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_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合集下载

乙二胺双缩水杨醛钴配合物的制备和载氧性质

乙二胺双缩水杨醛钴配合物的制备和载氧性质

乙二胺双缩水杨醛钴配合物的制备和载氧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机合成中的一些操作技术,制备非活性的配合物。

2.了解血红蛋白载氧作用的意义,通过配合物的吸氧测量和放氧观察了解配合物的载氧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有许多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蛋白。

其中有些金属蛋白,例如含铁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铜的血蓝蛋白和含钒的血钒蛋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吸收和放出氧气,以供有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被称为载氧体。

一些简单的金属配合物也具有类似的现象,可作为载氧体的模拟化合物,对了解天然载氧体的结构和反应机理、开发在特殊条件下(如潜艇、高空飞行)的氧供应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乙二胺双水杨醛缩的钴(Ⅱ)配合物[Co(salen)]是研究得最早的钴载配合物的典型代表。

从一般的钴载氧配合物(CoLn)研究中发现,它们与氧的结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CoLn + O2 === LnCoO22 CoLn + O2 === LnCo—O2—CoLnCo与O2的摩尔比可以是1:1或2:1,由配体L的性质、反应温度、使用溶剂等条件决定。

[Co(salen)]配合物由于制备条件的不同可以两种不同的固体形态存在,一种是棕褐色的胶状产物[活性型,图(a)],在温室下能迅速吸收氧气,而在高温下放出氧气;另一种是暗红色晶体[非活性型,图(b)],在室温下温度,不吸收氧气。

图二[Co(salen)]的非活性型图三[Co(salen)]加氧后的结构和活性型结构非活性型的[Co(salen)]在某些极性有机溶剂中,如二甲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吡啶(Py)中,能与溶剂配位形成活性配合物[LCo(Salen)],后者能迅速吸收氧气形成2:1的加合物[L(Salen)Co-O-O-Co(Salen)L]。

在DMF溶剂中生成的加合物[(DMF) (Salen)Co-O-O-Co(Salen) (DMF)]是细颗粒状的暗棕色沉淀,不易过滤,宜用离心分离,加合物中Co和O的比例可用气体体积测量法测定。

全国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03)(01)

全国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03)(01)

2004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卷(三)(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第一题(6分)舞台上产生烟幕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在硝酸铵上覆盖一些锌粉,温热之,再加几滴水,即产生大量烟。

已知参加反应的NH4NO3和Zn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烟主要由组成。

3.若不加水,实际上不会发生反应,为什么?4.若不加水,是否有其他方法令反应进行(若有,写出方法)。

5.有趣的是,若硝酸铵和锌粉潮湿,或滴加的水过多,实验又会失败。

分析原因。

第二题(5分)对氨基苯酚(PA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制药行业可用于生产扑热息痛、扑炎痛和安妥明等药品;染料工业用于生产各种硫化染料、酸性染料和毛皮染料;还可用作橡胶防老剂和照相显影剂等。

生产PAP的新工艺是电解法:在硫酸介质中,电解硝基苯可得。

该法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工艺过程基本无三废,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且具有产品品质好,工艺过程简单等优点,是PAP生产的发展方向。

请写出该电解法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第三题(7分)已知过二硫酸铵能将I-氧化为I2,但该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

今在小烧杯中依次加入5mL 0.2mol/L KI,4mL 0.01mol/L 硫代硫酸钠,1mL 0.4%淀粉溶液及10mL 0.2mol/L 过二硫酸铵,搅拌混合。

(硫代硫酸钠与过二硫酸铵不反应)1.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请预测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简要说明。

广谱杀菌剂邻苯基苯酚(OPP)及其钠盐,作为果蔬保鲜剂、家庭、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剂在欧美等国已广泛使用多年。

可用六碳原子的有机A为原料合成。

1.写出A和OPP的结构简式;2.写出合成反应的第一步方程式。

第五题(6分)铌酸锂是一种重要的铁电材料,它拥有优良的压电、电光、声光、热电、光折变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等一系列特殊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导、光调制器、光开关、非挥发存储器、声表面波和二次谐波发生器等器件。

双核乙二胺水杨醛Schiff碱Cu(II)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双核乙二胺水杨醛Schiff碱Cu(II)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t n ig e c y tl ry df ci n a ay i 1e s u tr ay i r v a s t a h olx b ln s t n l i y tm 。 e r a d sn l r sa a i r t n lss Il t cu a a l ss e e l h tt e c mp e e o g o mo o i c s se t a X a o . r ln n h
o th d a o r i a in e vr n n. ca e r c o d n t n i me t l o o
Ke r s: c i a e; r sa sr cu e c mp e y wo d S h f b s c t l t t r ; o lx y u
JANG G a g q ’ I u n — i ( eate t f hm sy G i o nvri , uyn 50 5 C ia D pr n o e ir, uz uU iesy G iag50 2 , hn ) m C t h t
Abta tA wl os-k opr I) o pe a enpeae yc ri tn r ci fe yeeim n ai l dhd s c: i goel ecpe (I cm l hsbe rprd b o dn i e t no t lnda ies c a eye r d i x ao a o h l y l
D。 . 0 g c , =1 7 6 / m3 =1 3 . 2, R = .53 w 2 012 ; 10 8 I 004 ,R = .52 结构分 析表 明 , 配合物
中存 在两种 截然 不 同的 c u
(I 配位 模式 ,u 1 离子采取 四方平面构型 ,u 2 离子却为扭 曲八面体几何构 型。 I) C() C () 关键词 : 夫碱 ; 席 晶体结构 ; 配合物

含双水杨醛Schiff碱配体的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含双水杨醛Schiff碱配体的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薛 敏 , 刘世 雄 2 1 西安文理 学院化学与化 学工程学院, 西安 7 1 0 0 6 5 )
( 福 ’ J l ' 大 学测试 中心 , 福州 3 5 0 0 0 2 )
摘要 : 合 成 了 4个 含 双 水 杨 醛 S c h i f碱 配体 的双 核 过 渡 金 属 配 合 物 , 并通过元素分析 、 红外光谱 、 紫外光谱 , 热 重 分 析 以及 X 一 射 线 单 晶 衍 射 等 手 段对 所 得 配合 物 进 行 了表 征 。结 果 表 明 , 配合物 1 、 3和 4 都 属 于 三斜 晶 系 , 空 间群 为 , 而 配 合 物 2属 于 单 斜
Ab s t r a c t :F o u r d i n u c l e a r t r a n s i t i o n me t a l c o mp l e x e s wi t h s c h i f b a s e l i g a n d o f b i s — s a l i c y l a l d e h y d e h a v e b e e n s y n t h e s i z e d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me a n s o f e l e m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 ,I R, UV, T GA a n d X— r a y s i n g l e — c r y s t a l d i f f r a c t i o n .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s t uc r t u r a l a n a l y s i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c o mp l e x 1 ,3 a n d 4 b e l o n g t o t r i c l i n i c c ys r t a l s y s t e m,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甲醇液 , 液很 快 转 为 红 色 , . 溶 0 5 h后 , 滤 得 红 色 过 溶 液 , 置于 10mL小 烧 杯 中 , 日后 析 出红 色 片 静 0 数
1 实 验部 分
1 1 试 剂和仪 器 .
状单晶, 室温 干燥 。
14 晶体 结构 测定 .
F S 4・ H O( R, 安 化 学试 剂 厂 ) 乙 二胺 eO 7 2 A 西 、

要: 设计合 成 了双水 杨醛 缩 乙二胺 ( a n 及 其铁 ( 配合 物 F (a n 并通 过 x一射 线 H sl ) e Ⅱ) e sl ), e
单 晶衍射技 术 测定 了其 晶体 结 构 。该 配 合 物 属 正 交 晶 系, ba空 间群 , Pc 晶胞 参 数 a:077 3 .43( )
状结构 。
关 键词 : ( 配合 物 ; 铁 Ⅱ) 晶体 结构 ; 成 合 中图分 类号 : 6 2 8 0 1 .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6 2 2 1 ) 10 6 -3 10 -0 X( 0 0 0 -0 20
( 国 ) 德 。
近年来 , 内报 道 了大量 有 关 铁 配合 物 单 晶合 国 成, 主要集 中在 铁 ( 配 合 物 的合 成 ¨ 。铁 配 合 Ⅲ) 。J 物 功能 主要 集 中于液 晶性 能 J催 化剂 . 、 物 功 、 o生 J
能 引、 发光 性 能 等方 面 , 于生 物 功 能方 面 的研 关 究 所用 的配 体多用 卟啉 、 聚糖等较 大 的有机 分子 。 壳
12 H sln的合 成 . 2a e 在 10m 0 L三颈瓶 中加 人 2 2 5 (8 8r o) . 9 8g 1 . t 1 e o
水 杨醛 , 3 用 5mL甲醇溶解 , 缓慢 滴加 溶有 05 6 .55g

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水杨醛缩乙二胺希夫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碱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复习回流、重结晶、热过滤、洗涤等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杨醛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由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希夫碱与其金属配位生成的金属配合物在医药、催化、分析化学、腐蚀和光致变色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回流条件下双水杨醛缩乙二胺Schiff 碱及金属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席夫碱碱的合成是涉及到加成、重排、消去等过程的一种缩合反应。

反应物的立体结构及电子效应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反应机理如下图:本实验采用水杨醛和乙二胺在50℃的条件下用回流法制备相应的Schiff碱配体L,反应方程式如下:希夫碱基团通过碳氧双键(-C=N-)上的氮原子与相邻的具有孤对电子的氧(O)、硫(S)、磷(P)原子作为给体与金属原子配对,所以氮原子相邻位置存在这类原子的Schiff碱往往具有高配位能力。

M2+为金属离子(M2+分别为Cu2+、Zn2+、Ni2+、Mn2+、Ni2+等离子)二仪器和药品1 仪器100mL三口烧瓶恒压滴液漏斗磁力搅拌器玻璃塞抽滤瓶烧杯2 药品水杨醛(相对分子质量122.12,密度1.17g/cm³乙二胺(相对分子质量60.10,密度0.90g/cm³无水乙醇乙酸铜、硝酸钴、乙酸锰、乙酸锌、硝酸锌、氯化镍三实验步骤1 希夫碱配体(L)的合成步骤移取5.2mL(0.05mol)的水杨醛与15 mL的无水乙醇溶于三口瓶中,再量取1.8mL(0.025mol)的乙二胺与10mL的无水乙醇于烧杯中搅拌溶解。

将三口瓶固定在搅拌器上,开启仪器,将乙二胺的无水乙醇溶液逐滴滴加到三口瓶中,恒温55℃反应1小时。

反应结束。

抽滤得黄色的固体,干燥称重并计算产率。

反应装置图如下:乙二胺的无水乙醇溶液2 希夫碱配体(L)与金属离子(M2+)的反应步骤称取1.34g(0.005mol)配体L,与20 mL的无水乙醇混合溶解于三口瓶中,在称取金属盐,若为乙酸铜时质量为1g(0.005mol)。

实验七双乙二胺水杨醛西佛碱合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载氧功能

实验七双乙二胺水杨醛西佛碱合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载氧功能

实验七 双乙二胺水杨醛西佛碱合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载氧功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红蛋白载氧作用的意义,通过配合物的吸氧测量和放氧观察了解配合物的载氧作用机理2.制备非活性的配合物 3.掌握气体测量一般方法二、基本原理生物体内有许多含金属的蛋白质。

这些含金属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结合或释放氧气,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例如,含铁的血红蛋白、含铜的血蓝蛋白和含钒的血钒蛋白等都有运输氧的功能。

业已发现,某些不含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例如双水杨醛乙二胺西佛碱合钴[Co(Salen)]也同生物体的含金属的蛋白质相似,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与氧可逆结合的能力。

C = N H2 -CH 2OH ON = C[Co(Salen)]由于载氧体在氧分离、氧化还原剂特别是在血液中氧的输送等研究课题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以这类不含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并在载氧作用研究中被用作模型化合物(Model Compounds )。

由于合成方法不同,配合物[Co(Salen)]存在两种固态结构。

其中一种称为活性型,另一种叫做非活性型。

棕色的活性型[Co(Salen)]在固态两个分子以钴钴相互作用(钴钴间距3.46Å)形成二聚体,暗红色的非活性型[Co(Salen)]在固态两个分子以钴氧相互作用(钴氧间距2.26Å)形成二聚体。

活性型[Co(Salen)]在室温能吸收氧气,而在高温下能放出氧气。

非活性型[Co(Salen)]在室温稳定,不吸收氧气,但在配位溶剂(L )例如,二甲亚砜(DMSO )、二甲基甲酰胺(DMF )、吡啶(Py )中,能与溶剂配位形成活性配合物[LCo(Salen)],后者能迅速吸收氧气形成2:1的加合物[L(Salen)Co-O-O-Co(Salen)L]。

当所使用的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时,生成的加合物[(DMF) (Salen)Co-O-O-Co(Salen) (DMF)]是细颗粒状的暗棕色沉淀,不易过滤,宜用离心分离,加合物中Co 和O 的比例气体体积测量法测定。

cosalen合成

cosalen合成

Co-salen配合物的合成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配合物[Co(Salen)]具有类卟啉结构, 是典型的具有载氧功能的仿酶模型化合物, 能有效地活化分子氧, 在合成上经常用于烯烃的分子氧环氧化, 醇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以及催化氧化Baeyer-Villiger反应等, 由于其优良的吸氧功能, 可以加快氧化反应的速率。

而且Co(Salen)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

1、配体salen的合成
取2.5克乙二胺和8.5ml水杨醛溶解于18ml甲醇中,在冰水浴中搅拌30min,静置15min后,用G3玻璃滤器减压抽滤,用1ml乙醚洗涤,在33℃下真空干燥,得淡黄色固体,再用160ml无水乙醇重结晶,在33℃下真空干燥,得到黄色晶体,即为配体salen,熔点:125-125.5℃。

合成西佛碱的反应的条件温和,无需加热,当室温较高时,可用冰水浴。

整个过程处理方便。

2、Co-salen配合物的合成
取3.48克配体salen溶解于150ml热的甲醇中,另取3.24克CoAc2·4H2O 溶解于20ml温水中,迅速转移到上述甲醇溶液中,加热回流1h,冷却、过滤、在50℃下真空干燥,即得红褐色的Co-salen配合物,熔点:大于300℃。

合成路线图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延安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21西北大学 化学系 ,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
摘 要 :设计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 (H2 salen)及其铁 ( Ⅱ)配合物 Fe ( salen) 2 ,并通过 X - 射线 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 Pbca 空间群 , 晶胞参数 a = 017473 ( 3 ) nm, b = 113823 ( 5) nm, c = 216146 ( 9) nm, V = 217009 ( 16) nm3 , Z = 8, Dc = 11584 mg·m - 3 , F ( 000)
Emp irical formula Formula weight Crystal system Space group a \ nm b \ nm c \ nm α\ ( °) β\ ( °) γ\ ( °) V \ nm3 Z D calc \ ( g·cm - 3 ) F (000) Reflections collected Goodness - of - fit on F2 R1 [ I > 2σ( I) ] wR2
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和仪器 FeSO4 ·7H2 O (AR ,西安化学试剂厂 ) 、乙二胺
(AR ,天津市恒昊公司化学试剂厂 ) 、水杨醛 (AR,中 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甲醇 (AR,西安化 学试剂厂 ) 、无水乙醇 (AR , 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 ) 。B ruker SMAR TAPEX CCD 型单晶测试系统
席夫碱是一类胺与醛缩合反应得到的含有 C = N 双键的化合物 。水杨醛类席夫碱易于合成 ,结构 简单 ,易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配合物 [ 10 - 15 ] 。
本文以双水杨醛缩乙二胺为配体 ,设计合成了 新型四配位单核铁 ( Ⅱ)配合物 Fe ( salen) 2 ,其配合 物分子中不含水分子且为中性 ,配合物分子之间通 过超分子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
2 结果与讨论
从图 1可看出 ,配合物 Fe ( salen) 2 为中性分子 , Fe2 +处于平面四边形配位环境中 , Fe2 + 与配体 salen 的 O1、O2、N1、N2原子配位 。 Fe1 - N1 和 Fe1 - N2 的键长分别为 011850 ( 3 ) 、011844 ( 3 ) nm , Fe1 - O1 和 Fe1 - O2 的键长分别为 011848 ( 2 ) 、011853 ( 2 ) nm ,其中 Fe1 - N2、Fe1 - O1的键长较短 ,表明 N2、O1 原子的配位作用较 N1、O2原子的配位作用强 。该配 体 salen的苯环之间存在的面与面之间的超分子作用 将该配合物分子连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见图 2) 。
第 1期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 ( 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63
(λ = 01071073 nm ) ,极限指数为 - 9≤h≤9, - 14≤ k≤17, - 32≤l≤31,以 φ - ω扫描方式在 1156°<θ < 26137°范围内收集到 14649个衍射点 ,其中 2759 (R int = 010586)为独立衍射数据 , I > 2σ ( I)可观测 衍射 1702个 。用 SHELXL - 97程序进行数据还原 。 全部氢原子由差值 Fourier合成得到 ,全部非氢原子 的坐标和各向异性热参数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
表 2 配合物 Fe ( salen) 2 的部分键长和键角
键 Fe1 - O1 Fe1 - N1 Fe1 - O2 Fe1 - N2
N2 - Fe1 - O1 N2 - Fe1 - N1 O1 - Fe1 - N1 N2 - Fe1 - O2 O1 - Fe1 - O2 N1 - Fe1 - O2
X衍射使用的单晶直接从上面的合成得到 。选 出大小为 0140 mm ×0128 mm ×0112 mm 的单晶 ,在 B ruker SMART APEX CCD 型单晶衍射仪上收集衍 射数据 。采用经石墨单色器单色化的 Mo Kα辐射
收稿日期 : 2009 - 11 - 14 基金项目 :延安大学科研基金 ( Y0200504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09JK815、09JK823) 作者简介 :霍涌前 (1964—) ,女 ,陕西延安人 ,延安大学讲师 ,硕士 。
1570 - 15741 [ 8 ]汪明 ,潘群慧 ,沈涛 ,等 1四核铁配合物 [ Fe4 (NTB ) 4 (μ2
- O ) 2 (μ4 - Suc) ] (ClO4 ) 6 促进 DNA 水解 [ J ] 1无机化 学学报 , 2005, 21 (9) : 1296 - 13001 [ 9 ]郎惠云 ,张秀军 ,魏永锋 18 - 羟基喹啉化学修饰壳聚糖 亚铁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J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4, 25 (4) : 770 - 7731 [ 10 ]夏金虹 ,刘峥 ,王莉 1 配合物 [ Cu2 ( C6 H2 Cl2OC = N -
113 Fe ( salen) 2 的合成
将 N , N ′-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 210004 g置于 100 mL三颈瓶中 ,用甲醇 20 mL 溶解 ,在室温搅拌 的条件下 ,滴加等摩尔量的 FeSO4 ·7H2 O 的 30 mL 甲醇液 ,溶液很快转为红色 , 015 h 后 ,过滤得红色 溶液 ,静置于 100 mL 小烧杯中 ,数日后析出红色片 状单晶 ,室温干燥 。 114 晶体结构测定
收敛 。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得 。最后的一致因子分 别为偏差因子 R1 = 010476, ωR2 = 011059, W = 1 \ [ S2 ( F2o ) + ( 010709P) 2 + 010000P ],其中 P = ( F2o + 2F2c ) \ 3, S = 01971, 最 终 电 子 残 余 密 度 (Δρ) max = 945e \ nm3 , (Δρ) m in =– 512e \ nm3 。晶体结构解析 表明 ,配合物 Fe ( salen) 2 属正交晶系 , Pbca 空间群 。 晶体学参数 : a = 017473 ( 3) nm, b = 113823 ( 5) nm, c = 216146 ( 9) nm, V = 217009 ( 16) nm3 , Z = 8, Dc = 11584 m g·m - 3 , F ( 000 ) = 1328, μ = 11122 mm - 1 。 该配合物的晶体学参数列于表 1, 重要的键长与键 角数 据 见 表 2 中 , 其 分 子 结 构 示 于 图 1。单 晶 CCDC: 752364。
O1 - C1 O2 - C8
C1 - O1 - Fe1 C8 - O2 - Fe1 O1 - C1 - C6 O1 - C1 - C2
0. 1309 (4) 0. 1312 (4)
128. 0 (2) 127. 4 (2) 118. 9 (3) 123. 8 (3)
表 1 配合物 Fe ( salen) 2 的晶体学数据
= 1328,μ = 11122 mm - 1。配合物中 ,中心铁 ( Ⅱ)离子采取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 ,配体双水杨醛缩 乙二胺的 2个 N 原子和 2个氧原子与 Fe ( Ⅱ)离子配位 ,单核单元之间通过超分子作用构成一维链 状结构 。 关键词 :铁 ( 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中图分类号 : O6121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2602X (2010) 0120062203
键长 /nm 0. 1848 (2) 0. 1850 (3) 0. 1853 (2) 0. 1844 (3)
178. 59 (13) 85. 92 (15) 94. 35 (13) 94. 19 (14) 85. 57 (11) 178. 57 (12)
键长 /nm N1 - C7 0. 1290 (5) N1 - C15 0. 1477 (5) N2 - C14 0. 1294 (5) N2 - C16 0. 1469 (5) 键角 / (°) C7 - N1 - C15 118. 4 (3) C7 - N1 - Fe1 126. 9 (3) C15 - N1 - Fe1 114. 6 (3) C14 - N2 - C16 119. 0 (3) C14 - N2 - Fe1 127. 4 (3) C16 - N2 - Fe1 113. 5 (3)
图 2 配合物分子间的 π - π堆积作用
64
3 结论
本文合成了席夫碱水杨醛缩乙二胺及其新型铁 ( Ⅱ)配合物 ,中心铁 ( Ⅱ)离子采取平面四边形配位 构型 ,配体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 2个 N 原子和 2 个 氧原子与 Fe ( Ⅱ)离子配位 ,单核单元之间通过超分 子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 。
C16 H14 FeN2 O2 322. 14 O rthorhombic Pbca 0. 7473 (3) 1. 3823 (5) 2. 6146 (9) 90 90 90 2. 7009 (16) 8 1. 584 1328 14649 0. 971 0. 0476 0. 1059
图 1 配合物的中在铁 ( Ⅲ)配合物的合成 [ 1 - 3 ] 。铁配合 物功能主要集中于液晶性能 [ 4 ] 、催化剂 [ 5, 6 ] 、生物功 能 [ 7, 8 ] 、发光性能 [ 9 ]等方面 ,关于生物功能方面的研 究所用的配体多用卟啉 、壳聚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 。
第 29卷 第 1期 2010年 3月
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9 No. 1 M ar12010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铁 ( 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霍涌前 3 , 1 ,陈小利 1 ,张逢星 2 ,李 君 2 ,王升文 1 ,崔华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