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合集下载

第四章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儿童文学文本特征第四章文本特征第一节故事性一、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二、故事性的构成:●“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如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故事元是“张嘎子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与人物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并串联起故事情节的特定生活物件,就成为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

●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乃至超长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完整性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特征,指故事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

生动性主要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特点而达到的令人难忘、引人入胜的效果。

曲折性要求注意情节的起伏、悬念的设置,采用“圆满—缺陷—补救”的技巧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悬念是叙事型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气氛控制是叙事性文学的常用技巧,指作者对作品所展示的具体环境及其所给予人物和故事发展之影响的艺术把握或表现。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创作之时会更理性地使用通俗直观的富有动作性、对话性和表情性的“儿童文学口语”去进行的艺术的表现,也称之为“故事语言”。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1“纵列式结构”也称“顺叙法”,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按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人物经历变化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事物的来源或产生的自然进程三种程式,有利于满足儿童读者希望从头到尾,有声有色地阅读故事前因后果的愿望,有利于丰富故事的可传性因子。

——德国鲍圭埃特《一封信》2“横列式结构”是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并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教学课件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教学课件
• (1)故事中的矛盾体现物——道具,道具穿 接全文,推进情节的发展 《七色花》中的七 色花
• (2)传奇性与意外性 • 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人物形象的奇特性 • 《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在鲸鱼腹中与父亲
相遇
• (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葛翠琳《野葡萄》三次波涛、三次遇险、三 次考验
• 采用“圆满-缺略-补救”技巧 (4)悬念和气氛控制 • 设悬念。 邱勋的《三色圆珠笔》在关于笔的去向 控制气氛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一 、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以插图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入到纯文 学的阅读中,起到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 作用;
• 插图具有对文本进行形象化诠释的意义;
• 激发儿童读者的想象力——插图以夸张、 变形或幽默感呈现出作品的形象,渲染 神奇的气氛。有的插图的内涵已超出了 作品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故事性的构成
•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 现
• 1.什么是故事元?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 的基本故事,也称“故事核”。
• 故事元的意义 :第一 成作品的故事核心 ; 第二,故事元能否演化出精彩的,富有吸引 力的故事,关系到未来作品的成败。
(二)故事性的构成
• 2、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 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置、 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故事性构成的常用方式:
• “三迭式”;《稻草人》 • 连环式结构;《木偶奇遇记》 • 对立式结构 《大林和小林》 • 横列式 纵列式 • 误会式 递进式 • 设伏式
• 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1、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
意力 《小蚱蜢》
小蚱猛,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2、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诺索夫的《米什卡煮粥》 3、寓言用故事性来荷载思想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概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概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概要
其次,儿童文学的情节扣人心弦,充满冒险和惊险氛围。

儿童喜欢看
到主人公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并通过勇气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
的情节安排能够培养儿童的勇敢和探索精神,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
和危险。

第三,儿童文学经常以幻想元素为特色。

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儿童
文学常常采用奇幻和童话的元素,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异的虚构世界。

这些幻想元素可以是神奇的动物、神奇的力量或者是超凡的冒险故事。


些元素能够满足儿童对奇幻和想象的需求,也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第四,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往往以教育和启发为目的。

儿童文学不仅
仅是为了娱乐,也是用来教育和引导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故事中的主题和
情节,儿童可以学到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思考和
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教育性的特点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最后,儿童文学还注重表达友爱和乐观的价值观。

故事往往强调友情、家庭关爱和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价值观的传递,儿童能够学到如
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友谊的温暖和家庭的爱。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包括: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扣人心
弦的冒险情节、幻想元素的运用、教育和启发的目的、独特的人物塑造和
角色描写,以及友爱和乐观的价值观表达。

通过这些特征,儿童文学能够
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儿童文学的趣味性

浅谈儿童文学的趣味性

浅谈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课程清晰地显示了“学前教育”特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特点。

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前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园语言教育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主动积极地改革,紧随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步伐。

一、儿童文学文本的特征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游戏,一本儿童图书具有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容易被儿童喜爱。

儿童文学从语言、内容、形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

这种游戏性以语言为最基本的承载物,游戏内容主要在语言层面展开。

(一)形式上蕴涵游戏性儿歌以天籁般的优美乐音和风趣幽默的夸张描绘走进儿童生活,伴随儿童快乐的童年时光,愉悦着他们的幼小心灵,在他们心中埋下善良美好的种子,得到最初的听觉享受,成为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旋律。

儿歌在形式上包含语言游戏的成分,我国传统儿歌中仍然存有大量适合儿童游戏的儿歌,这部分儿歌是儿童游戏活动中不能缺少的“唱词”。

(二)符合儿童的审美儿童文学也是启蒙文学,帮助儿童了解日常生活,初步引导教育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由于受众年龄小,它除了要具有教育意义更需要符合儿童的審美兴趣,常常使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曲折丰富的故事情节。

有些作品或许并没有深刻的道理和意义,只是向儿童传递快乐、积极、有趣的内容,用语言为儿童成长带来欢乐。

(三)内容上蕴涵游戏性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姜尼·罗大里说:“故事其实就是玩具的延伸,也是发展与愉快的种子。

”儿童文学离不开故事的编织,故事中蕴涵着游戏。

短小的儿童诗中包含一个个含有游戏内容的小情节。

除了口头吟唱的儿歌、儿童诗之外,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可以基于夸张、离奇的想象刻意制造情节的游戏性。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 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
下雨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孩子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那么,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呢?
一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 最大限度的迁移。
2、童话、儿童小说
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3、寓言
借故事性来荷载思想,因此寓言形成的前提是故事
返回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一、形象性 二、简洁性 三、音乐性 四、叙述性 五、超前性
返回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借助于形状、 色彩和声音来进行。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比 成人文学更具体、形象,更富有现场感和立体感。
③对立式结构(《仙女》)
即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 组织情节。
下一页
返回
返回
返回
二、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1、儿歌、儿童诗
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 《小蚱蜢》
小蚱猛,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后来,她总算挠够了,把奇奇“啪”地一下扔进了河里!
奇奇想,真倒霉!太没面子了!他现在已经饿的晕头转向了。他一边往回跑, 一边喊:“爸爸!妈妈!香蕉!快!我要吃香蕉!我要变强壮!”
“然后再去吃小孩!”
返回
3、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较成人低,文学接受能力 也相对较弱,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的阅读,还需 要借助成人讲述的帮助。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品 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口头文学的许多叙述特点。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方面。

儿童文学的稚拙美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从内容上看,儿童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美情态和形态。

稚拙美也表现在儿童文学的形式方面。

从广义上说,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稚拙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美学特质,构成的是大巧若拙、浑然天成的艺术精致,是儿童文学具有的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

3、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民间文学到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4、新媒介:广义上的新媒介则是与印刷媒介相对的概念,它包括了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等出现于印刷媒介之后的各种现代媒介。

对儿童文学来说,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环境共同构成了对传统印刷媒介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与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观。

5、文本特征:故事性、语言特点、插图。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6、语言特点:形象性、间接性、音乐性、叙述性。

7、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相同点:(1)同属诗歌;(2)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和情绪上的节奏感。

不同点:(1)儿歌讲究顺口自然“俗味”儿童诗注重炼字,情感的纯度具“雅趣”;(2)儿歌重言押韵,可诵可唱,人称“米格律体”,而儿童诗的语言形式较自由,重情感表现和意境营造,人称“自由体”。

(3)儿歌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而儿童诗则重情。

(4)儿歌直于歌唱嬉戏,具娱乐和游戏的享用功能,儿童诗更适于欣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

8、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9、童话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儿童文学复习材料

儿童文学复习材料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复习材料一. 基本原理 1. 含义: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美学特质: 纯真; 稚拙; 欢愉; 变幻; 质朴3. 美育功能:①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小读者获得正确的审美理想的熏陶,让小学生从阅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培养、积累起丰富的审美情感。

③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其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 ①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②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5. 程允升《幼学琼林》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 历史与今天 1. 历史发展一般特征: ①从自在到自觉②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③审美形态的发展 2. 1697 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的出版,看做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创作多从民间故事中借取题材,风格上受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往往在想1 / 11象中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精神;中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有所加强;晚期作品开始趋向童话式的短篇小说内容更具有现实批判性。

4. 1909 年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套大型专门性的儿童文学丛书《童话》第一集出版,主编孙毓修。

5. 审美形态拓展:①体裁样式的分化;②题材领域的拓展;③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三. 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1. 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儿童亲缘) ;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创作动机:自觉型和自发型;创作的源泉:童年记忆型和深入儿童型) ;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对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多种文学特质的把握和文学表现手法的掌控能力) 2.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①优势:其社会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特性。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延伸性——插图依附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既 表现了作品的内容,也拓展了作品的内 容。
插图属于绘画艺术是绘画艺术对文学的渗透。作为绘画 艺术,有其艺术性的要求,同时又要符合儿童的接受特 点。 具体有几方面的表现 色彩。以多种手法处理色彩,(夸张的色彩反差、协调 色,其中低幼作品鲜艳色彩占主要地位。 轮廓。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的“形”多采用夸张事物 的主要特征,相应简化非主要特征画出作品内容涉及事 物的轮廓。 例:〈小尼古拉〉插图 比例。体现儿童的主观要求 例:画人——头大身子小 构图。采用二度空间的构图方式。画面上的事物大多呈 现出水平垂直样式,可以不需要运用透视原理。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二、故事性构成常用方式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造成的叙事 特质是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质
(一)故事性的意义:
(二)故事性的构成。
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 1什么是故事元?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故 事,也称“故事核”。 故事元的意义: 第一 成作品的故事核心,——中心事件,是形成故 事的基础,也是故事成立的前提。由于可以进行多向 构思,融入了不同的细节和情节,所以故事元没有个 性特征,这成了故事元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且也是叙 事性文学作品得以呈现不同的内容的根本所在(不同 的作家对同一个故事元可以进行不同的创造,使无个 性的故事元变为个性化的文学表现)
(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故事的叙述要有头尾,有起伏, 有波澜。儿童文学篇幅长短不一,即使是篇幅短的作品,也 要体现出完整连贯和生动曲折。 例 刘心武《小猴吃瓜果》四百字,四个起伏,写四吃瓜果而 不得的曲折。 葛翠琳《野葡萄》三次波涛、三次遇险、三次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意外性的创作技巧,既要意料之外,又要情理 之中的故事效果
例子:伊索寓言《驴子和骡子》
有一个赶车的,赶着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动身出门去了。驴子和骡 子都驮着重东西。驴子起初在平地上还能稳稳当当地走;可是到了一座大 山脚下,要走上陡坡,就觉得有点儿受不了了。他要求骡子代他担负一 小部分,好让他把大部分东西驮到家里。可是骡子不答应。不久,他们 走到一个荒僻的地方,驴子驮得筋疲力尽,一交摔倒,登时就死了。赶 大车的无法可想,只好把原来归驴子驮的东西都加在骡子身上,连剥下 来的一张驴皮也放了上去。骡子驮着这么多的东西,一边叹气一边对自 己说:“唉,真是活该!当初驴子要我帮他一点儿忙,要是我答应了,了。”
机器人。恰恰因为有心,阿童木便在一些人的排斥中帮助并 拯救着人类。他坚信着人类与机器人能成为朋友,即使自己 身为机器人也相信着人类。
三、情节推进的动态美
鉴于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以 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起伏变化的故事情节吸引儿 童。 例如:葛翠琳《野葡萄》
三次波折、三次遇险、三次考验
(三)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 、 曲折性 儿童文学作品以完整、连贯、生动、曲折的故事来抓住儿
童读者的。 ☺完整性指故事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
的全部过程 。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情节的推进一环扣一环,波
波相连。
☺生动性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 特点而达到的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小猴吃瓜果》
而能够引人入胜。
传奇性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乃 至 超常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情 理 之中,又出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奇异的巧克力工厂》 以大胆的想像、高度的夸 张、营构离奇曲折的故事和 奇特的人物、事件,创造富 有传奇色彩的童话世界 强化传奇的手段: 偶然、巧合、夸张、幻想等
一、儿童文学文本的特征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 形成的叙事特质。
1、故事性吻合儿童的阅读心理需求 2、故事性反映儿童思维特点 3、故事性与儿童文学
例子:《丑小鸭》故事元: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老鼠的好主意》故事元:老鼠协商对付猫
二、故事性的构成
(一)“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1、故事元的内涵和特性
第三讲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二、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体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如儿歌《老鼠打电话》:儿 歌中一个粗心大意的小老鼠形象跃然纸上,形象鲜明。
2、情节上充满童趣:如《月亮的味道》ppt
3、语言充满童趣:例儿童诗《我是男子汉》
如果今天夜里突然起风/不要害怕/妈妈/我是家里 的男子汉/我已经六岁了,我是男子汉/我会举起长 长的陀螺鞭子/把不听话的风赶到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
二、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儿童文学以儿童读者为接受对象,承担着引导 儿童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由于 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还 是肤浅的,幼稚的。这就形成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 纯美的艺术品格。
如《西游记》,又如小兵张嘎、铁臂阿童丁、白雪公主、唐老 鸭等。
阿童木是一个拥有着一颗比人类更善良与更懂得包容的心的
☺曲折性指情节的起伏和悬念的设置。 创设曲折的主要途径:圆满——缺略——补救,技巧的灵活 使用《白雪公主》
(四)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含义: 悬念是作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 待
解的疑端 。 作用: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心理, 控 制作品情节的气氛,并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增强故 事性,从而满足儿童读者的好奇心 。 悬念的安排
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 道具的使用、悬念的设置、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2、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道具”与故 事性:
“道具”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构成故事 性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例:动画片《过猴山》中的草帽, 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 《七色花》中七色花
(二)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 1、传奇性:通过夸张,将生活特异化、漫画化或理想化,因
作者穿梭于从前与当下、幻想与现实,以童话 幻想的绚丽色彩的渲染,使童话故事显得曲折动人, 更以民间大众的清新语言的描述,使一个个童话形 象显得质朴实在、逼真传神
四、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作品的意境鲜亮明朗,富于色彩。这种明朗美主要依赖 于作家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
例如童话《金色的房子》
田野里有一座房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太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有一个小姑娘就 住在这金色的房子里。每天早晨,她提着一只花篮,到草地 上去采花。一天,小姑娘又去采花了,一只小羊跑来对她说: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 色的屋顶亮堂堂!”一只小鸟飞来对她说:“小姑娘您早! 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 堂!”一只小狗跑来对她说:“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 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一只小猴 跑来对她说:“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 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在叙事性作品中故事元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活动而产生的 中心事件。
故事元具有无个性特征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主要 靠 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完善,由于作家按自己的创作目标指向安 排作品的情节和细节,使相同的故事元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结论:同一个故事元,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可以创作出不同的 作 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牛郎织女》同一个故事元——追求自 由的爱情。但故事情节和内容和表达方式都不同
2、传奇性是艺术虚构的独特表现: ◆通过营构离奇曲折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中多 方面的奇情异象,准确地表达了人心所向的必然和 可能 ,从而体现了作品的故事性。
《木偶奇遇记》以它变化 无穷的传奇性使虚构的 故事使儿童读者和成人 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3、意外性
事件的发展过程,有意识的安排读者想不到的情 节发展趋势或结果。使事态的发展出乎人的意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