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做什么

模电课程设计做什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的能力,能对简单模拟电路进行设计与调试;2. 提高学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电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常用电子元器件原理及特性: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基于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的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路仿真实验: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5. 案例分析与讨论:针对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团队合作与展示:分组进行电路设计与调试,展示并分享成果;-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基本概念及元器件原理:2课时2. 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4课时3. 电路仿真实验:2课时4. 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5. 团队合作与展示:2课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建立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分析常见的模拟电路,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模拟电路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能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验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使用Multisim软件构建和测试模拟电路,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的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Multisim模电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团队协作、积极探讨的良好习惯,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模拟电路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Multisim软件有初步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入门:使学生熟悉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取、放置、连接等基本操作。
教材关联章节:第一章 Multisim软件介绍内容列举:软件安装与启动、基本操作界面、元件库的调用、简单电路的搭建与仿真。
2. 基本模拟电路分析:通过Multisim软件,让学生掌握放大器、滤波器、稳压器等基本模拟电路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参数的计算与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测试;3.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电子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意识;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 常用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3.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放大器增益、频率响应、滤波器截止频率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4. 实验与仿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电路搭建、测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仿真;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与仿真5. 项目实践: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教材章节:第五章 项目实践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学习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2. 第二周:学习常用模拟电路及其应用,进行实验设备使用培训;3. 第三周: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参数计算与调整方法,开展实验与仿真教学;4. 第四周:进行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实现模拟信号处理系统;5. 第五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模拟电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功能、符号及参数;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及性能指标;4. 了解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使用常用模拟电路元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3. 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模拟电路的性能;4. 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与模拟电路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钻研、动手实践的习惯;4.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子科技发展的认识,树立民族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路基础知识:- 模拟电路的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模拟电路的符号、参数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 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图解法、数值法等;-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波特图、频率特性曲线等。
3. 常见模拟电路分析:- 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 滤波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等;- 信号发生器: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信号发生电路;- 模拟运算电路:加减乘除、积分、微分等运算电路。
电子技术模电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模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分析方法;(3)熟悉电子技术模电的相关公式和图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电子技术模电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电子技术模电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子技术模电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模电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技术模电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2.电子技术模电的原理:讲解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原理,如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等;3.电子技术模电的分析方法:介绍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分析方法,如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4.电子技术模电的相关公式和图表:讲解电子技术模电的相关公式和图表,如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等;5.电子技术模电的实际应用:介绍电子技术模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技术模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模电在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子技术模电的理解;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技术模电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展示电子技术模电的知识点和实例;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
模数电课程设计模电方面

模数电课程设计模电方面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模数电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模电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特点;–掌握常用的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能够使用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模拟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组成;–模拟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模拟电路的信号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2.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动态分析方法,如瞬态分析、稳态分析等;–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如频率特性分析、波特图等。
3.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放大器的设计和应用,如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振荡器的设计和应用,如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模拟电路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有关模电的课程设计

有关模电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特性;3. 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模拟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模拟电路的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引导学生认识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常用电子元器件:讲解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3.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教授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效电路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4. 模拟电路设计: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第2周:常用电子元器件,教材第2章;第3周: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教材第3章;第4周:模拟电路设计,教材第4章;第5周:实践操作,结合前四章内容进行。
模电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是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模电,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电路设计、实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实施过程和设计案例三个方面,介绍模电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模电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电路元件的特性、电路拓扑结构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处理方法,建立起模拟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2. 学会使用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模拟电路问题。
3. 培养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简单的模拟电路,学生可以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调试和测试。
4.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要面对各种电路问题和实验困难,需要通过分析和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模电课程设计通常包括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验实施与测试、报告撰写与评分几个环节。
具体过程如下:1. 题目选择:教师或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确定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设计题目。
题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电路设计与仿真: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电路的功能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元器件,进行电路参数计算和仿真验证。
3. 实验实施与测试:学生按照设计的电路图和参数,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合理选择实验参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4. 报告撰写与评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需要包括电路设计思路、仿真结果、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并进行结果讨论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1316020402模拟电路课程设计题目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304班姓名 张留鹏指导教师吕宗旺2015年7月6 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摘要 (4)Abstract (4)一、实验目的 (4)二、设计要求与内容.........................................................................................................................4 三、设计及原理 (5)3.1 总体方案设计 (5)3.1.1 设计思路 (5)3.1.2 总电路框图 (5)3.2 各模块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6)四、电路仿真 (7)五、实物测试结果及分析.................................................................................................................9 六、收获、体会和建议...................................................................................................................10 附录...................................................................................................................................................111.总电路图 (11)2. 元件引脚图 (11)3.元器件清单 (12)主要参考文献 (12)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模电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极其美妙的领域,在这一领域里,数学、物理学、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工程等学科找到了一个和谐的结合点,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使其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因而,对于许多有关的学科来说,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于实践,而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输出+5V 电压的双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电压为直流 9V。
第二部分是设计一款电压比较器A,参考电压2.5V,再设计一款电压跟随器B,跟随电压比较器A 的电压,利用前面的稳压电源,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控制LED (红色)灯的点亮和熄灭。
Abstract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aspect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is a very beautiful area, in this field, mathematics, physic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find a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s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xtensive which has exuberant vitality. Thus,for many related disciplines,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c theory course.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earning in practice,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e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 output voltage of +5V DC regulated power supply, the inputvoltage is DC 9V.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sign of a voltage comparator A, the reference voltage 2.5V, then design a voltage follower B, follow the voltagecomparator A, the power supply front, driving triode, the adjustable resistor,control LED (red) lights lit and extinguished.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2 掌握模拟IC 器件的应用。
3 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1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输出+5V 电压的双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电压为直流9V。
要求:(1)设计出+5V 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2)在万用板上焊接组装给定的元器件并进行调试,输出电压+5V,并点亮电源指示灯(红色)。
2 利用课程设计(一)制作的电源、电压比较器、电压跟随器设计,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控制LED(红色)灯的点亮和熄灭。
要求:(1)设计一款电压比较器A,参考电压2.5V;(2)设计一款电压跟随器B,跟随电压比较器A 的电压;(3)驱动三极管,通过可调电阻,实现对LED(红色)灯的控制。
三.设计及原理3.1 总体方案设计3.1.1 设计思路利用78L05 稳压器实现9V—5V 的转换得到+5V 直流稳压电源,加以红色LED 灯显示;利用5V 直流稳压电源供给集成运放LM358P,以2.5V 为参考电压作比较器,并加以20K 电位器使输入电压可变;同样以LM358P 作电压跟随器驱动三极管,在三极管基极加100 欧姆的电阻和50K 可变电阻控制基极电流,在射极加绿色LED 灯显示。
3.1.2 总电路框图稳压器比较器跟随器三极管3.2 各模块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1)稳压电路模块78L05运用78L05 稳压器,在输入端并联100μF 电容,输入9V 电压,中间接地,在输出端并联一个100μF 电容,就可在输出端得到稳定的+5V 直流电压。
制成能输出+5V 电压的双直流稳压电源。
(2)加上指示灯的稳压电源输入的电压经过稳压电路的稳压,变为5V,红色LED 通过和电阻的串联作为电源的指示灯。
(3)比较器电路模块比较器8 端接+5V 电压,4 端接地,3 端接+2.5V 参考电压,2 端接输入电压,1 端输出至下一模块。
当2 端电压小于+2.5V 时1 端输出电压为+Uom,否则输出为—Uom。
(4)电压跟随器电路模块如图跟随器中5 端接输入,8 端接+5V,4 端接地,6 端和7 端相连就构成电压跟随器,同时7 端为输出端。
(5)三极管电路如图三极管基极接输入,发射极接绿色LED 灯,集电极串一个100 欧姆的电阻,通过电位器R6 的调节控制基极电流iB,从而实现控制绿色LED 灯的亮灭。
四.电路仿真电路原理图:接入9V 的电源,电路的仿真如图所示:1 稳压电路理论上为5V),万用表1 是9V 的输入电压经过稳压电路后输出的电压5.0012 比较器和跟随器电路万用表2 是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万用表3 是跟随比较器的电压,两者基本相等。
3 三极管电路绿色LED 灯两端的电压:(不亮)(不亮)(亮)(亮)通过调节电位器R1 使比较器的输出如万用表2 所示,然后调节电位器R2 控制基极电流来实现绿色LED 灯的亮灭和亮暗程度。
有仿真电路发现当绿色LED 两端的电压大于等于2.029V 时,LED 灯亮,随着电压的增大灯越来越亮。
当电压小于2.029V 时,灯不亮。
五.实物测试结果及分析实物测试结果:按照仿真电路连接好实际电路后在输入端接入9V 电源,测得经稳压器后输出电压约为5V,LED1 红灯亮,调节50K 变阻器可观测到LED2 绿灯有灭变暗在变亮的过程,此时测得LED1 灯两端电压约为1.8V,LED2 灯两端电压约为2.02V。
分析:经过实际测量与仿真实验对比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各处数据基本正确,基本完成了本次设计的要求。
六.收获、体会和建议经过三天的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模电课程设计。
通过三天内不断的查找资料的过程让我积累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同时更加了解模电的技术,以及模拟电路的知识和有关器件的应用。
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要求我们查找资料,进行基本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电路焊接及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校对,并完成设计报告。
开始拿到题目的时候,没有一点思路,因为自己对这门课的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对芯片的功能都不是很清楚,还有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前从来没接触过,只是现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始用它,它的功能都不清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设计已经做好了,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学到了很多东西。
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自己认真查阅各种资料。
增强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现在都已经解决。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想了很多种电路接法,并进行了比较,最后还是采取了上面的方法进行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接错线,无意中删除了一些线等,使自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两周的课程设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有耐性和坚持下去的毅力,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然的话,会话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好。
课程设计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能把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用运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使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设计思路,是最重要的。
宁愿在思路设计上多花上50%的时间,因为前期看似慢,实际上恰恰给后期的制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效果往往是更节省了许多时间,同样在制作过程中,马虎不得,粗心不得,特别制作更应该如此。
一步一步来,要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料,图书馆的资源,添补课上所学的空白,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善,更出色的完成设计题目。
通过这次设计活动,我们知道了以前学的一些理论基础课有什么作用,对课程起到了复习与加深的作用,,还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