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直流电机驱动
关于直流电机控制器的完整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一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2010-7-22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目的1 设计和实现一种模仿洗衣机电机运转的控制器。
2 通过此次设计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3 熟练电路制作的操作。
二、设计要求基本设计要求:①设计电路模拟洗衣机电机运行规律,实现直流小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基本模式是“正转”→“停止”→“反转”→“停止”→…的控制过程;②“正转”→“停止”→“反转”→“停止”各阶段时间控制为8秒,时间控制误差小于1秒。
扩展设计要求:①可实现对直流小电机的“定时启动”和“定时关闭”;②电机转速可调(利用电位器调整);③启动定时和关闭的预置时间可调。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1 设计两个定时器用于实现“定时启动”和“定时关闭”的功能。
定时时间在0~60分钟内可调。
每个定时器模块使用4个74LS192D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四个显示数码管及相应的元器件和电路组成。
调整好时间之后,“定时启动”模块定时器先开始工作,当倒计时到0时,定时器清0,同时启动“定时关闭”模块和电动机运行模块。
当“定时关闭”模块的定时器倒计时到0时,定时器清0,同时关闭电动机运动模块。
2 如此则需为计数器提供一个合适的脉冲,设计中的计数器以秒为单位。
所需脉冲必为1HZ脉冲,因此我们可以考虑555定时器,利用其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矩形脉冲信号。
3 对于电动机运行模块中电机的工作顺序:“启动——>正转8s——>暂停8s——>反转8s——>暂停8s——>正转8s... ”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是32s。
利用一个JK触发器把555定时器输出的1HZ脉冲二分频,这样就得到周期为2s的矩形波。
再用一个74LS193D十六进制可逆计数器。
用计数器的4位输出来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
0000~0011控制电机正转,0100~0111控制电机停止,1000~1011控制电机反转,1100~1111控制电机停止。
直流电机驱动与控制电路设计报告MMZ

直流电机驱动与控制电路设计报告MMZ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直流电机驱动和控制电路的设计,该电路应用于基于MMZ系列直流电机的应用。
在电源连接之后,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机和接收端,在控制器中的PWM调速模式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
通过对电路图的分析,可以知道该电路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变频控制和调速控制功能。
该电
路的优点包括低成本,高可靠性,简单的操作等。
关键词:MMZ系列直流电机,变频控制,控制器,PWM调速
1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业对电机的要求越
来越高,直流电机的应用非常广泛。
直流电机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功耗低,其次它的抗干扰性强,可以承受比较大的风扇或水泵负荷,同时它还
具有可调速度和方向控制的特性,这使其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MMZ系列直流电机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直流电机,它具有较高的功率
和较低的噪声,大大降低了系统损耗,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电机具有良好的方向
控制特性和速度控制的功能,必须进行变频控制和调速控制,这就要求电
机配备有电源模块、控制器模块和接收端模块。
哈工大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设计题目: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的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 A学号:指导教师:国海峰设计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H型双极性同频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的设计技术指标:被控直流永磁电动机参数:额定电压20V,额定电流1A,额定转速2000rpm。
驱动系统的调速范围:大于1:100。
驱动系统应具有软启动功能,软启动时间约为2s。
详细设计要求见附录2.1.整体方案设计本文设计的H型单极性同频可逆直流PWM驱动电源由四部分组成:主电路,H型双极性同频可逆PWM控制电路,IPM接口电路及稳压电源。
同时具有软启动功能,软启动时间为2s左右。
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图1 直流PWM驱动电源的控制原理框图脉宽调制电路以SG3525为核心,产生频率为5KHz的方波控制信号,占空比可调。
经用门电路实现的脉冲分配电路,转换成两列对称互补的驱动信号,同时具有5us的死区时间,该信号驱动H型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开关器件,控制直流永磁电动机。
稳压电源采用LM2575-ADJ系列开关稳压集成电路,通过调整电位器,使其稳定输出15V直流电源。
表1 控制板器件清单2. 主电路设计2.1 主电路设计要求直流PWM 驱动电源的主电路图如图2所示。
此部分电路的设计包括整流电路和H 桥可逆斩波电路。
二极管整流桥把输入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四只功率器件构成H 桥,根据脉冲占空比的不同,在直流电机上可得到不同的直流电压。
主电路部分的设计要求如下: 1)整流部分采用4 个二极管集成在一起的整流桥模块。
2)斩波部分H 桥不采用分立元件,而是选用IPM (智能功率模块)PS21564来实现。
该模块的主电路为三相逆变桥,在本设计中只采用其中U 、V 两相即可。
图2 主电路图 3)在主电路设计中,应根据负载的要求,计算出整流部分的交流侧输入电压和电流,作为设计整流变压器、选择整流桥和滤波电容的依据。
直流电机控制课程设计

直流电机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直流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启动、调速、制动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直流电机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直流电机控制实验。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解决直流电机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直流电机控制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关注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学生为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复杂电路和控制原理理解有限。
3.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直流电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类型及特点2. 直流电机控制方法- 直流电机的启动方法-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直流电机的制动方法3. 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搭建- 控制电路元件的识别与选用- 控制电路的设计原理与步骤- 控制电路的搭建与调试4. 直流电机控制实验- 实验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5. 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应用- 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第二课时:直流电机控制方法第三课时: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与搭建第四课时:直流电机控制实验第五课时: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二章“直流电机的原理与应用”相关联,涵盖直流电机的基本概念、原理、控制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机驱动电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我旨在深入了解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对电机驱动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试,提高自己的电子电路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学习本次实训主要学习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原理。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源、电刷、换向器、电枢绕组和电机组成。
交流电机驱动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变压器、整流器、滤波器和电机等。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源、脉冲发生器、驱动芯片和电机组成。
2. 电机驱动电路搭建根据所学原理,我搭建了以下几种电机驱动电路:(1)直流电机驱动电路:采用H桥电路,由四个MOSFET组成。
通过控制MOSFET的通断,实现对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2)交流电机驱动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再通过H桥电路驱动电机。
(3)步进电机驱动电路:采用A3967步进电机驱动芯片,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数量,实现对步进电机的精确定位和转速控制。
3. 电机驱动电路调试在搭建好电机驱动电路后,我对各个电路进行了调试。
首先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然后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电机能够正常运行。
(1)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调试: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通过改变MOSFET的通断,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2)交流电机驱动电路调试:通过调整整流电路的滤波电容,提高直流电源的稳定性;通过调整H桥电路的驱动电流,实现电机的调速。
(3)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调试:通过调整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数量,实现步进电机的精确定位和转速控制。
4. 电机驱动电路测试在调试完成后,我对搭建的电机驱动电路进行了测试。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1)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测试:通过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观察电机的转速变化;通过改变MOSFET的通断,观察电机的正反转。
(2)交流电机驱动电路测试:通过改变整流电路的滤波电容,观察直流电源的稳定性;通过改变H桥电路的驱动电流,观察电机的转速变化。
电机驱动原理课程设计

电机驱动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机驱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不同类型电机(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驱动方式及其特点。
3. 学会分析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机驱动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搭建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加深对电机驱动原理的理解。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机驱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驱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究精神。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机驱动原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介绍电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定子、转子、电磁线圈等。
- 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等。
2. 不同类型电机的驱动方式- 直流电机的驱动原理及特点,如励磁方式、转速控制。
- 交流电机的驱动原理及特点,如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 电机驱动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讲解电压、电流、转速等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分析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功率计算、效率等问题。
4. 电机驱动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的电机驱动电路,如直流电机调速电路、交流电机启动电路。
- 使用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对电机驱动系统进行实际测试。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电机基本构造与原理。
- 第二课时:不同类型电机的驱动方式。
- 第三课时:电机驱动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at89c51对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的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名称:AT89C51对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的设计课程设计姓名:12信Y1 蒋志明(12120511)设计目标:1、利用AT89C51单片机,外加ADC0808和直流电机,设计一个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系统。
2、通过改变电位器RV1电阻的阻值采集电压信息,并通过ADC0808转换为8位数字信号。
3、将数字信号输入到AT89C51单片机,PWM信号由单片机产生,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进而驱动电动机转动。
4、通过改变RV1的阻值,从而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5、用Proteus仿真AT89C51系列及其外围电路,用它与Keil开发工具结合,搭建单片机开发平台。
一、系统硬件设计本设计中“AT89C51对电流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采用控制电位器,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
系统设计的总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总方框图电位器RV1采集电压信号;用转换器ADC0808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数模转换,转换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用总线将ADC0808的OUT8~OUT1口与单片机AT89C51的P1口相连接,实现数字信号的传送;随着单片机输入相应控制指令,AT89C51的P3.7口输出与转速相应的PWM脉冲;经两个同向跟随器OP07输出到三极管Q1;由三极管放大电流输出到电动机驱动电路,实现电动机转速的控制。
当调节电位器RV1的占空比时,判断PWM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将A/D转换后的数据变换成延时常数,电位器阻值发生变化时,ADC0808输出的值也会变化,进而调节单片机输出的脉冲宽度的占空比,实现电动机转速的控制。
硬件电路中用P1口作为通用IO准双向动态端口,输入控制指令(延时常数)。
用P3.7口作为输出控制信号(输出脉冲),控制OP07的3端的信号输入。
用RV1采集电压信息,IN0作为电压模拟信号输入。
OUT8为最低位,OUT1为最高位,OUT端口作为数字信号的输出,将OUT8~OUT1分别接到单片机的P1.0~P1.7。
直流电机驱动设计

直流电机驱动设计作者:陈诗仁一、设计内容及设计要求本直流电机模块设计包容的内容和要求如下所示:1、能用霍尔器件测出电机多个档位的速度大小,2、通过按键可以调节电机转速大小,3、通过按键控制电机启停和正反转。
二、摘要及关键字(200字以内)本直流电机采用集成芯片L298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驱动电路模块来驱动,控制端连接51单片机,由51单片机控制输出PWM脉冲控制L298和分立元件驱动电路模块的输出和PWM脉冲输出的方向,从而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大小和正反转。
本次测试采用51最小系统板、L298驱动电路和分立元件驱动电路模块,对单片机进行编程间接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停、转速大小和正反转。
三、理论设计如左图所示,则有直流电流从电刷A流入,经过线圈abcd,从电刷B流出。
根据电磁力定律载流导体ab和cd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其方向可有左手定则判定。
两段导体受到的力形成一个转矩,使得转矩逆时针转动。
如果转子转到右图所示的位置,电刷A和换向片2接触,电刷B和换向片1接触,直流电流从电刷A 流入,在线圈中的流动方向是dcba,从电刷B流出。
此时载流导体ab和cd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方向同样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它们产生的转矩仍然使转子逆时针转动。
这就是直流电机的原理。
外加的电流是直流的,但由于电刷和换向片的作用,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直流的,其产生的转矩方向却是不变的。
实用的直流电机转子上的绕组也不是有个线圈构成,同样是由多个线圈连接而成,以减少电机电磁转矩的波动。
在驱动电路中我使用的是L298集成驱动芯片。
L298是SGS 公司的产品,比较常见的是15脚Multiwatt 封装的L298N ,内部同样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
可以方便的驱动两个直流电机,或一个两相步进电机。
图为L298驱动芯片L298N 可接受标准TTL 逻辑电平信号V SS ,V SS 可接4.5~7 V 电压。
4脚V S接电源电压,V S 电压范围V IH 为+2.5~46 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直流电机的脉宽调速驱动电源的设计专业:自动化(自动化)___________ 班级:保密学号: 保密学生姓名:保密指导教师:保密起迄日期:2014.12.23~2014.12.25设计地点: 工程实践中心4-207目录直流电机的脉宽调速驱动电源的设计 (3)一、引言 (3)1.1、课题研究现状 (3)1.2、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二、设计任务 (4)三、设计方案选择及论证 (5)3.1、控制电路的方案选择 (5)3.2、辅助电源的方案选择 (5)3.3、过电流检测电路的方案选择 (5)3.4、主电路的方案选择 (6)3.5、驱动电路的方案选择 (6)四、总体电路设计 (7)五、功能电路设计 (8)5.1、辅助电源的设计 (8)5.2、驱动电路的设计 (8)5.3、控制电路的设计 (9)5.4、检测电路的设计 (11)5.5、主电路的设计 (12)六、电路制作与焊接 (14)七、调试与总结 (15)7.1、实际调试 (15)7.1.1、调试过程 (15)7.1.2、输出波形及说明 (16)7.1.3、实物图 (18)7.2 、总结与收获 (18)八、参考文献 (20)九、附录 (21)9.1总体电路原理图 (21)9.2、BOM表 (21)直流电机的脉宽调速驱动电源的设计一、引言1.1、课题研究现状直流电动机是最早出现的电动机,也是最早能实现调速的电动机。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一直占据着调速控制的统治地位。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线性调速特性,简单的控制性能,高的效率,优异的动态特性;尽管近年来不断受到其他电动机(交流变频电机、步进电机等)的挑战,但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大多数调速控制电动机的优先选择。
近年来,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控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以及新型的电力电子功率元件的不断出现,使采用全控型的开关功率元件进行脉宽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简称PWM)控制方式已成为绝对主流。
这种控制方式很容易在单片机控制中实现,从而为直流电动机控制数字化提供了契机。
1.2、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驱动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因其转速调节比较灵活,方法简单,易于大范围平滑调速,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一直在传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它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工厂自动化设备中。
二、设计任务1)主电路的设计,器件的选型;2)驱动电路、检测电路和保护电路设计;3)辅助电源设计,要求提供5V控制电源;4)控制电路的设计,正反转及调速的实现;5)制作驱动和主电路;6)利用提供的控制信号,完成直流电机的脉宽调速电源的驱动和主电路和调试。
三、设计方案选择及论证3.1、控制电路的方案选择方案一、选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控制电路。
方案二、选用STM32作为控制电路方案论证:上述两种方案中,AT89S51是一款基于8051内核的单片机,利用其定时器中断功能去操作IO口可以输出PWM波。
STM32是一款基于ARM的Cortex-M3内核的单片机,其具有丰富的内部资源和外设接口,且其内部具有多个通用定时器和高级定时器,只要对这些定时器做出相应的配置就可以让STM32自动输出两路互补的PWM。
除此之外,STM32的工作频率高到72MHz,其内部还有多路ADC,可以方便的应用检测保护电路中,这也是AT89S51所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STM32作为控制电路。
3.2、辅助电源的方案选择方案一:使用LM7805芯片进行稳压输出得到所需要的辅助电源方案二:使用LM2596开关电源芯片获取所需的辅助电源论证:虽然两种电源芯片都能得到所需的+5V电源,但是由于7805能承受的输入电压太小(5V到18V),无法达到相应指标,因此还是选用更为合适的LM2596-5芯片,它可自行稳压输出5V的电源。
3.3、过电流检测电路的方案选择方案一、通过ADC采样BTN7971反馈引脚上的电流,计算出实际电流值方案二、采用专门的集成芯片AD8418方案论证:AD8418是一款高压、高分辨率分流放大器。
设定初始增益为20 V/V,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增益误差为±0.15%。
缓冲输出电压可以直接与任何典型转换器连接。
AD8418在输入共模电压处于−2 V至+70 V范围时,具有出色的输入共模抑制性能;它能够在分流电阻上进行双向电流的测量,适合各种汽车和工业应用,包括电机控制、电池管理和电磁阀控制等。
运用集成芯片AD8418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课题中的过电流检测问题,但是需要额外增加电路,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
而利用BTN7971管脚上的电流反馈,利用ADC采样该管脚上的电压,进行计算后即可得到实际的电流值,这样一来,相较于利用集成芯片AD8418电路更为简单。
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方案一进行过电流检测。
3.4、主电路的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四个独立的MOS管组成H桥方案二、采用集成芯片BTN7971方案论证:方案一选择功率MOSFET作为开关器件。
此处,需要四个功率MOSFET组成全桥。
而且需要另外设计过流采样电路,需要在软件上设置死区时间,在驱动MOSFET工作时,还需要特定的芯片和隔离电路,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元件比较多,整个系统的尺寸较大。
而IPM(智能功率模块)BTN7971,它是将输出功率器件IGBT和驱动电路、多种保护电路集成在同一模块内,与普通MOSFET相比,在系统性能和可靠性上均有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IPM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都比较低,使散热器的尺寸减小,故整个系统的尺寸减小。
其内部含有门极驱动控制、故障检测和多种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分别检测过流、短路、过热、电源欠压等故障,当任一故障出现时,内部电路会封锁驱动信号并向外送出故障信号,以便外部的控制器及时处理现场,避免器件受到进一步损坏。
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采用芯片BTN7971。
3.5、驱动电路的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光耦驱动方案二、采用74HC244芯片驱动方案论证:驱动电路需要实现电平转换,也要防止驱动芯片上大电流的倒灌进入单片机的引脚,而光耦的作用有可用于电气上的隔离,也可用于电压电平转换。
因此,驱动电路采用光耦。
光耦隔离也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
由于采用STM32普通I/O口输出PWM波,理论上可以直接用STM32普通I/O口直接与BTN7971相连,但是驱动电路需要实现电平转换,也要防止驱动芯片上大电流烧坏单片机,所以可以加个74HC244芯片隔离一下。
因此,在本次设计中,方案一和方案二均满足要求,最终采用方案一进行设计四、总体电路设计本次设计的总体框图如上图所示。
电源部分由直流电源端输入15V或者更高电压的直流电,然后经辅助电源降压成5V之后,用来供给STM32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自带一块LM1117-3.3的线性稳压芯片,可以将5V电源降成3.3V供给STM32使用);除此之外,直流电源还直接将电源供给主电路,用于驱动电机运转。
控制电路在本次设计中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产生PWM信号,来控制BTN7971芯片;第二、最为过电流、电压检测的ADC采样功能,从而计算出电流和电压值,进行过电流、过电压的保护。
五、功能电路设计5.1、辅助电源的设计辅助电源芯片采用LM2596-5开关电源芯片。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5-1所示:图5.1-1 辅助电源原理图5.2、驱动电路的设计驱动电路芯片采用光耦POD817。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5-3所示:图5.2-2 驱动电路原理图查阅POD817光耦资料可知,开关速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因为输入端PWM波的频率为25KHz,因此该光耦速度必须满足要求。
5.3、控制电路的设计本次设计的控制电路采用STM32f103系列的单片机,其最小系统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图5.3-1 STM32f103最小系统本次设计中利用STM32的定时器输出两路互补的PWM波,其频率为25KHz,占空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实现正反转的控制功能。
除此之外,利用STM32内部自带的12位ADC可以采样电流反馈信号,和输入电压,实现过电流和过电压的监测。
在此给出STM32定时器的配置程序,其源代码如下:void PWM_Init(void){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2;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tructure;TIM_BDTRInitTypeDef TIM_BDTRInitStructure;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RCC_APB2Periph_GPIOB |RCC_APB2Periph_TIM1|RCC_APB2Periph_AFIO,ENABLE);GPIO_InitStructure2.GPIO_Pin=GPIO_Pin_8;GPIO_InitStructure2.GPIO_Speed=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2.GPIO_Mode=GPIO_Mode_AF_PP;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ure2);GPIO_InitStructure2.GPIO_Pin=GPIO_Pin_13;GPIO_InitStructure2.GPIO_Speed=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Structure2.GPIO_Mode=GPIO_Mode_AF_PP;GPIO_Init(GPIOB,&GPIO_InitStructure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2880-1;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0;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TIM_CKD_DIV1;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TIM_CounterMode_Up;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0;TIM_TimeBaseInit(TIM1,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TIM_OCMode_PWM2;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500;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TIM_OCPolarity_High;TIM_OCInitStructure.TIM_OutputState=TIM_OutputState_Enable;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NPolarity=TIM_OCNPolarity_High;TIM_OCInitStructure.TIM_OutputNState=TIM_OutputNState_Enable;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IdleState=TIM_OCIdleState_Reset;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NIdleState=TIM_OCNIdleState_Reset;TIM_OC1Init(TIM1,&TIM_OCInitStructure);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OSSRState = TIM_OSSRState_Disable;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OSSIState = TIM_OSSIState_Disable;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LOCKLevel = TIM_LOCKLevel_OFF;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DeadTime = 0x90;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Break = TIM_Break_Disable;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BreakPolarity = TIM_BreakPolarity_High;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AutomaticOutput = TIM_AutomaticOutput_Enable;TIM_BDTRConfig(TIM1,&TIM_BDTRInitStructure);TIM_OC1PreloadConfig(TIM1, TIM_OCPreload_Enable);TIM_ARRPreloadConfig(TIM1, ENABLE);TIM_Cmd(TIM1,ENABLE);TIM_CtrlPWMOutputs(TIM1, ENABLE);}5.4、检测电路的设计本次检测电路分为过电压检测和过电流检测,过电流检测利用主电路中BTN7971芯片的电流反馈引脚引出,下拉一个阻值为的电阻,ADC采样引脚处的电压值,以电压除以电阻值就可以得到电流的反馈值,就可以计算出实际的输出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