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合集下载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及文字讲稿
倪海厦经方学堂2022-07-10 20:30发表于河南
胡希恕先生带教日本学生
胡希恕(1898年-1984年),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经方医学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

胡希恕先生作为临床效果卓著的经方大家,被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胡希恕先生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其“六经、八纲、方证”的辨证体系疗效卓著。

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胡希恕先生与弟子冯世纶在一起。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xx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也是提出一个代表的方剂。

在这本文上。

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这个书里头还有别法子,像我们将来讲到肠痈篇就有了,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

那它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

这个关于肺痈的病的变化很少,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

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

那么这里面咳逆上气,这个书啊举得不少。

有一个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常用。

那另外呢有一般的咳嗽,这咳嗽啊在后世方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

你不用盯上咳嗽,你把感冒也忘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啊也不那么提,只提一个,它说“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这个方是解表的药物,主要是解表了,但它里头有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一条道路。

咱们临床上它要是感冒,感冒上我们讲过伤寒论了,它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这类型就是伤寒这类型。

这个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有自汗的。

没有汗的就是伤寒那个类型。

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

但是要更适应这个疾病,它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药,那我们最常用的是葛根汤加桔梗,行不行的,行的。

可是这个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了,它说桔梗是升提,那么明明这个人有外感,同时有咽痛,它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

怕它升提啊。

我就遇着一个人,那我给人看病,我开葛根汤就加桔梗。

他瞅瞅,他当了面没说,过后他和别人说,哎呀,我看他开这个方子,敢加桔梗,他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

不是那个事。

所以你们实验。

我们临床它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冷,也非解表不可。

那么这时有些嗓子疼,即使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

他如果再有点热就加石膏就行了嘛。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这个桂枝甘草汤啊,对于桂枝汤,它是简化方子了,它也是辛甘合用嘛,也是甘温解表的药,甘草是个甜的,桂枝是个辛温药,它也是甘温解肌,所以它也能治关节疼,同时也更治气上冲,这咱们在.伤寒论.中都讲过的。

用白虎汤以治温疟,用桂枝甘草汤以解表。

所以这个药服下去之后,它不是底下都很清楚了吗?“去滓,温服,汗出愈”让他出汗。

我们头前说这个可发汗啊,不是用正式的麻黄汤、桂枝汤来发汗,不是的,这也是个发汗方之一。

而且这个呢“其脉如平”他没有少阳证的证侯了,所以它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一个但热而不寒,这没有少阳病柴胡证的情况了,所以尽管可以发汗,头前都是简略的说,少阳柴胡证不能发汗的,这在.伤寒论.里面我们都讲过的。

这是一段,但这一段我们讲治疟疾,这是不够的,这个温疟,由于本条的这个白虎汤,我们可以知道,有单独用白虎汤的机会,它如果骨节不疼,也不呕,你加桂枝甘草干什么呢,就用白虎汤就可以了。

如果再渴,你就加人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了。

还有一种,如果身疼,有呕逆,也未尝没有柴胡桂枝汤合方加石膏的机会。

所以他这个书啊,在.金匮要略.里面不是像.伤寒论.那么详细说了。

那么他就是举一个温疟,这种治疗,你只得解热。

如果不现柴胡证,你不能用柴胡汤。

仲景这个书啊,主要讲的方证,如果现柴胡证呢,你可以用柴胡,因为他这个呕逆,胸胁满,要有这个往来寒热,再有这个烦渴引饮的情况,那就是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就对了,所以总而言之得辩证。

但是在这种温疟又有表的情况下,可能有柴胡桂枝汤加石膏。

他是举个例子,这个他是白虎汤而兼桂枝甘草汤证,他上冲的厉害,所以他呕逆,没有柴胡证,他头一句话就是“但热不寒”嘛!如果我们在临床上,只是现白虎汤证,可以用白虎汤,那如果白虎汤再渴,津液已经伤了,我们可以用白虎加人参。

那么如果现柴胡证呢?不是“但热不寒”他也是往来寒热,但是热的较为突出,那我们当然用柴胡剂加石膏的办法也可以。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5)水不行,心火自然就气盛。

心火他是克金的,心火气盛则伤肺,肺受到约束。

肺受到约束了,金气就不行了,肺金嘛,金气不行、肝气就盛了,那么这个肝就自愈了。

上面“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都不是直接治肝,总而言之,补脾来治肾水,这在难经中说“西方实东方虚,补南方泻北方”补南方就是补心火,泻北方就是制约肾水,这肾水就是根据难经中这一句话。

肾水不行,心火就胜,心火气胜就克制肺金,金气不行肝就不受克了,自然就好了,这个治疗接二连三张仲景有么?一个都没有,他讲的这么好他的例子怎么没有一个呢!所以这不是张仲景写的,我向来讲.金匮要略.不讲这个东西,而且这个里面毛病百出,它光讲了一面,有的胜了能够治疗它所胜的脏,也有它生了那个脏,所以那个生克,有时讲克、有时讲生,这个就不一定了,搞不清楚了,所以你助心火,那个水生木,肝虚还能好了?所以这个自相矛盾,但五行里就这么讲,所以“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那他肝就好,肝虚就好了?“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接二连三的治疗,这里面有妙意,都是治本脏,这个病就治好了?哪有这个?说的是挺好听。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你看看这两个,那个肝实必伤脾,要补脾,和这个一样,那个就能治好病,这个也是以肝助脾,所以这个有矛盾。

但是那个那么讲,这个这么讲,那个就为治未病,这个治肝补脾的要妙,所以这个不对,所以张仲景不会这么写文章,我说这不是他的,我还向来不讲它,大家研究研究是不是这样的。

那么实可不能这么治,“经曰:虚虚实实”经指.内经.了,这有两种说法,一虚有虚治之法,实有实治之法;也有粗工,虚当实治,虚更使其虚,实当虚治,更使其实,实者亦实,虚者亦虚,也可以这么讲。

那个说法非其治也,就是不是其意,必须“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这才对。

“余脏准此。

”其它病都可照这个方法来,这是头一段。

咱们应该怎么研究?我是这么看法,与张仲景这个书上的治疗不相符,他在头一篇写这个东西干什么?我说这不是张仲景写的。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原文】問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③,四季脾王④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

餘臟准此。

(一)【原文】夫人稟五常①,因風氣②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③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④,中人多死。

千般疢難⑤,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⑥、吐納⑦、針灸、膏摩⑧,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⑨、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⑩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体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二)【原文】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体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体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十四)【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原文】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①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十六)【原文】夫諸病在臟①,欲攻②之,當隨其所得③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十七)痙濕暍病脉證治第二【原文】太陽病,其證備,身体強几几然①,脉反沉遲,此爲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十一)【原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我们用这个肾气丸啊,主要治下焦,它有个特殊症候,就是少腹这个地方,少腹不仁,不仁就是麻痹,这个主要就是附子和生地的作用,有点血痹的这种情况。

这个少腹不仁,是用肾气丸的一个主要症候,这个我们要记得,或者小腹这个地方特别虚软无力,这都是用八味肾气丸的一种症候,所以古人管它叫肾气丸,它治下焦虚寒的。

这个方剂讲过的了,“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肾气丸这个方子头前有了,在.伤寒论.里也有了。

主要这个方子,它一方面治血痹,用大量的地黄,同时也治烦热,另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山茱萸这个药,山茱萸是一个收敛强壮药,这个药收敛的很,起强壮作用,与山药配伍到一起,尤其能够健胃强中。

那么泽泻、茯苓呢,祛湿的,利尿药,配合到附子,可以治湿痹。

所以这个药又能治血痹,又能治湿痹。

那么同时他有虚脱的一种情况,所以这个药也治小便频,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就是虚得很,松驰无力,组织上也没有收摄的力量了,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它。

那么有桂枝,有桂枝也治气上冲。

那么这个附子,量用的相当的小,没有这个附子,上边这些,连地黄,山茱萸,薯蓣,这些补药都不起作用。

附子这个药,看看方剂上研究得了,它能够,机能陈衰到一个相当的程度,非附子不能把它振兴起来。

附子这个药,阴寒客冷到极点了,也得大量用它。

就是一般机能陈衰,阴证没有不用它的,它就能够使机能陈衰让它恢复,它能起这个作用,不是光祛寒而已。

象八味肾气丸这个药,它没有什么祛寒的药,它这个主要的还是一个血液津液虚,同时又有小便不利,血痹不行等等的这种情况,都参杂在一起。

那么主要这个机能陈衰呢,无论是,我们后头到妇科还讲的,它这个转胞病,输尿管松弛了,使输尿管不那么通畅了,了戾,吃附子使机能仍然紧张起来,输卵管不那么褶咧了,小便就可以通了,那有讲,所以附子是起这个作用的。

现在咱们的六味地黄丸,就把桂枝附子两个药拿掉了,这什么也不当了,当然是滋补还是有些作用,它有大量生地、山茱萸还是起这个作用。

2019年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doc

2019年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doc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

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

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

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

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

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

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

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

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

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

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也是提出一个代表的方剂。

在这本文上。

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这个书里头还有别法子,像我们将来讲到肠痈篇就有了,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

那它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

这个关于肺痈的病的变化很少,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

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

那么这里面咳逆上气,这个书啊举得不少。

有一个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常用。

那另外呢有一般的咳嗽,这咳嗽啊在后世方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

你不用盯上咳嗽,你把感冒也忘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啊也不那么提,只提一个,它说“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这个方是解表的药物,主要是解表了,但它里头有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一条道路。

咱们临床上它要是感冒,感冒上我们讲过伤寒论了,它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这类型就是伤寒这类型。

这个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有自汗的。

没有汗的就是伤寒那个类型。

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

但是要更适应这个疾病,它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药,那我们最常用的是葛根汤加桔梗,行不行的,行的。

可是这个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了,它说桔梗是升提,那么明明这个人有外感,同时有咽痛,它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

怕它升提啊。

我就遇着一个人,那我给人看病,我开葛根汤就加桔梗。

他瞅瞅,他当了面没说,过后他和别人说,哎呀,我看他开这个方子,敢加桔梗,他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

不是那个事。

所以你们实验实验。

我们临床它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冷,也非解表不可。

那么这时有些嗓子疼,即使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

他如果再有点热就加石膏就行了嘛。

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后世就把这个治上面的东西都认为是升提,它不是升提,桔梗升提什么啊。

我们在解表药里,像桑菊饮都是这种法子,一方面它解表,一方面加点止咳药。

所以我们在伤风感冒咳嗽中用这方子都挺好使,那我们在其它的解表药里也可这么用的。

所以厚朴麻黄汤也的一个例子。

也不是说治咳嗽就是用这个,即使脉浮,也不是的。

我们读这书啊,要活看。

那么咳逆上气带喘,这个东西啊,全是有外邪又有里饮,全是这种病。

那它举出来像射干麻黄汤,跟小青龙汤全是,其实也得因证而施。

我们说喉中特别的这个有嘶鸣痰声,那你得用射干麻黄,这些方剂都差不多少,就是个药物加减出入的这么一个不同。

没有其它的大不同。

那么除去这个方剂还有没有,还是有,所以这个书不是说整个都到家了。

刚才讲的麻黄汤在伤寒论,不汗出而喘,麻黄汤证也治喘。

麻杏石甘汤也喘,它是汗出而喘。

所以我们对于治喘、咳逆上气的这类办法,旁的方子还是有的。

我们最经常用,我顶爱用这个葛根汤,这个葛根汤的药啊,它是发汗不燥,葛根这个药是一个清凉性的解表药,搁到麻黄桂枝一起,它不那么燥,所以我更喜欢用它。

那么就是由这个表证而来看这个咳嗽喘,那离不开用麻黄的。

就它咳逆上气,咱们讲肺痿肺痈那一节讲,它说“风中于卫,呼而不入”它上气啊,气往上啊,它表不通而往上,他就是能呼,吸气困难,是关于这类的都和表有关系。

那么里头没有水饮呢?它这个喘啊,不足以像嘶鸣啊这样的厉害,所以这些都是外邪内饮的。

那它也举几个例子,在这以外还是有的。

是不是这个喘、咳逆上气就够了呢,这个书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后头还要讲,还有痰饮篇。

痰饮篇也是为痰饮咳嗽,它也补这个不足。

那么另外那个里头啊,我们还得结合.伤寒论.上来看。

尤其是喘,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了。

有的是关乎里证,咱们在讲阳明病篇的时候,腹满而喘,阳明病,如果这个胃这个地方结实,实在的实,不是石头的石啊,它压迫那个胸膈,就阻碍呼吸,这也是个喘,这个喘挺多啊。

这在临床遇到很多很多的。

有一个老头,他一直喘简直就动不得,上次给他开点泻药,那老头高兴死了,这种情况你就得吃泻药。

所以在临床上,这个书啊,这地方没提,但伤寒论上提了,这个书约略,它不能把伤寒论整个拿过来补充这个,不是那样的,你这个书要前后看,它源起一部书,它先见于那个书了,这个就没有。

我们研究这个呼吸气方面的疾病,我们应该前后观察,你得通过临床实践呐,很多的这种尤其是慢性的哮喘,常常有瘀血症。

这可不只要给他通大便去实,而且还要想法加去瘀血药。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啊、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啊常用,这是我经常用的。

那么如果它既有里边的病,同时又有外感,你可以合起来用,这个临床上也常有的。

我们这个病人,他有老病在身上,就是哮喘,他畏风寒时诱发了,他着点风寒,把这喘勾起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外感,他身上里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大便还是干,该有瘀血还有瘀血,那么这该怎么办呢,你光解表也是不行,这就这几个合起来用。

所以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一方面你看我们方才讲的方子吧,如果有射干麻黄汤证,你用射干麻黄汤没错,它又兼大便也不利,大便几天不拉,舌苔有黄苔,我们就是针对他各方面,你象舌头发青了,咱们说瘀斑瘀斑的,有瘀血。

那么这时候你再加上祛瘀药一块用,都行的。

我还有那么一个报告呢,对于大柴胡汤的应用啊,这里头有。

那么一起用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分着用,治病就这样子,你说不能一起用,所以抓重点,一样一样治也行。

临床上那个??活法嘛,自己临床斟酌的用。

所以这一章大概它都有了,专治痰的,像这个皂荚丸啊、葶苈大枣泻肺汤啊。

你像这个外邪内饮的它也讲了,大致各方面都有了。

但是我们对书的研究啊,我希望大家这样子,我们既是研究的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在旁的书上也找一些。

把这个做个题目,是关于这个都拿来搁到一起,都看一看,更好一些。

所以常常自己找出一些资料来,对这个病,对于这个治疗更能充分地理解。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今天再来讲奔豚病,奔豚病很少,几节。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这是一节。

这一节恐怕有问题,怎么说呢?奔豚、惊怖、火邪这几种病啊,说它由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我们研究伤寒论,这几个都是由于火攻。

那个惊怖就是惊啊,伤寒要是用火攻,必惊也。

惊发、惊怖就是指这个说的。

这个火邪也是太阳病与火熏之不得汗,那么这个火邪也是往里头跑了,倒行不解,必行血,病为火邪,那也是伤寒论上头的。

这个火邪呢用火攻,它都要发癫狂的,这书后头有,惊悸吐逆下血,它说火邪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是用龙骨牡蛎的啊都是惊狂,它是一个镇静药,治惊狂。

所以这三个病啊,说是从惊发得之可以理解。

这个奔豚指的是用烧针发汗这段说的啦。

惟独这个吐脓不可理解,这个吐脓呢在它这个书里头,连伤寒带这个书,那么只是里头有痈脓,这个不能说是从惊发得之。

这个惊发啊,拿现代话说,这就是神经上一种受严重的刺激,它不是外面的事物让你惊了,不是的,不是指外面的事物可惊可恐,才得这个病,不是的,这个机体上有惊恐的反应,所以搁个惊发二字,凡是从生理上,有种惊发的反应啊,神经官能病,那么就容易发生这几种病。

这几种病中吐脓是不好解释,我认为这里头它有错误,这里头也许是传抄啊,这四个没法一块来解释,三个可以解释。

头一节,那么惊怖、火邪和奔豚的这三个病,由从惊发得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三种病也都是神经官能病,拿现代话说。

我们看这个奔豚就知道了,那几个是作陪啊,主要是论奔豚,奔豚是从惊发得之。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呢,它一发的时候,从少腹起,就是小腹了,往上冲,上冲咽喉,由胸一直到咽喉这地方。

发作的时候人简直就是活不了的样子,发作欲死。

可是呢,一会儿过去了,复还止。

从这几句话,我们知道奔豚病是个发作性的神经的反应。

那现在不就是神经官能病。

那么神经官能病在什么基础上发作呢?在惊恐的基础上发作的。

你看我们拿烧针,这烧针给人治病,他受了这么一种刺激,这个人发惊悸,再严重的在惊悸的基础上诱发奔豚这种东西,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可过去了象人一样。

就象那个羊癫疯似的,它来了就是这么一阵,这个就是神经上的,不是一个实质的病。

所以后世对这个的解释,说是肾气,这是不对的,与肾气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看底下这个治疗就知道了。

他说这个“皆从惊恐得之”不是说我们外边的事物,我们可惊可恐,受了这么种刺激得了病,这是错解。

惊恐是个病名,就是这个惊发一样,在这种惊恐的症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生奔豚,应该这么解释。

我们看看底下讲的具体治疗,有这么几节。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这个奔豚汤药不常用。

因为这个病很少见,这个少阳病。

它这一段说的是少阳病,往来寒热是柴胡证四个主要证候之一,腹痛也是属于柴胡证。

奔豚没有不气上冲胸的,一直到咽喉,发作欲死嘛,气上冲胸,胸胁也没有不满对吧,所以这个病证的反应整个是柴胡证。

这个柴胡证不是奔豚,柴胡本身不治奔豚,所以这个方变了。

它把甘李根白皮,就是李根白皮,甘的。

李子这个东西,有甘的有偏苦涩的,这是讲甘李根白皮。

这个药解热作用跟柴胡差不多,但它有下气治奔豚的特征。

那么这个方你一看就明白,半夏黄芩芍药生姜甘草,它也是柴胡剂的加减方子,但是李根白皮来代替柴胡了,以为什么,以为它治奔豚。

那这个既能治奔豚,也能根据上面这个少阳证,胸胁满啊,往来寒热啊,这个方剂还是能治的。

那么这段说明了什么呢,还是要辨证,辨什么证?方证。

它现哪个方剂的适应证,就用哪个方剂就行的。

这个现柴胡证,但现柴胡不能治奔豚,你用这个药物,变化变化就行了,李根白皮治奔豚,这个书上也有的。

另外我们来看看这个方药的组成,我们还能看出些问题来。

它用大量的生葛,生葛就是葛根,它用五两,用五两的话这个人非项背强几几不可,这肯定的。

它另外又用当归、芎穷这些补血的药,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人奔豚证现的是柴胡证,往来寒热,腹痛。

同时呢,它有项背强,强的厉害,而且呢,有血虚的一种症候,这么认识就对了。

是这么一个方剂,但它话说得不够明白,就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我们从药物上分析还应有这些,项背强,项背拘急得厉害,另外有血虚的症候。

它又搁些当归川芎嘛。

柴胡证,它用的也是柴胡的方子,但是没用柴胡,用的李根白皮,为治奔豚。

所以这段,这个方剂我们还没用过,因为奔豚病不多见,见着了现这个的症候少。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这个方子用过,不但我用过,我们一个同事遇到一个奔豚,和这个一样,他就吃这药,吃就好了,就照这个。

它这个就是烧针令其汗,发汗后。

太阳病开始用麻黄汤发汗,发汗表不解,我们应该用桂枝汤,再发汗就对了。

这发汗表不解,它是常情啊,它病比较的重,吃麻黄汤,完了表汗未解,这不要再吃麻黄汤,这要改用桂枝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