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三大体系

合集下载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
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比国外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分别是德国音乐教育体系、美国音乐教育体系和英国音乐教育体系。

这三个体系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下面就对它们进行一些对比。

德国音乐教育体系德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教育思想以维纳斯派为代表,追求的是技巧的完成和音乐表演的完美。

在德国音乐教育体系中,传授音乐技术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强调学生具备良好的技术和音乐感受力。

为此,学生会受到一系列的训练,包括合唱、钢琴、声乐、作曲、指挥等。

德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视音乐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技艺训练,然而,其在音乐教育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技巧和演奏的完美,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发掘和创作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奥菲斯系为代表,注重的是音乐教育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创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表现,对于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有着更宽广的视野,强调学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但是,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缺乏强调技术训练和艺术完成度的教育方法,可能导致学生技艺上的缺陷。

英国音乐教育体系注重的是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人文素质,使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音乐特质。

然而,该体系在技巧和演奏的方面可能不够重视,在学生技艺训练方面会相对较弱。

综合来看,德国音乐教育体系注重的是技巧,美国音乐教育体系注重的是创造力,而英国音乐教育体系注重的是个性表达。

这三种音乐教育思想可以相互补充,合理运用,在音乐教育中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发展。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魅力,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们不同于传统的一贯式课堂,而是提供更多元的教学方法,把游戏互动融入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孩子的音乐创造力,引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并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音乐课更有趣味性。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向三种教学法既可以各自成一体系,也可以互相结合来运用。

三者都会极大的激发孩子身体中本能的音乐属性,可融入于声乐、钢琴、器乐、合唱、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是在校音乐老师及琴行机构教师都非常需要的学习科目。

1. 奥尔夫: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着眼于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鼓励和启发他们自己去创造和编排。

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同时,奥尔夫音乐可融入于集体课,让孩子懂得了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 柯达伊: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演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儿童能在“唱”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科尔文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3. 达尔克罗兹: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立足于“听”音乐,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中的各个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三大音乐教学法是由国外流入中国,并且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

不同的教学法将会带来不同的教学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将其融合,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应用在音乐教学上。

1.对于奥尔夫教学法,我们需要准备更为适合儿童的音乐教材,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

我们可以选择儿童更为喜欢的民歌民谣作为音乐教材,并且融合舞蹈、歌唱等一些元素的创造性音乐教学来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作者:陈浩轩王涛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9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音乐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即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这三大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更注重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不断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国内音乐教育界师生的充分认可和推崇。

一、音乐学科教育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在氏族。

清末時期,沈心工、李叔同从日本带回的学校音乐教育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开设了我国最早的音乐课程;1907年规定了学堂开设音乐课,音乐课正式进入学堂中;1909年音乐课在全国中小学正式设立,被列为随意科目。

民国时期,蔡元培提出美育思想指出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音乐课为唱歌课;1913年音乐课加入乐器学习;五四运动时期;1923年音乐课被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新中国成立时期,1952年确立了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发展的地位,“文革”期间音乐教育受到严重破坏,音乐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断层。

(2)形成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音乐教育也随着开始恢复重建,音乐教育开始渐渐复苏。

1986 年国务院在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有关文件中规定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 年代后奥尔夫、柯达依、达尔克罗斯、美国综合音乐、铃木教学法等陆续被介绍到我国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1.教育宗旨: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宗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所提倡的思想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它不同于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专业化的音乐教育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员,而大众化的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2.教育目标: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是以掌握音乐情感为主,而不是以掌握音乐理论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一、世界三大著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1865年---1950年〕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

其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

〔1〕所谓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本身入手,先让学习者聆听音乐,再引导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体态律动教学把人体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能够解释和表现音乐的乐器。

通过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心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和情感强化了音乐的艺术性质。

〔2〕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对音乐情绪和表现的感受、对运动平衡的感觉、以与培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和训练有节奏的心理。

体态律动打开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的领域。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左尔坦〔1882---1967〕是20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深远的教育体系之一。

其主要教育手段与内容:〔1〕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2〕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

〔3〕以首调唱名体系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

它是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奧尔夫将创造力称作他的教育理念的灵魂。

并为挖掘、发展人类生而具有的探索、创造精神创立了一套科学而丰富多彩地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教育理念与其特点1、奥尔夫本人简介:〔1〕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年〕,德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2〕在他的童年充满了音乐、诗歌、文学、戏剧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在音乐戏剧和舞台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节奏〞是他在音乐中最突出的表现。

因为能将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融动作、语言、音乐三者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

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共性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共性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共性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01-27T16:03:30.583Z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1期作者:李波[导读]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开始陆续传入我国,并由此开始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波黑河学院音乐学院摘要: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开始陆续传入我国,并由此开始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教育体系其实质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音乐受教者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要求——提高参与者的音乐感知力。

本文将从这三种音乐教学法着手进行归纳收集整理三大音乐教育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希望通过对三种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的分析总结,能为以后研究该方面问题的学者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和“奥尔夫”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育人功能、教育内容、对音乐启蒙者高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这些共性也给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素养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一、三大音乐教学法概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世界是享有盛名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并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借鉴和传播,为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达尔克罗兹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感知自己,表现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应运而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奥尔夫与友人合办的“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柯达伊在搜集匈牙利民谣的过程中,他注意到音乐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而发展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一、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

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

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

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

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

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

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

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

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

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

结果位居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

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国外闻名音乐教育体系要紧有: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入我国的,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专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招教笔试考试中时常出现此考点。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介绍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1865-1950)出生于维也纳的瑞士籍闻名音乐教育家。

幼年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他曾先后在日内瓦、奥地利、巴黎等等随当时有阻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演唱、戏剧、指挥、作曲、钢琴演奏、诗词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这对他后来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方法的创新发下了根底。

1890年达尔克罗兹在担任音乐学院教授时惊异地觉察:学生们尽管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然而普遍缺乏音乐的情感反映,无法感受音乐的美感。

达尔克罗兹认为这些问题反映出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音乐相分离;技术的练习与艺术的表现相割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通过研究觉察,音乐中的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拍运动这些音乐元素能够通过身躯来感受,节奏与律动最能够激发、唤起人们的感应。

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自19起受到国际上的欢迎和确信。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教学内容由三个局部组成: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是指教学中通过人的肢体反映,结合唱歌和听觉训练获得对音乐的积极体验,通过肢体运动,把肢体当做乐器,将人的内在情感转化音乐的形式表白出来的方法。

达尔克罗兹教育观念认为,每个人先天都具有一种音乐制造力量和开展潜质,对音乐的感悟、体验与理解是人类生存与成长的全然方式之一。

音乐教育应该能够唤醒人们的天生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使艺术情感的体验、表白更为细腻、敏锐。

音乐中的技巧仅仅是艺术表现的一个手段,音乐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全面开展人的音乐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应该达及人的感受,阻碍人的精神,使人的情感世界充实和丰富,形成良好的品行和情趣,终身喜爱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王老师 /happymusic1234567
2007-11-24 15:16:37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

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

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

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

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

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孩子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奥尔夫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体验。

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

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

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孩子,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

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

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的。

他提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

看来两者都是很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的。

国内有许多幼儿园采用奥尔夫乐器
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王老师 /happymusic1234567
2007-11-24 15:07:24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

结果位居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

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

其中,匈牙利的音乐教育采用的就是柯达伊教学法。

并且,他们的孩子没有过多地排练就能够用美妙的声音进行合唱,是令人难忘的。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
乐教育体系之一。

他的教育体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并且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例如,艺术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文化在全部知识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关系;如何借鉴前人的、国外的优秀传统等等。

柯达伊在几十年中为不同程度孩子所写的上千首歌唱、读谱练习,在匈牙利被称为“黄金储备”。

从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迅速地传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对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

他们的音乐程度广博而精细,因为匈牙利人认为音乐是孩子教育的灵魂与核心。

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

音乐课程同样也包括倾听、即兴创作、识谱等等。

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他们相信,音乐对孩子们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有所帮助,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

因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今年是柯达伊诞辰125周年。

由匈牙利文化教育部和中国柯达伊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柯达伊图片展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

此次活动是“聚焦匈牙利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一项内容,也是中国柯达伊学会纪念音乐家柯达伊诞辰125周年的系列
活动之一。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王老师 /happymusic1234567
2007-11-24 15:04:18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

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

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

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

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

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


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

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

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
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

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迥然。

婴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容易受情绪感染。

亲子音乐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柯达伊教育理念以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采用操作性
强,生动形象的教育法,充分运用游戏、体态律动等多彩活动,让婴幼儿徜徉在趣味横生的亲子歌唱、亲子律动、亲子节拍、以及亲子音乐剧中感受快乐、感悟音乐,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音乐,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

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总之,这三者的观点来看,他们都认为音乐的属性是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与促进人的发展的任务。

那么,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来说,如何发掘自身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与优秀的教育方法相融合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讲过,音乐教育除了音乐本身的知识之外,以及作为潜能开发的有效手段之外,音乐本身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我们通过“高山流水”,感受到一种如诗如画的山水境界,更被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而感动。

我记得去年在民族宫,看了一折“1699桃花扇”,里面婉约的乐曲不知不觉地将观众带入那个时代,带入江南的亭台楼榭......我们在云南丽江的四方街漫步,隐约传来的纳西古乐,承载着璀璨的东巴文化,让人流年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