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可乐起诉百事可乐对中国民族品牌的警示

合集下载

最后的天府可乐

最后的天府可乐

初 人 中 国 时 . 获 准 在 大 城 市 涉 外 宾 馆 销 售 . 府 只 天
可 乐 的 市 场 占有 率 近 乎 “ 手 遮 天 ”甚 至成 为 “ 一 . 国
宴饮 料 ” 天 府 可乐 不 仅 做 了重 庆第 一 块 霓 虹灯 广 总 经 理 钱 黄 的开 场 白是 这 样 的 : 感 谢 《 界 “ 商

1 ”
十 几年 前 , 人 尚 且 难 以从 维 护 产 业 安 全 、 垄 断 国 反 的 角度 审 视 外 资 并购 、 作 。或许 , 天 应 该 觉 醒 了 ! 合 今
The La tTi n u Co a s a f l
第 一 现 场

0 9 辜 0 荔J 嚣 凸平 月昙 不
进 行 了整 整 三年 的病 理 试 验 .最 终 获 得 了卫 生 部 认可 。
几 辆 1 吨 的 大 卡 车 排 成 长 龙 . 压 碎 了 公 路 .0 0 3
rt . 里 生 产 的 “ 事 可 乐 ” 被 运 往 重 庆 地 -, 这  ̄后 百 将 : 各 大 超 市 . 盛 景 犹 如 当 年 的 国 宴 品 牌 — — 天 的 『 乐。 可 “ 一 切都 与我 们 无关 了 !” 国天 府 可 乐 集 这 中
很多年龄在 4 0岁 以上 的 国人 . 生平 喝 的第 一 瓶 可
乐 可 能 就 是 天 府 可 乐 中 国 饮 料 行 业 专 门 组 织 饮
造 成 天 府 可 乐 今 天 悲 惨 结 局
的 起 因 . 从 与 百 事 可 乐 合 资 并 购 要 的 恩 恩 怨 怨 讲 起 … …
料 专 家 进 行 评 比 ( 括 盲 测 ) 天 府 可 乐 得 分 竟 然 包 。 高 于拥 有 “ 秘 配 方 ” 神 的可 口可乐 而 天府 可 乐 传 统 中药 成 分在 调 理 人 体 、 黄 曲霉 素 ( 种 强致 癌 抗 一

天府可乐肠子悔青

天府可乐肠子悔青

的 可 乐 饮 料 “ 府 可 乐 ”在 重 庆 面 世 。 天
它 代 表 当 时 全 国 饮 料 行 业 最 大 的 生 产
的过 程中 ,中方背上了近 3 0 万元的 00
亏损包袱 。
声 激 呼 :“ 府 可 乐 ” 已经 被 百 事 变 相 天
联 合体。 纵然如此 , 天府 可乐也在 经受
天 府 品 牌 能 得 到 发 展 ,百 事 盘 活 资 产
还能获得 民心支持。
吃掉 。
l 月 8I, 0 I 天府 可乐总 经理钱 黄对 E 媒体坦言 :“ 天府 可乐 目前正在考虑从 百事可乐手 中素 回天府 品牌一事 。 ” 同时 ,天 府可乐集 团 公司品牌 顾
问汤 浩 向 媒 体 表 示 , 目前 天 府 高 层 已 经设 想 了几 套 方 案 ,等 待 与 相 关 国 资 部 门 商 谈 , 预 计 1 月份 正 式 与百 事 可 “ 1
签 订 了 合作 协 议 。
这 样 , 国 际 饮 料 巨头 通 过 合 资 建
和君 创业总 裁李肃 ( 曾任 天府 可 乐集 团顾问 )当年 的两大跨 国可乐 公 司虽然 形式不 同 ,但本 质却完全一样
一 一
市内提供订 单生产 ,部 分超市 和小卖 部内设有铺货 ,已经淡出大众视线。 显然 ,最 近有 国内企业 有意收 购
全沦为百事
可乐 的灌 装 基地 和 代 加
损失 。 要知道 , 生产 线只需半 年就 能建 成, 渠道也不过几个月就能铺就 , 惟有
被骗子 拐卖进 了坟 墓 。
杯羹 。
但仅 到政府批
东 方艾格 分析 师陈树 韦 国内饮料
本 来就缺 乏雄厚的 资金和技 术 ,并且 当时国内关于 合资方面 的法律 又不健 全 ,因此在 合资的过程 中本土 品牌被

外资围剿下的民族品牌启示

外资围剿下的民族品牌启示

外资围剿下的民族品牌启示作者:段永利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2年第05期你是不是也以为,日常所见所用的中华牙膏、大宝、苏泊尔、太太乐鸡精、南孚电池等日用品,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

结果却被狠狠打脸,它们都早已不姓“中”。

你知道为什么鸿星尔克、白象方便面一度那么火,不光是因为捐款、土坑酸菜事件,而是因为它们是国产品牌的捍卫者,是铁骨铮铮拒绝外资的民族企业。

但是,像这样的民族品牌如今我们还能说出几个?为什么很多我们熟知的民族品牌越来越不纯粹?为什么有些民族品牌被外资并购之后就慢慢消失了?外资和民族的联姻,真的都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吗?事实证明,很多中国本土品牌脱离中国身份、外嫁跨国公司,面临的结局无非就是衰退消亡、被贱卖、奋起反击,只有那些独立自主、倔强发展的民族品牌,在商界的血雨腥风中岿然不动。

“豪门梦碎”的传统消费品牌外资进入原本是件好事,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也确实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但也有很多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之后,不断的走下坡路,有些被外资利用完之后就被雪藏,直到销声匿迹。

中国啤酒企业众多,深入人心的品牌也有很多。

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厂家,哈尔滨啤酒如今已然是一家外资公司。

成立于1900年的哈尔滨啤酒厂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企业,20世纪末,曾畅销全国并远销国外,2004年,美国安海斯公司(AB)收购哈啤99.66%股权,并把哈啤公司私有化,开始靠收购来吞噬市场份额。

其实不止哈尔滨啤酒,在此之后,百威又相继出资,将珠江啤酒、南昌啤酒、唐山啤酒等多个品牌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

泱泱中华,国产啤酒均纷纷另作他姓。

毫无疑问,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本土啤酒产业,特别是区域性啤酒品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

还有家喻户晓的中华牙膏,上世纪80年代,“中华”凭借市场占有率达到40%稳坐中国牙膏第一品牌的宝座。

但在引进外资之后,中华牙膏的辉煌历史就戛然而止。

1994年,上海牙膏厂想以市场换技术,外资却想以资本换市场。

天府可乐重出江湖启示录

天府可乐重出江湖启示录

天府可乐重出江湖启示录作者:韦达韬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09期2016年3月31日,阴天。

清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横街7号,一幢略显破败的四层小楼。

沿着阴暗的楼道直上三楼,一块牌匾——“中国天府可乐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赫然于墙上。

牌匾纤尘不染,墙壁却斑驳不已。

纤尘不染的牌匾代表着昔日荣光:上个世纪,天府可乐成为罕见的被冠以“中国”两字的饮料企业。

可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天府可乐慢慢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这座小楼也不可避免地有些失魂落魄。

四天前,天府可乐举行了盛大的上市仪式,高调“复出”。

从那时起,总经理钱黄的办公室电话简直被打爆了,寻求合作的商家和资本络绎不绝。

尽管如此,钱黄并没想着整修一下小楼。

“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要走好复出的每一步。

”钱黄说。

刺激1979年年初,重庆饮料厂厂长李培全和主管部门一行四人出川考察。

在北京饭店餐厅的货柜架上,宴席的餐桌上和手推车上,可口可乐堂而皇之地占据着醒目的位置。

随着易拉罐的开启,一听听赤褐色的舶来饮料“哗哗哗”流入玻璃杯……这声音,这颜色,强烈地刺激着李培全:泱泱大国,10亿人口,难道吃…水‟也得靠外国!”一股热血上涌,李培全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其时,国外饮料工业发展迅速。

美国1972年人均消费饮料110公斤,到1977年增至137公斤;日本1975年45公斤,1979年增至57公斤。

而我国京津沪等相对发达地区,人均还不足3公斤。

“这个巨大而仍然相当神秘的国家,是一个未来的市场,还是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如是说。

事实上,中国在当时还远称不上“可怕的竞争对手”。

经济正在逐步恢复的中国,消费也正在悄然升级,却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参加竞争。

当北京街头还在流行大碗茶的时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以无偿提供设备等优惠条件,已跻身中国市场。

想到这里,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李培全和他的同事们,再也坐不住了。

“这口气一定要争!”他的心早已飞回山城。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浙江省民营企业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成为第一家在中美知识产权官司获胜的中国企业。

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器)产品是美国政府为保护居民人身安全而强制推行的安全装置,在美国拥有年销售量3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通领科技是全球生产GFCI产品的五家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拥有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通领科技拥有46项专利,其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

由于高科技含量远远领先于同行,通领科技在进入美国市场后,引起了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的恐慌。

莱伏顿于2004年发起了恶意的专利诉讼,采取了在美国司法界也很罕见的刁蛮的诉讼手段,将通领科技的4 家美国经销商的董事、股东以及管理人员的所有私人财产全部诉上法院。

面对这种情况,通领科技积极迎战,在付出了高额的诉讼费用,经历了3年多的漫长等待后,通领科技拿到了两份“马克曼命令”,认定通领集团GFCI 产品采用的永磁式电磁机构原理的漏电保护技术没有侵犯美国莱伏顿公司的558专利和766专利。

2007年7月10日,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判决通领科技集团的GFCI 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权。

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分区法院布朗宁法官下达判决书,判定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制造销往美国的GFCI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第6246558号美国专利。

目前莱伏顿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和解。

长达28页的判决书中指出:2007年4月12日,法庭举行了听证会,认为通领科技的器件并没有包含“ 558”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关“复位接触件”和“复位件”等要素,和以等效的方法完成同样功能的相同或等价的结构,因此法庭认定通领科技等被告依法胜诉。

中国通领科技集团与莱伏顿公司的专利纠纷始于3年前。

2004年4月,莱伏顿公司以侵犯其第6246558号美国专利为由,分别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等多个地方法院起诉4 家中国通领科技集团的重要客户。

天府可乐

天府可乐

“十余年来,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天府可乐几近绝迹,即便在一些超市柜台上偶尔能发现它的踪影,也属于百分之百的’赝品’,其主剂(原浆)早就狸猫换太子——除了口感相仿之外,其原料成分与原配方根本风马牛不相及!”10月17日上午,南方花园一幢普通的商住楼中,当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首次道出这一惊人秘密时,山城的秋风袭来,他下意识拉上了白色运动服拉链。

年过七旬的他表情有些冲动,他告诉信报记者,从现在起,为了重振民族品牌,天府可乐将发起向跨国饮料巨头百事可乐索回品牌的系列行动。

天府可乐,一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饮料品牌,曾作为国宴饮料昂首进入人民大会堂;其全盛时期,天府可乐在全国拥有108家灌装厂,占据中国饮料市场半壁江山,并强势打入美国市场---而在这些至今无人超越的辉煌背后,就是天府可乐绝无仅有的核心配方……此天府已非彼天府1981年,这张配方诞生在重庆。

它由当时的重庆饮料厂(天府集团前身)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

其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药成分构成,不含任何激素。

这一配方诞生之后,经同济医科大学的医药学病理学实验证实,天府可乐配方可以有效抵抗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的剧毒物质,极容易在玉米、大米、小麦、豆类、肉类、乳及乳制品等食品中产生。

实验中将一组白鼠喂食黄曲霉毒素和蒸馏水,另一组喂食黄曲霉毒素和天府可乐。

不足一月,前一组白鼠全部死亡,解剖显示白鼠肝脏全部变黑坏死;但喂食天府可乐的白鼠无一死亡,解剖发现肝脏正常。

此外,天府可乐研制之初就在口感上达到了国际可乐型饮料标准。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饮料行业专门组织饮料专家进行评比,天府可乐竟然高出拥有"神秘配方"的可口可乐0.52分。

这样一个具有东方神奇色彩的可乐饮料,竟然在长达十数年的岁月里,不动声色地变成了口感相仿而生产原料被偷换的"赝品",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抛弃原配方生产天府可乐,是从合资后不久开始的。

技术贸易案例

技术贸易案例

“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商业秘密案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诉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侵犯技术秘密纠纷案【案情摘要】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是属于天府可乐配方中的核心部分,原为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以下简称天府可乐集团)的前身重庆饮料厂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合作研究生产,双方均采取了保密措施,后天府可乐集团给付后者25万元人民币而成为该技术成果的权利人。

天府可乐集团与美国百事公司的子公司肯德基国际控股公司于1994年1月签订合资合同,合资设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事天府公司),约定了双方出资、合资公司生产天府可乐饮料和浓缩液、天府商标作价人民币350万元转让给合资公司并就此另行签订合同、纠纷协商不能解决则提交仲裁等内容。

1994年8月,经验资报告验证,天府可乐集团投入百事天府公司的资本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

百事天府公司使用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生产天府可乐饮料及浓缩液,并将其视为商业秘密,天府可乐集团知悉该使用。

2006年3月,天府可乐集团签订协议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事(中国)公司),并约定纠纷协商不能解决则提交仲裁。

天府可乐集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天府可乐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属于其所有,判决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涉案商业秘密,立即归还涉案商业秘密的技术档案,判决两被告共同赔偿其损失100万元。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提交仲裁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本案是商业秘密权的确认之诉和侵权之诉,依法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构成商业秘密;合资合同和验资报告没有表明涉案商业秘密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合资企业,结合双方合资的事实,仅依据天府可乐集团合资期间知悉和同意百事天府公司使用涉案商业秘密,不足以证明天府可乐集团同意将涉案商业秘密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到百事天府公司;但应当认为天府可乐集团许可百事天府公司使用该商业秘密;合资合同没有约定许可使用费用,至本案纠纷发生天府可乐集团也没有向百事天府公司主张过使用费,应当认为天府可乐集团许可百事天府公司免费使用。

两个可乐的战争

两个可乐的战争

两个可乐的战争作者:张友红来源:《中国周刊》2011年第01期不是百事可乐对可口可乐,而是百事可乐对天府可乐。

官司因合资而起,双方力量悬殊,天府可乐胜诉了,但还有远路要走;百事可乐输了,也可以暗自开心。

第三次开新闻发布会,钱黄觉得“有面子”。

地点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

这是一个正规的写字楼,位于重庆市中心,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天府可乐的代理律师,免费提供场所。

之前的两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不得不一二十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米的会议室。

会议室位于一个筒子楼的三层,全部家当是两排沙发。

沙发不够坐,有人需要搬凳子。

新闻发布会是为了宣布一个胜利。

2010年12月7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日停止使用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商业秘密。

被告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日起10日内返还其从原告中国天府可乐集团(重庆)取得的天府可乐浓缩液乙料的成分、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有关的资料。

”宣读着结果,再有几天就满45岁周岁的钱黄,泪眼婆娑,把新闻通稿读得像篇抒情散文。

他一个劲地感谢,感谢职工,感谢律师。

钱黄是中国天府可乐集团的现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钱黄对《中国周刊》记者说,“你不能理解我的心情。

我从1984年就在天府可乐,在车间当工人,1994年天府和百事合资后,我一直是天府可乐集团这边讨生活的负责人,带着大家生产自救。

眼看着天府可乐这个牌子没有了,我割舍不下。

”让钱黄割舍不下的天府可乐产品,如今只能在那座筒子楼里找到一些图片资料。

合资之死小楼是天府可乐集团的全部家当: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一共四层,第一二四层租了出去,三楼是天府可乐集团的办公区域。

钱黄说:“如今的天府可乐集团犹如空中楼阁,没有土地,没有车间,没有设备,只有这个破破烂烂的楼了。

”天府可乐的前身是重庆“美华汽水厂”,也叫“中国汽水厂”,创建于1936年。

1988年,天府可乐配方及工艺研发成功,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可乐起诉百事可乐对中国民族品牌的警示2010年12月08日06:32 来源:新华网张琴12月7日,天府可乐老职工高镜福展示在厂区捡到的破旧的天府可乐饮料瓶盖。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7日宣布,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已于日前判决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等属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所有,百事公司停止使用并返还配方及生产工艺等资料。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品牌之争首轮获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品牌与外国品牌交锋的首次胜利。

天府可乐曾占中国可乐饮料八成市场份额,在中国有108家分厂,年利税7000万元,纯利润约1000万元,总资产近亿元。

在于1994年与百事可乐合资后,合资公司未遵守生产天府可乐占50%的承诺,逐年减少天府可乐生产,到2005年时仅剩下1%。

与此同时,合资公司累计最高亏损达7000万元,中方公司未分得一分利润,成为特困企业的天府可乐集团于2006年出售全部股份,至此百事控股94.4%。

73岁的李培全是天府可乐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年与百事可乐合资的主要负责人。

他在破败的旧厂房前捡起许多“天府”字样的瓶盖,感慨道:“这里是我的伤心地啊,当年辛苦打拼的品牌白白地被人家弄没了,不甘心啊!”自2008年起,天府可乐集团开始向百事可乐公司索回品牌,在七次发函没有回音后,于2009年向法院提起诉讼。

李培全到处奔走呼吁、曾主持研发的老专家从台湾带回保存几十年的资料证据、月收入只有300元的几百名困难职工的支持……“本来心都死了,现在好像又有激情了,看到大家都这么努力,我也有劲儿了。

”李培全说。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12月4日宣判,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等属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所有,百事可乐公司停止使用并返还配方及生产工艺等资料。

针对天府可乐集团提出的百事公司侵犯商业秘密并要求民事赔偿的诉讼请求,法院以缺乏事实证据予以驳回。

据悉,天府可乐集团还将就商标返还和合同无效继续提起诉讼。

记者致电百事可乐重庆公司与百事可乐集团中国公关负责人,对方均拒绝接受采访。

中国天府可乐集团总经理钱黄说:“肯定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会坚持到底,一直到重新生产的那一天。

”然而,天府可乐仍面临着继续索回各项权利和重新生产的现实难题。

天府可乐由兴盛到衰亡,再到艰难“索回”的历程,对于中国民族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堂生动的警示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近年来中国民族品牌与跨国公司合作增多,由此引发的争议与纠纷也逐渐增多。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分手”并陷入品牌争夺纠纷,之前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引发巨大争议。

“这是我们的家丑,但就是要外扬,因为我们想重振天府可乐这个品牌,也为后来者提供警戒的教训。

”钱黄说。

李培全说,百事正是通过不断提高浓缩液价格,造成了合资公司逐年增产却年年亏损的局面,并与可口可乐陆续收购了中国八大饮料厂中的7家。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表示,在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个案例中,最遗憾的是没对违反将承担的责任及赔偿作出规定,因此天府可乐“占50%”的要求被弃之不顾。

而合资公司连续亏损,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变相侵吞或转移资产,否则也很难主张权利。

赵万一说,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民族品牌和跨国公司合资的热潮,但一些国产品牌就此被雪藏了,部分跨国公司通过合资获得合法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证”,进而掌控市场定价权。

类似的合作并购现在越来越多,民族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吸取以前案例的经验教训,并不断学习和掌握国际规则,才能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和民族品牌的壮大发展。

11月17日。

美国新奥尔良。

中国“天河一号”荣膺全球超级计算机冠军颁奖现场,掌声响起。

当中有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

但此时此刻,现场的中国人清楚地知道,即便是在安装了“中国芯”“飞腾-1000”后,“天河一号”仍有七分之六的芯片来自美国。

“天河一号”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一个在自主品牌之路上奋进的大国的希望与追求、差距和忧思。

自主品牌,离世界有多远?中国,离真正的品牌强国有多远?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世界,正孕育一场深刻的变革。

变革中的中国,在警示与奋起中解开一个个急切的追问,奋力开启追赶和跨越的征程。

尴尬与酸楚——中国品牌,有多少伤痛的记忆2008年4月,当主演过《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的男星奥兰多·布鲁姆穿着一双“飞跃”鞋出现在曼哈顿的片场时,中国人的镜头对准的不是他的面孔,而是他的那双脚。

布鲁姆的双脚唤醒的是国人对沉寂已久的国货老品牌的伤痛记忆:“飞鸽”不再展翅,“永久”已不永久,“海鸥”奄奄一息,“梅花”凋零枯萎……在品牌的力量引领全球之际,一个个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品牌早已湮没在历史厚重的尘埃里。

在饮料市场,曾控制国内市场的“八大名牌”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

之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在化妆品市场,国外品牌已占据75%的市场份额;在啤酒行业,年产5万吨以上的60家企业中有72%被合资;在洗涤用品市场,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商“吃掉”3个;在感光行业,除乐凯一家外,其余的全部被国外“吞并”……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场景——10月20日上午,一场庆祝奥迪轿车中国销售100万辆的盛典在长春一汽大众隆重举行。

但此时,距离现场500多米的厂区一隅,已停产数月的红旗轿车正悲壮地等待着自己的下一次复出。

22年前,一汽用引进的奥迪100技术开发了CA7220“小红旗”。

此后,外方不愿在技术上持续输出,“小红旗”黯然退市;2006年,一汽把合作对象换成丰田,推出了红旗HQ3,但由于对外方技术的过度依赖,HQ3昙花一现。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13年达到年产3万辆红旗的目标。

”一汽负责人信誓旦旦。

100万:3万,数字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没有品牌,就会受制于人;没有品牌,只能仰人鼻息。

10月的北京,人们在瑟瑟秋风中排起长长的队伍,这样的场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买一部iphone4手机。

“苹果”掀起的品牌魔力横扫全球。

与此同时,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国际集团却难掩窘困:继上半年亏损1.43亿美元后,第三季度再现业绩下滑。

尴尬与酸楚不只属于富士康。

在国际品牌巨头瓜分市场的咄咄逼人之势中,国产手机近两年落入直线下滑通道,200多家企业中已有五分之一关门倒闭;在利润诱人的葡萄酒高端市场,法国干红正以每秒15瓶的销售速度大行其道,国产品牌却难觅踪影;目前全球三大男衬衫的40%产自中国,世界每10双运动鞋中有1双是“中国制造”,电脑整机95%以上的零件在中国加工,但这些产品的制造者很少不是在为国际巨头“打着零工”。

“短线作战、贴牌生产、初级加工是我们的致命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如是说。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制造”被埋在那些华贵品牌的底层。

惊醒与奋起——决战“卡夫丁峡谷”品牌是软实力的较量。

在围绕自主品牌展开的较量中,我们已经走到了无法绕开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凝固了2300多年前一个沉重的瞬间。

在这里,古罗马军队被萨姆尼特人击败,然后被迫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牛轭”下通过……从此,“卡夫丁峡谷”成为一种奋起的警示——要谋求新的发展进步,就必须直面痛苦和烦恼,跨越困难和挑战。

舍此,别无选择。

2009年10月,在生死边缘挣扎了16年的重庆天府,将合作方百事可乐告上法庭,踏上品牌重塑之路。

“我们陷入了他们预制好的陷阱,百事在全力推广自己的同时,步步为营将天府扼杀。

”提起这场合作,天府创始人李培全至今痛心疾首。

目前,这一案件仍在审理中。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都难能可贵。

”东南大学法学院律师张马林说。

就在天府状告百事可乐的当年,可口可乐提出以每股12.2港元的上市以来最高股价全面收购中国果汁饮料的龙头老大——汇源。

这单24亿美元的天价交易消息既出,旋即引发热议。

最终,这起并购案因未通过国际通行的反垄断审查而终止。

汇源又踏上新的征程。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急切地表示。

在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新时代里,一次次历经失败和挫折的中国自主品牌幡然醒悟,奋力前行。

木地板必须应用锁扣技术,但就是这个小小的锁扣,长期“锁”住了中国地板进军国际的脚步。

欧洲Unilin公司凭借斜插锁扣技术称霸,中国众多企业每销售1平方米地板,不得不交纳1美元的专利授权费。

深刻感受到受制于人的危机,中国地板企业燕加隆公司下决心研发中国人自己的锁扣。

艰辛磨砺,“一拍即合”锁扣惊艳出世并拥有专利全球授权。

由于动了国际巨头的奶酪,“一拍即合”从走出国门的那天起,就陷入各方面无休止的刁难。

2004年9月,加拿大首次对燕加隆启动反倾销调查。

此后,这种调查又连续发动三次;一年不到,美国对燕加隆发动了更具杀伤力的337调查;2009年1月德国汉诺威地板展期间,Unilin又申请汉堡法院发出紧急禁令,没收燕加隆的全部展品。

最终,这些调查都以燕加隆的胜诉而告终。

“没有哪个国家会满足于只靠廉价商品走向世界。

面对一次次疯狂围剿,我们愈发期待中国自主品牌的奋起。

”燕加隆总经理何贻信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总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却保持旺盛增长。

带着辛酸和伤痛,踏上品牌之路的中国在一个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的世界一路向前奔跑。

有一点日渐清晰,唯有在自主品牌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才能让这个历经磨难的国家真正拥有强大的力量。

今年8月以来,一款款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永久c”自行车图样迅速在年轻人聚集的豆瓣、开心和新浪微博等SNS网站疯传,其中开心网上一个帖子就被转了40多万次。

9月下旬,一批数量有限的“新海鸥”相机也出现在上海田子坊的门店里。

惊醒的天府,异域征战的燕加隆,复活的永久,唤起的不仅是对国货老品牌沉睡的记忆,更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转变与超越——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2010年9月29日,丝丝凉意笼罩下的春城昆明,绵绵秋雨在秋风中下个不停。

当天下午,为中国钢铁产业服务了52年的昆钢2号炼铁高炉正式淘汰拆除。

就在昆钢2号高炉关停的前一天,用中国钢铁铸就的“中国高铁”又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刺。

28日10时27分,“和谐号”CRH380A驶出上海虹桥站,风驰电掣,一路超越——这是一条不加快转变就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我们可以自给的商品。

2009年以来,我国进口的铜、锌期货价格涨幅均在100%至200%之间。

“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我们往往不得不被动接受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漫天要价。

”中国钢铁协会负责人的诉说透着无奈。

这是一条不加快转变就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2009年,中国创造了占世界8%左右的GDP,却消耗了世界上45.6%的煤炭、40%左右的水泥和钢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