取,不奉献;“鸟儿”“险峰”“目光”“春雨”则是对爱只奉献而不索取。

这些都是传统的爱情观念的写照,都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

C.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这样的爱情观:即爱情的双方彼此独立和平等,双方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人格相互独立,彼此尊重。

D.全诗共36行,从内容上看是,1—13行是“破”,14—31行是“立”,感情基调亦从平缓转向高昂。

答案:D
解析:D项感情基调应由高昂转向舒缓。

10.下列对《致橡树》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运用了大量对偶,使作品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奔放自由,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囿于传统的诗风。

B.在诗歌的1—13行中,诗人一下子用了六个比喻句,意象鲜明,十分生动。

C.诗歌1—3行意义连贯,语气一致,节奏鲜明,反复表达了诗人破除旧观念、旧传统、旧伦理的激昂感情。

D.象征是诗歌重要的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从整体上蕴涵象征意义。

答案:D
解析:D项“从整体上蕴涵象征意义”一句不当,“象征意义”可以通过文章内容体现,但不能说“蕴涵象征意义”。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台湾)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指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了,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

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平凡而富有的个性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品格”。

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

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

“小小的花”“红红的果”为人们提供缕缕清香和丝丝甘甜,只是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

答案:D
解析:“但是我是不繁殖了”一句不是说“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而是表现个性特点。

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B.诗的上阕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

C.诗的下阕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青春岁月有如故乡一
样亲切。

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短语的本义与象征义。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既指生活的艰辛,又指政治上的坎坷。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14题。

起风
西川
起风以前树林一片寂静
起风以前阳光和云影
容易被忽略
仿佛它们没有
存在的必要
起风以前穿过树林的人
是没有记忆的人
一个遁世者
起风以前说不准
是冬天的风刮得更凶
还是夏天的风刮得更凶
我有三年未到过那片树林
我走到那里在起风以后
1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着重表现了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折射出来的对人生的一种深刻体验。

14.“起风以前”一切事物有什么特点?“风”到来后,又会怎样?
答案:起风以前,“树林”是寂静的,“阳光”和“云彩”没有呈现它们的色彩和状态;连“人”都没有关于世界的记忆,一切都表现为原始而质朴的原生态。

“风”的到来,会改变大自然平静、混沌的状态,使无序的、复杂的一面呈现出来;如风过原野,风掠树林,风吹花朵,都改变了事物原来的状态;社会也是如此,在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之后,也会风起云涌、波澜迭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