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时间计算(2)

合集下载

2020春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二)+习题

2020春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二)+习题
2.计算经过的时间是整数天的,要用“最后一天- 开始一天+1”。
(讲解源于《典中点》)
夯实基础(选题源于教材P6练一练)
1.一辆长途客车,每天下午5时发车,第二天早晨 7时 25分到达终点。路上需要多长时间?
路上用14小时25分。
2.从北京开往长沙的T1次列车,发车和中间部分停 靠车 站的时刻如下:
算一算:“神舟”七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
25日:2小时50分 26日:24小时 27日:24小时 28日:17小时37分 合计:68小时27分
25日21:10~27日21:10 2天 27日21:10~28日17:37 20小时27分 一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
小试牛刀(选题源《典中点》)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 海鹏。他们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 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探究点 计算不在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10,“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发 射成功。绕地球飞行45圈,完成了首次宇航员出 舱活动。2008年9月28 日17:37安全返回。
凌晨3时到达省城,途中行驶了9小时。 ( √ )
(2)周六李明21:00上床睡觉,周日上午8:00起床,
李明共睡了13小时。
( ×)
(3)如果现在是中午12时,那么再过60小时,我们还
能看到太阳。
( ×)
归纳总结:
1.计算不在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可以先分别计算 出每天经过的时间,再相加;也可以先分成几段计算, 再相加。
16时15分
“神舟’’2002年12月30日 2003年1月5日
四号 0时40分
19时16分
绕地球 飞行圈数
宇航员

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时间计算的能力,如加法、减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

2. 时间计算的方法:加法、减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分别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针代表小时,分针代表分钟,秒针代表秒。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说出当前的时间,如“现在是8时25分”。

2.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现在是8时25分,那么10分钟后是几点几分?”3.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10分钟后是8时35分。

4. 教师再提问:“同学们,如果现在是8时25分,那么30分钟前是几点几分?”5.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30分钟前是7时55分。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如“8时50分加上20分钟是多少?”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答案,与学生一起核对。

四、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每天早上7时30分起床,他需要30分钟洗漱,20分钟吃早餐,然后去上学。

请问小明几点出门去上学?”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答案,与学生一起核对。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计算的方法等。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时间计算难不难?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间计算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多加练习,就能熟练掌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加法、减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知识讲解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问题导入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过程讲解1.读题,观图,获取数学信息已知条件:火车9:00开始出发,同一天下午6点到站。

所求问题: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2.理解题意火车9:00就开,下午6点到站,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就是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多长时间。

3.区分时刻与时间(1)“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个位置都表示时刻。

如本题中火车出发时的9:00,到达时的下午6点都表示时间里的某一点,即表示的是时刻。

表示时刻用时、分等词。

(2)“时间”是指从某一个时刻(或日期)到另一个时刻(或日期)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

如一场文艺演出从开始到结束经过2小时,本题中坐火车去奶奶家所用的时间等。

4.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直观观察法。

观察钟面,数出所经过的时间。

方法二分段计算法。

(1)方法分析。

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所经过的时间,可以在中午12时处将经过的时间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从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是3小时,第二段是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经过的时间,是6小时,合在一起是9小时。

(2)列式解答。

3+6=9(小时)方法三直接计算法。

(1)方法分析。

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8时,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所经过的时间,直接用到达时刻减去出发时刻即可。

(2)列式解答。

18-9=9(小时)答: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

5.检验结论的正确性(1)检验方法。

用火车出发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看是否等于到达的时间。

(2)检验过程。

火车9:00出发,经过9小时后,到达奶奶家的时刻为9+9=18(时),18时是下午6时,与题中的到站时刻相同,说明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这个答案正确。

方法总结。

时间与速度的简单计算

时间与速度的简单计算

时间与速度的简单计算一、时间单位1.年:一年的时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2.月:一年有12个月,其中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

4.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小时等于60*60=3600秒。

5.分:一分钟有60秒。

6.秒: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为“s”。

二、速度单位1.米/秒(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长度。

2.千米/小时(km/h):表示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长度。

3.公里/小时(km/h):与千米/小时相同。

4.米/小时(m/h):表示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长度。

5.厘米/秒(c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长度。

6.英尺/秒(ft/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长度。

三、时间与速度的计算公式1.速度=路程÷时间2.时间=路程÷速度3.路程=速度×时间四、实际应用1.一个人以6米/秒的速度跑100米需要多少时间?时间=路程÷速度=100m÷6m/s≈16.67s2.一辆汽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5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时间=路程÷速度=50km÷100km/h=0.5h3.一列火车以80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0米的桥梁需要多少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00m+火车长度)÷80m/s五、生活中的时间与速度1.走路:一般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米/秒。

2.跑步:一般人的跑步速度约为4米/秒。

3.骑自行车:一般人的骑车速度约为5米/秒。

4.汽车:一般小汽车的速度约为100千米/小时。

5.火车:一般火车的速度约为80千米/小时。

6.飞机:一般客机的速度约为900千米/小时。

时间与速度的简单计算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内容,掌握时间单位和速度单位,了解时间与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习题及方法:1.习题:小明以5米/秒的速度跑了100米,问他用了多少时间?答案:时间 = 路程 ÷ 速度 = 100m ÷ 5m/s = 20s解题思路:直接使用时间计算公式,将路程和速度代入计算即可得到时间。

第4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

第4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
6 年、月、日
第 4 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
基础练习
1.十字路口新建了一个交通亭,需要在交警值班表上标出换 岗时间,已定每天早上 7:00 第一次换岗,以后每隔 2 小时 30 分 钟换一次岗,请你填写每次换岗的时间。次数Fra bibliotek换岗时间
第一次
7:00
第二次
9:30
第三次
12:00
第四次
14:30
第五次
17:00
2.
(1)图书馆下午的借阅时间是下午( 3 时 )到下午( 4 时 30 分 )。
(2)每天借阅的时间有多长? 10 时 30 分-9 时=1 小时 30 分钟 16 时 30 分-15 时=1 小时 30 分钟 1 小时 30 分钟+1 小时 30 分钟=3 小时
3.刘老师调查空气污染情况,每 3 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 4 次记录时,正好是下午 3 时,做第一次记录是几时?
下午 5:30 就是 17:30,50 分钟前是 16:40,也就是下午 4: 40,他最迟下午 4:40 开始写作业
培优训练
6.阳阳画一幅画,他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如图。当他画完时, 直接看钟面也如图。阳阳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6 时 45 分-5 时 15 分=1 小时 30 分钟
口算题卡
12 时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互换。 上午 5 时是 5:00 下午 2 时是 14:00 上午 10 时是 10:00 晚上 9 时是 21:00 下午 5 时是 17:00 凌晨 2 时是 2:00
早上 6 时
4.毛毛一家去观看电影,下午 1:15 开始放映,预计需要 1 小时 50 分钟,妈妈决定 15 时全家离开电影院,合适吗?
从下午 1:15 过 1 小时 50 分钟后是下午 3 时 05 分,所以 15 时电影还没放完,此时离开电影院不合适

2020春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二)+习题

2020春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二)+习题

4.判断:暑期教师集训学习一般从8月22日到8月26
日,为期4天。
( ×)
辨析:结束日期-开始日期+1=经过天数。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开发宇宙 资源的愿望。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
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航天飞船 首次载人在太空飞行。这是中国 人迈向宇宙的历史性一步。
2012年6月16日,“神舟” 九号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安全对 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 伟大成就。
1.国庆“十一”黄金周,贝贝一家去旅游,爸爸于10月1日 15:27开车出发,10月3日7:19到达目的地,爸爸在路 上开车用了多长时间?填一填。
(1)可以先计算从10月1日15:27至10月1日24:00,共经过 ( 8 )小时( 33 )分;再计算10月2日0:00至10月3日0: 00正好是一天,即( 24 )小时;最后计算10月3日0:00 至10月3日7:19共经过( 7 )小时( 19 )分;然后把这三 段时间加起来,一共就是( 39 )小时( 52 )分。
2.选一选。
(1)贝贝晚上9时睡觉,到第二天早上7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 B )小时。
A.9
B.10
C.11
(2)张伯伯早上9:30从A城出发去B城,第二天早上5:00到
达B城。张伯伯路上用了( A )。
A.19小时30分
B.18小时30分
C.20小时30分
3.判断。
(1)一辆货车从县城开往省城,下午6时出发,第二天
五号 9时
6时23分
‘‘神舟”2005年10月12曰 2005年10月17日
六号 9时
4时33分
“神舟’’2008年9月25日 2008年9月28曰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讲解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讲解
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 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 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一辆汽车下午2时40分从广州开往深圳。
我于16时45分 到达深圳。
她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下午2时40分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16时45分
11 12 10
方法2: 下午5时是17时 17-9=8(时)
答: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8小时。
下面是一列假日旅游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1)从北京到济南火车运行多长时间? (2)在济南车站火车停靠多长时间? (3)从这张火车的运行时刻表上,你还 能知道些什么?
(1)从北京到济南火车运行多长时间? 10时50分-6时=4小时50分
答:从北京到济南火车运行4小时50分。 (2)在济南车站火车停靠多长时间?
11时-10时50分=10分 答:在济南火车站停靠的10分钟。
开动小脑筋
23-9=14(时)
超市的营业时间无论是周一至周五,还是周六、周 日。都是每天14小时。
13时30分-12时=1时30分 16时30分-15时=1时30分 1时30分+1时30分=3时 答:每天借书时间为3小时。
3.博物馆每天上午9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 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方法1: 12-9=3(时)3+5=8(时)
20-9=11(时)
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每天一共是9小时。
9-6=3(时)上午营业 时间中午营业的 时间中午1:00为13:00 ,13-11=2(时)
8-5=3(时)
下午营业的时间
3+2+3=8(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教材内容概述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时间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的小时和分钟指针,理解24小时制的时间概念。

•时间的表示:掌握用数字和时分表示时间的方法。

•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习简单的时间加减法,了解时间互换的基本方法。

本教案将围绕《简单的时间计算》这一部分展开。

教学目标•理解小时,分钟以及时间的概念。

•掌握用时针和分针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会对时间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熟悉时间互相转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的表示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时间互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时间的认识(5分钟)1.通过投影仪或实物钟表,引导学生认识小时指针和分钟指针,并对时间的刻度进行说明。

2.让学生模仿指针的转动,跟随指针读出当前时间。

步骤二:时间的表示(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时、分和秒的概念,了解24小时制的表示方法。

2.展示用数字和时分表示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学习。

步骤三:简单的时间计算(20分钟)1.普及时间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方法,如:7:25 + 0:35 = 8:00,9:20 -0:40 = 8:40 等。

2.通过白板编写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步骤四:时间互换的方法(2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

2.举例说明时间互相转换的方法,如:6小时= 360分钟= 21,600 秒。

3.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加深记忆。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1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巡课,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概念、时间的表示方法、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互换的方法,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授课时,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指针转动、练习计算和互相转换时间,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我的授课语言还需要更简单、明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课题: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简析
本单元结合实际生活,自主探究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为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教具准备
练习本、教案PPT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①( )先到家,她比( )早( )分钟到家。
②小丽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再过( )分钟是下午5时整。
(2)图书馆下午14:00开门,17:30关门,图书馆下午一共开放了( )小时( )分钟。
板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1)“动画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16-14=2(小时)
(2)“智慧树”播放多长时间?
8时 9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课堂作业
1、填一填
(1)小欣和小丽放学回家,小欣到家时间是下午4时49分,小丽到家时间是下午4时47分。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开始 结束
“智慧树”播放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