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疗效对比

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疗效对比

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通信作者:高建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疗效对比高建利① 张奕① 张文山① 陈定柱① 黄镇①【摘要】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32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5月接收的全VATET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62例患者选取经剑突下入路,对照组162例患者选取右胸入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03、2.725,P <0.05)。

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后1、3、7 d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997、27.782、9.150,P <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有效率及胸腺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全VATET 术中选择剑突下与右胸入路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剑突下入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 剑突下入路 右胸入路 全胸腔镜 胸腺扩大切除术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Subxiphoid and Right Thoracic Approach To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GAO Jianli, ZHANG Yi, ZHANG Wenshan, CHEN Dingzhu, HUANG Zhe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3): 024-0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subxiphod and right thoracic approach in to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 (VATET). Method: A total of 324 total VATET cases from 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16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through the subxiphoid approach, 16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through the right thoracic approach,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3.503, 2.725,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and drainage tube reten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 >0.05).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 3 and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35.997, 27.782, 9.150,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iv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ymom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In total lVATET surgery, both the subxiphoid and right thoracic approaches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but the subxiphoid approach can reduce surgical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alleviate patient pain. [Key words] Subxiphoid approach Right thoracic approach To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 First-author's address: 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3.006 胸腺瘤在任何一叶胸腺组织内均可能发生,以前上纵隔为主要病变区域,15%~60%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MG),10%~30%的MG 患者合并胸腺瘤[1]。

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7] 刘雯霞,章晓玲.手术室管理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 染的控制作用[J].河北医学,2017,23(11):1882-1885.
[8] 高媛 媛,宋 园 园.急 性 脑 血 管 意 外 护 理 观 察 失 误 及 对 策 [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418-2419.
[9] 巨会萍,景会琴,强渭琴,等.显微镜下颅内肿瘤摘除术的 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8(2):93-95. (本文编辑:张 强 张 婷)
工作单位:637000 南充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 苟凌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8-01-25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5例,女 8例,年龄 40~55岁。因“睁眼困难”入院
13例,体检发现 10例,CT检查示前上纵隔不规则软组织密度 影,考虑胸腺瘤可能大。本组均采用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 腺瘤扩大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约 70min。术中失 血约 30~80ml,均于术后第 2天复查胸片后拔除胸引管,术后第 3天出院。 2 手术方法
(本文编辑:张 强%&'()* !""#$%%&&&'(()*++',-.
于剑突下纵向作 2cm切口为观察孔,双侧锁骨中线偏内肋 弓下作 0.5cm长的操作孔,钝性胸骨下分离并三孔会师达前上 纵隔,置入穿刺鞘,建立人工气胸。超声刀分离纵隔结缔组织, 常规切开左右纵隔胸膜至左右膈神经,由下向上游离胸腺至上 极。Hem-o-lok夹结扎胸腺中静脉,“骨骼化”无名静脉及其分 支,切除肿瘤及前纵隔脂肪或结缔组织,彻底止血,清点物品数
剑突下三孔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术是胸腔镜微创手术 又一创新,是基于胸腔镜全胸腺手术的一次技术腾飞,真正体现 了微创胸外科技术的优势。不仅满足了传统手术观念所要求的 “en-bloc”切除原则,也兼顾了现代社会微创美观的要求,同时 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临床效果分析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临床效果分析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35例患者均采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完成了手术操作,手术时间(90.2±20.8)min,无中转开胸,术中出血量(30.5±10.3)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0.7)天,术后疼痛评分(2.0±0.5)天,术后住院时间(4.7±1.3)天,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有简便经济、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剑突下入路;纵隔肿瘤;胸腔镜;胸腺切除;三孔式【中图分类号】R7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8-0063-0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逐步成为胸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也主要采用胸腔镜下微创完成,比较常用的是右侧(或左侧)胸入路纵隔肿瘤切除。

近年来,剑突下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成为一种新的术式[1-3],该手术入路需要具有一定胸腔镜手术经验及学习曲线。

本文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35例前纵隔肿瘤患者,分析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35例前纵膈肿瘤的患者,均采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微创切除术。

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27~64岁,平均(44.8 ±16.5)岁,体重48~96Kg,平均(60.4±7.2)Kg。

胸内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胸内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胸内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前言
胸内甲状腺是指甲状腺位于胸骨后的位置,由于甲状腺在胸腔出现的比例较低,所以胸内甲状腺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需要胸内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手术前的担心和恐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过我自身的经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治疗体会,希望能为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前
作为患者,手术前的担忧和恐惧是很正常的,所以在手术前,要认真听取医生
的建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和不安。

另外,手术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要遵守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手术后的恢复。

手术过程
胸内甲状腺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

在手术
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配合医生的操作,如果有任何不适或者疼痛的感觉,要及时告诉医生。

手术过程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这也是手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手术后,医生会安排密切观察,以确保患者的恢复顺利。

手术后
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
量服药,保持休息。

在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另外,还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小结
胸内甲状腺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需要认真对待。

手术前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做好准备,手术过程中要保持平静,配合医生的操作,手术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恢复,注意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和调整。

希望我的治疗体会能够给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5岁以上重症肌无力患者, 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一年以上效果不良; 长期服用大量激素;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手术禁忌症: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手术方法: 一、传统方法 1、单腔气管插管全麻 2、正中开胸25cm切口 二、全胸腔镜手术 1、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右侧胸壁隐蔽切口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 症肌无力
胸外科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 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 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 疗后症状减轻。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 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宋德福,39岁接任胡锦 涛任团中央第一书记,4 7岁任人事部长,远华案 后临危受命,53岁任福 建省委书记,56岁发现 胸腺癌,去世时年仅61 岁。
•谢谢!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胸腺扩大切除术:现今认为对于重症肌无力病人无 论是否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 疗重症肌无力最重要的方法。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 的不断改进,微创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几乎所 有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可以选择胸腺扩大切除 治疗。5岁以前的儿童因考虑到胸腺在生长和发育 过程中的生理作用,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其他病 人胸腺扩大切除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病程越短 手术效果越好。
• 超微创技术——胸腔镜剑突下胸腺瘤及胸腺扩大切 除术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手术前后效果
No Image
全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平卧分腿位下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平卧分腿位下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胸 腺 瘤 。运 用 随 机 数 字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受压 。请 医生将 患者上 身抬起 , 距腋 窝 约 1 0 c m 垫 腋
枕 。将 双 手 分 别 放 置 于 托 手 架 上 妥 善 固 定 , 使 上 方 上
肢 的远端关节 低于 近端关节 , 下 方 上 肢 的 远 端 关 节 高 于近端 关节 ; 正确 使用 骨 盆 固定 器 ; 双 下 肢 呈 跑 步 状 妥善 固定 , 两腿 问垫大 枕 , 避免 双下 肢重 叠 ; 术 者 和 掌
2 4 h疼 痛 程 度 明显 轻 于 对 照 组 , 医师对观察组患者体位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结 论
经 剑 突下 入 路 胸 腔 镜 胸 腺 切 除 术 取 平 卧 分 腿 位 具 有 安 置 简 单 , 省时省力 , 安全性高等优 点 , 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 。
表 1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比较
1 . 2 体 位 安 置 方 法 l _ 2 . 1 对 照 组 在 患 者 上 肢 建 立 动 、 静 脉通 道 , 插 双
腔 气 管 导 管 全 麻 后 行 导 尿 术 。通 常 采 取 右 胸 肋 间 入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1 5年 4月 一 2 0 1 6年 4月 我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 O 】 7年 6月 第 3 2卷 第 l 2期
平 卧 分 腿 位 下 经 剑 突 人 路 胸 腔 镜 胸 腺 切 除 术 的效 果 观 察
黎 晓 燕 陈 长 升。 苏 莉 华 韦 小 秋 黄 晨 香 伍 春 兰 周 一 凡
( 1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人 民 医 院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2 1 ; 2 . 广西医科大学研 究生院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2 1 )

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术的解剖及临床分析

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全胸腺切除术的解剖及临床分析

148解剖学研究2021 年第 43 卷第2 期 Anat Res,2021, Vol.43, No.2•论著•胸腔镜经剑突下人路全胸腺切除术的解剖及临床分析庞景灼,叶敏,庞文广,张世超(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广东江门529030)【摘要】目的从解剖学结合临床的角度评估胸腔镜经剑突下人路全胸腺切除治疗胸腺病变的可行性、安全 性、有效性。

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有25例胸腺病变患者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行胸腔镜经剑突下人路全胸腺切除术。

总结手术的解剖要点及经验,记录术中前纵隔重要器官组织的解剖暴露情况,记录 并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f t、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天平均VAS疼痛评 分。

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能清楚暴露和手术相关的前纵隔重要解剖标记及结构,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 例;手术时间(98.7±27.9)m in,手术出血量(52.8±13.8)m l,术后引流量(446.7±123.6)m l,胸管留置时间(2_8±1.6)d和术 后住院时间(4.7±1.6)d。

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3d的VAS疼痛评分为(丨.72±0.63)分。

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看,胸腔镜经剑突下人路全胸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对前纵隔重要器官、组织的暴露良好;从临床数据上看,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剑突下人路;电视胸腔镜手术;解剖标志Anatomy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thoracoscopic total thymectomy via subxiphoid approach PANG Jing-zhuo, YE Min, PANG Wen-guang, ZHANG Shi-chao.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gmen, Jiangmen, Guang­dong Province 52903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 by subxiphoid approach from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Method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thymic lesions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subxiphoid approach total thymic resection at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Anatomical points and experience of surgery were summarized. Anatomical exposure of important organs and tissues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during surgery was recorded. The operative time, 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ind- wintering time of thoracic tub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verage VAS pain score in the first3 days after surgery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25 patients were able to clearly expose the important ana­tomical markers and structures of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and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 ed. No transit open chest cases. The operation time (98.7 ±27.9) min, operative blood loss (52.8 ±13.8) ml, th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446.7±123.6) ml,chest tube indwelling time (2.8±1.6)days,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4.7±1.6)days,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The mean VAS pain score at 3 days after surgery was (1.72 ±0.63) points. Conclusion From an anatomical point of view, thoracoscopic subxiphoid approach total thymic resection has a good surgical field of view and good exposure to important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From the clinical data, this ope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quick recovery and less pai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Thymectomy; Subxiphoid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natomic landmark胸腺位于前上纵隔:临床上常见胸腺的病变 包括胸腺癌、胸腺瘤、胸腺囊肿、胸腺增生合并重 症肌无力等。

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江文坛,杨建胜,林良安,吴敬阳,林贤宾摘要:㊀目的㊀探讨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胸腺肿瘤及重症肌无力(MG )的安全性和可行性.㊀方法㊀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27例,经肋间胸腔镜胸腺切除术2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㊁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㊀结果㊀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无术中麻醉意外情况出现,剑突下组无中转开胸,肋间组中转开胸1例.剑突下组的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后胸液量及胸管留置时间,与肋间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剑突下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肋间组,分别为(4.22ʃ1.99)d 和(7.44ʃ2.12)d ,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剑突下组术后24,48,72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 )明显低于肋间组,分别为(2.52ʃ0.85),(1.74ʃ0.81),(1.33ʃ0.73)分和(3.74ʃ1.97),(2.63ʃ1.80),(2.00ʃ1.57)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剑突下组围术期并发症低于肋间组,分别为7.4%和18.5%,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㊀结论㊀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㊁可行,具有疼痛轻㊁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胸腺肿瘤和MG 较为完美的手术方法,适合推广.关键词:㊀胸腔镜;剑突;胸腺切除术;胸腺肿瘤;重症肌无力中图分类号:㊀R 655;R 655.3;R 736.3;R 746.1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672G4194(2020)01G0040G04收稿日期:2019G01G30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Z 101)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泉州㊀362000作者简介:江文坛,男,主治医师,医学硕士通讯作者:杨建胜.E m a i l :ji a n s o n @163.c o m ㊀㊀根据C h A R T 数据库分析,22.8%的胸腺肿瘤患者存在重症肌无力(m ya s t h e n i a g r a v i s ,MG )[1],而MG 患者往往有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异常.胸腺肿瘤根治需要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的胸腺和脂肪组织,并进行彻底探查排除非连续但可切除的病变[2G3].MG 患者除了切除整个胸腺和周围脂肪组织外,还必须去除双侧心膈角脂肪组织以达到最佳效果.传统的胸腺切除手术路径是经正中胸骨途径,视野清晰但创伤大,且存在胸骨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胸腔镜胸腺切除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4G7],主要方法为经右胸(或左胸)的肋间入路,近年来,剑突下入路才逐渐受到重视.针对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笔者所在团队作了一些探索.现收集2014年1月-2018年9月实施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患者27例,另收集经肋间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患者27例作为对照,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报告如下.1㊀对象与方法1.1㊀对象㊀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患者27例(剑突下组),男性7例,女性20例,年龄(46.04ʃ14.78)岁(18~76岁),体质量指数(b o d ym a s s i n d e x ,B M I )(23.26ʃ1.54)k g /m 2(19.8~26.0k g/m 2).术前被诊断为MG10例,按MG F A 分型,Ⅰ型4例,Ⅱa 型3例,Ⅱb 型2例,Ⅲa 型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胸腺肿瘤21例,胸腺增生6例.21例胸腺肿瘤患者按照M a s a o k a 分期,Ⅰ期14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0例;按WH O 分型,A 型6例,A B 型4例,B 1型4例,B 2型4例,B 3型2例,C 型0例,混合型1例.入选标准:(1)患者术前诊断胸腺肿瘤㊁MG 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2)M a s a o k a 分期处于Ⅰ~Ⅲ期的胸腺肿瘤患者;(3)既往无胸腔或者纵隔手术,无肺结核㊁胸膜炎病史,无严重胸廓畸形如漏斗胸㊁胸骨塌陷等;(4)患者完善常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前需再次评估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相关禁忌证.排除标准:(1)肿瘤直径>5c m 或与周围脏器关系不清楚㊁广泛粘连的患者;(2)术中发现为肿瘤晚期,直接转开胸手术;(3)B M I >26.0k g/m 2.㊀㊀另收集同期采用经肋间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肋间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47.78ʃ13.67)岁(21~72岁);B M I(23.04ʃ1.77)k g /m 2(19.5~26.0k g/m 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委托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㊀手术方法1.2.1㊀剑突下组㊀患者取 人字 分腿仰卧位,下胸部垫高.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剑突下取约2.0c m 纵向切口作为腔镜孔(如有必要,可延长),04福建医科大学学报㊀2020年2月㊀第54卷第1期双侧肋弓下作长约0.8c m 小切口作为操作孔.手术步骤:取剑突下纵向切口,切开皮肤㊁皮下组织㊁白线,钝性分离剑突后方的结缔组织至胸骨后形成胸骨后隧道.向左㊁右钝性分离近双侧锁骨中线肋弓下缘处,在手指引导下分别于双侧肋弓下作长约0.8c m 小切口,放置5m m 穿刺套管,拔除套管芯,剑突下切口放置10m m 穿刺套管,拔除套管芯,接气腹机建立人工气胸,压力控制在8~10c mH 2O (1c mH 2O=0.098k P a ),置入30ʎ(10m m )腔镜,右侧肋弓下套管置入抓钳,左侧肋弓下套管置入超声刀.使用超声刀分离胸骨后组织,往双侧纵隔胸膜分离并切开纵隔胸膜,沿胸骨后往上分离前纵隔组织,上至胸骨上切迹后方胸腺上极顶部,双侧达胸廓内静脉内侧约0.5c m (如为胸腺肿瘤患者,术中需探查肿瘤情况,包膜是否完整,肿瘤是否转移或侵犯纵隔胸膜及肺组织,以便决定是否继续微创手术或中转开胸等).于心包中下部㊁膈神经前方约5m m ,紧贴心包往上分离前纵隔组织,分离至无名静脉时应注意胸腺静脉游离和切断,无名静脉上㊁下方如有淋巴结,应予清扫,游离胸腺上极组织时,应将气管前及颈总动脉前脂肪组织一并清除,完整切除胸腺组织.MG 患者还需切除双侧心膈角脂肪组织.将切除的胸腺组织㊁淋巴结㊁心膈角脂肪组织等置入标本袋中取出,并送病理检查.充分止血后,经双侧肋弓下切口分别置入负压引流管于双侧胸腔,并接负压球(图1).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天接受胸部X 线片检查,如果双肺充气良好,胸腔无明显积液,胸腔引流量<100m L /d ,则拔除胸腔引流管.A :手术切口;B :胸腺切除后显露左右无名静脉;C :手术切除的胸腺及心膈角脂肪组织;D :留置胸腔引流管接负压球.图1㊀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F i g 1㊀Su b x i p h o i d t h o r a c o s c o p i c t h y m e c t o m y 1.2.2㊀肋间组(以经右胸肋间为例)㊀麻醉后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取右侧垫高30ʎ~40ʎ卧位,以右侧第6肋间腋中线处切口长1.5c m 作镜孔,置入10m m 穿刺套管并接气腹机建立人工气胸,压力控制在8~10c mH 2O ,置入30ʎ胸腔镜,右侧腋前线第3肋间和第6肋间分别做0.8c m 切口为操作孔,置入5m m 穿刺套管,经操作孔分别置入抓钳和超声刀.探查前纵隔及肿物情况,然后按从胸腺下极往胸腺上极㊁从右侧到左侧的顺序,使用超声刀分离并切除胸腺组织,随后切除心膈角脂肪组织.手术完毕将标本置入标本袋后取出,视标本大小酌情延长操作孔切口.充分止血后,于右侧腋中线第6肋间放置引流管并接水封瓶.术后处理同剑突下组.1.3㊀评价指标㊀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B M I ㊁MG 病史㊁肿瘤直径㊁切口长度㊁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中麻醉情况㊁术后胸腔积液量㊁术后胸管留置时间㊁术后住院时间㊁术后(24,48及72h )疼痛评分㊁术后WH O 分型㊁M a s a o k a 分期㊁并发症.术后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i s u a l a n Ga l o gu e s c a l e ,V A S ),ȡ5分者必要时给予止痛药.1.4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 P S 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果㊀㊀两组在性别㊁MG 例数㊁胸腺肿瘤及M a s a o k a 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在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后胸液量㊁胸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剑突下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22ʃ1.99)d,明显少于肋间组的(7.44ʃ2.12)d ,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剑突下组术后24,48,72h 的V A S 明显低于肋间组,分别为(2.52ʃ0.85),(1.74ʃ0.81),(1.33ʃ0.73)分和(3.74ʃ1.97),(2.63ʃ1.80),(2.00ʃ1.57)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3).剑突下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肋间组,分别为7.4%和18.5%,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3).14江文坛等: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表1㊀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T a b1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b a s i c d a t a o f 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分㊀组男女M G胸腺肿瘤胸腺增生胸腺肿瘤M a s a o k a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剑突下组720102161434肋间组1215102071046㊀㊀n=27.㊀MG:重症肌无力.表2㊀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T a b2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s u r g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b e t w e e n 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分㊀组t手术/m i n V术中出血/m L V术后胸液/m L t胸管留置/d t术后住院/d 剑突下组111.44ʃ40.8834.07ʃ26.8938.63ʃ15.501.04ʃ0.194.22ʃ1.99肋间组102.44ʃ22.3035.74ʃ20.9736.85ʃ18.081.07ʃ0.277.44ʃ2.12ʀ㊀㊀n=27.㊀与剑突下组比较,ʀ:P<0.05.表3㊀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 A S评分及围术期并发症比较T a b3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V A Ss c o r e a n d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t w o g r o u p s分㊀组V A S评分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并发症一过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肌无力危象剑突下组2.52ʃ0.851.74ʃ0.811.33ʃ0.73110肋间组3.74ʃ1.97ʀ2.63ʃ1.80ʀ2.00ʃ1.57ʀ131㊀㊀n=27.㊀并发症数据为n.㊀与剑突下组比较,ʀ:P<0.05.3㊀讨㊀论㊀㊀胸腺切除术在治疗胸腺肿瘤和MG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胸腺疾病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基本上采用经右胸(或左胸)的肋间路径,其缺陷在于:对侧前纵隔区域显露较差,术中往往难以见到对侧膈神经,同时对于胸腺上极区域的显露也明显不足,存在治疗不彻底的可能.此外,经肋间途径容易损伤肋间神经和肋间呼吸肌,患者术后疼痛相对明显,不利于术后早期的呼吸锻炼.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手术方式,虽然H s u在2002年就曾提过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具有独特的手术视野优势[8],但当时少有医生尝试.2014年以来,国内外多位专家再次认识到剑突下入路的重要性,并探索了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疼痛减轻方面[9G13].㊀㊀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经肋间胸腔镜手术相比,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更好地显露前纵隔区域,包括双侧膈神经前方的脂肪组织及心膈角脂肪组织,手术切除更彻底.笔者团队的手术经验如下:(1)体位:取 人字 分腿仰卧位,适当垫高后背,主刀站立于患者双下肢中间,操作会方便些;(2)距离剑突下方1c m左右行纵行切口,与双侧肋弓下切口构成三角形,顶部角度越大越好操作,顶部角度如果<60ʎ,容易导致手术器械互相干扰,给操作带来较大困难,如果患者双侧肋弓夹角较小,尤其<60ʎ者,不宜行剑突下入路手术; (3)剑突下的切口最好沿白线切开,勿切断腹直肌,建立胸骨后隧道很关键,双侧肋弓下的切口置入5m m穿刺套管时可在手指引导下进行;(4)排气:可使用带排气孔的穿刺套管置入排气管道,或经胸骨旁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接吸引器,必要时去除烟雾以保证视野清晰;(5)操作时,左手持抓钳分离,右手使用超声刀操作,在处理胸腺静脉等细小血管时可使用超声刀直接切断;(6)注意显露双侧膈神经,避免误伤,切除左上纵隔脂肪组织时注意别误伤左侧迷走神经,部分患者左迷走神经紧挨着膈神经; (7)一般先行胸腺切除,后切除双侧心膈角脂肪组织,分步骤手术比较容易.㊀㊀综上所述,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㊁可行,具有疼痛轻㊁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胸腺肿瘤和MG较为完美的手术方法,适合推广.由于本次研究患者例数偏少,研究时间亦偏短,尚需积累更多患者,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24福建医科大学学报㊀2020年2月㊀第54卷第1期参考文献:[1]㊀方文涛,傅剑华,沈㊀毅,等.胸腺肿瘤的诊疗:基于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共识[J ].中国肺癌杂志,2016,19(7):414G416.[2]㊀W r i g h t CD ,K e s s l e rKA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h y m i c t u m o r s [J ].S e m i n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 S u r g ,2005,17(1):20G26.[3]㊀T o k e rA ,S o n e t t J ,Z i e l i n s k iM ,e t a l .S t a n d a r d t e r m s ,d e f i n i Gt i o n s ,a n d p o l i c i e s f o r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r e s e c t i o n o f t h ym o m a [J ].中国肺癌杂志,2014,17(2):90G93.[4]㊀S u g a r b a k e rDJ .T h o r a c o s c o p y i nt h em a n a ge m e n t of a n t e r i o r m e d i a s t i n a lm a s s e s [J ].A n n T h o r a c S u rg ,1993,56(3):653G656.[5]㊀张㊀毅,支修益,许庆生,等.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15(6):473G474.[6]㊀X i eA ,T j a h jo n oR ,P h a n K ,e t a l .V i d e o Ga s s i s t e dt h o r a c o Gs c o p i c s u r g e r y v e r s u so p e nt h y m e c t o m y f o r t h y m o m a :as ys G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J ].A n nC a r d i o t h o r a c S u r g ,2015,4(6):495G508.[7]㊀C h e nSX ,C h e nSJ ,X uJ J ,e t a l .S i n g l e p o r t t h o r a c o s c o p ys u r g e r y i n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n t e r i o rm e d i a s t i n a l t u m o r [J ].C h i n J C l i n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S u r g ,2016,23(6):634G635.[8]㊀H s uCP ,C h u a n g CY ,H s uN Y ,e t a l .S u b x i p h o i d a p pr o a c h f o r v i d e o Ga s s i s t e d t h o r a c o s c o p i ce x t e n d e d t h y m e c t o m y int r e a Gt i n g m y a s t h e n i a g r a v i s [J ].I n t e r a c t C a r d i o v a s cT h o r a cS u r g ,2002,1(1):4G8.[9]㊀S u d aT ,A s h i k a r i S ,T o c h i iD ,e t a l .D u a l Gp o r t t h y m e c t o m yu s i n g s u b x i p h o i da p p r o a c h [J ].G e n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S u r g ,2014,62(9):570G572.[10]㊀S u d aT ,H a c h i m a r uA ,T o c h i iD ,e t a l .V i d e o Ga s s i s t e d t h o Gr a c o s c o p i c t h y m e c t o m y v e r s u s s u b x i p h o i d s i n g l e Gp o r t t h ym e c Gt o m y :i n i t i a l r e s u l t s d a g g e r [J ].E u rJ C a r d i o t h o r a cS u r g ,2016,49(1):154G158.[11]㊀卢㊀强,李小飞,陈㊀召,等.新型三孔式 微创术式治疗重症肌无力[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32(5):287G288.[12]㊀汪㊀灏,李继军,丁建勇,等.胸骨抬举法辅助经剑突下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病变的初步尝试[J ].中国临床医学,2017,24(2):188G190.[13]㊀陈舒晨,余绍斌,林济红,等.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51(5):311G314.S a f e t y 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o f S u b x i p h o i dT h o r a c o s c o p i cT h y m e c t o m yJ I A N G W e n t a n ,Y A N GJ i a n s h e n g ,L I NL i a n g ᶄa n ,W UJ i n g y a n g,L I NX i a n b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h o r a c i cS u r g e r y ,T h e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 F u j i a n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Q u a n z h o u ,362000,C h i n a ㊀㊀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e x p l o r e t h e s af e t y a n d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s u b x i p h o i d t h y m e c t o m y f o r t h y m i c t u m o r a n dm y a s t h e n i ag r a v i s .㊀M e th o d s ㊀Ar e t r o s p e c ti v e a n a l y s i sw a sm a d e o f 54p a t i e n t sw h o u n d e r w e n t t h o r a c o s c o p i c t h y m e c t o m y s i n c e 2014.㊀A m o n g t h e m ,27u n d e r w e n t s u b x i p h o i d t h y m e c t o m y a n d27u n Gd e r w e n t i n t e r c o s t a l t h y m e c t o m y .㊀T h e c l i n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p o s t Go p e r a t i v e p a i n s c o r e s ,a n d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㊀R e s u l t s ㊀A l l o p e r a t i o n sw e r ec a r r i e do u t s m o o t h l y .㊀N o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a n e s t h e s i a a c c i d e n t o c c u r r e d .㊀T h e r ew a s n o c o n v e r s i o n t o t h o r a c o t o m y i n s u b x i p h o i d g r o u p a n d t h e r ew a s 1c a s e o f t h e c o n v e r s i o n i n i n t e r c o s t a l g r o u p .㊀T h e r e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i n t r a Go p e r a t i v eb l e e d i n g v o l u m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l e u r a l f l u i dv o l u m e ,a n d t h o r a c i c t u b e i n d w e l l i n g t i m eb e t w e e n t h e s u b x i p h o i d g r o u p a n d t h e i n t e r c o s t a l g r o u p (P >0.05).㊀T h e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t i m e i nt h es u b x i p h o i d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h o r t e r t h a nt h a t i nt h e i n t e r c o s t a l g r o u p [(4.22ʃ1.99)d a ys v s (7.44ʃ2.12)d a y s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㊀T h eV A Ss c o r e so fS u b x i p h o i d g r o u p a t 24,48,a n d 72h o u r s a f t e ro p e r a t i o n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t h o s e i nt h e i n t e r c o s t a l g r o u p [(2.52ʃ0.85),(1.74ʃ0.81),a n d (1.33ʃ0.73)v s (3.74ʃ1.97),(2.63ʃ1.80),a n d (2.00ʃ1.57)].㊀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s i g n i fc a n t (P <0.05).㊀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S u b x i p h o id g r o u p we r e l o w e rt h a nt h o s e i ni n t e r c o s t a l g r o u p (7.4%v s 18.5%),b u t t h e r e w a sn os i g n i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㊀C o n c l u s i o n ㊀S u b x i p h o i d t h y m e c t o m y i s s a f e a n d f e a s i b l e ,w i t h l igh t p ai n a n d q u i c k r e c o v e r y.㊀I t i s a r e l a t i v e l yp e r f e c t s u r g i c a lm e t h o d f o r t h y m i c t u m o r a n dm ya s t h e n i a g r a v i s .K E Y W O R D S :㊀t h o r a c o s c o p e s ;x i p h o i db o n e ;t h y m ec t o m y ;t h y m u s n e o p l a s m s ;m ya s t h e n i a g r a v i s (编辑:何佳凤)34江文坛等: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体会目的:总结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的体会,以便于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肋缘下切口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大小等指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切口长度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平均切口长度(2.7±0.4)cm,平均手术时间为(138.6±3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5±27.8)ml,术后呼吸机平均辅助时间为(13.5±9.6)h,术后V AS评分为(2.6±0.2)分,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为(92.8±5.2)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3±0.9)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肌无力危象,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9例。

术后病理证实胸腺增生例,胸腺瘤例。

结论: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的患者,采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还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高,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标签:剑突;胸腺扩大切除术;重症肌无力;胸腺疾病胸腺位于前上纵隔,在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胸腺疾病包括胸腺瘤、胸腺增生、胸腺囊肿等[1],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术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纵隔肿物的切除,手术入路包括前正中胸骨劈开、经颈-胸、胸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等,其中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标准术式,在2002年胸腔镜经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被首次报道,并指出该术式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2]。

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采取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免患者出现危象,该手术方法由于自身的很多优势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接受度较高,例如手术过程中具有比较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把颈根部以及两侧的胸腔完全的暴露出来,手术切口较小等。

为此本次实验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34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患者开展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患者,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16~75岁,平均(48.5±12.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4±0.2)年。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标准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术前均行CT检查,确诊为合并胸腺疾病,并排除心包或大血管侵犯、前纵隔病变复发。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該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术前均给予醋酸泼尼松控制症状后实施手术,并进行导尿,留置胃肠减压管。

所有患者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体位取分腿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手术操作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扶镜手位于患者右侧。

剑突下2~3cm 处取一长约2 cm的横行切口作为观察孔,向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建立胸骨后隧道,进入前纵隔,并避开膈肌,置入10 mm穿刺套管,置入胸腔镜,建立人工气胸,压力设定为8~12 mm Hg。

再于双侧肋弓下缘与左右锁骨中线交点下1cm处各取长约0.5cm的横行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5 mm穿刺套管。

超声刀分离胸骨后间隙,打开纵隔双侧胸膜,定位双侧膈神经,沿双侧膈神经内侧由下往上清扫心包前及纵隔脂肪,右侧沿膈神经向上分离右侧右心膈脂肪至胸骨后,距右乳内血管内侧0.5 cm切开胸骨后胸膜,并将其分离至左侧乳内血管,自下而上分离心包前脂肪垫及胸腺,向上至无名静脉下缘,向左至左侧膈神经,分离上腔静脉及右侧无名动脉间脂肪,分离右侧胸腺上极,并将胸腺右上极周围脂肪垫向腹侧牵引,显露左侧无名静脉的正中静脉分支、胸腺分支,分离并切断,分离切断部分器官前及左颈总动脉前脂肪垫,向左沿左无名静脉游离至胸腺左上极,分离左上极与周围脂肪垫,完整切除胸腺及周围纵隔脂肪,作为标本装入一次性标本取出器中完整取出,送病理检查。

彻底止血后,膨肺、排气,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中转开胸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AS)标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

观察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3]。

对术后送检标本进行病理分类、分期及分型。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切口长度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切口长度2.0~3.3 cm,平均(2.7±0.4)cm,手术时间90~218 min,平均(138.6±35.6)min,术中出血量为12~101 ml,平均(35.5±27.8)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7~41.2 h,平均(13.5±9.6)h,术后V AS评分为(2.6±0.2)分,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为(92.8±5.2)分,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3±0.9)d。

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肺不张者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无损伤膈神经、肺炎、支气管胸膜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肌无力危象,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9例。

术后病理证实胸腺增生10例,胸腺瘤24例。

Masaoka分期:I期26例,II期7例;WHO分型:A型3例,AB型3例,B1型4例,B2型9例,B3型4例。

3 讨论现代免疫学及病理学认为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密切,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伴有胸腺的病理改变,如胸腺髓质的改变、淋巴细胞的增殖、生发中心的形成、胸腺小体的形成、胸腺瘤等[4]。

作为T淋巴细胞首先致敏及合成抗AchRAb的主要器官,胸腺可起到诱导和维持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抗体的作用,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5]。

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标准术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胸腺的切除可引发患者对胸腺及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异位胸腺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从而缓解患者肌无力症状[6]。

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要求完整切除胸腺,由于前纵隔脂肪组织中有可能存在异位胸腺小体,因此前纵隔脂肪组织也应一并切除。

有报道指出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率可达80%以上[7],对于症状较轻、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最小时应尽早实施手术切除,以避免延误病情。

存在重症肌无力危象、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应在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抗胆碱酯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待其症状明显好转后在实施手术治疗[8]。

胸腺扩大切除术通常经胸骨正中入路,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在2000年就指出经胸骨纵劈切除胸腺治疗重症肌无力可较为彻底地切除胸腺,前纵隔脂肪清扫效果好,但仍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患者恢复慢等问题[9-10]。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术式,国外一些胸外科医生就曾采用胸腔镜经剑突下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实践证明经剑突下入路可实现胸腺的扩大切除,且术后并发症少,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短期疗效良好,较于经胸骨正中入路手术时间更短、胸腺切除更彻底、术后切口美观、安全性更高,手术过程中不会导致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循环不稳定等情况;且该手术方法所需的时间较短,操作起来简单的,不会让手术医生感到疲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

为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经剑突肋缘下切口,结合双侧肋弓下缘5mm的微创小孔实施胸腺扩大切除术,达到了胸腺的彻底切除及前纵隔脂肪清扫的目的,术中通过建立人工气胸,使得胸骨后间隙得到扩展,清晰显露双侧膈神经、左右无名静脉等手术区域,更佳便于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对重要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出血,手术安全性较高,且手术切口隐蔽微创,避免对肋间神经的损伤,减轻了术后患者疼痛,术后伤口恢复良好,外表美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11-12]。

本次研究3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治疗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达到了44.1%,部分缓解率达到了55.9%,术后V AS评分为(2.6±0.2)分,患者切口满意度评分为(92.8±5.2)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可见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癥肌无力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的患者,采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还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高,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卢强,李小飞,陈召,等.新型“三孔式”微创术式治疗重症肌无力[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32(5):287-288.[2]罗志强,黄健,梁宇强等.胸腔镜入路与胸骨劈开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22):3611-3613.[3]卢强,李小飞,赵晋波,等.“三孔式”经剑突肋缘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J/OL].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6,3(2):95-99.[4]张恒,钱如林,祁敏现,等.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4):62-66.[5]王伟,刘大仲,徐昊,等.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双侧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33(3):135-136.[6]柳阳春,林庆,章晔,等.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3例[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1):69-70.[7]柳阳春,章晔,林庆,等.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围手术期规范、程序化处理探索[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33(3):151-154.[8]黎晓燕,陈长升,苏莉华,等.平卧分腿位下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2):1142-1143.[9]汪灏,李继军,丁建勇,等.胸骨抬举法辅助经剑突下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病变的初步尝试[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2):188-190.[10]张勇,王哲,张广健,等.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1731-1733.[11]唐渲,梁毅.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z2):131-132.[12]庞文广,黄凤柳,叶敏,等.经剑突下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9):1346-13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