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证指数走势分析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得到完善。
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尝试对2002年—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个基本分析,探讨中国股市近十年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股市;成果;问题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一、中国股票市场近10年取得的成绩(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成功上市,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表1,反映了我国自1992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发行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224家,到了2011年共有2342家,10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增长了1118家,平均每年增长112家,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其中境内上市外资股近10年无显著变化,H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年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只有75家,到2011年已经有171家,增长了2、3倍。
(二)证券化率逐步提高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
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证券化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1997年末市场市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为23.4%,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表2中的数据反映我国2002年-2011年年底证券化率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年末发达国家的平均证券化率为70.44%,其中美国为96.59%,英国为128.59%,日本为73.88%。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证券化率为37.29%,其中印度为39.79%,巴西为25.46%。
上证指数历史走势记录

市场供需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股票供应和需求方面。如 果股票供应充足且需求旺盛时, 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上涨。相反, 如果股票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时 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04
上证指数投资策略探讨
价值投资
总结词
价值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策略,强调关注企业内在价值,通过寻找被低估的股票来实现 投资收益。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方面。如果政 府增加支出或实施减税政策,会刺激 经济增长和消费,从而对上证指数产 生正面影响。相反,紧缩的财政政策 则会导致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税收, 对上证指数产生负面影响。
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市场环境和投资者行为方面。如果 监管政策过于严格或不合理,可能会 限制市场活动或影响投资者信心,从 而对上证指数产生负面影响。相反, 合理的监管政策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 序和投资者权益,对上证指数产生正 面影响。
市场因素
投资者情绪
资金流动
市场供需
投资者情绪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投资者行为和市场预期 方面。如果投资者情绪高涨或乐 观,可能会推动上证指数上涨。 相反,投资者情绪低迷或悲观时, 上证指数可能会下跌。
资金流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股票买卖和价格波动方面。 如果资金流入股市增加,可能会 导致股票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 相反,资金流出股市时可能会导 致股票需求减少和价格下跌。
量化投资
总结词
量化投资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 的投资策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选 择投资标的和时机。
详细描述
量化投资者通常会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 算机程序,以识别市场趋势、预测价格波动、 发现定价错误等。这种策略需要强大的数据 处理能力和技术背景,以及对市场的深入理 解。
一个低调散户的十年炒股经历

2008年股市经历了惨烈的下跌,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一路坠落到了1600多点,让不少中国股民损失惨重。
但在这一年里,一位小散户却静悄悄地演绎出了自己的神奇,他用一次次较为准确的短线出击,赚取了一笔笔快钱。
由于每次总的投入不多,他自称赚取“零花钱”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太多波澜。
这位习惯于“用家人名义来炒股”的低调散户,名叫梁永志(以下简称阿志),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平时,阿志是广州一家公司的副老总,炒股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阿志享受着在股市赚快钱的背后,是他对中国股市的理解和他多年实战形成的投资哲学。
近日,阿志终于敞开心扉,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投资哲学。
阿志有自己的原则,每年只玩几只股票,赚取30%的收益就够了。
2007年的一年大涨行情,让阿志有些心有不甘,“我只赚了40%就走了。
”18岁成为广州第一代股民阿志说,“我是赌性不够强的人,在股市里只是赚一些零花钱、开心钱,赚不了大钱。
千万不要指望着,通过炒股来实现飞黄腾达。
”在与记者聊天的间隙,阿志不时用一部智能手机关注着行情。
上午10时,他直接用手机加仓了600股的路翔股份。
1996年,学财务的阿志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广州一大型国有企业当了一名会计,做遍了财务部的所有岗位,最后当上了财务部的负责人。
在国企里工作了7年后,他选择了下海,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的副总。
相比他的工龄来说,他的股龄更长,如今他已经与中国股市打了10多年交道。
1992年,广州诞生了第一家交易股票的营业部,当时年仅18岁的阿志就拿着2万元入市了,成为了广州的第一代股民。
“钱一部分是我的利市钱,一部分家里人给的。
奶奶也投钱给我买股票。
”“我的性格是非常喜欢尝试新的东西”。
阿志说,“炒股确实是当时最新鲜的事物之一。
当时我记得是到榕园去排队买股票,当时深圳市场只有深发展等5支股票交易。
”阿志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买股票很麻烦,需要先拿一张单,填好自己想买股票的价钱。
然后大家都排队等,因为只有两个窗口卖股票,就像是排队买电影票一样。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上证指数历史走势记录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详解
股票第一阶段是从1990年12.19日开始到 1994年7月29日
第一阶段的特点,事件
第一阶段的特点,事件
6中国股市第一个牛市阶段1992年11月17 日到1993年2月16日 7,第一个熊市阶段1993年2月16日到 1994年7月29日,原因是从紧的宏观调控 政策和股市扩容 宏观调控是行情走弱主要原因:银根紧缩 8,熊市阶段 股市完成突破==炒作题材为 购并行情
第二阶段详解
C阶段熊市的政策性控制:1.股票交易印花 税3%调高到5%,2宣布1997年股票发行额 度为巨大的300亿;3发布戒严令---禁止银 行资金和国有企业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C阶段熊市:重组板块题材炒作—高科技板 块
第二阶段详解
D阶段1999.05—2001年6月 牛市1999.5.19到2001.06.14,此次牛市俗 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 证指数推高点2245的历史最高点 牛市背景:政策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 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 道等为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为国 企改革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阶段
1994年7月29日到2001年6月14日,共计4 个阶段,中国股市走向成熟。 该阶段政策,资金成为股市的引导和推动 的内因 低价股,高价股,绩优股,重组并购,概 念股,蓝筹股,热点板块等投资阶段均已 涌现
第二阶段股民构成
第二代股民,目前市场上年龄比较大的股 民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此阶段开始的 开始研究技术,开始理性投资,基金,社 保资金,大型机构等成为股市的主力 到目前经历了股市的大多风浪,生存下来 的股民已经理性或者对风险投资不再敏感
上证指数二十年统计分析

上证指数二十年统计分析从90年12月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逾二十年,有无规律可循?分别以年和月为单位,尝试从指数的涨跌变化的统计中,追溯二十年来波浪起伏的变化过程。
首先来看在二十一年历史中,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份和下跌年份的比例。
上图是上证指数21年的年线图。
分析:共10年上涨年度 91年、92年、96年、97年、99年、00年、03年、06年、07年、09年共6年下跌年度 94年、01年、02年、04年、08年、10年持平年度 90年、93年、95年、98年、05年 共6年(上涨或下跌幅度为超过10%按持平计算)以上图表可知上涨年度为47%,下跌年度为28.5%,持平年度为23.8%由此可知,即使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度也远远大于下跌年度。
上面的分析存在两个问题:1只考虑了指数波动的时间而未考虑指数波动的幅度。
2.以年为时间跨度太不精确。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分析指数波动的周期:周期 年份 时间 指数变化 幅度上涨周期 90-93年 3年 95.79-833.8 770.44% 下跌周期 94-95年 2年 833.8-555.29-33.4%上涨周期 96-00年 5年 550.26-2073.47 276.82% 下跌周期 01-05年 5年 2077.07-1161.06 -44.1%上涨周期 06-07年 2年 1163.88-5261.56 352.07% 下跌周期 08——至今 2.5年 5265.00-2572.03 -51.15%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指数在这二十年间,上涨的幅度远远大于下跌的幅度。
上涨幅度合计:1399.33% 下跌幅度合计:126.65%当然,从2000点上涨至4000点,上涨幅度为100%而从4000点下跌至2000点,下跌幅度为50%由此我们有必要修正上涨幅度,采取的方法是上涨幅度除以2修正后的上涨幅度为699.67% ,仍然远远大于下跌幅度。
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将分析周期扩大到月线图。
十年上证指数走势分析

1997-2007十年上证大盘指数走势分析中国股市一路走来,十多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值得回味的太多,值得总结的也太多。
从年K线来看,上证指数自1990年12月31日95.79点一直到金融危机前突破6000点一路上行,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却是难以详尽描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找到其中有规律的地方,来把握股市的发展脉搏。
总之中国股市仍将向前发展,向着不断的新高迈进,其留下的历史轨迹值得每一位股市中人好好品味,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在股市中健康的存活下去。
一九九七年:元月2日,上证指数收盘919.43点,成交金额23.7亿元,到元月7日上证指数下探到871.78点,成交量萎缩至19.64亿元,之后股指一路上行,成交量逐步放大,但在5月12日后股指一路下挫,多方极力抵抗,但均无回天之力。
台阶式下行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之后股指呈波浪式行进,到9月23日股指运行至本年最低点1025.13点,当日成交量为30.81亿元。
年末开始上涨。
一九九八年:延续97年年末的上涨走势,股指在98年一季度出现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行情,元月股指达到第一波调整的顶点1250.01点,2月9日第二波顶点1262.61点。
到3月26日,,一波走势强劲的牛市主升行情出现了,到4月9日成交量达到顶峰124.76亿元,股指经过反复振荡上行至6月4日股指达到全年最高1422.98点。
8月6日后股指进入加速下跌阶段,8月19日股指已急速下挫之全年最低点1043.02点,心理线也在急跌途中连续两次下探至20左右,11月17日后股指进入连绵阴跌阶段,同时成交量也逐步萎缩,到12月31日股指已经跌至1146.7点。
一九九九年:延续98年末的绵绵阴跌,到元月开始,股指呈小幅度波形走势,2月8日达到第一波谷底1065.82点,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升,到4月9日股指达到波峰顶点1210.09点。
之后股指又陷入绵绵阴跌中,5月19日股指突然向上发力,成交量也同时放大,日线MACD 出现金差,一波中国股市史上有名的牛市强势上涨就此拉开序幕。
中国股市十年回顾

中国股市十年回顾(1998—2008)【1998年】借壳上市营造局部牛市98年开年后,高开低走2月跌幅1.34%,而资产重组板块在4、5月引发一轮局部牛市。
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并未使中国受到很严重的冲击,98年股市是一个调整年。
大事记:1)由于上市公司可以轻松地筹集到大笔资金,一些实力强的非上市公司开始借壳上市。
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借壳上市更是成为股票二级市场上惹人注目的亮点。
据记载:借壳上市94年有2家,95年有1家,96年有9家,97年有33家,而到98年有44家。
如西藏圣地,每股收益8.6分,98年最高涨幅358.4%,五一文每股收益1.3毛,最高涨幅达326%。
2) 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
专家理财是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3)4月22日,深沪两市实行《特别处理制度》,辽物资A成为第一家ST公司。
4)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5)98年央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上证综指98-99年月线【1999年】引发5·19井喷拉开大牛序幕99年初持续阴跌,春节后曾探底1084点,随后产生一轮小反弹。
5月19日,由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领头,沪深股市突然爆发井喷行情,开始由网络股启动,行情前后持续了32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涨至1739点,涨幅达到63.57%。
6月底创出历史新高,上海综指比98年底上升610点,升幅为53%。
但因新股发行上市步伐加大加快、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及配股等扩容对市场压力太大,数百家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下降,引发7月以后沪深股市持续下跌,令股市全年的升幅大为减少,仅比98年底上升19%。
大事记:1)年底中国公布修改公司法,准备模仿美国开辟二板市场。
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高科技发展,一批困难企业开始"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2007十年上证大盘指数走势分析
中国股市一路走来,十多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值得回味的太多,值得总结的也太多。
从年K线来看,上证指数自1990年12月31日95.79点一直到金融危机前突破6000点一路上行,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却是难以详尽描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找到其中有规律的地方,来把握股市的发展脉搏。
总之中国股市仍将向前发展,向着不断的新高迈进,其留下的历史轨迹值得每一位股市中人好好品味,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在股市中健康的存活下去。
一九九七年:
元月2日,上证指数收盘919.43点,成交金额23.7亿元,到元月7日上证指数下探到871.78点,成交量萎缩至19.64亿元,之后股指一路上行,成交量逐步放大,但在5月12日后股指一路下挫,多方极力抵抗,但均无回天之力。
台阶式下行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之后股指呈波浪式行进,到9月23日股指运行至本年最低点1025.13点,当日成交量为30.81亿元。
年末开始上涨。
一九九八年:
延续97年年末的上涨走势,股指在98年一季度出现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行情,元月股指达到第一波调整的顶点1250.01点,2月9日第二波顶点1262.61点。
到3月26日,,一波走势强劲的牛市主升行情出现了,到4月9日成交量达到顶峰124.76亿元,股指经过反复振荡上行至6月4日股指达到全年最高1422.98点。
8月6日后股指进入加速下跌阶段,8月19日股指已急速下挫之全年最低点1043.02点,心理线也在急跌途中连续两次下探至20左右,11月17日后股指进入连绵阴跌阶段,同时成交量也逐步萎缩,到12月31日股指已经跌至1146.7点。
一九九九年:
延续98年末的绵绵阴跌,到元月开始,股指呈小幅度波形走势,2月8日达到第一波谷底1065.82点,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升,到4月9日股指达到波峰顶点1210.09点。
之后股指又陷入绵绵阴跌中,5月19日股指突然向上发力,成交量也同时放大,日线MACD 出现金差,一波中国股市史上有名的牛市强势上涨就此拉开序幕。
2000年:
延续99年年末的上涨态势,新千年来临之际,大盘展开一段持久的强势上涨行情,1月至8月上证指数一直延续上涨走势,在1~8月这段牛市行情中,前期涨势强劲,大盘共出现了5次调整。
8月30日开始大盘开始急速下跌,9月7日到9月14日,大盘出现了一波强劲反弹,上涨初期出现过调整,之后一路上攻,到11月23日上证指数恢复到前期高点,最高达到2125.71点,成交量也放大至145.49亿元。
2001年:
延续去年最后一波向上调整行情,到1月11日上证指数最高上涨至2131.37点,随后指数急速下挫,到2月22日达到谷底1893.78点,随着指数见底,本年度的一轮大牛市行情又拉开了序幕,2月26日日线MACD技术指标出现金差,股指一路上行,到6月14日
达到本年度最高2245.42点,6月14日后股指出现高位振荡,到6月27经下挫回调将接近本轮牛市最高点时,股指开始了持续下跌行情,到10月22日股指下挫至年度最低点1514.86点,至11月8日调整结束,恢复上涨走势,至12月5日达到最高点1776.02点。
2002年:
延续01年年底的持续下跌,股指于1月22日最低报收于1348.79点,之后经过小幅上攻下跌后,股指于1月29日达到最低点1339.2点,之后开始向上突破,至此完成W形底部,产生了一段持续的上涨行情,到3月21日达到本轮行情的最高点1693.87点。
随后股指在顶部高位出现反复振荡运行,5月向下突破旗形下支撑线后一路下滑,至6月跌至谷底,当日指数报收于1462点。
随后股指后开始了一波短暂的上涨走势。
6月17日股指回调到最低点1481.25点。
20003年:
新年新气象,股指运行至2003年,也进入了黎明前的最黑暗时期,元月3日上证指数下探至谷底,随后展开了一波急速上攻行情,成交量逐步放大,1月14日单日涨幅大80.54点,随后股指开始在高位平台整理,成交量逐步萎缩,急速下挫之后,股指运行有所企稳,并开始上扬,随后大盘便展开了一段反复振荡下行的熊市行情,11月13日后股指开始逐步上行,以一波牛市的涨升中度过本年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2004年:
在股市的大牛市中,迎来了2004年。
开年后股指仍维持强势涨升阶段,2月20日股指达到阶段性顶点,当日报收于1721.75点,之后股指出现向下调整,3月9日调整到最低点1634.71点,随后股指开始恢复上升,经过一波小幅调整,股指终于在4月7日达到顶点,随后股指进入一波持续快速下行阶段,
9月14日后,股指开始发力上攻,成交量也急剧放大,到9月24日股指达到顶点1496.21点,12月3日后股指又调头向下开始进入绵绵阴跌中,至12月31日股指报收于1266.5点,成交量萎缩之47.57亿元。
2005年:
2005年股指是延续04年年末的绵绵阴跌开始的,股指在以W型底部构筑完成后,开始了一波短期上涨走势,2月1日最低点1187.26点。
股指在走出新低后随即出现反弹,在经过反弹平台整理,股指开始进入发力上涨阶段,从7月19日1004.66点一路上扬至8月13日最高1193.57点,成交量也从41.09亿元上升至152.29亿元。
之后股指便一路振荡下行,在随后的一个月中,股指呈底部蓄势走势,成交量萎缩至每日仅有几十亿元的水平,12月6日后股指出现快步上扬,到12月31日股指以运行到1173.06点,
2006年:
整个2006年应该说就是一个大牛年,1月4日开盘1163.88点一直涨到年末12月29日2675.27点,期间出现过5轮较大调整,其中较大的两次分别为6月6日到6月14日股指从1681.22点降至1512.52点,成交量从329.82亿元降至177.06亿元,历时7个交易日;另一次从7月12日1753.28点降至8月7日1541.41点,成交量从308.65亿元降至129.06亿元。
2007年:
进入2007年,上证指数从元月4日2728.19点涨升至5月29日今年最高点4335.06点,成交从863.60亿元激增至2510.66亿元的天量,各路股票鸡犬升天,涨幅均达到200~300%以上。
造成06~07年股指大幅走牛的原因主要有:
1. 前期跌幅太深,物极必反,必然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力;
2. 人民币升值,外贸顺差扩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储蓄大幅增加,投资渠道单一等;
3. 人口红利;
4. 基金业迅速发展壮大;
5. 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目前上证指数已经形成高位箱形整理阶段,下一步将何去何从难以预测,但股市历来是涨涨跌跌相伴相生,有涨必有跌,有大涨必有大跌。
应该说目前股价尚未进入主跌阶段,但股市中绝大部分股票已经提前跌入2500点左右的价位水平,造成股指跌而指数不迭的情况主要有:
一是目前市场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市场发展推动力量,
二来管理层也不希望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哪怕是人为干预也要力保股市的稳定,毕竟一个繁荣的股市对政府来说是益大于弊的。
综合来看目前股市走到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已经确定无疑,下一步将进入高位平台整理阶段,如果M头顶部成立的话,股价将迎来急促的主跌阶段,如果下周一开始反转向上,也将产生一波小幅反弹,根据顶部箱形整理事不过三原则,本次为第二次上攻。
从技术指标来看,下周一的走势应该仍会上涨。
总结:
1. 有涨必有跌,牛市有调整,熊市有反弹;
2. 底部蓄势越久,后市涨势空间越大;
3. 牛市顶部反转初跌急促,后期缓慢,进入底部会反复振荡筑底;
4. 熊市MACD指标提示反弹,只吃差值的前半个圆弧,前半个圆弧走完三分之二后就要抛掉;
5. 牛熊转换顶部箱形走势波峰事不过三;
6. 熊市MACD指标红线也下跌,牛市MACD指标绿线也上涨;
7. 急升急跌来去匆匆,缓升缓跌长长久久。
8. 2000年以前的中国股市历来是冬眠,春育、初夏收获、秋反复。
基金长大了,股权分置改革逐步完成,股价的走势也变了。
9. 根据反向作用力的原理,跌得有多深多快,涨得也有多高多快,其他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