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Ⅱ型糖尿病诊疗规范汇总

Ⅱ型糖尿病诊疗规范汇总

Ⅱ型糖尿病诊疗规范汇总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组织对胰岛素抵抗。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规范Ⅱ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许多国家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规范。

以下是一份Ⅱ型糖尿病诊疗规范的汇总,该汇总内容超过1200字。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FPG)≥7.0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3)任意时间点血糖≥11.1mmol/L,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4)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需进行第二次确认。

2.Ⅱ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1)血糖控制目标:HbA1c<7.0%;(2)血压控制目标:血压<130/80mmHg;(3)血脂控制目标: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男性)、≥1.3mmol/L(女性)。

3.Ⅱ型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1)饮食控制:节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控制膳食纤维摄入;(2)体育锻炼: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方案;(3)体重管理: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建议进行体重控制和减重治疗。

4.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选择二甲双胍、磺脲类血糖调节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2)胰岛素治疗:对于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5.靶器官的评估和治疗:(1)眼底检查:对于有视力损害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眼底检查,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肾功能评估:定期监测尿中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肾病;(3)心血管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4)足部评估和管理: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处理脚部病变,防止糖尿病足。

糖尿病诊疗规范(最新版)

糖尿病诊疗规范(最新版)

糖尿病诊疗规范(最新版)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重大影响。

为了提供全面、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制定了最新版的糖尿病诊疗规范。

人群筛查与诊断首先,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并依据血糖水平进行诊断。

筛查可通过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式进行。

糖尿病治疗目标制定合理治疗目标是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关键。

主要治疗目标包括控制血糖水平、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饮食与运动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控制总热量摄入。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状况的变化。

通过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糖尿病管理效果。

结论最新版的糖尿病诊疗规范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指导,以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发生,并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诊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情况来确定。

特殊类型糖尿病诊疗规范2023版

特殊类型糖尿病诊疗规范2023版

特殊类型糖尿病诊疗规范2023版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病因研究中进展最快的部分。

一些被隐藏在1型糖尿病(TIDM),2型糖尿病(T2DM)和妊娠糖尿病中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因为病因被阐明而重新划分至特殊类型糖尿病,使得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数不断增长。

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明确,体现了高血糖分子病因机制的极度异质性。

【分型】目前所确认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分为8个亚型:1.0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如MOD丫、线粒体DNA。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如胰岛素基因突变;胰岛素受体缺陷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3.胰腺外分泌病如胰腺炎症、外伤、手术、肿瘤、血色病、胰腺囊性纤维病。

4.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嗜铅细胞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如杀鼠药、烟酸、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廛嗪类药物、苯妥英钠等。

6.感染所致糖尿病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

7.罕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如Stiffman综合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B型胰岛素抵抗)等。

&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如唐氏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1.inefeIterSyndrOme)、特纳综合征(TUrnersyndrome)、Wo1.fram综合征^1.awrenceMOonBeide1.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1.1.iSyndrome)和亨廷顿病(又称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chorea)吓咻病等。

【发病机制】1.P细胞基因缺陷有些特殊类型伴有P细胞的单基因缺陷。

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发病年龄常在25岁之前,伴轻度高血糖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发生异常。

MODYI-I1.相关基因如下:①染色体12上的肝细胞核因子(HNF-4a);②染色体7p上的葡萄糖激酶基因;③染色体20q的HNF-I;④染色体13的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⑤染色体17上的肝细胞核因子ip(HNF1P);⑥第2染色体的神经源性分化因子/0细胞E.盒转录激活物2(NeuroDI/BETA2);⑦K1.F1.1(KruppeI-Iikefactor11);@CE1.(Carboxy1.-ester1.ipase);(§)成对盒基因4,(pairedboxgene4,MY4);⑩胰岛素基因;⑪B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BIymphoictyrosineKinase,BzJC)O新的MODY类型不断被发现。

《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T2DM
联合治疗缩短达标时间
建议成人T2DM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即可考虑联合治疗,以缩短达到个 体化治疗目标的时间。
调整治疗顺序
将治疗流程优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 病及其高风险进行判断,调整为与血糖及体重管理并列。
安全使用二甲双胍
新版指南指出二甲双胍依然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实惠的药物,还 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
代谢手术
大量证据表明,与非手术干预相比,代 谢手术对肥胖的T2DM患者可实现更好 的血糖管理及降低其心血管风险。
T2DM患者关于肥胖和体重管理的预防和治疗
降糖药物与体重管理
新版指南指出,降糖药物在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不同药物之间的减重效力存在差异。
血糖治疗的药物方案
T2DM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即可考虑联合治疗,以缩短达到个体化治 疗目标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注射治疗优先GLP-RA
若患者需接受注射治疗,相比于胰岛素,建议优先考虑GLP-RA或 GIP/GLP-1RA双受体激动剂,但不推荐用于有胃轻瘫病史的患者。
08
≥130/80mmHg为高血压
≥130/80mmHg为高血压
高血压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 脏协会定义的高血压为收 缩压≥130mmHg或舒张 压≥80mmHg。
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02
监测肾功能
接受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或利尿剂治疗的患
者,应监测血清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钾水平。
03
MRA治疗
对于服用三类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血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
应考虑给予MRA治疗。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作为糖尿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性的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糖尿病的防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长寿,因此对于这个话题我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简称ADA)发布了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标准,这一标准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文章中将会对该标准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并为自身健康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内容1. 血糖控制在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血糖控制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强调了个体化的血糖目标,根据患者的芳龄、病史、并发症风险以及预期寿命进行评估,以确保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目标。

2. 药物治疗标准对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以及新型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推荐,以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营养和运动诊疗标准中还包括了对饮食和运动的建议,包括饮食结构、饮食热量、饮食纤维摄入、运动频率和强度等内容,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并发症预防标准也对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预防和治疗的建议,包括心血管病、肾病、眼病等。

二、我对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看法在我个人看来,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对于患者和临床治疗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标准更加强调了个体化治疗,这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另外,标准也对新型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推荐,这为那些已经使用过传统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3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发布为糖尿病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的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糖尿病是一种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为了帮助医生提供更好的糖尿病诊疗和管理,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糖尿病诊疗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糖尿病诊疗规范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国内糖尿病诊疗规范,糖尿病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血糖空腹时≥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

同时,应注意与其他病因性高血糖进行区分,如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特发性高血糖。

二、糖尿病的分类与分级根据糖尿病诊疗规范,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缺乏引起,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2型糖尿病则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绝对不足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2型糖尿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体重管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锻炼等方面。

体重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合理选择食物,避免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锻炼可以提升身体的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糖尿病诊疗规范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合理用药等。

对于眼病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也有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五、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是基于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适合其自身需求的治疗方案。

根据糖尿病诊疗规范,个体化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因素。

例如,对于年轻且体重超标的患者,可以采用限制热量摄入和增加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老年人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更加谨慎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诊疗规范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进行诊断和治疗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诊疗规范,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正确管理疾病。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制定的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包括以下条件之一:- 空腹血糖≥ 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随机血糖≥ 11.1 mmol/L,并伴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分类与治疗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糖尿病可分为以下类型:-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运动。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

饮食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超重和肥胖- 限制简单糖的摄入,选择低糖食品-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高纤维食物- 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疗法运动建议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引起低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在运动前后注意补充能量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定期体检,包括眼科、肾功能、心血管等方面- 维持良好的生活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积极监测并控制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管理与预后糖尿病的管理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定期随访和监测是管理的重要部分。

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改善预后,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糖尿病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分类与治疗、饮食建议、药物治疗、运动建议、注意事项以及管理与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提供合理和一致的治疗方案。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糖尿病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糖尿病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详细了解并正确分类糖尿病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前期高血糖- 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重点在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

2. 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但已表现出糖代谢异常。

- 重点在持续观察和早期干预,以防止疾病加重。

3. 糖尿病- 血糖控制已超出糖尿病诊断标准。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化验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并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 强调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血糖控制、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等。

治疗目标根据糖尿病分级,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前期高血糖- 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疾病进展。

-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体重、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平衡。

2. 糖尿病前期- 减缓病情发展。

- 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管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

3. 糖尿病- 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积极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

- 重点关注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利于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些规范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且一致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

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1. 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

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 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先有肥胖史。

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糖≥7.0 mmol/L(140mg/dl),或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餐前的时间关系;△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7.8mmol/L 为正常。

㈡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隐私的确定。

为此应进行以下检查:⑴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的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应常规测定,以后每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1次。

⑵胰岛功能试验(包括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可每年查1次。

⑶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 -M)、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可每3个月查1次。

⑷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可每月查1次)、血尿酸等。

⑸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在缺乏上述检查条件的单位,医师在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及病情评估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经验。

因此对一些病例的判断会遇到困难,判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治疗方案及原则】㈠糖尿病知识教育和饮食管理⒈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食物中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合理。

肥胖者的总热量限制更严,消瘦者可偏宽,且蛋白质摄人量可适当增加。

减少钠摄人,饮酒宜少量。

㈡无严重或活动性并发症者鼓励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㈢戒烟㈣降糖治疗1.原则:一般要求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达标,按ADA(2002)或IDF西太区目标,空腹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血糖(PPG)<7.8mmol/L,A1C<7%或<6.5%。

妊娠糖尿病FPG≤5.8mmol/L,1hPPG≤8.6mmol/L,2hPPG≤7.2mmol/L。

特殊情况如老、幼、已有较重晚期并发症或反复发作低血糖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FPG<7.8mmol/L,PPG<12mmol/L)。

2.经糖尿病饮食营养疗法(MNT)及运动疗法1个月血糖控制不达标者,应在继续上述处理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VI抑制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

①二甲双胍剂量为0.25~2.25g/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

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 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为禁忌。

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②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肝、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病人。

甲磺丁脲0.5~1.0g/d,格列苯脲2.5~15mg/d, 格列齐特40~320 mg/d、格列吡嗪5~30 mg/d,格列喹酮30~160 mg/d。

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③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4~8 mg/d和吡格列酮15~45 mg/d。

该类药品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续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

④格列奈类药物有瑞格列奈0.5~6 mg/d、那格列奈0.5~6 mg/d和米格列奈。

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

⑤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国内上市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50~150mg/d,伏格列波糖0.2~6mg/d和米格列醇。

上述各类可单用或联合应用(两种或三种),并可与胰岛素合用,联合用药时各制剂均应减少剂量。

对每一患者药物的恰当选择,取决于病情(血糖高低,系空腹或餐后高血糖,胰岛功能,肝、肾功能,并发症,肥胖与消瘦)、药物特点、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年龄、价格、货源等因素。

注:每类口服降糖药可选择使用一个品规,同期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应不多于四个品规;同时使用胰岛素的,使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品规数量合计不多于四个。

(2)胰岛素:①适应证: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l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对新发病并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遇严重应激时(如较大手术、较严重感染、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妊娠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伴妊娠和分娩时;2型糖尿病有严重心、眼、肾、神经等并发症;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

②基础胰岛素: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为0.2单位/公斤体重。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l~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 l 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③预混胰岛素:可选择每日一到二次的注射方案。

当使用每日两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使用方法:每日一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2U/kg·d,晚餐前注射。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 U/kg·d,按l: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

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④多次皮下注射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用法:一般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

①轻型患者可将每日剂量早上一次注射(通常长效和短效胰岛素各占1/3和2/3,或用预混胰岛素);②病情较重或胰岛素用量大于30U/d者,应每日早晚各1次或每餐前各1次;严重者每日3~4次或使用胰岛素泵。

⑤胰岛素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为低血糖,治疗时务必进行血糖监测。

注:每类胰岛素可选择使用一个品规,并且同期使用的胰岛素应不多于二个品规。

(五)降压治疗约20%~60%的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对糖尿病高血压者应强化降压治疗,对保护心、脑、肾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

降压目标:<130/80mmHg伴糖尿病肾病者,收缩压降至125/75mmHg以下。

首选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S)单用,或与β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或钙通道拮抗剂合用。

(六)调脂合并单纯甘油三酯(TG)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者应用贝特类,如菲洛贝特(力平之,微粒化力平之),200mg/d。

TG及胆固醇均增高者应用他汀类治疗,使目标达TG<1.5或1.7mmol/L,总胆固醇<4.5mmol/L,HDL-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I-C)<3.0mmol/L。

(七)抗血小板治疗可用肠溶阿司匹林50~150mg/d,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