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京剧》教学大纲设计

《京剧》教学大纲设计

《京剧》教学大纲设计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京剧是中国民间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以及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京剧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表演形式,掌握京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京剧的表演形式与技巧:学生研究京剧的唱腔、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了解京剧的表演要求和技巧。

3. 京剧的剧目与经典角色:学生研究京剧的经典剧目和代表性角色,了解京剧的剧情和角色特点,培养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能力。

4. 京剧的服饰和道具:学生了解京剧的服饰和道具的设计和使用,理解京剧中服饰和道具对角色和剧情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5. 京剧的演出与欣赏:学生观看京剧演出,了解京剧的舞台布置和演出过程,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唱腔、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 观摩:组织学生观看优秀京剧演出,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2. 评估方式:- 个人表演: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表演,评估其在唱腔、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方面的实际水平。

- 观摩报告:要求学生观看优秀京剧演出并撰写观摩报告,评估其对京剧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测评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 教科书:选择一本系统介绍京剧知识和表演技巧的教科书作为教学参考。

- 录像教材:准备一些优秀的京剧演出录像,供学生观看和研究。

- 研究资料:收集一些关于京剧历史、演出制作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供学生深入了解京剧。

2. 教学工具:- 投影仪:用于播放录像教材和展示课件。

- 演讲台:供学生表演和演讲时使用。

-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京剧唱腔音乐。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学各专业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鉴赏》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鉴赏水平;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戏曲艺术在高校的接受和传承。

《戏曲鉴赏》课程内容选择采取知识与能力并重、作品鉴赏与价值导向并举的标准,包括戏曲发展简史、戏曲舞台艺术、戏曲文本、戏曲唱腔艺术以及戏曲剧种等内容。

教学内容上,注重点线面的结合。

既有脉络的梳理,也有经典作品的赏析;既有舞台艺术的鉴赏,也有文本艺术的探讨和唱腔艺术的实践;既包括对传统戏曲探讨,也包含对现代作品的鉴赏。

使课程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等特色。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讲戏曲艺术特征1.戏曲的综合性了解2.戏曲的程式性掌握3.戏曲的虚拟性理解第二讲戏曲表演功法1.四功:唱念做打了解2.五法:手眼身法步理解第三讲戏曲装扮艺术1.戏曲脸谱了解2.戏曲服饰了解3.戏曲髯口与头面了解第四讲戏曲脚色行当1.生了解2.旦了解3.净了解4.丑了解第五讲戏曲音乐体制1.曲牌体理解2.板腔体理解第六讲戏曲声腔1.明代戏曲声腔了解2.清代戏曲声腔了解第七讲昆曲唱腔鉴赏与实践1.平声字唱腔了解2.上声字唱腔了解3.去声字唱腔了解4.入声字唱腔了解第八讲关汉卿《单刀会》《救风尘》1.《单刀会》主题与人物理解2.《救风尘》创作艺术掌握第九讲《浣纱记》《宝剑记》1.《宝剑记·夜奔》了解2.《浣纱记·寄子》了解第十讲《西厢记》鉴赏1.《西厢记》的故事流变了解2.《西厢记》主题理解3.《西厢记》人物塑造掌握4.《西厢记》艺术特点掌握5.《佳期》《拷红》赏析了解第十一讲《牡丹亭》鉴赏(上)1.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2.《牡丹亭》故事来源掌握3.《牡丹亭》的情节结构掌握第十二讲《牡丹亭》鉴赏(下)1.《牡丹亭·游园惊梦》了解2.《游园惊梦·冥判》了解第十三讲《长生殿》1.《长生殿》的主题掌握2.《长生殿》语言艺术掌握3.《长生殿》之《埋玉》《弹词》赏析了解第十四讲《桃花扇》1.《桃花扇》的主题与人物掌握2.道具“桃花扇”的作用。

戏曲欣赏教案提纲[1]

戏曲欣赏教案提纲[1]

戏曲欣赏教案提纲第一课戏曲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杂技等多种艺术要素。

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形成了完整的形态。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

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发展,现在,在全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在演出,古今剧目,数以万计,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戏曲”,专指“宋杂剧”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曲”古代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勾栏瓦肆唐玄宗“梨园”角色行当生、旦、净、丑生:男性角色1、老生(须生)2、小生3、武生(A长靠武生B短打武生)旦:女性角色1、正旦(青衣)2、花旦3、老旦4、武旦(A刀马旦B武旦)5、彩旦(丑旦、丑婆子)净(花脸):男性角色1、大花脸(正净、大面)2、二花脸(副净、二面架子花脸)3、武二花(武净、摔打花脸)4、油花脸(毛净)丑(小花脸):无丑不成戏1、文丑(A袍带丑B方巾丑C毡帽丑D巾子丑E彩旦)2、武丑(开口跳)戏曲语言常用手法:自报家门(引子、定场诗、坐场白)、跑龙套、亮相、起霸、打背弓、耍下场、抄过场、趟马、走边、对子、档子、抬轿、跑圆场等基本技巧: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帽翅功、甩发功等;特殊技巧:变脸(抹脸、吹脸、扯脸)、吹火、打出手、椅子功、耍大旗、耍帽翅、耍素珠、走矮子等第二课京剧(1)“生、旦、净、丑、杂、武、流”七行,明代服饰为基础。

工老生谭鑫培、工旦角王瑶卿,老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周信芳、高庆全、李少春、谭富英等;旦行: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言慧珠、童芷苓、关肃霜等;净行: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小生:程继光、余振飞、叶盛兰;武生: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丑行:王长林、肖长华、叶盛章等;老旦:李多奎、龚云甫等。

“梅兰芳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世界三大艺术表演体系。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戏曲鉴赏英文名称:Chorus and Conduc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专业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戏曲是一种集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赏析、教唱,不仅让学生从宏观戏曲发展史、传统戏曲剧种名段赏析实践中去初步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了解戏曲的表演、唱腔、伴奏等基本内涵;把握当前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风格;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所学对象,集中到浙江本土戏曲文化,通过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两段家乡特色戏曲唱段,深刻了解和把握本地域的戏曲文化,力求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传播者、传承者。

(二)教学基本要求戏曲欣赏与实践课程以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为宗旨,以具体剧目的欣赏与演唱为中心,强调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讲授与课外体验阅读相结合、听赏代表曲目与学唱规定曲目相结合、校内课堂学习有关内容与社会实践(体验、调查、观摩)相结合。

做到以下六个字:“听”—听讲授、听录音等。

“唱”—模拟演唱、熟唱或背唱代表曲目(段)。

“做”模拟、装扮不同剧目、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表演。

“观”—观看相关剧目作品、专业演出等。

“思”—思考、分析、感悟优秀的文化遗产等。

“传”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播、传承者。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A 戏曲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联B 戏曲的流派文化C 怎样鉴赏戏曲侧重当代性、实践性。

组织学生开展影视创作现状的调查、当代影视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使用教学资源。

2、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多思考,多与同学探讨,多向老师请教。

3、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4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戏曲鉴赏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的某些因素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一直到唐代产生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然后宋杂剧,元杂剧,宋元南戏,一直到明清的传奇,戏剧不断的成熟,丰富,繁荣,在古代文学长河里,它独自形成一道风景。

是我国古代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国现在极富魅力的京剧,还有各地的地方戏,都证明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生命力。

该选修课就是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作一个梳理,对戏剧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作详细的介绍,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特征及角色知识作准确的讲解。

戏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课程力在让同学们对戏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同学们对古代文学的学习。

该选修课力求详细的对古代戏剧作一下梳理,辅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戏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

并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未来研究的铺垫。

该选修课力求借助多媒体,原典的阅读等手段引入最新的研究观点,对戏剧的剖析力求准确,生动,新颖,挖掘出更多的意蕴。

使学生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一些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一个详细的把握,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通过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戏曲常识及欣赏戏剧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艺术。

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从而更加熟悉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3.使学生理解戏曲的含义。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24学时。

2.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戏曲史,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艺术、戏曲剧种。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戏曲鉴赏课程。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戏曲知识学习和鉴赏能力培养。

本文将探讨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首先包括戏曲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剧种的特点以及代表性作品。

他们应该能够区分京剧、豫剧、越剧等不同剧种的音乐、表演风格和服饰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戏曲中的常见角色类型,如生、旦、净、丑等,并能够对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其次,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戏曲表演技巧。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如身段、唱腔、舞蹈和化妆等。

他们需要通过观摩和模仿优秀的戏曲表演,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欣赏戏曲表演中的细节,如舞台布景、道具运用和服装设计等,这些都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还要求学生学习戏曲剧本分析和解读。

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和理解戏曲剧本,分析剧情结构、角色关系和情感表达等。

他们需要通过文本解读和演员表演来理解戏曲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对不同剧目进行比较和评价,从中发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变革。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到戏曲表演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等形式来实现。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和技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戏曲鉴赏课程教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讲解和讨论戏曲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戏曲鉴赏初中课程教案

戏曲鉴赏初中课程教案

一、课程名称:戏曲鉴赏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掌握戏曲的分类、表演形式、角色行当等,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 戏曲的分类及特点3. 戏曲的角色行当4. 戏曲的表演形式5. 经典戏曲选段欣赏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唱段,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以及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重要地位。

3. 戏曲的分类及特点:介绍我国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以及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有更全面的了解。

4. 戏曲的角色行当:讲解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行当,以及各自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5. 戏曲的表演形式:介绍戏曲的表演形式,如唱、做、念、打等,以及演员在表演中的技巧和艺术魅力。

6. 经典戏曲选段欣赏:播放几段经典戏曲唱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7. 课堂互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戏曲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戏曲艺术的精髓。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经典戏曲唱段视频3. 戏曲知识资料八、教学建议:1. 建议在课堂上穿着传统服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戏曲表演,加深对戏曲的了解。

3.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如音乐、舞蹈等,进行全面的艺术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纲《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700122014课程英⽂名称: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汉语⾔⽂学专业⼤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纲使⽤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标中国戏曲鉴赏课是汉语⾔⽂学专业(留学⽣)的⼀门选修课。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的某些因素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产⽣了,⼀直到唐代产⽣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然后宋杂剧,元杂剧,宋元南戏,⼀直到明清的传奇,戏剧不断的成熟,丰富,繁荣,在古代⽂学长河⾥,它独⾃形成⼀道风景。

是我国古代不可忽视的⼀种艺术样式。

我国现在极富魅⼒的京剧,还有各地的地⽅戏,都证明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命⼒。

该选修课就是对古代戏剧的产⽣,发展作⼀个梳理,对戏剧⽂学中的重要作品作详细的介绍,对戏剧表演中的⼀些特征及⾓⾊知识作准确的讲解。

戏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课程⼒在让同学们对戏剧能有⼀个全⾯的了解,从⽽更好地推动同学们对古代⽂学的学习。

该选修课⼒求详细的对古代戏剧作⼀下梳理,辅助学⽣对古代⽂学的学习,使学⽣对戏剧有⼀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

并为有兴趣的学⽣提供⼀个未来研究的铺垫。

该选修课⼒求借助多媒体,原典的阅读等⼿段引⼊最新的研究观点,对戏剧的剖析⼒求准确,⽣动,新颖,挖掘出更多的意蕴。

使学⽣对古代戏剧的产⽣,发展有⼀个全⾯的了解,对⼀些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个详细的把握,对戏剧表演中的⼀些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通过教学⼒求培养学⽣独⽴分析作品的能⼒,培养他们鉴赏戏剧作品的能⼒。

(⼆)知识、能⼒及技能⽅⾯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戏曲常识及欣赏戏剧作品,让学⽣进⼀步了解戏曲⽂化艺术。

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从⽽更加熟悉和热爱中国传统⽂化。

2.使学⽣理解中国古代⽂化。

3.使学⽣理解戏曲的含义。

(三)实施说明1.⼤纲适⽤于汉语⾔⽂学专业(留学⽣)三年级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戏曲鉴赏
英文名
称:Chorus and Conduction
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
总学时:32学分:2
理论学
时:32实验学时:0
实践学
时:0指导自学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专业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戏曲是一种集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赏析、教唱,不仅让学生从宏观戏曲发展史、传统戏曲剧种名段赏析实践中去初步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了解戏曲的表演、唱腔、伴奏等基本内涵;把握当前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风格;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所学对象,集中到浙江本土戏曲文化,通过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两段家乡特色戏曲唱段,深刻了解和把握本地域的戏曲文化,力求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传播者、传承者。

另外,本课程的设置也是“戏曲进课堂”课程群体系之一。

(二)教学基本要求戏曲欣赏与实践课程以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为宗旨,以具体剧目的欣赏与演唱为中心,强调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讲授与课外体验阅读相结合、听赏代表曲目与学唱规定曲目相结合、校内课堂学习有关内容与社会实践(体验、调查、观摩)相结合。

做到以下六个字:“听” —听讲授、听录音等。

“唱” —模拟演唱、熟唱或背唱代表曲目(段)。

“做”模拟、装扮不同剧目、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表演。

“观”—观看相关剧目作品、专业演出等。

“思”—思考、分析、感悟优秀的文化遗产等。

“传”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播、传承者。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A 戏曲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联
B 戏曲的流派文化
C 怎样鉴赏戏曲
侧重当代性、实践性。

组织学生开展影视创作现状的调查、当代影视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使用教学资源。

2 、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多思考,多与同学探讨,多向老师请教。

3 、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 、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

教学以课堂讲授与示范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学生上台实践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戏曲鉴赏》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实验指导书:
《戏曲鉴赏》,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年11月出版,郭克俭主编,韩启超、汪静一参编;主要参考书:《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版;
《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袁静芳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年版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 终结性考核为技能考核,方式为舞台表演。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

、教学内容纲要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戏曲的发展历史与基本表现形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影视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
认识和理解这些影视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
(一)戏曲的发展历史与基本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包括:远古至清代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形成初期的代表性作品,宋元南戏与元杂剧代表作家与作品,明清戏曲的代表作品与作家,戏曲基础知识,即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唱念做打的具体概念、内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二章唱腔流派与行当装扮、程式表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进行实际体验表演,感受不同流派的内涵,增加对戏曲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
(二)唱腔流派与行当装扮、程式表演
主要内容包括:20 世纪上半叶戏曲的发展,戏曲唱腔流派分类、内容,四大名旦的唱腔特征、代表剧目,近代比较突出的唱腔流派代表人物;戏曲角色体制,戏曲的表演程式内容及规范。

指导学生通过角色化妆表演,体验、掌握不同的角色内涵、表演程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章建国后戏曲的传承发展与戏曲音乐(伴奏)分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让学生欣赏到不同的戏曲音乐,结合其历史背景,感受不同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内容
(三)建国后戏曲的传承发展与戏曲音乐(伴奏)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建国后传统戏曲的发展现状,新时期与文革时期的戏曲改革,京剧样板戏赏析,当代戏曲的继承与发展,戏曲音乐的分类,传统剧种、地方声腔代表性戏曲唱腔赏析,戏曲音乐伴奏体制。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四章少数民族戏曲与戏曲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少数民族的戏剧作品,并进行戏曲脸谱的制作,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辨别和理解这些戏曲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
(四)少数民族戏曲与戏曲脸谱制作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发展概况,藏戏、、壮剧、苗剧、傣剧、白剧、彝剧、蒙古剧发展概况及代表剧目赏析,戏曲脸谱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脸谱制作。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五章昆剧《长生殿》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昆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五)昆剧《长生殿》选段演唱
主要内容包括:昆曲发展历史与现状,昆剧代表性剧目《长生殿》选段演唱。

使学生了解、掌握昆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六章京剧《空城计》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六)京剧《空城计》选段演唱
主要内容包括:京剧发展历史与现状,代表性剧目《空城计》部分选段的演唱。

使学生了解、掌握国粹京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七章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演唱
主要内容包括:黄梅戏发展历史与现状,代表剧目《天仙配》部分选段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掌握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却在安徽茁壮成长的家喻户晓的剧种黄梅戏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八章越剧《楼台会》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越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越剧发展历史与现状,代表性剧目《楼台会》部分选段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具南方特色的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的剧种黄梅戏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九章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花鼓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湖南花鼓戏发展历史与现状,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演唱。

使学生了解、掌握湖南花鼓戏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十章婺剧《白蛇传》选段演唱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婺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十)婺剧《白蛇传》选段演唱
主要内容包括:婺剧发展历史与现状,代表性剧目《白蛇传》选段演唱。

使学生了解、掌握浙江第二大剧种婺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十一章豫剧《花木兰》选段演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豫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其声腔特色。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豫剧发展历史与现状,代表性剧目《花木兰》选段演唱。

使学生了解、掌握河南省的地方剧种豫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唱腔与伴奏的结合、咬字吐字、行腔韵味润腔等方面。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并结合音视频、图片,让学生参与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