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一、教学设想本课是高一年级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从音乐教学的层面上来讲,是通过观看,聆听有关中外歌剧选段的音像,引导学生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基本内涵,培养他们欣赏歌剧的兴趣,体验歌剧选段的韵味。
我认为歌剧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综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的综合艺术,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但是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对这些古典音乐不感兴趣,特别是这些外国歌剧。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上课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我设想这节课应尽可能地将歌剧中一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同学,同时精选出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有教学价值的歌剧选段让学生欣赏,以初步改变学生对歌剧有所排斥的态度。
基于以上认识,我创造性地组织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1、导入,2、感受(学习),3、探索(拓展)。
首先以话题导入,然后以各种不同的感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歌剧中歌唱的魅力,同时了解歌剧中歌唱部分的相关知识,最后,总结出歌剧定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歌剧,探索歌剧中器乐部分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在欣赏体验活动中知道歌剧及歌剧中的两种声乐样式,以及了解歌剧歌唱部分的相关知识。
2、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歌剧的兴趣。
3、能初步改变学生对歌剧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歌剧的距离感,使他们愿意进一步了解歌剧。
三、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歌剧中咏叹调的特点。
难点:逐步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关于歌剧(导入部分)师:在音乐的大家庭中,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它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就是歌剧。
师:说起歌剧,大家了解多少?生:……1、介绍歌剧的相关知识(1)关于歌剧历史师:外国歌剧有近400年的历史,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达芙妮》,由于手稿失传,也有人说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犹丽狄茜》。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歌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歌剧的基本分类和代表作品;3. 理解歌剧中的音乐元素及其作用;4. 培养对歌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指定书籍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歌剧的历史、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或观演体验,讨论歌剧与其他音乐形式(如交响乐、室内乐等)的区别,以及歌剧中音乐的作用。
3. 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关于歌剧中的音乐元素的论文,包括但不限于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方面。
字数不少于1000字。
4. 每位同学选择一部经典歌剧,分析其音乐元素及其在剧情中的作用。
字数不少于500字。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需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3. 论文需按照规范格式(如标题、摘要、关键词等)撰写;4.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将在课堂上通知。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论文中的分析深度等;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将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得分。
五、作业反馈1. 提交作业后,老师会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2. 同学们也可以在课后向老师提出自己对作业的疑问或困惑,老师会尽力解答。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歌剧艺术,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次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论文撰写,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合作,选择一部经典歌剧进行排练,包括角色分配、剧本理解、音乐选择、表演技巧等方面;2. 制作一部歌剧短片,展示小组排练成果,包括舞台布置、表演片段、音效配乐等;3.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评价。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歌剧的主要元素,如音乐、剧本、表演等。
3. 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4. 通过对歌剧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元素,并通过欣赏实践培养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歌剧进行深入的欣赏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歌剧视频和音乐素材,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和欣赏。
2. 准备一些有关歌剧的基本知识和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安排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歌剧的看法和感受。
4. 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歌剧艺术》课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歌剧的概述、歌剧的分类、歌剧的欣赏以及歌剧表演的实践。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歌剧片段,引导学生讨论歌剧的特点和魅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歌剧概述:介绍歌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歌剧的基本要素,如音乐、剧本、表演等。
3. 歌剧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介绍不同类型的歌剧,如古典歌剧、浪漫歌剧、民族歌剧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4. 歌剧欣赏: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歌剧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歌剧的美,并讨论歌剧中音乐与剧情的关系。
5. 实践表演: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歌剧表演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剧的表演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歌剧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歌剧艺术。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经典歌剧的片段,进行反复欣赏和品味,加深对歌剧艺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7单元第32节歌剧艺术——欣赏歌剧教案

欣赏歌剧教学设计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歌词就是剧中人物的台词(根据样式不同,也可有说白);器乐部分通常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或前奏曲,幕与幕之间常用间奏曲连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
在戏剧进展中,还可以插入舞蹈。
歌剧的音乐结构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统一结构。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
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将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排在十大歌剧当中。
关于中国歌剧:中国的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这便是中国新歌剧的形式。
中国歌剧具有一定的意境,能极大的引发人的想象力。
体会言语之间的意境。
中国歌剧用民族音乐的素材编曲,用民族唱法演唱。
西洋歌剧在意大利形成,用西方音乐和美声唱法。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音乐工作者借鉴西洋歌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探索之路。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出现了盛极一时的新秧歌运动。
歌剧教案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人音版

《中国歌剧艺术》教案课题:第三十二节中国歌剧艺术年级:高二年级教学理念:弘扬中国歌剧艺术,加强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音乐学问——1.理解歌剧定义和中国新歌剧开展简况2.驾驭咏叹调、宣叙调、合唱的学问欣赏——《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江姐》中的宣叙调《红梅赞》《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这一仗打得真美丽》学唱——《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歌剧及中国新歌剧的有关学问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新歌剧中代表曲目的地方风格。
初步区分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三种歌剧音乐3)学唱歌曲,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歌剧的宠爱之情。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观赏的是歌剧《江姐》中的三个选段,它们分别是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
《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它的音乐以山西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为素材,具有深厚的地方风格。
《这一仗打得真美丽》和《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以湖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难点:1.)区分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三种歌剧音乐2.)学唱《洪湖水,浪打浪》。
课时:一课时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理解歌剧的相关学问。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a.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前奏音乐,并激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这首歌的片段。
b.设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答案:《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其实是一部歌剧的选曲,有谁能说出这部歌剧的名称?答案《洪湖赤卫队》歌剧是一门感染力很强的艺术,自产生之初,就吸引了很多观众,今日就让我们走近歌剧,一起去领会它的迷人魅力。
c. 引出课题:中国歌剧艺术二.教学新课1.音乐学问介绍歌剧可以毫不夸大的说,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a.理解根本概念: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歌剧、中国新歌剧两个音乐概念。
b.拓展:启发学生思索中国的歌剧起源于什么时候?通过新概念的介绍并联络学过的学问,启发学生答复。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新歌剧的喜爱,进而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歌剧表演,充分体会歌剧的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和主要剧目。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和主要剧目。
教学难点:感受并思考歌剧的风格特点,并用语言进行总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舞剧《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片段和歌剧《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片段。
提问:两段视频都是《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片段,但是表现形式却大不相同,谁能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前者为舞剧,后者为歌剧)追问:大家觉得是先有了舞剧《白毛女》还是先有歌剧《白毛女》呢?总结:实际上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诞生的,它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而舞剧版的是于1972年根据歌剧改编而成的。
歌剧《白毛女》不仅旋律经典,而且为后来的歌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新歌剧。
二、教师简介中国的新歌剧“新歌剧”主要是与我国的传统戏剧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五四”时期之后的剧目,它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
比较经典的有《江姐》、《刘胡兰》、《伤逝》、《小二黑结婚》和《洪湖赤卫队》等等。
三、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自主阅读故事梗概。
2、初听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思考:歌曲里唱了什么?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总结: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小芹出来洗衣服的原因,第二部分回忆他们的羞涩时光,第三部分唱了小芹做的美梦。
3、观看歌剧视频片段,复听歌曲,感受该作品风格特点。
三、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
2、复听,分析歌曲的地方特色。
3、小结新歌剧的特点。
四、分组表演1、男生练习表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女生练习表演《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2、十分钟后分组展示,点评。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剧的欣赏与学习,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2、掌握歌剧的概念,能说出中国新歌剧的特点。
3、通过欣赏中外歌剧选段,对比、讨论中国新歌剧的民族性音乐特征。
2学情分析
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试验教科书高一音乐鉴赏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这一课主要讲述新中国建立中国音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中国歌剧。
它既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
而学生对于古典深奥的歌剧可望不可及,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采用视听、提问、互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歌剧的热爱并能积极活跃的参与进课堂。
教材通过欣赏《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新歌剧的民族性音乐特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性文字和课件文字,了解有关歌剧及中国新歌剧知识。
高中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他们对歌剧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
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运用活动使之情境感受。
由于高一学生的特殊学情,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和落实。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歌剧艺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初步了解歌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
2. 欣赏至少一部经典歌剧的片段,并对其中的音乐、唱腔、表演等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1)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歌剧艺术》的课本相关章节,掌握歌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
(2)课后搜集并阅读有关歌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发展演变等相关资料。
2. 欣赏活动:(1)学生需在家中通过多媒体资源(如网络、CD等)选择一部经典歌剧的片段进行欣赏,并记录自己的观后感受。
推荐如《图兰朵》《卡门》等经典歌剧作品。
(2)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欣赏感受,交流自己的听后心得。
3. 动手实践:(1)设计一次歌剧片段模仿表演,可以选择所欣赏的经典片段进行模仿。
学生可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演绎。
(2)制作一次歌剧知识竞赛,可以是纸质或电子版形式,包括歌剧的相关概念、经典片段及人物介绍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2. 欣赏活动要求学生要选择一部歌剧片段进行完整的观看和体验,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记录感受,便于后续的分享交流。
3. 动手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在模仿表演时注意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制作知识竞赛时需确保内容准确、形式多样。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至教师处进行批改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详细的评价,包括:理论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欣赏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动手实践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艺术(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歌剧《图兰朵》为例,学生能了解什么是歌剧;以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例,学生能了解什么是歌剧,体会中国新歌剧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试唱、表演等方法,了解什么是歌剧和中国新歌剧。
3. 情感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歌剧艺术的魅力,并对歌剧艺术产生兴趣;通过对中国新歌剧的学习,产生爱国主义情愫。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歌剧艺术和中国新歌剧,感受歌剧的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的聆听、分析、学唱体会中国新歌剧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故事导入。
展示ppt
2.观看视频《今夜无人入睡》
二.以歌剧《图兰朵》为材料,进行对“歌剧”的教学。
1.分析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通过旋律、演唱、情感等)
旋律非常优美动情
情感充沛,表现人物内心。
声音非常厚实。
难度非常高,尤其是最后一句,(学生听音,感受音高),非常体现歌唱者的才能和演唱
技巧。
2.引出歌剧《图兰朵》。
这位歌唱家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
所演唱的曲目出自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
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
3.什么是咏叹调?
以独唱的形式出现,旋律性、技巧性、艺术性都非常地强。
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
键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的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的曲调。
被称为“咏叹调“。
师:歌剧是一种用歌唱的方式讲述故事的艺术,所以他的所有台词几乎都是以唱的形式出现,因为剧情、内容、情绪的需求不同,歌剧中还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4.了解宣叙调、重唱、合唱
宣叙调:节奏自由,旋律性不强,用唱来代替对白,推动剧情发展,也叫朗诵调。
重唱:重唱就是几个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歌唱。
合唱:剧中表现群体思想情绪的歌唱,有的合唱在台上由演员一起唱,有的合唱在幕后由
合唱队伴唱.可以起到调节气氛、刻画环境、表现群体性、突出主题等作用。
5.图片展示
除了音乐以外,歌剧中所包含的其他因素
6.歌剧的概念
以歌唱为主,把音乐、戏曲、布景、服装和舞蹈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7.引出茉莉花
师:《图兰朵》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来自国外的歌剧,但是他却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
的故事。
“图兰朵”也正是故事中那位公主的姓名。
歌剧中如此形容她。
7.1播放视频,《图兰朵》中《茉莉花》片段,注意歌曲旋律和歌词。
7.2演唱《茉莉花》
师:西方的作曲家,都那么喜欢运用中国的元素来创作他们的歌剧,那我们本民族的作曲
家们,怎能错过中国本就丰富的音乐文化呢?
三.以歌剧《小二黑结婚》为材料,进行对“中国新歌剧”的教学。
1.中国新歌剧的产生
在“五四运动”后,歌剧传到了中国,中国的音乐家们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
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的“中国新歌剧”。
2. 对中国新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进行学习
那我们的中国新歌剧,又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就通过一部作品来来对比了解一下。
来自中国新歌剧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2.1前奏:聆听、分析
播放前奏音乐。
2.1.1乐器:
●教师介绍二胡。
二胡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乐器中的作用,
有如西方的小提琴,地位也是非常的高的。
●教师演奏二胡。
(设计意图:运用了中国的民族的乐器。
)
2.1.2旋律:戏曲当中的人物亮相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旋律似曾相识?
●老师动作提示,登登登登。
渐慢。
前奏就带有非常浓厚的中国风味。
在演唱上,这首作品又有什么特色呢?比如这一句
2.2 作品第一句的欣赏与分析(通过音色、语言、唱腔等)
●聆听分析: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
具体聆听“蓝个莹莹的天”。
语言:地方方言。
演唱特点:除了运用了地方方言,演唱者在这个“天”字上也做了特
殊的处理。
山西梆子腔特色。
尾音收韵到an。
●师:对比演唱。
“清粼粼的水来”演唱(有无字重声轻)
这几种方法其实都是借鉴了山西民族唱法和山西梆子腔这种戏曲的唱
法。
●唱一唱作品第一句
强调:注意刚才说的几个特点,唱出这种民族和戏曲的感觉来。
学生活动:请学生唱
●演一演作品第一句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一分钟。
请学生演
●看一看剩余片段的视频
学生活动:欣赏视频,体会中国新歌剧的特色和歌剧小二黑中人物的
性格特点
3.中国新歌剧的特点
贴近中国人民的生活;
重视对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创造具有鲜明形象和性格的唱腔;
在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璀璨的民歌、戏曲艺术等优良传统。
四、拓展
1.典型歌剧唱段的欣赏
不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新歌剧歌剧都以歌唱的方式来交代剧情,塑造了非常之多的鲜明形象,创作了一首首经典的唱段。
●播放视频
五、课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