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肠粘膜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导语: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而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研究也成为重要的科研领域。

本文将探讨乳酸菌的筛选方法以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乳酸菌筛选方法:乳酸菌的筛选是研究乳酸菌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基础。

常见的乳酸菌筛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方法:传统方法基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特征来筛选乳酸菌。

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耗时耗力,且对菌落形态判断依靠人眼,存在主观误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乳酸菌筛选方法,利用PCR、DNA 测序等技术对乳酸菌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高效准确,但操作复杂、设备昂贵,对实验人员要求较高。

3.生物传感器方法:生物传感器方法通过构建感知器件来筛选乳酸菌。

例如利用表达乳酸菌特异性受体的细胞表面展示库进行筛选。

这种方法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的优势,但需要对感知器件进行改造,成本较高。

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广泛,可以应用于乳制品、面包、蔬菜发酵等多个领域。

1.乳制品中的应用:乳酸菌可以用于酸奶、乳酸菌发酵乳等乳制品的制作。

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得乳制品呈现酸味,增加口感的多样性。

同时,乳酸菌还能够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维生素K、抑菌肽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2.面包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面包的制作中可以发挥酸性发酵作用,促进面团的发酵过程,改善面包的质地和口感。

同时,乳酸菌还可以降低面包的pH值,抑制一些有害菌的生长,提高面包的品质和保质期。

3.蔬菜发酵中的应用:乳酸菌可以用于腌制蔬菜,如泡菜、酸豆等。

乳酸菌能够降低蔬菜的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产生乳酸和其他代谢产物,为蔬菜增添风味。

结语: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不同的筛选方法可以得到各具特色的乳酸菌株,通过将乳酸菌应用于食品制作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并增加对人体的健康获益。

鸡源乳酸乳球菌的筛选及其微囊化后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鸡源乳酸乳球菌的筛选及其微囊化后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t E a L, xT q酶 l L, x 模板 3i d H 0 3 L L,d 2 5t 。反 x x 应程 序 : 预变 性 9 5ri ;4 o 性 3 ,8℃ 5o n9 C, a C变 0 s5 退火 3 , 2 o 伸 5 , 0个 循 环 ; 2 ℃ 延 伸 0 s 7 C延 0s3 7
科研 业务费专项 资金课题 “ 微囊 化肠球菌对鸡肠 道菌群结构 的影响”( X1 0 Z 0 5) 作者 简介 : 魏 衍( 9 5 ) 男 , 18 一 , 安徽舒 城人 , 士研究生 , 硕 研究 方向为益生 菌和动物分子 营养 。Ema : cn 8 @13 cm - i wea3 6 6 . o l }通 讯作者 : 爱科 , 李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ma :a @ciar n og E- i lk hnga . r l i
品 。益生 菌 制 剂是 当前 人 们 研 究 较 多 的 饲 用 抗 生
本试 验 从 健 康 的 爱 拔 益 加 ( A) A 肉仔 鸡 肠 道 中分离 出 l株 益 生 性 能 优 良 的乳 球 菌 , 其 发 酵 将
前 包被 微 囊 化处 理 I 后 饲 喂 肉仔 鸡 , 析 其 饲 喂 4 分
自宝 生 物工程 ( 连 ) 大 有限公 司 。 D re ( 一b l dr 和 D 2 0 , 购 白 NA Mak r 1k a e ) d L 00 均
MB 公 司 。 I
挑 取 白色 菌落做 进 一步 筛选 、 鉴定 。 144 基 因序列 测定 及分 析 .. 将 上述 白色 菌 落接种 于 含 氨苄 青 霉 素 的 L B液






2 3卷
1 0 / i 离 心 2 r n 取 上 清 液 于 火 过 菌 的 20 0 rr n a i, a

乳酸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李淼,李想(沈阳工学院113000)摘要:乳酸菌是无毒、无残留、无耐药性的益生菌,近年来在家禽生产中部分生产者开始运用乳酸菌剂来抑制家禽体内致病菌的繁殖。

因此本文的研究结合乳酸菌作用及在家禽实际应用现状和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乳酸菌类微生物应用家禽生产中的意义。

关键词:乳酸菌;家禽生产;应用近年来抗生素等一系列化合物的抗生菌的耐药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遥乳酸菌作胃肠道和食物的重要菌群所形成的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促进家禽机体生长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有效保证家禽内部肠道的平衡和抗氧化能力的提升。

作为世界公认安全菌的乳酸菌,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了家禽生产中,成为了家禽生产性能的有效添加剂。

1乳酸菌的益生作用及其生理功能1.1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作为禽畜类肠道内部的常在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一定程度下消化道内是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的,乳酸菌的加入可以维持肠道的微生态的正常平衡,而且其本身的抗菌作用也可以抑制致病菌的黏附。

但是某种特殊情况下,比如说抑制或是家禽生产中大量繁殖会造成机体发病等问题。

为了有效抵抗有害菌的入侵,起到家禽生产中疾病预防的作用,很多专家研究过程中将乳酸菌运用在微生物的生长和家禽生长中。

1.2参与机体物质合成与代谢家禽肠道中存在的部分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K,据调研现有的18种乳酸菌在不同条件下就有生产岀维生素B12的能力|1],乳酸菌应用在体内就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B族维生素,促进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营养物质。

同时在生物体内有很多化学反应,都是靠酶的催化而形成的,就现有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岀,通过调节酶的活性和含量,能够促使家禽体内的营养物质代谢速率不断增强,还可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提高饲养的转化率。

另外在乳酸菌进入家禽肠道内部之后,可以对于家禽体内的维生素D或相应的钙体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岀来有机酸抑制家禽体内存在的致病菌或是外部带来的病菌,促进了家禽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叫1.3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现如今乳酸菌制品被广泛运用在食品之中,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刺激特异的免疫。

鸡肠道中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鸡肠道中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M1 ,MR 7 S液 体 培 养 基 中 3℃ 2 7 4小 时 培 养 扩 增 ,待 其 长 出 菌 落 之 后 .经 记
数 得 知 一 共 长 出 7种 单 菌 落 。分 别 标 记 序 号 为 1 ,3 ,5 ,7 ,2 ,4 ,6 ;此 时 可 以 先 挑 取 这 些 菌 株 制 成 玻 片 并 进 行 革 兰 氏 染 色 ,并 在 光 学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 ) 大 肠 杆 菌 ( shr hacl 1 E cei i o ) c i 为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微 生 物
实验室提供。
( ) 鸡 肠 道 粪 便 取 自 曲阜 师 范 大 2 学 东 门鸡 市 场 。 ( )MR 3 S固 体 培 养 基 成 分 :蛋 白

5 ,6 ) 每 个 L 平 皿 中放 3个 圆 形 .7 B
滤 纸 片 。 这 3个 圆 形 滤 纸 片 浸 有 同 一
伏 一 实 验 。吲 哚 实 验 是 用 来 检 测 吲 哚 普
的产 生 的 实 验 。有 些 细 菌 能 产 生 色 氨
种 菌 。将 L B平 板 倒 置 放 在 3 ℃的 恒 温 7 培 养 箱 中 培 养 , 每 天 观 察 菌 体 生 长 情 况 ,看 滤纸 片周 围有 没有 抑 菌 圈 产 生 , 若 有 抑 菌 圈 产 生 . 记 录 其 抑 菌 圈 直
要 的 应 用 价 值 。 分 离 得 到 的乳 酸 菌 为
乳 酸 菌 益 生 素 的 研 究 和 开 发 打 下 了 基 础。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实验 材料 .
培 养 基 变 为 黄 色 .根 据 这 些 特 征 初 步 将 其 定 为 乳 酸 菌 。 观 察 发 现 其 中编 号

鸡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鸡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鸡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鸡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乳酸菌是其中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其能够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如酸和抗菌物质,并参与肠道健康的维护。

因此,研究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鸡肠道乳酸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乳酸菌菌群多样性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因此,通过对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其菌群多样性和代谢功能,还能为鸡的肠道保健及鸡肉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一)研究内容1.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筛选;2.鸡肠道乳酸菌的菌群多样性和物种鉴定;3.鸡肠道乳酸菌代谢产物的分析及功能评价。

(二)研究思路1.鸡肠道样品的采集及处理;2.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3.鸡肠道乳酸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4.鸡肠道乳酸菌代谢产物分析及功能评价。

三、预期结果1.成功分离和鉴定出鸡肠道乳酸菌;2.了解鸡肠道乳酸菌的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3.探究鸡肠道乳酸菌的代谢功能和功能评价。

四、研究方法1.鸡肠道样品采集及处理;2.菌落计数和传统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进行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物种鉴定;3.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鸡肠道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测序和物种多样性分析;4.代谢产物分析及功能评价。

五、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工作准备:3个月;2.鸡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6个月;3.鸡肠道乳酸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3个月;4.鸡肠道乳酸菌代谢产物分析及功能评价:6个月;5.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4个月。

六、主要研究人员主持人:XXX;协助人员:XXX。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分泌 , 从 而增 强机 体 非特 异性 免疫 机 能及 启 动非 特
般情 况 下 ,动 物 体 内会 产 生 自由基 和 内 源
性 抗 氧 化 的活 性 物质 ,生 成 的 自由基 与 机 体 的抗 氧 化 系 统之 间处 于 动态 平 衡 。S O D( 超 氧化 物 酸 化 酶) 、 C A T和 G S H— P x是 生 物 机体 内重 要 的抗 氧 化 酶, 发挥 着 活 性 氧 自由基 清 除剂 的作 用 , 在 清 除超 氧 自由基 、过 氧 化氢 和 过 氧 化物 以及 阻 止 或 减少
【 摘要】 乳酸茵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 态制剂 , 具有 维持动物肠道 菌群平衡 , 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 收, 提 高动物机体 的免 疫 力等作 用。作 者主要 对乳酸茵主要 生理功 能及其在鸡 生产中的应 用等方面进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乳酸茵; 生理功能 ;应用 随 着我 国的畜 禽行 业 的快速 发 展 , 畜禽 养 殖污 染成 为 我 国环境 污染 的主要来 源 。 开 发和 构建 友好 可 持 续 发展 的绿 色 生 态 养 殖 手 段 ,减少 污染 物 排 放, 成 为畜 禽养 殖 污染 急 需解 决 的 问题 。乳 酸 菌作 为 最 重要 和安 全 性 最 高 的益 生 菌 具 有保 持 动 物 肠 道微 生 物平 衡 、 防止疾 病 、 促 进生 长 、 提 高饲 料 转化 率、 改 善 畜 禽 饲 养 环境 等 功 效 , 日益 成 为各 大 饲 料 加工 企 业和 畜禽 养殖 业 关注 的焦 点 。 本文 主要 阐述 了乳 酸 菌 的主 要 生理 功 能及 其在 鸡 生产 中的应 用 , 并对 乳 酸菌 制剂 的应 用 前景 提 出 了展 望 。
巨噬细胞 、 促进细胞分裂 、 产生干扰素 、 抗体及促进

乳酸菌对畜禽的作用及其应用

乳酸菌对畜禽的作用及其应用

重新还给机体,保证肠 道营养不受任何减少干扰 。 1 . 3 维持 肠道 菌群 平衡 动物 的整个 消化道 在正常情 况
乳酸菌 类微 生态 制剂 为饲 料和畜 牧水 产养殖业提 供
了一条 高效 、无害 、无 污染 的新选 择 。随着微生 态学研 究的深 入 ,功效更 确实 、作 用机 制更消 楚的乳酸葡 的发 现与应 用 以及 新 剂型 的开发 ,乳酸 菌制 剂必然会 在绿色 养殖业 、有 机畜牧 业发 展 中发挥越 来越 大的作用 ,成 为 未来饲 料添加 剂发展的新方 向。 ( 收稿 同期:2 0 1 3 - 0 2 - 2 7 )
泄 的有 机 、无机物 质 ,这 是乳 酸菌保 护 胃肠道 的主要 机
理 。( 2 )乳 酸菌 分泌 的维生素 和其 他营 养酵素 是乳酸 菌
营养肠 道黏 膜的主 要物质 ,这 些物 质能 确保肠 道健康 和 肠道 黏膜完整 。( 3 )乳 酸菌 消耗 的所 有 营养 ,在乳酸 菌
凋亡 后 ,以菌体 蛋 白方式 存在 ,并 且 以 白溶方 式裂解 ,
机制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1 )产 生 的乳 酸等有机
l 乳酸菌对裔禽的作J l I
1 . 1 促进机体 生长 乳酸菌 能直接 为宿主提 供可 利用 的
必 需氨基酸 和各种 维生索( 维生 素B 族 和K等) ,还 可提高 矿 物 元 素 的生 物活 性 ,进 而 达 到 为宿 主 提 必 需营 养 物
下 寄 生有 大量 微 生 物 。就 其 作 用 而 言 ,可 分共 生性 类 型 、致 病性类 型和 中间性类 型 。乳酸 菌 是肠 道 常在菌 ,
属于 中问性类 型 ,畜禽服用 乳 酸菌后 ,可 以改变 肠道 内

禽用乳酸菌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禽用乳酸菌的筛选与功能鉴定

禽用乳酸菌的筛选与功能鉴定冯会贤;梅星星;蒋瑞瑞;郭克豹;孙向丽;康相涛;王彦彬【摘要】[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 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 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 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抑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活性.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鉴定,确定L2为唾液乳酸杆菌.[结论]成功筛选出了1株可用以研制禽用微生态制剂的乳酸菌菌株.【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9【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乳酸菌;16S rRNA;大肠杆菌;鸡【作者】冯会贤;梅星星;蒋瑞瑞;郭克豹;孙向丽;康相涛;王彦彬【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畜牧局,河南信阳464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3鸡大肠埃希菌病是引起鸡生长缓慢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制约着养禽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雏鸡肠粘膜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筛选出专门适用于雏鸡生产、具有抗逆性和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同时探讨该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人工感染大肠杆菌情况下对雏鸡的保护力,为乳酸菌在雏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由21日龄雏鸡盲肠粘膜上分离筛选得到20株乳酸菌,应用体外法筛选出在pH3.0处理2h后存活率达60%以上,对0.1%-0.3%胆盐有良好耐受性的6株菌。

6株菌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其中以菌株R5、R9、R19抑菌性能最好。

传统的碳水化合物发酵方法鉴定这3株菌分别属于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卷曲乳杆菌。

通过测定3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发酵液pH值的变化和稳定期各时间点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R5菌株生长性能和产酸性能优于其他两株菌,最佳发酵时间为培养18h。

最终选定R5菌株用作雏鸡生产的益生素菌种。

R5菌株pH3.0接种2小时后存活率为68.15%,0.3%胆盐接种2小时后存活率为42.06%,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21.17mm和
23.2mm。

选用120只体重相近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分成4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商业菌组和试验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

试验期21天。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20mg/kg 土霉素,饮用清水;商业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商业乳酸菌菌液(10~8个活菌/只·日);试验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试验乳酸菌菌液(10~8个活菌/只·日)。

试验测定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对照组、抗生素组、商业菌组和试验菌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7.60g、29.22g、28.71g和29.61g,试验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组料重比分别为1.55、1.46、1.47和1.48,商业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试验菌组无显著差异;试验菌组与抗生素组各周龄雏鸡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试验菌、商业菌和土霉素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雏鸡的死淘率和腹泻率;21日龄时,试验菌组较对照组盲肠中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喂试验菌和商业菌能显著提高雏鸡胸腺指数(p<0.05);脾脏指数,试验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菌组血清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菌组、商业菌组和抗生素组血清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选用60只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分成3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0.02%土霉素,饮用清水;试验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乳酸菌液(10~8个活菌/只·日)。

试验第15天对所有鸡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试验,每只鸡灌服1ml大肠杆菌菌液(10~9CFU/ml)连续观察一周。

结果表明,攻毒后一周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死亡率分别为20%、5%和0%。

攻毒前(14日龄)试验菌组体重较对照组提高了3.96%,攻毒后一周(21日龄)试验菌组体重较对照组提高了9.13%;料重比方面,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95%和
7.89%。

【相似文献】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许丽;王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