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教师)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读山海经·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读山海经·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读山海经·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读山海经·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原文翻译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读山海经·其一》注释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
②孟夏:初夏。
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④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⑤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⑥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⑦欢然:高兴的样子。
⑧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⑨泛览:浏览。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调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补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留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换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贯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教材文言文 必修5 含答案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3)所赖君子见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俨.骖马非于上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6)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11)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苦通______, (12)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横”横木,横木为门(2)“何" 为什么(3)“几" 预兆(4)“严" 整齐的样子(5)“消”消散(6)“溟" 海(7)“智”智识、智慧(8)“辨" 分别(9)“变”变化(10)“耐" 能(11)“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12)“伶仃" 孤独的样子《归去来兮辞并序》(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有四方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7)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途多舛:(10)时运不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尘埃也:(12)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13)未数数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凭借(2)恰逢(3)不久(4)接近(5)补救(6)姑且(7)定数(8)超过(9)时序(春夏秋冬)(10)有蹉跎,有坎坷(11)旋风(12)游动的雾气(13)拼命追求的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犹有未树也(1)虽然..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2)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之二虫.又何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今义:虫子.《陈情表》(4)九岁不行..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5)至于..①成立..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第29课时 文言翻译(限时测试)-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第29课时文言翻译限时测试(时间:50分钟,分数:100分)要求:阅读并翻译下列文段,每题10分,共100分。
1.魏徵论自制[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
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
”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
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
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2.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行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3.石勒不计前嫌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4.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5.世评华歆王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XX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翻译【考纲要求】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二、知识链接(一)链接高考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字: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字: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二)文言文翻译原则: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达到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实例分析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翻译:希望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恩德。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 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进犯汴京, (留)(换)(补) (换)(留)(换)(留) 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 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我是女汉子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爸爸去哪?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13.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湖北卷)
一、(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
考
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5分)
点 探 译文: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小 结 翻译技巧:
留删换——字字落实 调补贯——文从字顺
二文、四:验看念写,避免失分
言 文 翻
留、删、换、补、调、贯
11
: 翻
译
1、留 ①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的欧阳
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 巴陵郡做太守。
2、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翻
偏义词中无义的一方
带回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 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 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高三语文第一轮文言文翻译训练(七)

高三语文第一轮文言文翻译训练㈦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
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
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
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
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
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
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
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
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
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⑴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
⑵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性审慎,不妄交游。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
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
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
出为襄州刺史。
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
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
”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⑴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⑶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二、翻译原则标准(课前自主学习,质疑有困惑地方。
)1、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准确)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通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有文采)规范,典雅,得体。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3、文言文翻译两大招式:第一招: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者)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9、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1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阿房宫赋》)译文: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高楼或亭阁。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1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14、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调”1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1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18、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19、比喻:“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20、借代:“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21、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总结:“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四、练一练,课堂讨论(课堂检测)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文:公子您能为别人的困境而着急表现在哪里呢?(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3)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译文: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踪迹,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4)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2010 江苏)译文:您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贤俊之人,现在跟这些人一起喝酒高兴吗?(5)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010 天津)译文:母亲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2、演练体悟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奉他。
答:1.问题①“入到嵩山”,语句不通顺,应改为“到了”。
②“故”翻译为“原来”,不通顺,不如改为“原先”。
③“师”是得分点,应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方式,译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这里,得分点译错了。
正确答案(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2.尧咨(指陈尧咨)讽转运使(官员)出公(指欧阳晔,欧阳公是尊称),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答:2.问题“讽”是关键词,也是得分点。
它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委婉劝谏”“暗示”等。
结合语境,这里是“暗示”义。
正确答案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3.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大船借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
答:3.问题“以”是有意义的虚词,不能当成可有可无的虚词删去不译。
正确答案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
4.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世世代代的农夫,父亲为朋友而死,儿子为国君而死。
答:4.问题漏译了“以义”“以忠”两个词语,只是把大意翻译了一下,没有按照“直译”原则,字字落实。
正确答案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译文: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东宫的职务。
答:问题“东宫”用了借代的手法,不宜直译,应译出其借代义——太子。
正确答案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五、综合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关键实词:“科”“榜”“俾”“赋”)(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关键实词:“常平”“发”“缓急”)【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