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岭南传统园林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水中置石则幽 , 石边置水 则灵 , 石和水都 是庭院设计中 的重 要元素。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 形式 多样 的水石组合 方式 , 把水 石巧妙 的结合在 一起 。石 有 单石 、 山石 、 石 等 , 有静 水 、 叠 水 动
折 。在 园林 中次 曲折 , 其视点和视 野就会发 生转 变 , 同的转变 不
会产生不同的境 界 , 充满 浓厚 的情 趣。通过岭 南传统 园林设 计 的各种形态 的庭院空 间进行建 筑 的处 理 , 使庭 院具有 更高 的艺 术空间和观赏价值。主要从四个方面处 理 : 间的处理 、 空 视觉 的 处理 、 功能的处理 、 意境 的处理 , 它们 可以相 互依存 、 相互 补充 。 其 中空 间的处理包 括庭 院空 间的形态 、 比例 、 功能 、 光影等 。通 过室内外空间的交融 , 使空间更有层次感。
园林主要建 筑物 、 连廊 、 亭台楼 榭等都沿 园林 周边布 置 , 其建 筑
都背外面内 , 从而 围成 较大 的庭 院空 间。这 种布局 的优点 是在
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可布置 较多 的建 筑 , 会因为用地 面积 小而 不 出现拥挤的局面 。一些园林还 采用 了园中园 的形式 , 在大 的庭 院 中部使用小建 筑再 围成 一个小庭 院 , 而增加了空 间布 局的 从 层次 , 更丰富了大庭 院的空间布局 。通过 曲折 的连廊回环其 中 , 以及高低错落 的台阶布 置 , 使庭 院更加 的丰富而 富有层 次。例
疏 密相 间外 , 建筑物还形成了多条轴线 , 其造型也各有所异 。利 用墙与廊的曲折 变化 , 再加 山石配 景 , 层次变化 更加丰 富 , 使 也
增加 了空间变化 。
12庭 院空 间 的构 成 .
浅析传统岭南庭园在现代岭南建筑中的运用与发展

An ys he Appl al i on t s i i caton and Dev opm entofLngnan Curi el i tagesi l n M oder ign chi t r nLn anAr t u e ec
展逐渐 繁荣,下连 明清。传统岭南 庭园如佛 山 粱同、顺德滑晖园、东莞可园、 禺 番 余荫 山房,
I hsp erbo e n }e te o ̄ n ti op  ̄ d o h h on l
o fl he
App c i n on Cutag gn E of onofU gn ti esi Un on l n
太部分建 于 I 世 纪初至 1 9 9世纪中叶的 清朝.
最终与 北方园林 、 南园林一并 成为中国传统 江
s po l e e en r of l er a e up f ce o e ̄ he i rr r s J nt t d r el s ar hon e c dd l qn
刘蔚 龚侃I J uWe G n a i o gK n
摘 &
: 自现 中 目 4 筑
t 目
南岭 以南.所以峙 南又称 南 峙以南。岭南 地
气候炎热潮湿 , 属亚热带气候。 “ 季 皆夏, 口 雨便成 秋,草经霜 而不枯 , 非春而放 是岭 花 南地 气候特征 的生动写照。 岭南自古对外 交
23 兼窖并蓄
善 于吸收外来手 法,采取几何 图案式 中轴
对称的平 面处理 . 广东番 禺糸荫山房 ,由两 如
个水庭 并排式组成 其中一 个为 “ 字形 , 另一个则 为方形。与 传统手法 尽 模仿天然 水 量 2 顺应自然
庭 园在布局上考 虑当地地理 气候条件 .太
传统岭南元素在当代园林中的创新运用论文

传统岭南元素在当代园林中的创新运用论文摘要: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岭南元素独具特色。
传统的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代园林对于传统岭南元素的运用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岭南元素在当代园林中的创新运用,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其实践意义。
一、引言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
其中,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岭南园林以其典雅的水景和山石景观,独特的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代园林对于传统岭南元素的运用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二、传统岭南元素的特点传统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水景和山石景观:岭南园林以其典雅的水景和山石景观而著名。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气和灵动性。
2.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而闻名。
传统的岭南园林建筑多为二楼四合院式布局,以及精美的木雕和花窗等装饰。
3.园林文化和精神内涵:岭南园林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当代园林中传统岭南元素的创新运用1.创新的空间布局:在当代园林中,传统的岭南元素可以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来运用。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建筑手法,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且富有现代感的园林空间。
2.创新的景观设计:在当代园林中,传统的岭南水景和山石景观可以通过创新的景观设计来运用。
例如,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水景和3D打印技术,创造出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的水景和山石景观。
3.创新的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在当代园林中,传统的岭南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可以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来运用。
例如,可以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将传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手法赋予新的内涵和表现力。
岭南园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岭南园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作者:周春晖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7期周春晖.岭南园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4):-53.摘要岭南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因岭南地区独特的地势条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
基于此,从布局方式、模糊空间的营造、景物的处理方式和植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岭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并从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自然与人文气息的营造和综合应用空间布局3个方面对岭南园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岭南园林;空间布局;實用性;现代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4.017坚持岭南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领域的有效融合,不仅是新时期岭南园林艺术的丰富与发展,也是现代建筑行业升级与完善的一次积极尝试。
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相关从业者需要从岭南园林的艺术特色中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利用。
1 岭南园林造园特色分析在历史的积淀下,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岭南园林形成了独特的造园方法,其在空间的营造、植被的应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都与江南园林或北方园林有明显差异。
结合岭南园林的建筑风格,从园林布局方式、模糊空间的营造和景物处理方式和植物的应用4个方面展开分析。
1.1 岭南园林布局方式岭南园林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空间的布局上,巧妙地实现了住宅与园林的有效融合。
在园林设计中,一石、一木、一花和一草都属于建筑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围绕这个空间展开各种活动[1]。
就空间布局而言,岭南园林的布局目的在于实现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融合,更注重自然空间的打造,很多建筑或布局都是为自然空间服务的[2]。
前庭后院或前厅后宅是岭南园林中较常见的庭院布局方法。
岭南园林在建筑过程中,为了满足实用的目的,常将主要的建筑布置在园林的后面,即园林的前半部分为园林区,后半部分为住宅区,中间选择水池花木或回廊亭台进行间隔。
浅析传统岭南庭园在现代岭南建筑中的运用与发展

73摘 要: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
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以及优秀岭南现代建筑案例中庭园与建筑结合的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岭南庭园;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方式;运用与发展Abstract:It is the point to combine LingnanCurtilages with modern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ngnan Curtilages in Lingnan Architectures, the article generizes several methods of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s and curtilages, in order to absorb the essence and support references roles of the interrelated research and design.Keywords:Lingnan curtilages;modernL i n g n a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9-0073-031 前言岭南泛指逶迤在赣、湘、粤、桂省边境上的大庚、骑田、荫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组成的南岭以南,所以岭南又称五南岭以南。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属亚热带气候。
“四季皆夏,雨便成秋,草经霜而不枯,花非春而放”是岭南地区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
岭南自古对外交通发达,地处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历来是一种采集型文化模式,多元共存,矛盾统一。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设计领域,其融合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丽、功能性更强的建筑空间。
本文将从建筑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融合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过程,包括建筑的功能、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与规划。
而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景观塑造、植物布置、水景处理等手法,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与活动的环境。
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都以人类的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旨在为人们创造出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意味着两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使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增强了整体的美感和舒适度。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增加建筑的绿化率,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引入可以净化空气、留住雨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花坛、草坪等元素也可以为建筑空间增添一种宜人的视觉享受,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还可以在功能性方面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亭台楼阁等元素可以作为建筑空间的延伸,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景点也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强建筑的表现力。
融合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设计师与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密切合作是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双方要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两者的设计思路相一致,相互补充。
建筑设计师要在建筑设计中留出充足的空间,为园林景观设计预留必要的条件。
在建筑的布局中留出场地用于种植草坪、栽种树木等。
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选择与其相配套的建筑材料、颜色等,使建筑与园林景观相互辉映、协调一致。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丽、功能性更强的建筑空间。
通过增加绿化率、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增加用户的体验多样性和提升建筑的表现力,使人们能够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分析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分别关注建筑物和景观的设计,但在实际项目中,建筑和景观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在设计中,如何将建筑和景观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1.功能融合:在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中,它们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因此考虑如何将它们的功能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室内布局,还要考虑周围景观环境的呈现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建筑和景观能够相互配合,实现功能的最优化。
2.形态融合:建筑和景观的形态要素,在整个设计中相互促进,共同达到美学效果。
建筑的外观应该考虑周围的景观环境,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墙体开口的设计等,以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同时,能够通过景观来强化建筑物的设计特点,比如利用水池、绿化地带等来强调建筑的主要轮廓线条等。
3.氛围融合:建筑和景观的氛围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外部,可以通过灯光、形态等的表现,创造出和周边环境协调的氛围。
同时在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空间体验,比如在公园中布置多种植物,建造景观良好的河流、小溪等,以及将良好的光照、空气质量等纳入设计中。
4.过渡融合:在建筑和景观之间有时也需要进行良好的过渡。
比如在建筑物和公园之间的过渡,可以通过如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等设置来实现。
在过渡的设计中,要考虑自然的景观元素和人工的建筑元素之间的平衡,以使两者形成相互补充和完美的关系。
总的来说,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和谐、宜人,同时能够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最佳的享受。
因此,在实际项目中,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众多设计师的共同目标。
(精校版)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完整word版,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的全部内容。
摘要: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庭园,民间文化,现代主义建筑1前言近年来,南方楼市发展得如火如荼.在铺天盖地的“欧陆风”之后,建筑设计已经由盲目的崇拜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一些反响不错的中式楼盘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广州番禺的清华坊、广州白云区的云山诗意,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对岭南文化这些传统风格不曾在现代新建筑上有所反映而倍感失落。
有责任的建筑师都应该认真的思考做为设计师应该背负的责任,是不断的拷备大批量工业化的产物还是挖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认识岭南,挖掘岭南,填补岭南文化的断层,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每个岭南建筑师应该肩负的功课。
2何为岭南文化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现代的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摘要:中新知识城展馆景观改造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交通组织,将一、二期展厅建筑联系,并调整参观路线为环状路线。
以此为前提,对展馆庭院进行景观改造。
景观改造需与原有环境协调统一,并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环境空间。
论文通过对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元素等方面,论述如何将岭南建筑及园林与现代建筑融合,并形成其独特风情,突显岭南特色。
关键词:岭南;园林建筑;融合;景观
Abstract: New knowledge city hall landscape transfo rmation’s priorities i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will contact one,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building, and adjust the tour route in circular route. Premise, for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renovatio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nd create a unique landscape environment space. Paper to reform the landscape of the overall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landscape elements, etc., discusses how to lingna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fusion, and forms its unique character and style, highlighting lingnan features.
Keywords: Lingn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sion;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广州中新知识城选址于广州科学城北区,展馆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
展馆的建成,为中新合作协议的签订暨知识城奠基仪式举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展示知识城的今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
项目是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指挥部一、二期规划展厅半围合的庭院改造工程。
改造以保证展厅外围交通状况不变的室内参观游览路线同时适当增加庭院的绿量,建造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特色庭院,使传统的岭南建筑文化与展厅的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
2 场地概况
展厅建筑现状总体为现代风格,简洁大气,采用轻钢结构,外观为玻璃幕墙。
庭院与建筑融合得当,但是景观空间单调,游人参与少,展馆建筑间缺乏交通环线的问题,作为岭南地区的建筑展厅,缺乏岭南建筑与岭南园林的元素和细节,
以上现状都是庭院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总体布局
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原则。
改善建设指挥部展厅的参观游览路线,保证现有的交通疏导功能是庭院改建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此为前提,突出庭院的岭南传统地域特色,体现萝岗区的独特风情,打造具有趣味性、前瞻性、科普性的现代岭南庭院。
庭院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连通一、二期建筑的连廊及二期建筑外部的走廊,以及以此围合而成的园林景观的闭合内庭。
建筑连廊以岭南建筑元素为主,与原有建筑风格融合;内庭园林采用岭南水庭式布置,连廊围绕水庭展开。
庭内布置奇石莲池,盆景艺术、叠石影壁、小桥流水,利用对景、框景等园林设计手法让游人步移景异,充分感受岭南园林的内涵(图1)。
图1
4 交通组织
庭院内保留一条4.5米宽车行道,可满足中小型客车通行,保证消防与救护功能,同时作为与外部交通的衔接。
行人游览空间设置1.2米宽园路,蜿蜒曲折,营造开合有致的景观空间。
一期与二期建筑间增加具有岭南特色的连廊,形成室内环状参观路线。
拓宽现有二期建筑外走廊,使整个庭院形成曲尺形的建筑联通空间。
5 景观要素
5.1 建筑
现有展厅建筑主要采用钢材、玻璃、仿古砖、铝单板、青砖等建筑材料建造,颜色以青灰色系及橙色为主,整体为现代风格,融合少量岭南元素。
一、二期展厅间建造连廊,定义其风格以简洁的线条诠释岭南建筑的元素,运用木、玻璃、青砖等于周边建筑融合,通过满洲窗、大阶砖等元素突显岭南建筑特点。
建造连廊使原有半围合的庭院改造成围合的庭院,使其更完整且更有利于景观营造。
建筑体态轻巧、通透,出檐翼角曲线柔和简洁,于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庭院增色不少(图2)。
图2
5.2 水
本项目由于庭院面积较小,为使水体形成一定规模,采用聚合式的方式理水,
形成内心向聚的格局。
驳岸采用自然曲折的形式,营造灵活丰富的水岸空间环境。
水体为静止水平面,驳岸辅以置石,暗示山水脉络,追求自然平实,同时可以使视线通透,给人以增大景观空间的感觉。
5.3 石
石材被运用到建筑、水体空间营造、园林景观,也使庭院景观突显岭南特色。
石景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空间,联系景物和景观空间。
筑山跌水是传统园林惯用的手法,不但提升园林景观的意境,而且还可作为景观空间的点缀,成为景观视线的焦点。
虽然本项目水体为自然水体,但考虑项目特点及原有用地条件,采用混凝土硬质驳岸,辅以广东英德太湖石,丰富驳岸线,与植物组成不同的景观空间。
正对水榭的景观水体中放置一景石,无论从水榭前亲水平台、园路还是车行道都可以成为景观的焦点,打破水体空间的单调。
在庭院西南角,即二期建筑外走廊旁,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跌水流入景观水体中,打破了庭院的寂静,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同时丰富了庭院的立面景观。
5.4 园建小品
庭院西南角设置一月洞门,运用青砖、灰瓦等与廊、榭等建筑统一,并在其两侧种植芭蕉,营造雨打芭蕉的意境。
月洞门与水榭成45°夹角,形成框景,增添游人观赏趣味。
庭院北端二期建筑前已有一面景墙,以青砖贴面砌筑,虽有岭南元素,但形势单调,特点不够突出。
改造依据其原有立面布局,左段设置一块独立的砖雕与四块连续的长形砖雕和书法题词。
大型砖雕表现出萝岗地区的自然文化,四块连续的砖雕则体现萝岗地区“春有禾雀花、夏有荔枝果、秋有萝岗橙、冬有香雪梅”的地域性特点。
书法题词采用郭沫若先生为萝岗写下的“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
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著名诗句。
右侧布置一块刻有萝岗地区综合历史文化的大型砖雕与左段相呼应。
6 绿化设计
花木是造园的重要材料,既能组成园中主要景观,也可作为山水、建筑间的点缀或背景,赋予园林生命的节拍、季节的韵律。
绿化设计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岭南特色,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注重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效果,包括天际线、植物四季的花色和叶色变化,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庭院内点植美丽异木棉、秋枫、假苹婆等形态优美的高大乔木,形成良好的林荫环境和园林对景效果。
通过种植荔枝、洋蒲桃、石榴等岭南佳果植物,充分体现岭南人文特色。
适当种植芬芳植物,创造庭院幽香的宜人环境,如四季桂、米兰、九里香等。
棕竹、鱼尾葵、散尾葵等棕榈科植物也是体现岭南特色的重要绿化材料。
7 结语
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展厅是知识城建设的启动区和展示区。
本次改造充分尊重原有展厅建筑和规划布局,借助传统岭南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手法,使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机的统一融合,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项目通过塑石山、砖雕、灰塑、石雕等岭南传统工艺、连廊、水榭、桥等岭南建筑形式、趟栊门、青砖、海棠窗、琉璃花樽、满洲窗、大阶砖、英德太湖石等岭南建筑和造园材料特征以及芭蕉、鸡蛋花、水石榕、勒杜鹃、米兰等,以及棕榈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多肉植物、观叶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等岭南植物共同营造极具岭南特色的景观庭院。
在展厅改造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
首先,传统岭南庭院如何与现代的展厅建筑和谐统一,融熔与共。
在两者的衔接、过度、转化方面,我们在规划设计和处理手法上做了一些探索,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造型艺术,不同材料的建筑外观,互相映衬,又统一于传统园林艺术空间环境中。
其次,在庭院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安排,还要利用岭南园林灵活多变的特性,对展厅户外现状的电箱、电缆沟、中央空调外机等进行很好的保护与遮挡。
再次,在庭院细节设计中,我们认为不仅要考虑休息环境所需的内容,还要满足参观游览时的景点呼应,同时以岭南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庭风.岭南园林:广州园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胡爽,女,1984-,江西南昌人,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